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重庆西部地区地下热水分布规律及水化学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根据重庆市西部地区天然温泉及人工揭露的温泉资料,应用统计、规律性分析的方法,对重庆市西部地区地下热水的形成及各背斜轴部、翼部、倾没端的分布、埋藏、运移,以及水量、水温、水化学特征规律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本区地下热水的分布、运移严格受本区的地形地质构造条件和上覆盖层的制约,地下热水主要分布于高隆起开启型、半开启型背斜的轴部及翼部,地下热水主要顺背斜构造线作纵向深部运移;地下热水的水量、水温及水化学特征的变化,从背斜轴部向翼部、倾没端水量增大、水温增高,水化学类型由重碳酸盐型水逐渐过渡为硫酸盐型水。在宽缓的向斜构造区,储热水层埋深大,地下热水径流滞缓,水化学类型为氯化物型水。重庆市西部地区地下热水资源丰富,分布规律明显,开发前景广,为重庆市旅游业、浴疗业、养殖业等经济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可再生的天然资源。  相似文献   

2.
衡水市地下水流数值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衡水市地下水系统特征的分析,建立了水文地质概念模型,并用FEFLOW建立三维地下水流数值模拟模型。应用识别与校正后的模型预测不同开采方案下的地下水动态。对于浅层地下水,方案1水位下降速率最慢,方案4水位下降速率最快;对于深层地下水,方案2水位最高,下降速率最慢,方案3水位最低,下降速率最快。从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角度考虑,按方案2规划开采比较合理。  相似文献   

3.
重庆市“中国温泉之都”的授牌后,又获得“世界温泉之都”的殊荣,对重庆都市经济圈内的南温泉背斜地热水特征及开发利用现状研究,为进一步扩展该背斜“热水库”范围,增加可采资源量,扩大开采规模,提高开发利用率等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蜀山背斜—双庙地垒岩溶地下水资源量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蜀山背斜—双庙地垒岩溶地下水是近年来鲁西南地区勘探开发的一项重要水资源,对鲁西南地区工农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本文对蜀山背斜—双庙地垒岩溶地下水资源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对邵庄、东刘庄、双庙3个拟建水源地在不同开采方案下的允许开采量及其水位进行了预报,为合理开发和利用该地下水资源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以某温泉度假酒店生活热水系统为对象,设计了3种不同方案,对3种方案进行技术性和经济性比较分析,并对中选方案进行优化。  相似文献   

6.
生活热水能耗在建筑能耗中是不可忽视的一部分,太阳能生活热水系统适宜性研究对建筑节能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基于对太阳能生活热水系统的实测调研对系统的运行现状进行研究。建立了太阳能生活热水逐时能耗模型,并基于实测结果进行校验。模拟分析了补水策略、用户使用模式、系统形式等因素对系统的能耗影响,给出了系统适宜性分析结论。  相似文献   

7.
泵站是排水系统输水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对泵站启停水位的优化研究可提高排水管网对水量的调蓄能力,同时提高水泵的使用效率。以典型工业聚集区H镇为例,采用InfoWorks ICM构建该镇排水管网模型,利用两座泵站的实测数据进行率定和校核,并选用纳什效率系数和百分标准偏差评价模拟结果与监测点实测数据的吻合度,结果表明模型与H镇污水管网实际情况基本相符。在可信模型的基础上,根据对H镇运南、镇北和C北泵站现状运行情况的分析,提出各泵站启停水位的改进方案,采用模型对方案进行模拟,最终得到最优方案:运南泵站开启水位为-2. 40m,闭水水位不高于-5. 99 m;镇北泵站开启水位为-1. 30 m,闭水水位不高于-3. 96 m;C北泵站仍以现状水泵开停水位进行液位控制,为后续研究区域排水系统的优化运行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8.
为保证地下水源热泵系统布井方案的合理性,利用FEFLOW软件对沈阳某项目地下水源热泵工程抽水井、回灌井布设方案的合理性和可靠性进行模拟,建立地下水数值模拟模型。模拟该方案实施后地下水水位和水温的变化趋势,得到5年后该项目周围水位、水温的变化情况,验证该布井方案的可行性。对比5年后采暖期和制冷期的模拟结果表明,该布井方案具有合理性。  相似文献   

9.
温泉是出露地表的地下热水,临川温泉的出露明显地受断层破碎带的控制,温泉为中低温水热系统。大量资料表明,地球物理方法是地下热水勘探不可缺少的手段之一,为了进一步扩大临川温泉资源的开发利用,在临川温泉区开展了地球物理勘探(磁法、氡气测量、地噪声观测、电测深)工作。通过各种物探工作,阐述了温泉与地球物理场的内在联系,圈定了控制热水的断层破碎带。根据综合物探方法推断成果,钻探出了地下热水。  相似文献   

10.
在渤海湾某国际生态城内某校区的可持续水系统设计中,针对该滨海区域所存在的土壤盐碱化、地下咸水水位高等问题,提出了构建绿地淡水层保护系统的理念。介绍了绿地淡水层保护系统的构造、布置、部分工程细节及设计体会,着重分析了地下咸水水位控制及淡水层形成的原理,并通过地下水流模拟软件对淡水层的形成过程进行了模拟,为在沿海盐碱区域建设城市淡水系统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1.
本文指出了在复杂水文地质条件下水文地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以K1地热勘探孔为例,论述了流量测井的技术优势和实际应用效果。K1孔测流工作的成功,说明在复杂水文地质条件下,流量测井是认识并求解部分水文地质参数的有效手段,其成果为该区后续水文地质评价和地热水合理开采,提供了科学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皮伟  邓国成  吴侠 《矿产勘查》2019,(8):2015-2022
为查明武川盆地的地热资源,利用地球物理方法寻找地下储水导热构造。通过分析研究区域岩石密度与磁性特征、布格重力异常分布特征和航磁特征圈定研究靶区。再通过开展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地震、地温测井等地球物理方法初步查明了勘查区地热赋存条件,研究了地热分布规律,圈定了地热异常区及地热有利开发范围,确定地热勘探孔井位,打出了地下低温热水,达到了勘查目的,取得了较好的地质效果。在利用常规地球物理方法分析武川盆地地热勘查的基础上,探讨了适合该地区的地热勘查方法。  相似文献   

13.
陈怀玉  王少辉  马畅  刘天阳 《矿产勘查》2020,11(9):2017-2021
随着燃煤替代、能源结构调整的进一步深入,地热作为清洁能源愈来愈受到重视。地热资源的勘查开发离不开科学的规划和管理,前景分析和靶区圈定成为政府决策的关键。该文通过资料收集、野外调查和大地电磁测深等手段,在综合分析地热地质背景和地热地质特征的基础上,预测了河南鄢陵凸起中深层地热的开发潜力,为该区地热资源可持续集约化利用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4.
李维静  李明骏  古军 《矿产勘查》2019,(8):2001-2007
通过对武蛟地热田已有钻孔及区域地热地质资料,结合前人勘查资料,分析了武蛟乡地热田区域地质特征、地温场分布特征、地热水水化学特征及补径排条件,说明武蛟地热属深循环途中正常大气热流加热火山型地热系统,地热成因模式为断裂岩溶复合型,地热田的热储模型为断裂对流型带状热储。采用热储法计算出研究区内控制级的允许放热量为6. 40×10~5Kca L·h~(-1),推断级的允许放热量为9. 08×10~5Kca L·h~(-1);研究区内年可开采水量为63. 02×10~4m~3。初步摸清武蛟地热田分布规律及资源量,为武蛟地热田地热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进行了构造断裂和热储层渗透性能对地热水水位下降影响研究,对地热水水位下降潜在诱发地震、地面沉降及地热水资源枯竭等地质灾害进行了预测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预防对策,以期避免地热开采引发的地质灾害,保障城市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6.
山东聊城市唐庄地热水热储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凤凯  李建华  胡亚召 《山西建筑》2010,36(26):170-172
针对聊城市唐庄地区地热井地热水热储模式进行了分析,通过分析得出该区地热水很多水化学指标都达到了矿水浓度,具有重要的开采价值,并指出该区地热水主要热储层为新近系馆陶组中粗砂岩、砾状粗砂岩等地层,盖层为第四系和新近系明化镇组黏性土、砂性土、砂层等地层。  相似文献   

17.
方斗山背斜为长江沿岸一条高隆起背斜,该背斜有着良好的热储构造、丰富的地下水资源及地热增温的条件,使得该背斜区域埋藏着丰富的地热水资源,水化学类型以硫酸盐型和氯化物型为主。建议对该背斜的地热资源进行靶区的圈定及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8.
热力作用下岩石本构行为的研究对深部资源开采、地热资源开发、深埋长大地下工程设施建设等岩石工程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基于现有岩石损伤劣化统计本构模型研究,引入三参量Weibull分布、热损伤、Drucker-Prager屈服准则和残余强度修正系数,经过严密的数学推导,建立了考虑岩石起裂应力的热–力–损伤本构模型,并确定了其参数表达式。采用围压25 MPa、不同温度(20℃,60℃,130℃)条件下黑云母花岗岩三轴压缩试验结果对模型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模型理论曲线和试验曲线具有较高的吻合度,能够客观地反映岩石热力破裂应力应变全过程和残余强度,且参数物理意义明确。最后,将本构模型嵌入FLAC数值分析软件,对瑞典APSE隧道开挖过程的热力响应进行了数值分析,计算结果较好地反映了隧道现场围岩的破坏规律。  相似文献   

19.
地热水对环境影响及污染防治(二)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针对我国广大农村地热区地热尾水直接排放所引起的污染特点,介绍利用水生植物系统净化地热尾水,以降低其中有害成分(主要是氟,砷等)的含量。试验结果晴,这是一种经济效益、适合我国国情的方法,在试验条件下,用石灰沉淀法预处理后的地热尾水,再经水生植物系统进行一步净化,出水完全达到农田灌溉水质标准,还对净化系统的设计和运行参数及水生植物的综合利用等问题进行了探讨和研究,提出了利用水生植物系统净化地热尾水工艺  相似文献   

20.
地热资源勘查风险决策评价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我们开展地热地质工作是在收集现有地热田的水文地质背景、地热勘探点的基础地热地质资料的基础上,采用地表有限的线索来判断地下深部未知点的水量和水温,难度相当大,勘查风险也较大,为了控制地热资源勘查风险,对其建立一个风险评价模型是很有现实意义的。本文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建立了风险评价模型,该模型中包含了热储构造开启程度、热储构造部位、沟谷切割程度、物探效果、热储埋深、热储厚度、热储岩层倾角、热异常情况等9个风险因子,并对其进行量化处理。最后,该风险模型在本文中应用于万盛区黑山谷实例中,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和合理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