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概述
钙产品系含钙化合物,具有工业价值的钙产品有(1)碳酸钙系列产品:重质碳酸钙(含活性)、轻质碳酸钙(含活性)、纳米级碳酸钙、各种专用碳酸钙。据报道日本已达50余种,中国达30余种;(2)氧化钙(或石灰、生石灰等)系列产品:建材用石灰达1亿t/a,[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3.
4.
6.
7.
8.
水是生命之源.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离不开水.水在我们的生活中无比重要.它带给人类生存的希望、辉煌的文明.清洁的身体、快乐的生活……[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尼尔斯&;#183;霍尔格&;#183;穆尔曼:纯粹派的家具制造高、传统橱柜的反对者。他一直以来都是欧洲设计界的重要人物,被称为“创新混乱营销模式”的发起者。他设计生涯的开始让许多人始料不及,80年代早期,他中断法律学习,转向了设计。艰苦的5年之后的第一个成功是“鞋橱”,只有16厘米深的鞋架,在单向运动之后就会露出存储的内容。鞋橱获得了巨大的商业成功。它的简洁是穆尔曼设计哲学的写照,这种哲学也体现在Zoll D搁架上,这是一个由整块铝制成的模块化的系统,并赢得了德国设计的最高奖,评委写道:设计的最基本观点是最大限度地减少材料的使用、最后的工序和连接的次数。 相似文献
10.
《艺术与设计》2004,(6):110-111
香港设计中心是一个非盈利性机构,在香港特区政府和香港赛马会基金支持下,由香港设计联盟有限公司组织而成。香港设计中心旨在提倡设计为营商增值,让工商各界利用优秀设计开拓无限商机,并培育一群服务各行各业的设计精英。“设计营商周”2004:“亚洲风尚”是全球设计精英汇聚香港的一项设计界盛事,来自各个界别的殿堂级设计师将连续第三年透过该独一无二的交流平台,打破地域及业务界限,向工商业界展示优秀设计如何化腐朽为神奇,创造无限商机。这次盛会将展现“设计”不止于外观和包装,而是为产品与服务增值的良方,为机构提升回报的灵丹妙药。设计是贯通整个商业活动的一个重要元素,由设计概念及策略,以至机械的运用,制作的过程,到产品的效用、包装和销售及定价策略,每个步骤均需要详细的策划。能作到每一步均设计得当甚至别具创意。则不仅可争取到最高利润,更可提升机构形象。“设计营商周”2004:“亚洲风尚”云集当今世界最顶尖设计名家以及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出色设计。 相似文献
11.
12.
13.
50岁的戴文&;#183;斯特威尔(Davin Stowell)是Smart设计公司的CEO。他毕业于希拉库扎大学的工业设计专业。1978年创办自己的设计工作室。1985年这个工作室改名为Smart Design。斯特威尔是消费类设计和策划方面的专家,他带领团队和包括OXO在内的众多客户进行着合作。 相似文献
14.
15.
不久前,英国著名设计师汤姆·迪克森(Tom Dixon)先生来到了位于上海外滩5号的设计共和旗舰店,这是他在中国的首次正式亮相,汤姆·迪克森之前对于自行车的爱好让他接触并学习到了焊接技术,同时也开始探索那些可再生的工业金属废料。慢慢地,他的手工艺现代家具设计风格也萌芽了。如今,[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隆·阿拉德(Ron Arad)是现今世界最具影响力的设计师之一,他广为熟识的是对印象派设计主义的探究,创作多追求和突破界限。隆·阿拉德也是业内备受尊重的产品设计师和建筑师,善于以玩乐的演绎手法,配合先进的科技创作。隆·阿拉德除了统筹位于英国伦敦设计工作室的各个项目以外,也积极从事教育工作。现在,他正担任英国皇家艺术学院产品设计系的系主任。对隆·阿拉德,人们常常赞叹他惊人的构思和设计,他的想法总是令人格外激动不已。而对他的采访似乎也难以用某种模式一气呵成,因为他的思维跳跃,而且常常会在回答中迁出更有意思的话题。索性这次对话就以一种不羁的方式和思路走近这位设计界的传奇人物吧。[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赫曼·米勒去年在上海设立办事处从表面上看.是一种带有尝试性的商业决策.但当我们好奇地询问亚太总裁史蒂夫·考克斯(Steve Cox)先生时.发现还并不是这样。众人周知的是.国内的家具展如火如荼.无论是上海、广州、深圳还是东莞.甚至是成都.都是规模一年比一年大,而但凡是参观过家具展的设计师就知道,真正能看到的好家具设计,不是抄的就是国外家具设计师操刀的,于是说起家具产业与家具设计之间的差距.相信大家都有说不完的意见。当我看完赫曼·米勒的一个时间线简史后.其实也是感慨不已.一个100年的家具企业,以设计著称世界.确又有着汽车制造的智能生产管理系统.需要莫大的远见和勇气。如此想来,可以堪称家具企业家的人.在国内怕是真的难寻了.绝大部分的.可能只能冠以家具商的名义。[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他生于柏林,却是理性德国的叛逆。1960、70年代,是他让“设计”一词在德国风靡,那时,他的名字与“设计”同义。奇特的设计风格和毫不留情的设计评论,为他赢得“坏男孩”的名声。他与雷蒙德&;#183;罗伊(Raymond Loewy)和菲利普&;#183;斯塔克(Philippe Starck)齐名。他的设计无所不包,甚至包括他自己。他把名字从Lutz改成更为时髦的Luigi,他自己也跻身为时尚界的宠儿。更为重要的是,他的仿生设计开启了设计的一扇大门,汽车、飞机经过他的手和脑,仿佛是从未来世界走出。他就是Luigi Colani,用自然的艺术塑造未来的人。 相似文献
19.
仝晓青 《大众DV(大众摄影.下半月)》2007,(6):4-26
编辑手记
两家英国权威报纸同时把溢美之词送给了一部纪录片,这既是对影片本身的肯定,同时也是对影片导演的赞赏。就在去年,这位英国知名纪录片导演——卢克·霍兰带着他的纪实纪录片“出发去狩猎”第一次来到中国,担任广州国际纪录片大会的大师班导师。听过他任大师班的精彩讲解后,不禁被他影片的弛特风恪及其精湛的拍摄技法所折服,[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