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纤维素酶活力测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3,5-二硝基水杨酸为显色剂,分别以滤纸和CMC为底物,测定纤维素酶的FPA和CMC酶活,比较了两种底物测定酶活的方法,结果表明酶液稀释倍数与酶活力之间存在一较窄的线性范围,在此范围内酶活力测试相对较稳定;另外,从酶的应用效果看内切酶活力对之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2.
采用3,5-二硝基水杨酸为显色剂,分别以滤纸和CMC为底物,测定纤维素酶的FPA和CMC酶活,比较了两种底物测定酶活的方法,结果表明酶液稀释倍数与酶活力之间存在一较窄的线性范围,在此范围内酶活力测试相对较稳定;另外,从酶的应用效果看内切酶活力对之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3.
对一株裂褶菌(Schizorhyllum commune ATCC38548)进行液态发酵生产纤维素酶。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发酵时间、碳源、碳源质量浓度和接种量等因素对菌株产酶的影响,用二硝基水杨酸法(DNS法)对羧甲基纤维素酶(CMC)、滤纸酶(FPA)和微晶纤维素酶(AVI)进行酶活测定。结果表明:3种酶的分泌高峰不一致,但在第6天时纤维素酶总酶活达到最高。滤纸是诱导裂褶菌产纤维素酶的良好碳源,且质量浓度为20g/L时产酶效果最佳;接种量为5mL时,总酶活相对最高。不同的培养条件对裂褶菌产CMC、FPA和AVI的影响各异。  相似文献   

4.
纤维素酶的滤纸酶活和CMC酶活的测定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张瑞萍 《印染助剂》2002,19(5):51-53
采用3,5-二硝基水杨酸(DNS)为显色剂、滤纸或CMC为底物,测定纤维素酶的滤纸酶活(FPA)和CMC酶活(CMCA)。分析确定了酶活测定用波长为530nm,参比溶液应为失活酶、底物和DNS等共热的反应物,比较了两种底物的酶活测定方法,结果表明:纤维素酶的CMC酶活比滤纸酶活高,酶对水溶性底物有较高的活力,吸附对酶的活性部位与纤维素分子链段的结合及催化均有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5.
通过初筛(刚果红纤维素水解试验和滤纸条分解试验)和复筛(利用3,5-二硝基水杨酸法测定内切纤维素酶活,滤纸酶活和β-葡萄糖苷酶活),从大围山原始森林土壤中筛选高产纤维素酶菌株,获得4株具有高产纤维素酶活性的菌株。其中一株真菌16-7分解纤维素能力最强且酶活稳定,其内切羧甲基纤维素酶活为265.76U/mL,滤纸酶活为86.44 U/mL,β-葡萄糖苷酶活为39.16 U/mL;对真菌16-7分别进行形态学观察、分子生物学鉴定,初步确认为小刺青霉(Penicilliumspinulosum)。  相似文献   

6.
为充分利用蔗渣,筛选高效降解蔗渣的菌株,本文从堆肥中分离得到有显著透明圈、可产纤维素酶的真菌8株,选其中3株测定了羧甲基纤维素酶(CMCase)和滤纸酶(FPA)活性。结果表明,菌株SC8的透明圈直径、CMCase和FPA活性均最大。经菌落形态特征分析,初步鉴定菌株SC8属于曲霉属(Aspergillus)。相关性分析表明,所筛选菌株在纤维素透明圈直径的大小与CMCase、FPA酶活性成极显著正相关(p0.01)。  相似文献   

7.
香蕉及茶叶中纤维素酶产生菌的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实验从香蕉茎叶、茶叶及香蕉土壤、茶土壤环境中经初筛和复筛分离纯化出16株产纤维素酶的菌株,对其菌株的外在特性和产酶活力进行了研究和测定。结果从培养基来看,产酶菌株以从牛肉膏蛋白胨中性培养基里分离出来的为最多(5株);体原料来源,以从土壤环境中分离出的菌株居多(10株)。菌株多为乳黄色(8株)和蓝绿色霉菌(3株)。水解圈以半透明的居多(12株),且16株菌株的水解圈与菌落直径比在1.0-2.0之间居多(10株)。产酶菌株的酶活和水解圈的透明状态基,树目符,即水解圈为透明状态的菌株酶活值较大,而水解圈为半透明状态的菌株酶活值相对较小;其中以查中香土10^-2-2-1的酶活值最大,为4.5。  相似文献   

8.
从校园树林腐木,发霉的衣物和牛场粪便中采样,经富集培养,刚果红染色法初筛,筛选出透明圈较大的菌株6株。经过发酵产酶及酶活力测定获得高产纤维素酶野生菌株有3株,其中酶活最高的是好氧湿牛粪1菌株(HSN1),其CMC酶活是0.230IU,FPA酶活0.154IU,它的粗酶液崩解滤纸效果十分明显。经形态学初步鉴定,该菌株应为放线菌。  相似文献   

9.
里氏木霉 Rut C-30 液态发酵法生产纤维素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探讨了增强里氏木霉RutC-30产纤维素酶的方法,添加葡糖糖于培养基中,可促进菌体生长,但不能提高产酶;采用Avicel与麸皮复合碳源,以及使用KH2PO4-K2HPO4缓冲系统控制发酵液pH,在摇瓶发酵条件下,可获得很高活力的纤维素酶,培养6d,酶活可达到CMCase1667~2084nmol·s-1·ml-1,FPA150~200nmol·s-1·ml-1.采用2.5L发酵罐培养,通过控制pH和溶氧,纤维素酶活力为CMCase2223.8nmol·s-1·ml-1,FPA194.5nmol·s-1·ml-1.  相似文献   

10.
该文对绿色木霉进行了硫酸二乙脂(DES)诱变和微波诱变,结果表明,经硫酸二乙脂诱变得到DES8菌株FPA酶活力比出发菌株提高了27.67%,该菌株进行微波诱变得到WB8菌株FPA酶活力比DES8菌株提高了14.88%.与出发菌株相比,WB8菌株FPA酶活力提高了46.67%,CMC酶活力提高了42.37%.遗传稳定性研究表明,该菌株遗传性能稳定.  相似文献   

11.
微波诱变筛选纤维素酶高产菌株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透明圈法和刚果红染色法从堆肥中分离出产纤维素酶活力较高的霉菌7株。通过测定其羧甲基纤维素(CMC)酶活力和滤纸(FPA)酶活力,筛选出酶活力较高的5株菌,分别命名为D_2、D_(12)、D_(13)、D_(21)、D_(23),其中菌株D_2产酶能力最强,CMC酶活和FPA酶活分别为252.3U/mL和104.4U/mL。根据D_2菌株的菌落、菌丝、分生孢子梗、孢子的形态等特征,初步鉴定该菌株为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为了进一步提高菌株D_2的产酶能力,对其进行了微波诱变,得到产酶活力最高的突变株W_(41),其滤纸(FPA)酶活达到128.7U/mL,比D_2菌株提高了23.3%。经连续传代,其性能稳定。  相似文献   

12.
通过产酶培养基及产酶条件的优化,确定产纤维素酶菌株N-57的最佳产酶条件.利用液体发酵培养法探讨培养基起始pH值、培养温度、碳源、氮源对菌株N-57产酶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Box-Behnken响应曲面法筛选出产CMCase的最佳发酵条件:pH值为6;稻草粉浓度为0.30%;(NH4)2SO4浓度为0.30%.在最佳条件下培养,该菌株的CMCase的酶活达到459.54U.  相似文献   

13.
以绿色木霉13010为出发菌株,利用诱变因子的协同作用,对其进行了诱变育种,得到酶活力较高的突变菌株绿色木霉GL13010。实验结果表明:紫外线、亚硝酸钠诱变因子对绿色木霉13010菌体细胞的致死作用表现出相似的趋势,在一定范围内都与诱变剂量呈线性正相关。在协同诱变条件下,多轮反复诱变绿色木霉13010后,菌株的酶活力有大幅提高,最终筛选得到了产纤维素酶活力单位提高了70.63%的菌株-GL13010。  相似文献   

14.
为得到高产纤维素酶的菌株,改善菌种产纤维素酶的能力,该研究以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为原始菌株,以纤维素酶酶活为考察指标,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优化复合诱变条件。结果表明,最优复合诱变条件为紫外(UV)处理150 s、0.25 mol/L亚硝酸钠(NaNO2)在诱变温度23 ℃下诱变处理23 min。在此优化复合诱变条件下,突变株UN-5纤维素酶酶活为101.48 U/mL,比原始菌株的酶活提高了205.8%。经10代传代,纤维素酶酶活仍有100.5 U/mL,说明该突变株产纤维素酶能力强且遗传性状稳定。  相似文献   

15.
陈阿娜  汤斌  刘标 《食品工业科技》2012,33(3):142-144,213
对产纤维素酶菌株Rhizopus sp.TY1原生质体进行N+离子注入-紫外复合诱变,以期获得高产菌株。以原生质体形成率和再生率为指标,确定最佳酶解时间3h;以致死率和正突变率为指标,确定最佳N+离子注入剂量为2.0×1015ions/cm2、最佳紫外照射时间为90s。实验筛选得到一株高产菌株Rhizopus sp.TY1.2,液态发酵终点时滤纸酶活力(FPA)和羧甲基纤维素酶活力(CMC)分别达到5.1、20.9U/mL,与出发菌株相比,FPA和CMC分别提高了75.9%和175.0%。传代实验结果显示Rhizopus sp.TY1.2产纤维素酶性能稳定,该结果表明N+离子注入-紫外复合诱变所产生的变异是可遗传的变异。  相似文献   

16.
从黄海和渤海海泥样品中筛选高产低温葡萄糖氧化酶(GOD)菌株并进行鉴定,对其所产GOD的蛋白分子质量和酶学性质进行初步研究。获得一株高产葡萄糖氧化酶菌株(编号G01),根据菌株形态特征及ITS序列分析,初步鉴定该菌株为壳青霉(Penicillium crustosum)。结合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和酶谱分析,得出菌株G01所产葡萄糖氧化酶分子质量约为95 ku,初步判断为五聚体,为一种新酶。酶学性质研究表明:该酶最适反应温度为25 ℃,在0 ℃时仍保留有50%以上的酶活,热稳定性差,为典型低温酶;最适反应pH值为4.5,对pH敏感;Mn2+能促进酶活,K+、Na+对酶活基本无影响;而Mg2+、Ca2+、NH4+、Cu2+、特别是Fe3+对酶活有明显抑制作用。酶学性质表明该酶作为一种新酶,在低温和水产饲料领域有良好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从赊店老酒酒醅中采用透明圈法筛选产纤维素酶的菌株,经过酶活力测定筛选出产纤维素酶能力最强的菌株,对其进行了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试验和分子生物学鉴定,并通过单因素和响应面试验考察了不同条件对该菌株产纤维素酶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筛选得到产纤维素酶能力最强的菌株4-2,并被鉴定为特基拉芽孢杆菌(Bacillus tequilensis)。在液体发酵培养基中,该菌株最优产纤维素酶的条件为淀粉添加量3.5%,酵母粉添加量0.6%,初始pH 5.8,培养时间5 d,培养温度34 ℃。此优化条件下,该菌株产纤维素酶活力达3 101.83 U/mL,是优化前的20.69倍。  相似文献   

18.
以核酸酶P1产生菌桔青霉(Penicillum citrinum)为出发菌株,通过微波诱变,得到1株产核酸酶较高的生产菌SL5。在适宜条件下(004250MHz、800W、150s),其产生的核酸酶P1酶活由667.50U/mL提高到1228.20U/mL,提高了84.00%。传代试验表明,该突变株SL5的高产性能遗传特性较稳定。  相似文献   

19.
纤维素酶耐高温高产菌株的选育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该文以绿色木霉N0为出发菌株,经紫外线、亚硝基胍诱变处理,采用刚果红透明圈法,在含有制霉菌素浓度为20U的平板上挑取Hc值(透明圈直径与菌落直径之比)比N0大的菌株分别在不同温度下进行固态发酵复筛,得到耐高温(38℃)高酶活菌株11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