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合理利用钢铁流程中所产生的固体废弃物,实现其无害化和资源高效利用,对节能减排、降低环境污染具有重要意义。为确定焦化固废在配煤中的应用效果,首钢京唐焦化公司进行了回配焦化除尘灰的300 kg半工业炼焦试验以及焦化除尘灰与生化污泥浆混配比例研究。试验表明,焦化除尘灰回配比例不应超过1.5%,生化污泥与除尘灰的适宜混合比例应控制在20%~25%。综合前期研究结果以及京唐焦化生产现状,设计并成功应用了焦化除尘灰回配工艺装置。在配煤以及焦炭质量保持稳定的前提下,成功解决了焦化除尘灰和生化污泥两大固废的处理难题,实现了焦化固废资源的循环利用。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采用焦油渣配型煤炼焦工艺流程和主要设备,利用焦化固废(焦油渣、污泥)作为黏结剂生产型煤,并以一定比例配入焦炉,炼焦实现固废利用的同时提高了焦炭质量,节省了处理固废带来的成本支出。  相似文献   

3.
本文介绍了一种处理焦化固废的新技术、新工艺,焦化固废经物理、化学方法处理后重新配煤,实现固废再循环利用,既提高焦碳质量又增加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4.
《重钢技术》2009,52(4):50-50
10月12日,集团宣钢公司《活性瘦化剂用于配煤炼焦技术的开发与应用》配煤新技术,获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授权。此项新技术的成功开发,使焦化行业配煤技术取得了新的突破,填补了一项国内焦化行业配煤新技术空白。  相似文献   

5.
论述性介绍了智能化系统模型建立及智能化计算在配煤炼焦领域的发展现状。智慧配煤包括煤场管理系统、煤焦数据库系统、数字筒仓系统、智能皮带输送系统和配煤系统,智慧炼焦包括焦炭预测系统、智能化炼焦管理及自动化干熄焦控制。并对智慧配煤炼焦在鞍钢焦化领域的未来作出展望。  相似文献   

6.
一、“十一五”我国炼焦煤资源优化利用主要技术措施“十一五”期间,随着我国炼铁高炉的大型化和喷煤技术的应用对焦炭质量要求不断提高,焦化行业通过提高焦煤和肥煤的配入比例及优化配煤技术应用、炼焦工艺的改进、管理水平的提高等,实现了焦炭质量的稳定、提高和炼焦煤资源的优化利用.焦化行业炼焦煤资源优化利用主要通过以下技术及管理措施实现.  相似文献   

7.
煤岩学是把煤作为有机岩石来研究的一门学科,它划分了煤岩宏观组成和微观组分。随着炼焦业和煤岩学的发展,煤岩学在焦化行业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本文对其在焦化行业中评定煤质、鉴定混煤、指导炼焦配煤和预测焦炭质量等方面的应用做了概述,指出随着研究的深入煤岩学在焦化行业中将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齐洪涛 《冶金能源》2007,26(6):11-13,24
对山西省炼焦煤资源和目前焦化行业发展形势进行了简要分析,追溯了太钢焦化厂的配煤历史,结合焦炭质量变化情况,对太钢炼焦配煤结构提出了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9.
何建平  杜铭华 《冶金能源》2003,22(5):16-18,35
概述了河北省炼焦工业的技术现状和发展背景,指出优化配煤是焦化工业发展的重要技术方向。介绍了煤岩配煤的基本概念,提出河北省炼焦行业发展配煤技术需要解决的重点技术问题,开展产、学、研联合是发展煤岩配煤技术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10.
《首钢科技》2006,(2):26-26
经过首钢环保产业事业部等单位的共同努力,首钢炼焦有机固废无害化处理与资源化利用取得重大突破,炼焦有机固体废弃物实现了全部无害化处理和利用。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真空碳酸钾脱硫废液解毒处理的工艺原理和流程,分析了生产实践中脱硫废液处理效果和对生化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废液处理总氰去除率最高可达98%、硫化物去除率可达99%以上,解除了焦化废水生化处理的制约因素,为生化系统的稳定、高效运行提供了保障。  相似文献   

12.
为了研究炼焦煤煤岩指标对焦炭热性质的影响,实现优化炼焦配煤方案和指导炼焦生产的目标,进行了鞍钢常用炼焦煤镜质组平均最大反射率分析和炼焦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鞍钢炼焦用煤单种煤镜质组平均最大反射率与焦炭热性质指标相关性较好,其中与焦炭反应后强度相关性可达0.96,当镜质组平均最大反射率在1.32%~1.37%范围时,所得焦炭热性质较好。当生产用配合煤镜质组平均最大反射率由1.243%提高到1.306%时,活惰比由4.15降低到3.17,焦炭反应性下降1.9个百分点,焦炭反应后强度上升2.4个百分点,焦炭质量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鞍钢综合废水处理的工艺流程,针对系统总氮脱除效率低、反洗周期短、操作压力大和处理效果不稳定等问题,开展了葡萄糖、乙酸和甲醇等不同碳源对反硝化生物滤池运行效果影响试验,并根据试验结果以乙酸+葡萄糖混合投加的方式替代原葡萄糖作为单一外加碳源投加的方式,实践效果良好,达到了预期处理目标。  相似文献   

14.
贾楠楠  芦参  张展  王晓楠 《鞍钢技术》2019,(4):17-19,23
为了使生产煤系针状焦的副产品沥青得到有效应用,对副产品沥青部分替代中温沥青生产改质沥青进行了反应釜试验研究,以确定改质沥青生产的混配比例和最佳工艺参数,并对应用前景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应用副产品沥青部分替代中温沥青生产改质沥青是可行的,且得到的改质沥青能够达到行业标准一级品的要求,降低了生产成本,减少了中温沥青用量,提高了软沥青产量。  相似文献   

15.
针对鞍钢集团齐大山铁矿WK-4电铲年消耗主动轮轴数量多、备件费用高的问题,对电铲主动轮轴损坏形式进行了分析。通过计算矩形花键和渐开线花键的挤压强度,说明将主动轮轴花键联接部位由原有的矩形花键改造为渐开线花键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改造后,WK-4电铲主动轮轴的平均使用寿命延长了6~9个月,备件费用减少了11.4万元/年,保证了生产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6.
针对鞍钢股份有限公司炼焦总厂4#干熄焦系统高温矩形膨胀节内部浇筑料脱落问题,分析了膨胀节损坏原因,提出了在线修复与维护技术。通过采取减少锅炉入口温度波动、膨胀节内部挂件改型、改进膨胀节浇筑方式、增加膨胀节膨胀缝的密封、强化升温前养护与升温过程控制等措施,有效延长了干熄焦年修周期,实现了年修周期为2年的目标,年修时长缩短了20%,年修费用降低了约41.4%,干熄焦生产效率由98%提高至98.3%。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气浮工艺的除油原理,利用5 m^3/h中试装置进行了在线热轧油泥除油试验,包括气浮试验、气浮加药试验和二次气浮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吸气量为1.5 L/min时,回流比15%、气液比12.5%、气体压力0.5 MPa的条件下,气浮除油效果最好;加药和二次气浮可以进一步提高除油率;在线气浮可以实现热轧油泥除油后含油率≤5%的回用标准。大生产应用可行性分析表明:中试试验参数可应用于生产实际且效果更好,投资回收期约为1.5年。  相似文献   

18.
为了详细了解连铸生产过程中电磁感应下渣检测技术,建立了电磁感应下渣数值模拟模型,并对模拟结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副线圈中电流值随着钢水中渣含量的增加而近线性增大,偏渣对副线圈感生电流变化的影响也很明显,电流变化值随着偏移距离的增加而增大。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鞍钢股份有限公司炼钢总厂90t氧气顶吹转炉采取双渣冶炼、LF炉脱P生产超低磷钢水的新工艺。采用该工艺替代原双联工艺生产的超低磷钢水能将成品磷含量稳定降低0.0019%,硫、氮、全氧含量均达到较低水平,完全能够满足品种质量的要求。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鞍钢股份有限公司炼铁总厂各高炉锌负荷的基本情况,分析了高炉锌负荷源头,得出高炉中锌主要来源于烧结矿,烧结矿中的锌主要来源于混料。通过采取制定入炉原燃料控制标准和烧结工序停止配加高锌物料等控制措施,有效降低了高炉锌负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