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目的探索蒙古族图形图案的构成设计规则及吉祥寓意,将蒙古族图案进行重构与再创,探索蒙古族图案新的表达方式,不仅能够让设计师更深入地理解蒙古族图案元素,探索蒙古族图案的现代表达形式,而且能够提升民众对传统文化的认同,使地域传统图形得到更好的创新、发展以及传承。方法通过文献研究、田野调查收集蒙古族图案元素,并对蒙古族图案通过元素分析、类型整理、寓意提取、图形衍生与组合变化后进行具体设计,结合蒙古族图案的关键词提取及形象感、独特性、可塑性和民族认同度,对蒙古族图案元素进行评分和筛选,从而进行新的蒙古族图案的组合与设计。结论提取蕴含于蒙古族图案中的形态、吉祥寓意,结合图案元素评分与提取的设计过程,验证了设计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马敏  李少博 《包装工程》2019,40(24):326-331
目的探析蒙古族马烙印图形特征及内在意蕴。蒙古族马烙印图形高度概括的形态是概念形态表象化的结果,是形与意的结合,反映了蒙古族向往美好生活的积极态度,探索蒙古族马烙印图形特征不仅可以使其得到传承与发展,还可以向民众传播蒙古族传统文化。方法通过文献梳理与实地考察收集蒙古族马烙印图形,并运用归纳法对其形态种类、形态构成及传承性特征进行分析,揭示其内在构成规律与吉祥寓意,从而使民众对蒙古族马烙印图形有新的认识。结论蒙古族马烙印图形丰富的种类与独特的构成形态不仅具有浓郁的民族地域特征,而且体现了血缘关系的传承性特征,其造型凝练、意蕴深远,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饱含了蒙古族对马群增产、财产守护、幸福安康的情感表达。  相似文献   

3.
蒙古族文化符号应用于街道家具设计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寇树芳 《包装工程》2012,33(24):66-69
以民族特色化设计概念为启示,分析了蒙古族传统文化符号,并提炼能反映蒙古族传统文化所独有的设计元素,总结出蒙古族传统文化在街道家具设计中的表现手段。提出在工业设计中融入蒙古族文化符号和文化精神,可以开拓现代工业设计的文化品质和创意思维,赋予现代工业设计独具特色的文化内涵,能使民族文化特性得以传承。  相似文献   

4.
夏飞英 《包装工程》2018,39(22):40-45
目的 研究蒙古族文化特色在食品包装设计中的应用。方法 首先对蒙古族文化特色中具有代表性的文字符号、图案符号和色彩符号进行分类研究,归纳出蒙古族文化符号在食品包装中的设计原则。以蒙古族特色食品包装设计为例,分析蒙古族文化符号在包装设计中的应用,探讨蒙古族文化特色在食品包装中的应用价值。结论 将蒙古族文化特色融入到食品包装设计中,不仅可以赋予食品包装独特的民族韵味,使蒙古族食品在市场竞争中形成独具特色的优势,还可以促进民族优良传统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目的 从文化生态视角系统分析蒙古族传统服饰在不同地域文化下所产生的符号特征与装饰手法,探索其中所含元素的缘起与地域文化背景,总结整理蒙古族服饰地域分化脉络与设计驱动的文化价值实现路径。方法 首先,通过对蒙古族服饰地域特征的分析,从文献研究和田野调查收集蒙古族服饰元素符号,梳理不同地域下的蒙古族服饰特点并将其进行分类,同时分析地域环境对蒙古族服饰形成和发展的影响,探讨地域环境与蒙古族服饰文化价值的关系;其次,从文化生态学的角度探讨蒙古族服饰的保护与利用,并提出相应的策略;最后,从设计学的角度总结蒙古族服饰的地域分化和文化价值的实现路径。结论 从文化生态学的角度分析了地域、文化、宗教、环境对蒙古族服饰形成与发展的影响,并从文化生态学的角度探讨了设计驱动的蒙古族服饰文化资源保护、转化和价值实现路径,为蒙古族服饰文化资源数字化保护与价值转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刘娜  侯晓鹏 《包装工程》2011,32(22):116-118
"传统"与"现代"的关系是摆在设计师面前的一项重要工作。这种关系的解决必将决定着一个民族文化的继承与发展。从蒙古族传统装饰文化入手,归纳了传统装饰元素的4种艺术特征,并分析了传统元素在景观设施设计中的应用手法。探索了具有蒙古族地域特色的文化景观设施的系统设计思路,最终达到景观设施设计的"可持续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7.
刘薇 《包装工程》2020,41(8):253-257
目的对蒙古族"沙嘎"进行现代视觉设计应用研究,设计出既具有蒙古族民族特色又具有现代感的"沙嘎"视觉作品。方法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研究蒙古族"沙嘎"的概况,论证"沙嘎"曾经具备装饰、视觉功能的观点,分析"沙嘎"作为视觉元素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价值,并以此为依据,提炼"沙嘎"视觉基本图形元素,应用到现代视觉设计中。结论 "沙嘎"作为一种蒙古族传统文化形式,对于推进草原文化发展起过举足轻重的历史作用,是蒙古族民族文化遗产,值得人们充分重视和深入研究,并将其以不同的形式应用到现代艺术生活当中。以蒙古族"沙嘎"文化和现代视觉设计应用为视角,深入挖掘蒙古族"沙嘎"文化内涵,以视觉设计的形式将民族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相结合,为蒙古族民族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提供一个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8.
蒙古族民俗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也是我国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标准化对于蒙古族民俗文化的保护传承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它是民俗物品质量与安全的保障,是民俗文化发展的保障,也是促进民俗文化产业升级的必要条件。本文以内蒙古自治区蒙古族的民俗礼仪文化为研究对象,阐述将标准化技术应用于内蒙古蒙古族民俗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开发利用之上所带来的成果,自治区还制定相关的地方标准来规范蒙古族文化的发展,促进蒙古族传统服饰、餐饮、旅游等各大富有民族特色的产业提升为文化产业,使内蒙古蒙古族传统民俗文化在日常生活生产中得到传承,从而得到更好的保护。  相似文献   

9.
宋晓薇  詹炳宏 《包装工程》2020,41(10):325-330
目的蒙古族文化是中国少数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服饰是最直观的文化形式,也是了解民族文化的有效途径,因此,蒙古族服饰文化的保护对于民族文化的传承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以蒙古族服饰为载体,提取其中的显性因子和隐性因子,通过在产品设计中的创新应用,达到保护和传承蒙古族文化的目的。方法搜集蒙古族服饰相关资料并整理分类,使用形状文法提取蒙古族服饰文化因子,依据因子特性完成图谱构建,再细分影响蒙古族服饰文化元素的基因,通过用户心理意向测试对用户感知进行定性分析,将具有较高用户感知度的设计因素集成应用到产品设计中。结论在系统性研究的基础上,结合蒙古族服饰文化因子的提取与运用,为蒙古族文化背景下的产品设计开辟新空间,通过设计实践验证在产品设计中使用"文化因子提取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
蒙古族传统文化元素在当代家具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赵昕 《包装工程》2013,34(22):64-67
以传统民族文化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为启示,概括分析了蒙古族传统文化元素的内容、分类及象征涵义,论述了当代蒙古族特色家具的设计应用必须是在理解、掌握其民族背景资料的前提下,与现代设计理念相融合,实现对传统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扬,避免简单地模仿与抄袭。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将蒙古族文化元素融入现代家具设计相关研究的方法与思路。  相似文献   

11.
宋建平  宋明冬  李宣 《包装工程》2023,44(8):452-456
目的 随着新文科建设和乡村振兴背景下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型,高等教育已经开始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数字媒体艺术作为农林院校的新兴专业,其教学内容和方法也应随之更新和优化。方法 以“乡村生活与新空间”工作坊为例,探讨新文科背景下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教学探索。通过对工作坊实施过程和效果的研究分析,探讨了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在服务乡村振兴和文化传承方面的作用,以及如何通过工作坊等实践教学形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结论 本文的探讨和研究,可为农林院校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教学改革和学生的职业发展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刘贲 《包装工程》2022,43(10):427-434
目的 坚持工科背景下“人文和艺术”融合的发展理念,把目光聚焦在工科背景下的艺术教育,依据高等院校《艺术课程标准》,结合西安邮电大学的办学定位和生源质量,重点介绍数字艺术学院在数字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的改革与实践。方法 以“汉唐文化元素”课程为切入点,结合课程的教学过程,遵循实用性原则,回溯历史,反思地方文化的渊源,聚焦地域性文化需求,适应时代需求自我创新,从体验设计、田野调查的视角进行创新性实践,凸显“教”与“学”理念的优化,带领学生创意作出相关“汉唐文化元素”系列视觉作品,增加地方文化乃至中华文化的灵魂认同。结论 科学、合理设置相关课程,对新文科视域下应用型数字媒体艺术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尤为关键。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中国传统象思维的基本过程与特征,探寻传统象思维与新媒体水墨艺术的内在联系,从而提出基于象思维的新媒体水墨艺术创作策略,促进国内新媒体艺术本土基因的表达。同时探究传统思维与当代科技在艺术设计中的融合方式。方法 以中国传统象思维“观物取象,立象尽意,得意忘象”三个阶段的基本过程为基础,结合图形化编程、多模态交互技术、人工智能等现代技术,探究其在新媒体水墨艺术创作中的运用方式。结果 象思维通过主客一体、动态转化的观物视角和感性直观的取象原则、打破边界的传递方式、超越原象的接受之道与新媒体水墨艺术结合,并创造出体现本土文化基因的艺术作品。结论 通过象思维与新媒体水墨艺术的结合,发挥主体的感性因素在创作中的独特作用,不拘泥于象的起点,持动态、循环、发展的视角,打破思想桎梏,通过人工智能技术与传统象思维的融合,进一步增强了主体的创造力,实现了艺术创作中传统思想与当代技术的融合,同时也为中国传统经典思想注入了新媒体时代的新生机。  相似文献   

14.
陈苗  朱明健 《包装工程》2023,44(8):325-330
目的 将传统的中国画意境美学与现代数字化博物馆审美进行对比研究,寻求其审美层面的内在联系,以期将传统艺术的意境美学延伸拓展至数字化博物馆设计,致力于推动中国画意境理论的现代化、科技化、数字化发展,同时也促进现代数字化博物馆的民族化、传统化、本土化发展。方法 以中国画意境理论中“天人合一”“气韵生动”“心斋坐忘”“虚实结合”“神与物游”为基础,分析其在数字化博物馆中的体现以及对应关系。结果 在中国画意境美学的影响之下,现代数字化博物馆追求全息性、生命性、沉浸性、虚拟性和交互性的审美特征。结论 通过数字技术综合调动参观者的外在感官神经,刺激参观者的思想、情感、精神等内在活动,实现了主观与客观统一、感性与理性统一、技术与艺术统一,在审美意识领域下达到了物我交织,开启了新的审美体验,同时也为中国传统意境美学注入了数字时代的活力。  相似文献   

15.
基于地铁内的新媒体艺术设计与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凌恒 《包装工程》2019,40(4):84-87
目的研究新媒体艺术在地铁里的作用,使新媒体艺术呈现出来的内容更加丰富多样,更好地传达各种文化信息,使观者更容易接受。方法分析新媒体艺术的光线、声响、图片、影像等表现方式和特征,以及不同空间位置采用不同色彩、材质和设计,使新媒体艺术和地铁的空间相结合,使地铁空间形成相互统一、融合,既协调又丰富多样的艺术作品。结论新媒体艺术能加强地铁里的艺术气息和文化氛围,突显城市形象,打造城市品牌,展示城市风采和地域文化,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利用新媒体艺术推广城市文化,对于正在建设和规划的地铁,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6.
吕屏  覃芳兰 《包装工程》2018,39(6):79-83
目的对广西龙胜红瑶的非物质文化现状进行调研分析,研究新媒体技术在红瑶非物质文化展示中的构建与应用。方法结合新媒体技术手段,将民族文化元素准确、完整地传达给大众,探索新媒体环境下少数民族文化传播的有效模式。结论通过利用新媒体技术的传播手段将红瑶非物质文化的数字化展示进行分类研究,有利于红瑶非物质文化的信息整合与推广,进而推动民族文化在当代设计中的再构建设计,加强少数民族文化保护传播进一步推动民族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在人们情绪压力不断增大的当今社会,艺术疗愈以其创造性特征和非语言媒介帮助疗愈对象改善心理或身体状态,旨在讨论艺术疗愈空间中的环境媒介与疗愈过程中的具身交互关系、设计实践与价值。借助CiteSpace可视化软件分析近十年来的重要文献,揭示艺术疗愈的研究现状;运用文献计量学方法,探索环境媒介在艺术疗愈空间的应用,定义环境媒介的具身性、主体间性、沉浸性特征及三者间的关联;以具身交互理论为线索,结合设计案例分析疗愈空间中环境媒体的具身性实践与作用方式,以期进一步探索结合新兴技术的环境媒介未来在我国的应用发展。艺术疗愈空间的环境媒介能具身地影响疗愈对象的交互行为与认知,提高疗愈的效率和质量。环境媒介与具身交互能增进疗愈过程中的不同主体间的体验共享,并辅助疗愈对象沉浸地参与或融入艺术疗愈;数字技术的发展不断地丰富环境媒介的形式,提高艺术疗愈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故宫作为世界五大宫殿之首被世人熟知,而其宫殿飞檐上的脊饰却因体量小易被忽视。脊饰深刻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之精髓,为传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建立“文化自信”,对故宫飞檐脊饰进行推广和创新。方法 运用图像基因提取法,从飞檐脊饰图像设计切入,将立体的脊饰雕塑转化为平面展示形式,在此过程中结合其历史典故、发展历程及其图像、色彩基因信息,系统性分析其纹样构成后与其神话性背景纹样结合,完成平面化的创新组合与重构。结果 考虑以重构的飞檐脊饰图像为中心的数字艺术交互装置落地方案,并寻求其适配的商业化场所与运用方案,从而完成飞檐脊饰在数字艺术中的运用与传播。结论 脊饰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凝聚了我国民族文化、巧思、信仰、神话等。通过分析未来数字艺术呈现方式的多种可能性,强化数字艺术的沉浸感与互动体验,为传统纹样数字化呈现提出了新思路,并验证了其可行性。  相似文献   

19.
李莉 《包装工程》2022,43(8):358-362
目的 互联网和新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出版行业面临新的发展机遇,VR/AR童书作为5G时代媒介融合下儿童新的阅读媒介,实现了“虚拟与现实”的有机结合,带给了儿童全新的阅读体验,但目前面临的交互效果差、形式单一、沉浸感较弱等问题亟待解决。方法 全面分析媒介融合视域下童书阅读沉浸体验的优势,并以此为目标,深入研究其达成路径与特点,通过精彩的创意、精致的设计及精巧的操作,将文化、艺术与科技完美结合,实现虚拟场景与阅读现实相互渗透、融合的“纸媒+多媒介”阅读形态,可以使儿童在阅读时获得良好的沉浸式体验。结论 对童书沉浸式阅读体验进行的研究,将推动童书出版的快速发展,加速推进媒介融合,为读者提供更加丰富的数字阅读产品和服务,满足新时代人们对精神文化和美好生活的新需求。  相似文献   

20.
张金香  李中扬 《包装工程》2019,40(14):68-73
目的 将蒙文字形态融入现代品牌设计中,通过案例分析蒙文字在品牌设计中的形态与品牌设计有效的结合方式,丰富民族品牌设计的地域意识与创新思路,强化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融合。方法 通过梳理蒙文字的基本特征和设计应用案例,寻找蒙文字形态在品牌设计中的时代特征、民族属性及商业途径。结论 分析蒙文字形态的设计应用方法,总结了具有民族特色的品牌设计方向,探讨了蒙文字图形设计在品牌应用中的理论指导和创新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