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新风换气机作为一种新型的通风换气设备,通过换热芯体回收部分室内排风冷(热)量。为有效提高新风换气机的换热效率,利用直接蒸发冷却原理实验了一种新型新风换气机,即通过增大全热交换芯体处冷热气体的换热温差提高换热效率的换气机。  相似文献   

2.
良好的室内空气环境包括人体必须的新鲜空气.分析我国当前空调的设置,指出使用房间空调器必须保证适当的通风.热回收式换气机恰恰既能满足新风量的要求,又能大大降低新风处理的能耗.  相似文献   

3.
夏季工况使用显热回收新风换气机中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徐选才  彭荣 《暖通空调》2005,35(6):43-45
结合某新建工程实际,探讨了有关机组选型和使用等方面的问题。认为:夏季工况采用带显热回收装置的新风换气机,即使显热交换效率高达70%,新风引起的冷负荷也是不可忽视的;设计中应有保证新风换气机的送排风量靠近设计工况点运行的措施,应最大限度地减少因室内管道阻力和送排风风机的出力不一致而对室内热湿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国家有关部门应尽快制定出新风换气机的产品标准以帮助设计人员和用户鉴别选用;产品样本中的措辞应力求准确严密;生产厂家应提供详尽、准确、可靠的技术资料。  相似文献   

4.
某办公建筑板翅式新/排风显热回收系统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对北京地区某办公建筑板翅式新/排风显热回收系统进行实测的基础上,研究了室内外温差和风量等因素对热回收系统显热效率η及系统能效比EER的影响,分析了回收排风热量预处理新风对降低新风负荷的作用。研究得出,板翅式显热回收系统在北京地区冬季供暖期使用时,显热效率η在60%~70%之间,且具有较高的能效比EER,可节约新风能耗50%以上。  相似文献   

5.
新风换气机可以降低现代建筑室内空气污染,改善工作,生活环境,降低新风能耗.通过分析新型换气装置--新风换气机的机理和使用特点,尤其对居住建筑而言,加强户用新风换气机的研发推广,对建筑节能的执行会起到非常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阐述新风热回收装置(新风换气机)的工作原理,结合其在某养老院通风系统改造工程中的实际应用,探讨新风热回收装置的应用前景,给相关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章文杰  郝斌  刘珊  程杰 《暖通空调》2015,(2):93-97,92
被动房技术对建筑围护结构的高要求提升了建筑的保温隔热性能和整体气密性,有效减少了围护结构的热传导和室内外空气渗透引起的冷热量损失,但为了满足室内卫生和舒适要求,需要有组织的通风空调方式,新风的处理和输配能耗突出。根据被动房技术参数要求及国内相关标准建立了对比模型,对北京地区某居住建筑不同新风量时的冷热负荷及通风空调系统能耗进行了模拟计算。结果表明,采取30m3/(人·h)的最小新风量时,被动房冬季最大负荷为22W/m2,夏季最大负荷为55W/m2左右,其中新风负荷分别占63.8%和34.2%;采用排风全热回收装置存在一定的能源效益,使得被动房全年供暖空调能耗为22.66kW·h/(m2·a),比按照现行北京节能标准设计的居住建筑节能7%左右。  相似文献   

8.
回收建筑排风余热处理新风是提高建筑能源利用效率的有效方式。本文总结了各种形式的新风换气机的换热器形式,分析了各种新风换气机换热器的原理和特点,为建筑新风换气机设计和选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机械新风系统是公共建筑通风的主要形式,为减少空调能耗,采用新风热回收技术成为建筑设计的重要措施.对寒冷气候区超低能耗公共建筑热回收式新风系统冬季运行效果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2000 m3/h、3000 m3/h和3239 m3/h新风量的换热效率均满足要求,室内外温差与显热换热效率不存在正相关关系.同时,分别计算了20...  相似文献   

10.
严寒和寒冷地区近零能耗居住建筑的冬季新风负荷较大,因此须采用高效新风热回收系统。目前,适用于近零能耗居住建筑的高效新风热回收系统存在2种常见的排风处理方式:卫生间直排和卫生间排风热回收。利用理论计算的方法分析了典型地区近零能耗居住建筑高效新风热回收系统的卫生间部分全年通风耗电量,研究卫生间直排和卫生间排风热回收这两种排风处理方式的新风系统优劣。  相似文献   

11.
夏热冬暖地区公共建筑空调排风热回收模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夏热冬暖地区公共建筑空调新风负荷特征,研究了不同排风热回收模式下的节能效果。结果表明,当采用全热回收模式时,新风负荷降低60%以上,建筑空调冷负荷降低18%~23%;而采用显热回收模式时,新风负荷降低5%-20%,建筑空调冷负荷仅降低8%。可见,夏热冬暖地区公共建筑空调排风全热回收模式具有较好的节能效益。  相似文献   

12.
分析计算了采用不同空气换热器组合方案时CC/DV系统和CC/MV系统的新风能耗,指出两个空气热回收装置组合使用可以消除新风再热能耗,但在夏季湿热地区,排风潜热回收比消除新风再热能耗更重要,应尽可能使用全热空气换热器。  相似文献   

13.
设计加工铝-氨热管式换热器一台,用于夏季工况空调排风的余冷回收.通过实验,分析了风速、新排风温差等因素对余冷回收效率的影响,以及两侧压力损失随风速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余冷回收效率随新、排风温差增大而升高,随风速的增大而降低.该换热器具有换热效果好,阻力小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Energy recovery systems can be used in HVAC to reduce energy consumption by recovering wasted energy from the exhausted air to pre-cool inlet fresh air. In this paper, experimental study of utilizing cooling coil (CC) and cooling coil combined with heat exchanger (CCHE) has been developed. Considering the different climate zones in Iran, the experimental study has been done for the areas with high humidity content. In each case, the effects of air-to-air heat exchanger (HE) on the sensible and latent cooling load are investigated. The analysis gives the applicability of HE in Iran for various operational conditions to obtain air with lower moisture content. In CCHE systems more latent load quota is allocated in cooling coils and lower air humidity ratio can be obtained. Also in the cities with higher dew point depression (difference between dry-bulb and dew point temperature) more humidity reduction is achieved and the difference between latent load quotas of CCHE system is higher than CC system.  相似文献   

15.
刘鸣  曾婷婷  王玉娇 《暖通空调》2020,50(1):50-54,81
结合干热、严寒或寒冷地区全年气候特点及冬夏季建筑能耗特性,通过逐时新风能耗模拟计算,得到设置热回收装置的全年用蒸发冷却空调系统冬季新风节能量远大于夏季节能量,选用热回收装置时应重点关注冬季热回收效率,各类热回收装置中转轮热回收装置全年节能量最大,节能效果最好。基于此,深入分析了蒸发冷却空调系统冬夏季新风加湿需求、新风量变化范围和水系统管径选择,给出了全年用蒸发冷却空调机组冬季运行的防冻措施。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国外一种新型全热式新排风热回收空气处理装置,分析了其通过架设于热力循环两端上的换热器进行新排风热源间的间接换热回收实际效果,及其在国内气候特点下的可移植性,并且提供了一种将换热器与轴流风机叶轮集成的紧凑化设计思路。与传统新风换气机相比,该设计具有焓差利用率高、系统能效高以及适用季节长等特点;通过添加简单的运行控制策略,对换热器表面进行适当的处理,可以实现新排风的全热回收运行。  相似文献   

17.
为了提高板式叉流气-气换热器的显热效率,本文根据厂家新风换气机实物原型,提出三种模型结构方案.通过Fluent数值模拟软件,分别模拟出夏季工况下三个方案的送风面和排风面的速度场、温度场和压力场.根据模拟结果得出最优方案,即在送风面阻力较小情况下,不仅送入的温度低,而且风口气流均匀.模拟结果为换气机的设计和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阐述了热管换热器在通风空调余热(冷)回收中的应用情况,并针对实验室换气次数较大又需避免交叉污染等特点,介绍了一种既能满足室内新风量又节能的小型热管热回收通风换气装置。  相似文献   

19.
热虹吸管能量回收设备夏季工作特性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峰  马国远 《暖通空调》2007,37(12):58-62,24
在研究热虹吸管工作机理的基础上,开发设计出热虹吸管能量回收装置。通过实验分析了空调新风温度、工质充注率、倾角、管排数以及迎面风速等参数对热虹吸管换热器温度效率的影响,探讨了迎面风速与热虹吸管换热器回收热量的关系,得到了充注率、倾角、迎面风速、管排数等参数之间的最佳匹配方案,为工程实际应用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The thermal performance of an enthalpy/membrane heat exchanger is experimentally investigated. The heat exchanger utilizes a 60gsm Kraft paper as the heat and moisture transfer surface for HVAC energy recovery. The heat exchanger sensible, latent and total effectiveness have been determined through temperature and moisture content measurements. The annual energy consumption of an air conditioner coupled with an enthalpy/membrane heat exchanger is also studied and compared with a conventional air conditioning cycle using in-house modified HPRate software. The heat exchanger effectiveness are used as thermal performance indicators and incorporated in the modified software. Energy analysis showed that an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coupled with a membrane heat exchanger consumes less energy than a conventional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in hot and humid climates where the latent load is high. It has been shown that in humid climate a saving of up to 8% in annual energy consumption can be achieved when membrane heat exchanger is used instead of a conventional HVAC syste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