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 毫秒
1.
广东省是全国糖蔗主霎产区。甘蔗是我省重要经济作物,又是增加农村经济主要来源。把发展甘蔗生产放在重霎位置,作为一项战略性任务来抓,这是省情决定的。而甘蔗增产主要靠提高单产,提高单产最有效的措施就是选育推广良种。因此,如何选有甘蔗优良品种,因地制宜推广,促进甘蔗生产,为蔗糖上新台阶作出贡献,这是值得研究探讨的问题。现就甘蔗良种概念,如何评价甘蔗品种和鉴定新良种,做好繁育与推广工作等问题,谈点浅见。l优良甘蔗品种的概念品种是人类在一定的生态条件下,根据自己的需要创造出来的一种群体,它受遗传基因控制具有…  相似文献   

2.
新中国甘蔗选育种自育新品种在生产上推广始于广东省,解放前特别在20世纪30年代期间,虽有有规模的引种和选种工作,也有一定成效,但有性杂交育种在广州初步尝试和海南岛列入了杂交亲本的传闻,由于当时的种种原因,始终未见诸实践成功,1953年海南甘蔗育和睦民立以来,在广东省带头推动下,纷纷联系组织四川,广西,云南,福建,江西,湖南,贵州,海南等省区)加入全国甘蔗有性杂交协作网,每个省(区)现在生产上都有正  相似文献   

3.
甘蔗品种选育和品种管理是甘蔗品种改良中的两项性质不同但关系密切的工作。品种选育是通过各种手段和途径产生或筛选良种;品种管理是通过各种措施用好、种好良种,以最大限度地发挥良种的生产潜力。品种管理涉及对品种种性的研究、因地制宜地安排种植、配套栽培技术(良法)研究与应用,以及品种布局、更替等方面的内容。甘蔗品种管理的最终目的是使蔗糖业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甘蔗品种管理往往不像甘蔗良种本身那样受到重视。不少生产单位都愿花钱去引种,一旦获悉某品种如何如何好的信息,总是先得为快、但常对现有…  相似文献   

4.
"九五"国家审定的甘蔗品种系谱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分析表明,由于母本细胞质源的局限性,“九五”国家审定的十个甘蔗良种其细胞质源也局限在2个热带种之中,其中班扎马新黑潭占70%,黑车里本占30%;遗传组成源20个,其中割手密种3个,印度种2个,热带种11个,中国种2个和斑茅、高粱.十个良种均含有割手密种、印度种、热带种和中国种四种血缘,40%的品种还含有高粱血缘,20%的品种还含有斑茅血缘。由于亲本的遗传组成源的差异,使十个子代的遗传组成源增加了1~7个。  相似文献   

5.
增广设计甘蔗品种试验及其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应用增产随机区组设计,对17个甘蔗品种进行了比较试验,并以蔗茎产量分析为例,对这一试验设计的统计分析过程作了比较详细的介绍。结果表明,排名前10名的品种之前,产量差异未达统计学差异显著水平。ROC24,甘引8号,C25,ROC10和粤农87-1305是产量排名最后的品种,它们之间产量差异不显著。应用增广设计,甘蔗育种工作者可测定选系的试验误差,将品种测验和品系测验结合于同一个试验中,并可在品种间、品系间以及品种和品系间进行有效的比较。  相似文献   

6.
甘蔗是含水较多的作物,收获后,由于没有水分的补充,所以不断干耗,另外由于解除了甘蔗生长的顶端优势,生长素合成停止,解除了对酸性转化酶的抑制,蔗糖在酸性转化酶的作用下,转化为果糖和葡萄糖,加上微生物的侵入活动,蔗糖及其他有机物也不断发酵变成酒精、醋酸及其它物质。所以随时间的延长,糖分、的转化及发酵越严重。为了测定甘蔗干耗规律及蔗糖分转化情况,为砍、运、榨工作安排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酸水解蔗糖生产转化糖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盐酸,柠檬酸,酒石酸等常用的食品酸味剂,水解蔗糖生化转化糖,以HPLC分析测定转化过程的蔗糖转化率。结果表明用这几种酸物质都能较方便地制取不同蔗糖水解度的转化糖;当有机酸的用量为0.15%(w/w蔗糖)时,在85℃水解150min,蔗糖转化率约为90%,蔗糖的质量也会影响有机酸的水解能力和转化糖产品的质量。  相似文献   

8.
9.
10.
甘蔗的几个生理生化参数与蔗糖积累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试验以早熟高糖品种粤农76/169.桂糖7号,中晚熟品种 F134和晚熟品种粤糖71/210为材料,研究了甘蔗糖分积累期间一些生理生化参数与糖分积累的关系。结果表明:糖分积累期间,甘蔗+1叶 N、P、K 含量,酸性转化酶、淀粉酶和多酚氧化酶活性不断下降。此期间早熟高糖品种光合强度和光合产物转移量较大,+1叶 N、K 含量和多酚氧化酶活性较低。工艺成熟期其+1叶含 P 量,酸性转化酶和淀粉酶活性也较低.  相似文献   

11.
瑞丽糖厂成功摸索出一条提高糖厂产糖率和蔗农收益的技术路线,近二个榨季显著降低吨糖生产成本,其技术方法主要包括正确认识甘蔗品种及改良工程,品种改良系统工作方法,建立甘蔗品种工艺性状综合评价指标和一套的原料蔗生产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12.
川蔗27号是优质、高产、早熟、多抗、糖蔗果蔗兼用型甘蔗新品种。该文介绍了川蔗27号的品种特性及其配套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3.
采用系统科学方法充分消化利用甘蔗品种、气候、土壤、糖厂规模等资源;在品种与原料蔗生产改良过程中,更新甘蔗品种改良技术理念,通过优化甘蔗品种与原料蔗生产改良路径,强化原料蔗生产管理,解决传统品种改良方法无法解决的核心问题──"高糖高榨",实现糖厂产糖率和总产蔗量不断提高。云南3间糖厂自实施之年起,每年吨蔗产糖量增幅达8%~36%,甘蔗品种改良4~5年后实现产蔗量翻番,蔗区甘蔗品种仍是原有的生产品种。  相似文献   

14.
粤糖07-817是广东省生物工程研究所(广州甘蔗糖业研究所)以粤农73-204作母本,ROC22作父本进行有性杂交,经多年选育而成的甘蔗新品种,2016年通过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多年多点试验研究表明,粤糖07-817出苗率高,分蘖力强,有效茎多,中大茎,蔗茎均匀,脱叶性好,抗倒伏;宿根发株率高,宿根性强;早熟、高产、高糖、综合性状好。2009~2014年品种选育试验和广东省区域试验6年新植5年宿根蔗茎产量达129340 kg/hm~2,含糖量达20103 kg/hm~2,分别比ROC16(CK1)增产36623 kg/hm~2和5971 kg/hm~2,比ROC22(CK2)增产10256 kg/hm~2和1854 kg/hm~2。  相似文献   

15.
在巴西45号,新台糖25号,粤糖93-159和新台糖10号(CK)的对比试验中,巴西45号蔗茎产量比其余品种的增产均达到极显著水平;甘蔗蔗糖分以粤糖93-159的最高;单位面积蔗糖含量,以巴西45号的最高,比粤糖93-159的增糖达到显著水平,比其余2个品种的增糖达到极显著水平,表明巴西45号是一个难得的早熟高产高糖优良品种,应予以扩大示范表证,逐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粤北霜冻蔗区甘蔗新品种比较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粤北翁源蔗区对18个甘蔗新品种进行了2年新植1年宿根试验,结果表明:新植宿根平均蔗产量居前4位的品种有引1号、引9号、闽糖86—05和粤糖93—159,平均蔗茎产量均较对照种ROC10增产20%以上;新植宿根单位面积平均含糖量居前五位的品种有引9号、引1号、粤糖93—159、ROC25和ROC22,均较对照种新台糖10号增产糖15%以上;新植宿根平均蔗糖分(11月至次年1月)居前5位的品种有引9号、引8号、引1号、粤糖93—159和引6号,平均蔗糖分均超过14.3%,其中引9号平均蔗糖分达15.63%,11月上旬蔗糖分超过15%,成熟高峰期达17%。综合性状表现较优良的品种有引9号、粤糖93—159,这两品种均表现特早熟高糖、高产、分蘖性强、粗生易种。  相似文献   

17.
2003~2005年,四川宁南县松新蔗区引进40多个甘蔗新品种.经过多点次的品比及示范试验,初步选育出川蔗23号、云蔗94-375、桂糖94-119和云蔗95-128等4个综合性状优于对照种桂糖11号的甘蔗新品种.该4个品种的甘蔗产量分别比桂糖11号增加6.4%~11.77%;11~12月份平均蔗糖分分别比桂糖11号增加0.75%~1.41%(绝对值);11~12月份甘蔗含糖量分别比桂糖11号增加12.66%~19.82%.  相似文献   

18.
还原糖测定仪与人工滴定法分析蔗汁还原糖含量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全自动还原糖测定仪法测定各甘蔗汁中还原糖含量,其测定结果标准偏差(RSD)为0.3%~5%,平均标准偏差为1.9%.该测定方法操作简便,结果重现性好,准确可靠,可作为甘蔗选育、甘蔗制糖领域质控参考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19.
2011~2012年,将几个品种与对照种桂糖11号就平均出苗率、分蘖率、株高、茎径、有效茎、单茎重、蔗产量、田间锤度及蔗糖分含量等项目进行了试验观察与比较。内江97-113与闽引1991出苗率分别比对照增4.7和7.4个百分点,分蘖率分别增1.3和12.9个百分点,株高分别增40.7和24.6 cm,茎径分别增0.21和0.26 cm,有效茎分别增6989和17480条/hm2,单茎重分别增0.37和0.33 kg/条,产量分别比对照增42.19和50.50 t/hm2,增产率分别为46.59%和54.94%,锤度分别增1.8和0.3个百分点,蔗糖分均比对照增1.9个百分点。表明这2个品种适应性、抗逆性、宿根性、稳定性、产量及糖分等综合性状表现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