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国际ISO标准方法的基础上,首次采用标准曲线法、标准加入法、回收实验、精密度实验等,多方证明红外线吸收法测定铝锰铁中碳、硫结果的准确性,从而建立了《燃烧红外吸收法测定铝锰铁中碳硫》的企业标准。该法的特点是准确度高、误差小。 相似文献
2.
3.
4.
硼铁中碳、硫对炼钢过程中加硼铁以改善钢的物理性能有很大影响,本文对通过高频红外分析测定碳、硫的方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考虑到低合金钢试样加入钨锡助熔剂后试样燃烧释放完全,其坩埚内部比生铁试样埚底光滑,埚壁迸溅少,且二次坩埚的成本更低,故选择分析完低合金钢的坩埚作为二次坩埚用于磷铁中碳和硫的分析。实验表明,在二次坩埚中加入0.40~0.55g试样、1.2~1.3g钨锡助熔剂,无需空白校正即可实现高频燃烧红外吸收法对磷铁中碳和硫元素的同时测定。由于磷铁标准样品较少,不足以覆盖所有磷铁中碳或硫的含量范围,所以通过将低合金钢标准样品和磷铁标准样品ZBT384进行两两混合(总质量控制在(0.5±0.05)g之间)以配制校准样品系列。结果表明,碳在质量分数为0.05%~0.65%范围内,硫在质量分数为0.005%~0.14%范围内的校准曲线线性关系良好,碳和硫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99 6和0.999 5。将实验方法应用于磷铁实际样品分析,测得碳和硫的相对标准偏差(RSD,n=7)分别为2.0%和3.5%。按照实验方法对磷铁标准样品和内控样品进行测定,测得结果与认定值或参考值的绝对误差均小于国家标准方法 YB/T 5339—2015或YB/T 5341—2015要求的允许差。 相似文献
6.
对于含氮量较高的氮化钒铁而言,其熔点高达1 450~1 650 ℃,给测定碳和硫的含量带来难题。利用钒铁标准物质建立校准曲线,钒铁标准物质进行校准验证,设定分析时间为50 s,以0.4 g纯铁和1.4 g钨粒为助熔剂进行助熔,建立了高频燃烧红外吸收法测定氮化钒铁中碳和硫的分析方法。方法中碳和硫的检出限分别为0.001 1%和0.001 3%,方法测定下限分别为0.003 5%和0.004 2%。由于缺乏氮化钒铁标准物质,取一定量的钒铁标准物质,分别与氮化硅铁标准物质混合,参照FeV45N10、FeV55N11氮化钒铁的成分配比配制氮化钒铁合成样品1#和2#,按照实验方法进行测定,所得测定值和理论值基本一致。实验方法测定氮化钒铁样品中碳含量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RSD,n=8)在1.2 %~3.0%之间,硫在2.2%~4.2%之间。 相似文献
7.
8.
9.
高频燃烧红外吸收法已广泛用于金属材料中碳和硫的测定,然而,国内关于设备的报道较少,坩埚、助熔剂等也未见系统介绍,测试新型金属时,主要依据条件实验确定测量参数,异标校正较普遍,准确度主要依赖加标回收,较少关注基体效应以及不同类设备间的比对等,对国外的相关工作也较少涉猎。基于此,文章对国内外工作进行系统梳理比较。首先,介绍设备的主要进展,从设备起源开始,说明原有设备的不足及更新后的亮点,特别强调基体不同时,燃烧效果有差异,易导致基体效应;随后,对坩埚及助熔剂进行梳理,介绍其发展历程及关键技术点;最后,介绍国内外的相关测试研究工作,指出,需重视基体效应对测试的影响,而常规样品中超低碳和硫含量的测试以及新型物质分析时,借助其他类检测设备验证,不仅可以提高分析准确度,同时,可解释异常现象,加深对该技术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用高频燃烧红外吸收法测定金川公司产品电解镍、电解铜、电解钴中的微量碳硫的实验情况.确定了测量所用的助熔剂及其用量,研究了试样量、系统气体压力、氧气压力等技术参数对测定结果的影响.本法快捷、准确、可靠,完全能满足公司生产的需要.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利用CS-600型高频红外碳硫联测仪测定钼粉及钼制品中的碳硫,选择了合适的方法、称样量和助溶剂,对钼粉及钼制品中碳硫的测定达到了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16.
介绍了高碳铬铁在生产过程中硫元素的来源、去向及其影响因素。对高碳铬铁生产中硫元素含量的控制常用方法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一些实际生产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选择合适的分析条件,采用硅碳管加热-红外吸收法分析煤中的硫含量,该方法操作简便、快速,分析精度和准确度高,能够满足煤的硫含量分析要求。 相似文献
18.
用红外吸收碳硫分析仪对测定钢铁、钛合金中碳硫时所用瓷坩埚、助熔剂的种类及数量等影响因素进行试验探讨,提出了再用瓷坩埚可用至四次测定碳两次测定硫,重复性好,准确度高;同时指出测定不同类型金属中碳硫,应采用不同助熔剂来保证测定结果的稳定。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