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擒纵机构     
曹维峰 《钟表》2013,(6):84-87
自从机械钟表诞生至今700多年的发展历史中,钟表大师们发明了很多种类的擒纵机构。如14世纪在欧洲出现了早期的擒纵机构“机轴擒纵机构”(Vergeescapement),17世纪后期发明的使用在摆钟里的“回退式擒纵机构”(Recoilescapement),18世纪早期由英国人格林汉(George Graham)发明的“直进式擒纵机构”(Deadbeatescapement),18世纪应用于怀表的“工字轮擒纵机构”(Cylinderescapement),“镰钩式擒纵机构”(Virguleescapement)和“复式擒纵机构”(Duplexescapement)等,  相似文献   

2.
曹维峰 《钟表》2009,(4):46-51
在上一期中说到随着欧米茄将装有“同轴擒纵机构”的手表不断推陈出新,并由此获得成功之后,包括积家、爱彼、宝玑和百达翡丽等知名品牌也都先后推出自己研制的新型擒纵机构。虽然他们设计的新型擒纵机构结构各异、力求新颖,但是这些设计都融合了杠杆式擒纵机构与制动式擒纵机构的设计思路,尤其受到了“同轴擒纵机构”设计理念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光军 《钟表研究》2008,(10):170-177
6月8日,安帝古伦拍卖公司在香港举行了一场“手表、怀表藏品”拍卖会,本场拍卖会上囊括了众多品牌的重要表款,很多手表都是难得一见的限量版本。另外,本场拍卖会也可以说是一场精美珐琅的盛宴,从笔者精选的这两只制造于19世纪的珐琅怀表上面,就已经可窥一斑。  相似文献   

4.
韩天明  席战辉 《钟表》2012,(5):70-72
擒纵机构是机械手表中关键的组成部分,亦是手表维修中技术性要求较高的部位之一,擒纵机构发生故障或零件损坏后,原则上上应配换原装零部件,以保证手表走时不受影响。若无原厂配件,则需排除故障、分解部件,尽量予以加工修复。  相似文献   

5.
《钟表研究》2009,(12):I0055-I0056
俗语中“穷玩车,富玩表”的观点有一定的可靠性,不过说法太过功利,不要大张旗鼓地宣扬为宜。不过,无论玩车还是玩表,真真切切地存在一个境界问题。怎么玩儿?玩儿什么?需要花费时间去认真的思考。综合一些玩表界人士的观点,很多人普遍认同这样一条规律:初级阶段玩手表,高级阶段玩精神。手表见识多了,理解深了,就会对手表背后所蕴含的东西感兴趣——这种“东西”,就是上面所说的制表“精神”。作为掌控着整个行业技术命脉的独立制表人,他们也许是这种“精神”的最佳传递者。  相似文献   

6.
朱磊 《钟表研究》2009,(7):26-27
十年风格的流转 手表的大小尺寸,实在不好论及。从怀表时代向手表时代转轨的那阵,其实大多数的手表都是小口径的怀表加上了表耳改造而成的。有极小的女式尺寸,也有比较大尺码的军表风范。之后手表一直在向小、薄、准三个方向迈进。曾几何时,薄而小的伯爵9P金表是很多人的梦想。而就在近十多年间,流行手表的尺寸是越来越大了,甚至大到很离谱。  相似文献   

7.
200岁的手表     
Cosmograph 《时尚时间》2013,(11):96-101
真正意义上的手表自诞生至今不过百年,题为200岁的手表看上去无异于痴人说梦。众所周知,手表是由怀表演变而来,抛开手表的表带不提,二者在壳型、尺寸、机芯方面也有千差万别,不可同日而语。但如今的一些热门经典款手表,却完完全全继承了距今约200年前,怀表发展到巅峰时期的设计。我们不仅将这几款作品筛选了出来,而且还在卷帙浩繁的历史书页中,找到了它们的原型怀表以为对照。  相似文献   

8.
常伟 《钟表》2011,(4):18-18
虽然怀表早在400年前诞生,但是到了20世纪30年代,随着社会形态的变化,以及人们对于掌握时间的便利性的要求,手表逐渐成为表款的主流。多年来依然有少数表厂在制造怀表,但是近两年的钟表世界,怀表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角色,即使在手表的  相似文献   

9.
苗维峰 《钟表》2009,(3):58-64
欧米茄2500机心的“同轴擒纵机构”与乔治·丹尼尔斯的“同轴擒纵机构”的对比“同轴擒纵机构”的实现历程颇为坎坷,乔治·丹尼尔(George Daniels)博士在研制成功后曾先后向百达翡丽和劳力士寻求合作,但都遭到拒绝,最后是欧米茄大胆创新,采纳了他的新型擒纵结构,也使得这项专利专属于欧米茄,其他厂商都无法拥有。  相似文献   

10.
微调     
王泽生 《钟表研究》2009,(8):112-115
手表装配完成以后,对手表进行调整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也是保证手表走时精度和使用可靠性的关键步骤。在轮系开始之前,我们就以手表整机的调校,作为摆轮擒纵机构的阶段性总结吧。  相似文献   

11.
《钟表》2019,(5)
正要问国表收藏界的人士,20世纪国产机械表中最大号的手表是什么品牌的,一定会得到这样的回答,是由怀表机心改装的吉林牌手表。因此这个表壳直径38.5mm的手表也成为收藏者必收的藏品之一。大吉林牌手表、梅花鹿牌手表和吉星牌手表都是吉林市表厂不同时期的产品(图1)。大吉林手表的身世还有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七十年代中期,工人师傅私下制作了一个比较时尚的大表壳,装上梅花鹿怀表机心,自己戴在手腕上炫耀时,  相似文献   

12.
《钟表研究》2012,(12):175-175
10月19日,欧米茄在上海斯沃琪和平饭店艺术中心举办“探秘.同轴”展览,通过对同轴机芯、元件、手表的展示。回顾了欧米茄的同辅发展之路。活动现场,欧米茄产品管理部负责人奇斯林先生详细讲解了机械手表的运作原理、机芯动力的传递方式,介绍了擒纵机构作为机芯最关键组成部分的重要性,并分享了欧米茄同轴擒纵系统的发展轨迹。发布会结束后,奇斯林先生还带领嘉宾参观了位于上海斯沃琪和平饭店艺术中心的“探秘.同轴”展。  相似文献   

13.
王雷 《钟表》2020,(1):14-16
手表的技术和设计脱胎于怀表,现在手表上的复杂功能,无论是世界时、陀飞轮、三问、还是双追针基本结构都是沿用怀表时代。现在手表上的装饰手段,珐琅、钻石镶嵌、雕花,也都是出现于怀表时代。现在最热门的肯定是男表,大复杂功能都出现在大号的男表上,同品牌同系列的腕表因为男表尺寸大,男表也比女表贵。而在上世纪初手表最早兴起的时候,戴手表的基本都是女性,因为女性有戴手镯的习惯。而男性很不适应手腕上多一个束缚。当时流行的男表尺寸也只有30毫米。由此可见和现在有多么大的差别。  相似文献   

14.
拯救葡萄牙     
小峰 《钟表研究》2009,(11):104-106
1936年,手表的制造技术未臻成熟,在精准度与可靠性上,与怀表还有一定的差距。然而,两个追求与怀表同样更精准可靠的手表葡萄牙人,造就了能够代表万国表传统风格的葡萄牙系列。该手表最初的尺寸就达到了豪迈的44毫米,开创了大表之先河。时至今日,葡萄牙系列依旧是万国表的重要系列,受到一代人又一代人的追捧。  相似文献   

15.
章开元 《钟表》2005,(5):106-110
型色——某件东西是否美丽的最起码标准。所谓“型”指物体的各种形状,即当下流行的“造型”。而“色”指物体颜色,构成某一物体颜色的因素很多,有人为的,也有天然的,两者可相互补充。除此之外,还有一种“质”美,那是物体的材质之美,如:黄花梨木制作的家具或大理石雕像,可惜这种美一般不表现在像怀表,手表这类的机械装置上。[编者按]  相似文献   

16.
吴炜斌 《钟表》2004,(1):24-31
Tourbillon是制表大师宝玑先生于1795年发明的一种擒纵结构,于1801年6月在法国巴黎,获得专利,这是擒纵结构的一项极其重大的发明,主要目的是为了使表的准确度更高——因为怀表(当时只有怀表;手表理同)在怀里会有不同的位置,当  相似文献   

17.
尹冰 《钟表研究》2009,(10):90-95
早期的钟表只有一根指针。当然,这不是为了追求简洁,也不是标新立异,而是因为当时的“分钟”的概念尚未诞生。此后直到17世纪中期,随着钟表中擒纵机构的发展及演进,手表的计时精度得以大大提高,此时的人们才开始将时间进一步细化,于是更多的指针也就相应地诞生了……  相似文献   

18.
王进龙 《钟表》2007,(5):84-87
早在怀表是主流市场的年代,积家(JaegerLeCoultre)表厂便已经为很多顶级名表代工生产手表。人们怀念那个时代的很多经典表款,但是很多人却忽略了积家(JaegerLeCoultre)表厂本身也生产出很多具备复杂功能和精湛工艺的手表。这款翻转系列(Reverso Tourbillon)陀飞轮手表便是一代名作。[编者按]  相似文献   

19.
《钟表》2015,(2)
<正>每当谈及中国表业的发展历史,表友们都会如数家珍地列出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量产国产表的天津手表厂、上海手表厂、北京手表厂、辽宁手表厂、广州手表厂、南京手表厂和青岛手表厂等早期的"七大厂"。实际上与"七大厂"同时期量产国产表的厂家还有一家,那就是上海金声制钟厂,即后来的上海钻石手表厂。该厂1958年4月试制成功粗机怀表,以"钻石牌"商标量产该型怀表。其量产表的时间甚至早于"七大厂"中的广州厂和青岛厂。为了向广大国表爱好者介绍这段历史,笔者根据本人多年的收藏和研究,将心得撰成此文,与大家分享。  相似文献   

20.
《钟表》2020,(3)
正早在17世纪末,便有制表师研发出具有自动上链机械结构雏形的怀表作品,但在怀表时代,由于表壳常被主人放在口袋里,所以并未演进为主流。直到20世纪初手表渐渐取代怀表,缩小尺寸后的手表表冠让佩戴者在上链时显得非常繁琐,此时,机心自动上链的优势就显现出来了。最早期的怀表采用钥匙上链,在面盘或背面留有上链孔,插入相合的钥匙(上链器),就可以带动发条盒进行上链。到了1842年,尚·阿德里安·翡丽(Jean-Adrien Philippe,百达翡丽创始人之一)发明了免钥匙上链系统,通过表冠即可上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