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今年12月21日是农历冬至,老话“冬至大过年”。我这样的年纪又是来自老派的上海人家,自然太懂得这句话的含义。直到文革前祖辈尚健在时,家中仍保留冬至祭先祖的习俗。几张挂朝珠穿朝服的千人一面的先人画像正墙上一挂,其实先人画像都是这样画的,称为“尊”。后来提倡移风易俗,尊是不敢挂了,但冬至团圆饭之前,还得先在饭桌四角虚设四只酒杯四副碗筷祭一下。可能上海是个移民城市,都是远离故井家园的,合家团圆之际不忘祖牢记家族之根,这本是一种多好的情怀,与迷信完全两回事。  相似文献   

2.
冬至食俗     
“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这岁月沧桑的感叹是杜甫诗《小至》中的一句,这感慨发自于杜甫颠沛流离生活中的一个冬至日。  相似文献   

3.
冬至食俗     
吃红豆粥 冬至日吃红豆粥的习俗,在一千六百多年前已经有了,据说是为了预防瘟疫。南北朝时梁人宗懔在《荆楚岁时记》中说:“共工氏有不才子,以冬至日死,为疫鬼,畏赤小豆,故冬至作粥以禳之。”  相似文献   

4.
冬至习俗     
<正>12月22日是今年的冬至日,不知不觉间,太阳直射点又到达了南回归线,北半球迎来了一年中最漫长的一个夜晚。早在春秋时代,我国就测出了冬至,它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最早被制定出的一个。《后汉书》云:冬至前后,君子安身静体,百官绝事。《东京梦华录》记载:京师最重此节,虽至贫者,一年之间,积累假借,至此日更易新衣,备办饮食,享祀先祖......?不知是不是古人留下的礼仪,中华各地都会庆祝这个独特的节气。没有  相似文献   

5.
冬至进补     
冬节食俗阴极之至,阳气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长之至,故曰冬至.这一天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夜晚最长的一天;天文学上把冬至作为冬季的开始,冬至前后气温会有比较大的降幅,各地纷纷进入一年之中最寒冷的阶段.冬至,又称长至节、亚岁、冬节,在古代曾被作为一个重要节日庆贺,冬至过节源于汉代,盛于唐宋.民间还有冬至如大年的说法,北方地区有冬至宰羊,吃饺子、馄饨的习俗,南方地区则有吃冬至米团、冬至长线面的习惯,此外很多地区还有在冬至祭天祭祖的习俗.在我国台湾地区至今还保留着冬至用九层糕祭祖的传统,将糯米粉捏成鸡、鸭、龟、猪、牛、羊等象征着吉祥如意、福禄寿的动物,然后用蒸笼分层蒸成,用以祭祖.  相似文献   

6.
7.
饮食在冬至     
冬至(Winter Solstice),是我国农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气,也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冬至俗称“冬节”、“长至节”、“亚岁”等,早在2500多年前的春秋时代,我国就已经用土圭观测太阳,测定出了冬至,它是24节气中最早制订出的一个,时间在每年的阳历12月21日至25日之间,这一天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夜晚最长的一天。  相似文献   

8.
冬至又到:寒风扫尽绿意,黄叶落处,都市又进入灰白色的冬季。广告画面上的甜腻笑意,人们肢离破碎的迷茫。高速运转的现代生活,让人们在享受古人未曾享受的便捷、舒适的同时,也不得不饱尝紧张、疲惫、平面化的索然无味。蓦然回首,热爱生活的人们不禁要羡慕古人冬至时节,尽情享受生活的风雅和从容……  相似文献   

9.
大寒三九天     
我国古代将大寒分为三候:“一候鸡乳;二候征鸟厉疾”三候水泽腹坚:“就是说到大寒节气便可队孵小鸡了;而鹰隼之类的征鸟,  相似文献   

10.
冬至赴宴记     
沈涛 《四川烹饪》2001,(2):16-17
成都的冬天难得有暖阳高照的时候。中午饭刚一吃过,我就急忙寻了一处地方晒太阳。正要昏昏睡去,突然电话铃响了:"沈老师,今天晚上请到我这里来过节。"说话的是喻波。"过节﹖今天是啥子节哦﹖"我不解地问。"冬至节,我今天请了几位朋友,顺便弄了几个菜,请大家看看要得不。"喻波答道。喻波是我的朋友,也是一位名厨,现在正主理一家名为"世合园"的餐厅。喻波做得一手好菜,他做人也和他做菜一样,诚恳、认真、尊重传统并富有创新精神。以前每次我和喻波相聚都有新的收获,于是我便爽快地答应了。下午6点刚过,我便早早地来到了喻波的餐…  相似文献   

11.
冬至的故事     
冬至,顾名思义就是冬天到了的意思,它在历法上和风俗上都是一个重要的节日。冬至发生在中国农历的十一月,大多固定在公元历的12月22日(偶尔有变动),这一天太阳直射南回归线上,是北半球白天时间最短,黑夜时间最长的一天,它与“夏至”是白天时间最长,黑夜时间最短形成对比。以太阳与地球位置确定的历法就是把冬至这一天作为一年开始的第一天。古代有夏代建寅,以农历一月为正月,殷代建丑,以农历十二月为正月,周代建子,以农历十一月为正月之说,称之“三正”。今天仍在使用的“天干”和“地支”在古代是记日期的像数符号,天干数十,即甲乙丙丁戊己…  相似文献   

12.
冬至是我国二十四节气之一.俗称“冬节”、“长至节”、“亚岁”等,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冬至习俗源于汉代。盛于唐宋,相沿至今。《清嘉录》甚至有“冬至大如年”之说。这表明古人对冬至十分重视。正因如此,使冬至的饮食丰富多彩,到了冬至这一天人们常吃的有馄饨、饺子、汤圆。冬至肉、赤豆粥、黍米糕等不下数十种,经过数千年的传承,形成了独特的冬至饮食文化。  相似文献   

13.
《美食》2016,(12)
正羊肉是我国人民食用的主要肉类之一,在冬季里备受青睐。羊肉性温,含有丰富的脂肪、蛋白质、碳水化合物、无机盐和钙、磷、铁等,营养价值极为丰富。凛冬来临,不如温上一壶好酒,一起品羊肉之味美。古时,羊肉也被称为羖肉、羝肉、羯肉,为全世界普遍的肉品之一。羊肉有山羊肉、绵羊肉、野羊肉之分。它既能御风寒,又可补身体,对一般风寒咳嗽、  相似文献   

14.
正12月22日为二十四节气的冬至,我国传统有从冬至开始数九的习俗,即从冬至日算起,每九日为一段落,代表寒冷程度的加深。冬至这一日为一九的头一天,直至九九数尽(共八十一日),寒冷算告结束。这个寒冷季节叫做数九、九九,也称为数九寒天。其中三九时最为寒冷。冬至这一天的白天是一年中最短的,太阳几乎直射到南回归线上。过了冬至,随着太阳直射的北移,白天的时间便逐渐长起来。俗话说:吃了冬至饭,一天长一线,从这一天以后到立春的45天,阳气渐生,阴气渐降。  相似文献   

15.
冬至食暖菜     
大雪小雪又一年,又值一年冬至日,全国不论南方北地、东海西原,都进入冬藏的时节。“暖”是冬目里人们对于饮食的需求,也是冬季进补养生的要义。冬藏是冬季的生存方式,对于人体亦是注重冬藏养生,汲取温热的食物积蓄热量,以应对寒冬的冷袭,储备来年的生发。  相似文献   

16.
冬至是我国二十四节气之一,俗称“冬节”、“长至节”、“亚岁”等,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冬至习俗源于汉代,盛于唐宋,相沿至今。《清嘉录》甚至有“冬至大如年”之说。这表明古人对冬至十分重视。正因如此,使冬至食文化也丰富多彩,诸如馄饨、饺子、汤圆、冬至盘、赤豆粥、黍米糕等不下数十种。经过数千年发展,又形成了独特的节令食文化。  相似文献   

17.
王俊奇 《四川烹饪》1999,(12):20-20
冬至节,古时称之为“亚岁”。每逢此书,人们无论贫富,皆穿新衣,备办饮食,庆贺往来。清朝虽是满人统治,但仍随汉族的风俗,极重冬至书,甚至燕京有“冬至大如年”之说,徐士在《竹枝词》中写道:“相传冬至大如年,贺节纷纷衣帽鲜”。清代庆贺冬至时最重视节前的一天。每年在冬至前一天,亲朋好友、亲戚邻里就开始以食物相馈遗,以至于提筐担盒充斥道路,人们称这些食品筐盒为“冬至盘”。冬至节前一夜,又俗呼“冬至夜”。这个夜晚是一个欢庆的时刻,家家必备酒宴,称“更速燕饮”,冬至所饮之酒则称为“节酒”。清代还规定冬至书有夫…  相似文献   

18.
明太祖朱元璋在应天府(南京)登基当上了皇帝后,就征集民工,修建城墙。他这项巨大的工程交给刘基负责。 有个工部侍郎是刘基的同乡,患难之交。这个人伙同地方官吏,共同贪污了一大笔建城费用,吃喝玩乐,挥金如土。这事被刘基发现了,工部侍郎自恃与刘基是患难之交,满不在乎,哪想到刘基不恂私情,如实禀报给皇上,把工部侍郎杀了。那帮贪官污吏顿时慌了手脚,他们不但拴好扣,还恶人先告状,到处散布刘基贪污建城经费的谣言。朱元璋虽然很信任刘基,但说的人多了,引起他的疑心。况且朱元璋是个刚愎自用、蛮横武断的人,怎能容得下这种事,非常气愤,准备传旨查处刘基。马娘娘得知后,再三提醒朱元璋说:“万岁,事关重大,千万不要草率,望三思而后行。”朱  相似文献   

19.
在一年四季的基础上划分为24个节气,最早起源于春秋时期,以后在徒业生产实践中逐渐充实完善,直到秦汉时才得以完全确立。24个节气不是凭空用数字推算出来的,而是古人对天文、气象、物候和农业生产丰富经验进行反复论证,才总结出来的,是一门有实用价值的科学。  相似文献   

20.
“家家捣米作团圆,知是明朝冬至天。”这是描写闽台冬至盛况的诗句。冬至本为二十四节气之一,汉代始以冬至为“冬节”。北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载:“十一月冬至,京师最重此节。虽至贫者,一年之间,积累假借,至此日更易新衣,备办饮食……庆贺往来一如年节。”如今,庆贺冬至的习俗已渐淡薄,但在台湾、闽南、粤东民间则仍很重视。 汤圆,宋代以后系元宵节令食物。闽台有冬至吃汤圆的习俗,台湾叫“圆仔汤”或“冬节圆”。 史传周代时冬至是新年元旦,至今闽台人计岁仍以这天为准,说是吃了冬节圆长一岁。这冬节圆是闽台一带必不可少的节俗食品,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