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开展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可以构建我国工程教育的质量监控体系,更好地契合社会与企事业单位对工程技术人才的需求,不断推进中国工程教育和工程师资格的国际互认进程。当前,国内高等教育工科专业已广泛参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安徽工程大学以工程教育认证为指引,履行学生中心、成果导向及持续改进的理念,深入推进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基于此,以《化工过程分析与合成》课程为例,探索基于行业标准的本科院校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改革,旨在提升学生运用工程技术知识分析和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2.
王倩倩  冯攀  马慧 《广州化工》2022,50(10):182-184
当代社会对高等工程人才的需求更加多样化,更注重高等工科人才的科技创新能力、团队合作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更高的工程素养,传统工科教育理念正逐步向新工科教育转变。此外,高等院校工科人才培养应注重专业知识与思想道德等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本项目以《工程金属材料》课程为例,将新工科建设与课程思政改革有机结合开展教学设计研究,形成协同效应,共同服务于制造强国的国家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3.
产学联合进行毕业环节的一次有益尝试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高等工科院校培养目标定位应是各类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大学生毕业后进入工业领域所承担的任务大体有以下几类,即技术革新、企业管理、产品开发、工艺改造、设备设计、环境治理、节能降耗、工程施工等等。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作为一个现代化企业的工程技术人员或管理人员,没有较高的工程素质、是做不好技术或管理工作的。大学时代工程能力和技术素质的培养已经成为工科院校重要的教学内容,毕业生的工程能力的高低已经成为衡量一所工科院校能否培养出满足现代企业改革发展需要和适应激烈竞争社会所需人才的重要指标,而毕业环节则是工程能力和技术素质培养的主要阶段。 毕业环节主要包括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论文)等方面,近几年各校对毕业设计跟踪调查表明,学生在这一重要环节的训  相似文献   

4.
秦海波  张兵  司成伟 《化学工程》2023,(11):112-113
<正>新工科建设是指以培养现代工程技术发展所需要的创新创业型人才为目标,推动高等工科教育模式和内容变革与升级的一项重要工作。课程思政建设则是指在高等教育过程中,通过课程设置和教育教学方式等多种途径,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新工科建设与课程思政建设在培养高素质人才和促进社会进步方面具有密切的协同关系,新工科建设注重培养具备广泛知识结构和综合素质的工程技术人才,  相似文献   

5.
人才模式是学校为学生构建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以及实现这种结构的方式,它从根本上决定了人才特征并集中体现了教育思想与观念.本文从地方工科院校专业面临的困境和问题入手,探讨了如何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构建地方高校工科专业教育新模式.  相似文献   

6.
全国各高校积极开展新工科背景下的教育改革实践,以助力创新驱动发展,培养卓越工程技术人才。要实现高质量的工程技术人才培养,教学过程监管是重中之重,是教育理念、教学方法、人才培养能够有效实现的纽带。本文以医药类院校《化工原理》课程为例,基于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以培养医药类工程技术人才为导向,从评价目的、评价内容及方法、评价效果三个方面介绍多维度课程教学过程管理与评价体系,以期培养既具有工程实践能力,又兼具医药基础的卓越医药工程技术人才。  相似文献   

7.
大学物理学是高等工科院校的一门重要基础理论课。该课的特点是实践性较强,它特别强调学生理论知识的应用和实验环节的训练。通过这门课的教学,不仅要使学生对自然界中各种基本运动形式及其规律获得较全面、较系统的认识,而且还要求他们在观察能力、实验技能、形象思维和独立工作能力等方面受到初步训练。而要达到这样的目的,就必须加强教学演示实验,使学生在形象化的教学中掌握必要的理性知识。正如高等学校工科物理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大学物理课程教学指导小组在1993年提交国家教委审批的《高等工业学校大学物理课程教学基本要  相似文献   

8.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天然产物化工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天然产物化工是我校精细化工研究方向的一门重要的课程课程,课程以我校相关的科研为依托,主要从事天然产物分离、结构鉴定及工艺研究,具有鲜明的特色。针对一般工科院校的培养目标,从培养化工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的角度出发,我们从优化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调整实验内容的设置等几方面探讨了天然产物化工课程的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9.
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使工程技术在当代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日显重要,新产品的科学发现到扩散应用的周转期越来越短,加速了经济发展的进程。因此,面对现代工程技术和经济的发展进程,对工程技术人员提出了新的质量观,这将是对高等工程教育的严峻挑战。 高等工程院校是培养工程技术人才的基地,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怎样培养?又如何同当今外部环境变化相“接口”是个关键性的课题。在科技进步、经济发展、市场竞争的跨世纪流向中,充满着挑战和机遇的时空里,高等工程教育只有结合自身规律,从改革中寻求生存和发展。教育教  相似文献   

10.
文化艺术与多学科交叉教育是21世纪个性化创新人才培养的重中之重,新时期高等教育如何培养一大批能综合应用现代科学理论和技术手段,懂经济、懂文化艺术、会管理,兼备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的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依托高校办学优势,全面推进文化素质教育,结合学校工程训练中心的办学实践,丰富和完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是高等院校特别是高等工科院校急需研究解决的现实问题。目前我国本科阶段的工程教育,无论在知识结构、课程设置、实践教学环节上,还是在课堂教学的内容、方法和手段上,都存在着一些急需改革和完善的方面。本文就陶艺与工程交叉实训法在个性化创新人才培养中的高等教育创新进行了初步研究,对新型高等本科教育改革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1.
改革生产实习将工厂实地学习与工程设计训练相结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提出生产实习教学改革背景 高等工科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既能从事化工科学研究,开发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又能从事工程设计,生产技术管理的高等工程技术人才。因此,实践性教学环节对于一名合格的工程型人才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化工工艺设计作为化工类专业毕业学生最基本的素质是必不可少的。 从目前的社会需求情况看,以某重点高校九七届化工类精细化工、高分子化工、腐蚀与防护、应用化学、化学工程、环境工程、工业催化、有机化工、无机化工等9个专业的近400名学生的毕业去向的调查结果为例,70%以上的毕业生分配在企事业单位从事工程实践型工作,可见,社会需求工程型人才。 从目前高等工科院校的教学状况看,非常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生产实习,由于目前工厂生产经营机制的转变和学校经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从化工类专业集中实践课程中的能力培养着手,坚持以工程教育认证要求的12条毕业能力为核心,以培养新工科倡导的复合型工程技术人才为目标进行实践课程的优化与创新,构建了以学生为中心,虚实结合,灵活教学的实践教学体系,完成了实践教学课程的整合与创新。  相似文献   

13.
一、现状与存在问题分析 化工高等工程教育与其它高等工程教育一样,由于各国政治经济制度、文化传统、历史条件等的不同形成了各自的教育制度。美国、前苏联和德国的化工高等工程教育,是三种典型的模式。 美国属于“通才’教育模式。由于继续教育比较发达,在校着重进行工科基础教育,毕业后由社会提供职业教育。实行学分制,学制一般为4年,较为灵活。学校一般分为三种层次,各有明确的培养目标,即以培养创造发明、科学研究为目标的第一类大学;以培养工程设计人员、开发研究人才为目标的第二类大学和以培养生产技术人才为目标的所谓社区大学。化学工程系下不分专业。教学工作力求使学生具有宽广的基础理论、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和掌握多种专业的基础知识,培养学生适应各种环境的能力。重视理工结合、文理渗透,不断创立跨学科的边缘课程以及开设新兴科技成就课程。提倡新型的教学方法,培养和开发学生的创造力。广泛应用现代教学手段,如视听手段、计算机辅助教学等。  相似文献   

14.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是环境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在新工科背景下培养高素质环保工程技术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我们根据新工科人才培养精神,按照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具体要求,结合"课程思政",明确了该课程的教学目标,开展了新工科背景下的课程教学改革实践,课程教学质量得到了巩固和保障,教学内容实行了模块化优化,教学组织形式以学生为...  相似文献   

15.
随着高等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学生人数迅速增加,社会竞争日趋激烈。所以,在化工制图课程中培养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是十分必要的。而且,化工制图不仅是高职院校工科专业的基础课程,更是后续重要课程和实践能力的保证。结合实际教学经验和教学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探索化工制图课程更好的发展方向,优化现有课程中存在的不足。  相似文献   

16.
针对工科院校化工类人才的培养模式和生物工程专业学生的特点,对生物化学课程进行改革,主要为:以理论教学为基础,优化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方法;实验教学为载体,加强实践教学,培养学生基本操作能力、实验技能以及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第二课堂为拓展,全面发展学生的各种知识、科研思维和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7.
探索能够主动适应新经济发展需求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是新工科教育背景下地方本科院校的必然选择。以地方本科院校化工类专业为例,改革传统的以知识系统化教育为目标的课程体系和教学体系,以适应地方新经济发展需求为目标,从新工科人才培养要求出发,统筹规划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培养结构,重组教学内容,优化专业培养方案,探索创建"一导向、四模块、三阶段、两结合、一核心"的"14321"应用型人才培养新模式。  相似文献   

18.
在21世纪即将来临之际,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学科之间交叉渗透趋向综合,社会经济发生急剧的变革,我国高等教育正面临着重大的挑战。是挑战也是机遇,只有积极投入改革定能培养出适应这种迅猛发展和急剧变化的高素质、有竞争力、有创造力的优秀人才,其中包括优秀的工程技术人才。国家教委不失时机地抓高等教育的全方位改革,及时推出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的研究计划,工科化学系列课程改革(化工类)就是其中的一项。在工科化学系列课程改革的策划和进行过程中,我们走访了本校大部分化工类专业(化学工程、高分子化工、精细化工、生物化工、环境化工……)的专家和学者,就基础化学系列课程改革的若干问题进行了调查和座谈。深刻感受到工科化学系列课程的改革,日益受到广大专业教育工作者的关注。工科化学系列课程的改革在面向21世纪高等工程技术人才培养中的地位和作用,自然科学课程中的素质教育以及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对课程结构改革和课程教育的渗透等已成为大家共同关心的问题,经调查研究,现就上述问题谈一些我们的认识和思考。  相似文献   

19.
高等工科院校应把培养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作为主要培养目标,这既是当代科技发展特点的要求,也是目前我国四化建设的需要。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学科的分化和学科的综合趋势日益明显,使传统的,单一的学科研究转向多学科综合应用的研究,这就需要培养一批既有坚强的基础知识,又能在多学科间转移,能综合运用新技术于生产实践,使之转化为生产力的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此外,为适应我国改革、开放形势的需要,也需要一批不仅能消化、吸收引进的国外新技术,还能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改造,以发展我  相似文献   

20.
新工科背景下开展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是针对工科专业人才的实践和创新能力培养的设计。而以学科赛训为载体,“赛训一体”开展工科设计教育,是培养工程技术人才的重要载体。针对本校制药工程“赛训一体”的办学经验和优势,探索在制药工程人才“赛训一体”人才培养模式,促进“制药工程卓越人才的培养”在地方院校的实施,对制药工程专业的建设和发展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