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 毫秒
1.
利用脂肪酸分析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吸收光谱,针对21种花生油、20种棕榈油及4种调和油进行数据处理,并进行识别.以它们在傅里叶变换红外吸收光谱1 099 cm-1、1 118 cm-1处的吸收峰的面积作为红外特征信息;通过气相色谱分析得到每种植物油脂的脂肪酸组成,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脂肪酸的百分含量,以每种油脂的棕榈酸(C16∶0)和硬脂酸(C18∶0)百分含量的比值为横坐标,亚油酸(C18∶2)和油酸(C18∶1)的百分含量的比值为纵坐标,用Origin 7.5软件作图;再组合红外特征信息和脂肪酸特征信息,A1099 cm-1/A1118 cm^-1为横坐标,AC16∶0/AC18∶0为纵坐标,用Origin 7.5作图.结果显示,花生油和棕榈油信息点均有各自分布区域,调和油的信息点在分布图中呈线性分布趋势.  相似文献   

2.
针对不同品种的大豆和花生样品,经溶剂提取,挥干溶剂后,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分辨率4 cm-1,扫描次数70,扫描范围400-4000 cm-1,经光谱预处理后,提取油脂红外吸收特征信息,将1746 cm-1和2855 cm-1处峰面积比值作为横坐标,1099 cm-1处与1119cm-1处的吸收峰面积比值作为纵坐标,用Excel软件作出二维分析图,考察两种溶剂(无水乙醚和石油醚)提取油脂对红外吸收光谱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油脂识别效果均较理想,二者相比,红外吸收光谱的识别分析后者优于前者.  相似文献   

3.
利用气相色谱法(GC)结合化学计量学技术建立了花生油中掺入大豆油的鉴别模型以及掺伪定量分析模型.分别采用气相色谱法、主成分分析(PCA)、聚类分析(CA)和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LS-SVM)对脂肪酸色谱数据进行处理.结果显示,利用LS-SVM构建的花生油掺大豆油的鉴别模型准确率最高,达100%;运用偏最小二乘法(PLS)建立花生油掺伪定量模型,并通过交互验证考察所建模型的可靠性,PLS模型的相关系数(R2)、交叉验证均方根误差(RMSECV)和预测均方根误差(RMSEP)分别为0.996、1.59%和2.08%,优于经典的多元线性回归(MLR)和主成分回归(PCR).这表明应用化学计量学技术能够快速、准确地鉴别花生油的真伪和检测花生油中大豆油的含量,对其他油脂掺伪检测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米糠油、大豆油和花生油的总脂肪酸以及sn-2位脂肪酸,以不同脂肪酸的含量为变量,作二维组成信息分布图,对3种植物油进行判别分析.结果表明:对总脂肪酸含量数据分析时,分别以C16:0/C18∶0和C18∶1/C18:0为横坐标,C18∶2/C18∶1为纵坐标作图,能够准确区分3种植物油;采用sn-2位脂肪酸含量数据分析时,分别以C16∶0/C18∶0为横坐标,C18∶2/C18∶1为纵坐标和以C18∶2/C18∶0为横坐标,C16∶0/C18∶0为纵坐标作图,也能明显识别3种植物油,对比两种数据分析结果,采用总脂肪酸含量为变量制作二维图更容易区分3种油脂.  相似文献   

5.
采用气相色谱法和红外光谱法结合簇类的独立软模式(SIMCA)识别方法对稻米油进行识别分析方法的研究.计算4种植物油(稻米油、大豆油、花生油和菜籽油)中8种脂肪酸含量;油脂样品和糠蜡样品采用傅里变换红外吸收光谱仪分别扫描其光谱,以1 080~1 125 cm-1和1 680~1 780 cm-1波段处的吸收值为不同种类油脂的红外特征信息.用SIMCA识别法分别对4种植物油建立种类识别模型.然后,以各种植物油脂的脂肪酸和红外吸收光谱的吸收值信息为变量,建立各种油脂的主成分分析模型,随机抽取2/3的样本为训练集,1/3为验证集,对所建立模型进行识别并验证,两种变量得到的模型的Q值均为0.9.两种方法的识别结果分别为97%和100%.  相似文献   

6.
酸败仪法测定棕榈油炸方便面的氧化程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酸败仪法测定棕榈油炸方便面的氧化程度进行了实验研究,确定了测定的适宜条件,探讨了该法测定的准确度。研究发现采用酸败仪测定棕榈油炸方便面的氧化程度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7.
潲水油与合格食用油鉴别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主要研究了潲水油的鉴别方法。通过对潲水油的各项理化指标和电导率测定分析,潲水油过氧化值、羰基值和色泽均高于合格食用油;经冷冻试验,潲水油有析出物,油脂呈混浊;实验研究表明:潲水油的电导率大于合格食用油;可利用电导率的特异性快速测定、鉴别潲水油。  相似文献   

8.
2种分析方法对花生油掺伪的研究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与一般食用油脂相比,花生油含有6%~7%的长碳链饱和脂肪酸(20:0、22:0、24:0),具有不溶于冷乙醇的特殊性质,是定性鉴别花生油的基础.对4种花生油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不同品种花生油的长碳链饱和脂肪酸在70%乙醇中的混浊度有所不同,不同量其他食用油脂的掺伪不成比例地降低花生油的混浊温度;这种方法鉴别花生油纯度不够精确;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花生油脂肪酸组成的变化,与纯品对照,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确定掺伪油脂的种类和含量.  相似文献   

9.
为增加油脂风味,将花生在不同温度下烘烤后再进行水酶法提油.结果表明:花生经190℃烘烤20 min后,提取出的油脂具有浓郁的香味.以此烘烤条件下的花生为研究对象,对其水酶法提油工艺参数进行优化,得出最佳条件为:碱提pH9.5,固液比1:5,加酶量3.0%(V/W),酶解时间2 h.在最佳条件下油脂和蛋白质得率分别约为76%和79%.  相似文献   

10.
棕榈油微乳液对馒头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棕榈油为油相,单双硬脂酸甘油酯(GMS)、硬酯酰乳酸钠(SSL)、三聚甘油单硬脂酸酯(PGE)、山梨醇酐单硬脂酸酯(S-60)为复配乳化剂,丙三醇为助表面活性剂,添加一定量蒸馏水为水相,在一定反应条件下形成微乳液,将其按固定比例添加到馒头中,测定不同储存时间馒头的硬度和弹性.结果表明:当储存时间为48 h时,微乳液中乳化剂含量为7.5%、丙三醇含量为20%、含水量为10%时,馒头的硬度最小,弹性最大.由此可知微乳液对馒头储存品质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