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提出一种新颖的混合组装算法来实现对到达网络边缘节点的IP数据进行突发组装.低流量时,采用FAP算法改善数据延迟特性;高流量时,采用AAS算法防止由于阻塞而产生的突发丢弃.仿真结果表明,混合组装算法在保证网络较低的阻塞率的同时,有效改善了数据突发在边缘节点的排队延迟特性.  相似文献   

2.
网络流量预测是提高网络服务质量,提高拥塞控制效率的关键环节。命名数据网络作为新兴网络架构,其内容源与位置无关的特性使得TCP/IP网络中的拥塞控制方法不再适用,而且目前基于神经网络的流量预测方法只是研究预测模型性能的优化,使用的训练数据只考虑了单一的接口流量这一简单的维度,未考虑不同类型的数据包和出接口队列长度等参数对未来流量变化的影响,导致流量预测不够精准。文章提出一种应用于命名数据网络的基于长短期记忆网络的流量预测方法,将单一的流量特征值扩展到与链路流量相关的多维变量,实现了命名数据网络节点接收流量的预测,可用于命名数据网络流量的精准控制,避免网络拥塞。实验验证表明,与仅使用链路流量作为特征值的传统预测方法相比,预测精度有较大幅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3.
流量/拥塞控制的基本目的是以分布处理的方式有效地控制结点间的数据流,从而避免网络中出现拥塞。拥塞控制相应的控制策略称为拥塞控制算法(协议)。简述了Internet上基于TCP/IP的拥塞控制机制,分析和比较了TCP/IP上具体实现算法的稳定性,讨论了TCP/IP拥塞控制所面临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基于IntServ和 DiffServ的分级服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玮  卢燕飞 《通讯世界》2002,8(4):28-30
IP QoS问题的争执由来已久,反对者认为资源管理和QoS保证机制过于复杂,在三层以上引入管理模块会导致IP网的性价比下降,而且光纤和其他硬件技术的发展为用户提供了用之不竭的网络资源,因此采用现有的尽力而为服务模式就可以满足未来的用户需求。IP QoS的支持者则认为,流量的增长比带宽增长的速度快,而且最大限度利用带宽是数据传输的本性,在一个网络节点上使用容量很大的缓存或者链路,无法从根本上解决网络阻塞的问题,只是转移了资源与需求之间的矛盾。在两种观点的争论中,用户,尤其是能够左右一项技术发展潜力的超级用户,…  相似文献   

5.
随着IP网络的迅速发展,IP网络上的流量不断增长。通过对IP省网出口链路、核心节点间链路、城域网到省网链路和本地节点到核心节点等链路上的IP流量进行分析和统计,得到一些IP网络流量的规律,这些规律对指导IP网络设计和规划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6.
何晓薇 《电讯技术》1998,38(1):11-17
本文介绍一帧中继网络的拥塞控制机制-输入速率控制机制。它采用漏桶算法调节从源节点到网络节点的数据流量。本文着重介绍了该输入速度控制机制的实现并作了性能分析。依据帧中继子网的拓扩结构,进行理论分析和计算机模拟,给出了不同参数下的各项性能曲线。  相似文献   

7.
基于LSRR选项的可扩展IPv4网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考虑到互联网快速膨胀发展以及3G、IMS的大规模部署的需要,本文提出了一种现行IP网络可扩展的实现方法,采用公有域和局部域的两级可扩展IP网络架构。根据源IP节点与目的IP节点的位置表示,基于源路由的方式控制IP数据包无障碍的穿行于整个可扩展IP网络。该方案采用既有的互联网标准按需扩展,不必改造现有网络,没有升级过渡问题。  相似文献   

8.
本文介绍了支持话音和数据业务的高速互连局域网(LAN)中防止业务阻塞的协议。网络用桥进行互连。协议依靠周期地传送MAC控制帧(阻塞通知帧),从桥发往信源站。这些帧有实时桥内数据缓冲区容量和话音排队时延信息。在这些信息基础上,信源站可以封锁向网络发送的数据,因此,当桥超载时分配更多的带宽给话音和数据业务。同时阐述了用仿真法评价协议的性能。仿真结果表明:协议有效地防止了桥的阻塞,改进了话音和数据业务的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宽带IP城域网流量调查与分析的方法,提出了一种流量预测模型,确定节点的上行带宽与所承载用户数的关系,从而可以对宽带IP城域网各个层次的流量进行预测,为网络的建设和优化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1 流量控制与拥塞控制流量控制指在一个IP网络上,以满足协商好的性能指标以及避免出现拥塞为目标的全部网络行为。拥塞控制指最小化拥塞的程度、范围和持续时间的全部网络行为。流量控制和拥塞控制可以使IP网络资源的利用率得以优化,保护IP网络和进入网络的流量,以实现IP性能目标和服务质量(QoS)承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