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秘鲁Maranon盆地油气地质特征及勘探潜力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秘鲁Maranon盆地是安第斯山山前的前陆盆地之一。结合该盆地的勘探历史和勘探现状,对相关的钻井、物探以及地球化学等资料进行石油地质综合分析,评价了该盆地的石油地质条件及其勘探潜力。Maranon盆地内有三叠-侏罗系的Pucara组和白垩系的Chonta组两套主要烃源岩,分别于晚侏罗世和始新世开始成熟生烃。Pucara组生成的原油运移至该组地层的剥蚀面,充注至白垩系,但遭到后期造山运动的破坏,通过再次运移聚集成藏;Chonta组生成的原油向盆地东北部运移聚集成藏。盆地内的圈闭类型有背斜、断鼻、断块和地层圈闭等,可能发育多套储盖组合。Maranon盆地西部逆冲-前渊带和无古生界构造圈闭背景的白垩系圈闭、Pucara组碳酸盐岩圈闭以及白垩系Chonta组以下地层潜在的含油气圈闭是该盆地3个重要的潜力勘探领域。图4表1参24  相似文献   

2.
秘鲁乌卡亚利盆地是油气资源丰富的南美安第斯前陆盆地的子盆地之一。该盆地油气潜力巨大,勘探程度低,已发现12个油气田,可采储量约6×108t。根据大量物探、钻井和实验分析资料,系统分析乌卡亚利盆地的烃源岩、储集层、盖层及圈闭等基本石油地质条件,并提出勘探有利区域和潜力。研究表明,乌卡亚利盆地自奥陶纪形成以来,长期沉降接受沉积。从古生代到中生代沉积3套主要烃源岩,即三叠系-侏罗系Pucara组烃源岩、二叠系Ene组烃源岩和石炭系Ambo群烃源岩,这些烃源岩有机质含量高,处于成熟阶段,分别向盆地的北部、中部和南部运移供油;盆地内有多套储盖组合,主要储集层为白垩系Cushabatay组和Vivian组;晚二叠世以来的多次构造运动特别是晚白垩世以来的构造运动形成多种类型的圈闭,圈闭类型主要为挤压背景下形成的推覆背斜、断背斜和断块等构造圈闭,也存在大量地层和岩性隐蔽圈闭。盆地勘探前景广阔,最有利的勘探区域是盆地东南部的Urubamba次盆和构造发育的西部褶皱逆冲带。已经发现的油气藏全部是构造油气藏而且多数位于逆冲断层的上盘,对下盘圈闭的勘探很少。勘探潜力包括2个方面:一是要继续寻找构造圈闭,特别要加强对逆冲断裂下降盘的勘探力度; 二是要重视隐蔽油气圈闭勘探,特别是要加大二叠系Ene组古潜山圈闭、三叠系-侏罗系Pucara组生物礁圈闭和白垩系岩性(河道砂体)圈闭的勘探。  相似文献   

3.
Oriente-Maranon盆地石油地质特征及勘探潜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Oriente-Maranon盆地是古生代克拉通边缘基础上发展和形成的次安第斯山(Sub-Andeans)前陆盆地之一,经历了克拉通边缘盆地→裂谷盆地→前陆盆地3个演化阶段。盆地内主要的烃源岩及储、盖组合均发育在裂谷盆地阶段,三叠系—侏罗系Pucara群和白垩系Chonta组2套主要烃源岩的排烃高峰期分别是古新世—始新世(距今60~45 Ma)和中新世(距今15~5 Ma)。Chonta组自生自储组合是最重要的成藏组合。盆地西部发育逆冲断层/褶皱圈闭和基底卷入圈闭,中部发育挤压或披覆背斜,东部发育牵引背斜圈闭,不同类型的圈闭沿北西—南东走向呈带状分布。有潜力的勘探领域包括中西部白垩系Chonta组烃源岩供油区域的披覆和挤压背斜圈闭,中部和南部侏罗系Pucara群烃源岩供油区域的牵引背斜圈闭和挤压背斜圈闭,中部的Pucara群碳酸盐岩圈闭,北部和东部成熟探区上白垩统岩性圈闭和上古生界构造-地层圈闭。图5参13  相似文献   

4.
拉丁美洲的沉积盆地分成弧前盆地、前陆盆地,被动边缘盆地,内克拉通盆地等类型。以马拉农盆地和坎波斯盆地为例,阐述拉丁美洲最主要的含油气盆地——前陆盆地和被动边缘盆地的石油地质特征。马拉农盆地上白垩统的Chonta组和三叠系—侏罗系Pucara群的烃源岩,Chonta组和Vivian组储层,以及Chonta组和古近系Cachiyacu组的泥岩构成了良好的生储盖组合,下白垩统Cushabtay组高孔、高渗砂岩和活动断层为油气运移提供了有效通道。坎波斯盆地强烈的盐运动在油气运移和成藏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下白垩统LagoaFeia组烃源岩生成的油气经由盐运动形成的盐窗进入上覆浊积岩储层,再经过断层和不整合面的沟通,最终在与盐运动有关的构造圈闭或构造—地层复合圈闭中聚集成藏。  相似文献   

5.
运用盆地分析及石油地质学的理论与方法,系统分析了哥伦比亚西努-圣哈辛托盆地的沉积构造演化和油气地质特征,结果表明:西努-圣哈辛托盆地主要发育白垩系及新生界沉积盖层;主要烃源岩为上白垩统Cansona组海相页岩、古新统San Cayetano组页岩及渐新统Maralu组页岩,主要储集层为古新统San Cayetano组砂岩、渐新统Cienaga de Oro组砂岩及灰岩、渐新统Pavo组砂岩,上古新统San Cayetano组泥岩、中新统Floresanto组泥岩以及部分不整合面可作为盖层。西努-圣哈辛托盆地内,与逆冲断层相关的构造圈闭和地层圈闭、与不整合面相关的地层圈闭具有良好的勘探前景。  相似文献   

6.
East Venezuela盆地是一个大型的不对称前陆盆地,具有丰富油气资源。古生代以来,经历了晚三叠世—侏罗纪裂谷、白垩纪—始新世被动边缘和渐新世至今前陆盆地3个演化阶段。纵向上沉积地层可划分为前白垩系、白垩系和后白垩系3套巨层序。East Venezuela盆地最主要的烃源岩是Guayuta群和Tigre组海相泥页岩和碳酸盐岩。生油岩成熟度由北往南递减。北部烃源灶油气经断层、砂体长距离阶梯式向南部斜坡边缘运移。盆地最主要圈闭类型为背斜、断块、地层和岩性圈闭。Oficina组构造、构造—地层、地层圈闭组合和Naricual组构造圈闭组合是盆地内最主要的两套成藏组合。有潜力的勘探领域包括白垩系—下中新统被动边缘沉积层序、盆地中部前渊区、南部重油带和东部海域。  相似文献   

7.
奥连特盆地油气系统特征与勘探潜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奥连特(Oriente)盆地是南美厄瓜多尔最主要的含油气盆地.主要烃源岩为盆地西部的白垩系Napo组海相黑色页岩和沥青质碳酸盐岩,主要储层为白垩系Hollin组和Napo组砂岩.上白垩统页岩、煤层及致密的碳酸盐岩是主要的盖层.由于经历了早期的拉张和后期的挤压,盆内广泛发育各种逆冲构造、反转构造和与走滑断层相关的断背斜构...  相似文献   

8.
伊川盆地上三叠统油气成藏条件及类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伊川盆地基底上三叠统发育良好,含大套暗色泥岩,处于晚三叠世洛阳盆地南部沉积中心地带。燕山晚期逆冲推覆构造是伊川地区上三叠统主导构造,逆冲前陆区上三叠统保存较好。伊川盆地上三叠统有机质在早第三纪末一晚第三纪末处于生油高峰期,逆冲前陆区与逆断层有关的早第三纪初构造圈闭和构造-岩性圈闭对上三叠统油气有效。伊川盆地上三叠统具有一定的油气前景,可作为外围新区新层系,新领域油气勘探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9.
伊川盆地基底上三叠统发育良好,含大套暗色泥岩,处于晚三叠世洛阳盆地南部沉积中心地带。燕山晚期逆冲推覆构造是伊川地区上三叠统主导构造,逆冲前陆区上三叠统保存较好。伊川盆地上三叠统有机质在早第三纪末—晚第三纪末处于生油高峰期,逆冲前陆区与逆断层有关的早第三纪初构造圈闭和构造—岩性圈闭对上三叠统油气有效。伊川盆地上三叠统具有一定的油气前景,可作为外围新区新层系、新领域油气勘探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10.
六盘山盆地含油气远景预测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六盘山盆地处于华北古板块与甘青藏古板块的交界部位,其形成,发展与两大板块的相互作用密切相关。它是由晚古生代前陆坳陷和中新生代山前坳陷迭加而成的复合型盆地。发育地层为石炭-二叠系,侏罗系,白垩系和第三系。可分为海原坳陷,大关山逆冲带和小关山逆冲带三个构造单元。逆冲断裂发育,形成大量地面褶被。生油层以下白垩统和中下侏罗统为主,储层和盖层均发育良好,尤其中下侏罗统具有很好的自生自储条件,且已进入油门限。  相似文献   

11.
北加蓬次盆是一个裂谷盆地与被动大陆边缘盆地叠加形成的中、新生代复合盆地,油气成藏明显受构造运动、沉积环境、盐岩变形等地质因素的控制。盆地东部因抬升剥蚀而遭受不同程度的破坏,烃源岩及油气藏没有很好地保存,导致了东部构造带和西部构造带油气资源贫富差异较大。沉积环境影响储层发育,上白垩统浊积扇砂体和三角洲砂体是盐上层系最重要的储层,油气圈闭的形成与盐岩构造活动密切相关,圈闭类型丰富多彩。根据盐上层系烃源岩和浊积砂体储层分布等地质规律研究,北加蓬次盆大西洋深水斜坡带的中南部处于Azile组主力烃源岩分布区,油气源供给条件优越,储层发育,油气成藏条件得天独厚,是盆地油气勘探最有利的地区。  相似文献   

12.
哈萨克斯坦斋桑盆地是中亚地区重要的含油气盆地之一,由于构造复杂导致油气富集规律认识不清,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该地区的油气勘探开发进程。基于精细的三维地震解释,结合构造演化与生烃过程、源储配置关系,通过分析盆地内不同区域不同时期的构造活动强度与油气勘探结果,对斋桑盆地的构造特征和油气成藏模式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斋桑盆地自二叠纪以来共经历了4期构造沉降和4期构造挤压反转,目前盆地形态以挤压构造为主要特征,发育叠瓦构造、对冲构造、冲起构造等多种构造样式;侏罗纪末期的逆冲断层活动控制了主区、北东区和K区的构造形态雏形,上新世末期断层再次发生挤压逆冲造就了现今的构造形态;斋桑盆地可大致分为3次大的成藏期;深层油气藏为自生自储型地层油气藏、岩性油气藏,浅层气藏分布主要受控于深层油藏的分布规模及喜山期形成的浅层逆冲背斜、断背斜等有利圈闭;印支期的构造运动对斋桑盆地的油气成藏起了非常重要的控制作用,具体表现为印支期构造运动强烈(三叠系被严重剥蚀或者该期逆冲活动强烈)的三维S井区、K构造和二维东区的M井区域,其圈闭普遍为空圈闭,钻井试油基本出水,而已钻遇的油气藏均位于印支期构造活动较弱区域。综合以上研究认为,盆地东部北缘和东部南缘应是斋桑盆地未来寻找油气藏的有利区。  相似文献   

13.
准噶尔盆地是西部大型复合叠加含油气盆地之一,油气资源丰富;而天然气探明率仅为3.96%,明显不均衡,勘探潜力巨大。准噶尔盆地天然气藏多表现为高成熟烃源岩油气系统内近源成藏、继承性构造隆起成藏、沿沟通深部气源断裂成藏、区域盖层之下成藏。依据盆地天然气气藏成藏特点,结合盆地构造演化特点与近期勘探成果,基本明确了准噶尔盆地天然气勘探领域:①陆梁隆起东部—五彩湾凹陷—白家海凸起石炭系;②中央坳陷莫索湾凸起—莫北凸起—陆梁隆起西部侏罗系;③山前冲断带上白垩统与古近系;④中央坳陷莫索湾背斜深层石炭系与二叠系。  相似文献   

14.
中东扎格罗斯盆地构造演化与油气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扎格罗斯盆地是中东地区重要的含油气盆地之一,已探明储量巨大。通过区域构造演化、盆地构造划分、油气分布特征和油气成藏主控因素研究,认为扎格罗斯盆地由被动陆缘盆地演化而成现今的前陆盆地,经历了早古生代克拉通—弧后伸展阶段、晚古生代弧后伸展阶段、中生代被动陆缘盆地阶段和晚中生代—新生代前陆盆地演化阶段。扎格罗斯山前缘断裂带和高扎格罗斯断裂带将盆地自西南向东北划分为前渊带、简单褶皱带和山前冲断带等3个构造带。扎格罗斯盆地前渊带以油田为主,简单褶皱带以气田为主,山前冲断带挤压构造变形强烈,油气难以保存。下白垩统Kazhdumi组烃源岩为中—新生界储层的主要油源,志留系Gahkum组泥页岩为古生界储层的主要气源;新生界碳酸盐岩为主力储层,其次是白垩系Sarvak组和上二叠统Dalan组碳酸盐岩;前渊带以蒸发岩和泥页岩盖层为主,简单褶皱带则以泥页岩盖层为主。背斜构造和盖层类型为油气成藏的主要控制因素。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巴西海上已成为中外油公司投资和关注的热点地区。为降低地质风险,根据物探和钻井资料,系统分析了巴西坎普斯盆地的烃源岩、储集层、盖层及圈闭等基本石油地质条件,剖析了盆地已发现的4类典型隐蔽油气藏。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隐蔽油气藏在盆地油气勘探中的巨大潜力。研究表明,坎普斯盆地自早白垩世形成以来,经历了裂谷期、漂移早期和漂移后期3个发展阶段,沉积了非海相、过渡相和海相三大巨层序。坎普斯盆地从下白垩统到新近系具备3套可能的烃源岩,但最重要的烃源岩是早白垩世的Lagoa Feia组烃源岩,目前盆地中发现的所有油气都是来自该套烃源岩。坎普斯盆地从下白垩统到中新统都发现了油气藏,有多种类型的储层,包括裂缝玄武岩储层、Lagoa Feia组生物碎屑灰岩储层、Macaé组灰岩、砂岩储层和上白垩统-渐新统海相浊积砂岩储层。隐蔽油气藏在盆地中占据重要地位,主要类型是地层油气藏,包括地层超覆油气藏、潜山油气藏和不整合遮挡油气藏。要继续加强对隐蔽油气藏的勘探,特别要重视岩性油气藏和裂缝油气藏的勘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