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试验研究分析了钒钛烧结矿与普通烧结矿的低温还原粉化性,结果表明:普通烧结矿在500℃低温还原粉化性最差,粉化指数达83.80%;钒钛烧结矿在700℃时低温还原粉化指数达到最低值41.94%,低温还原粉化性能最差;普通烧结矿低温还原粉化指数是钒钛烧结矿的2倍,钒钛烧结矿低温还原粉化性很差;调整钒钛烧结矿化学成分组成,使Mg O含量提高到5%左右,以及喷洒氯化物稀溶液时都可以改善钒钛烧结矿低温还原粉化性。  相似文献   

2.
改善低硅烧结矿低温还原粉化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低硅烧结矿强度低、低温还原粉化性能差的特点,对某钢铁厂烧结矿矿相进行了分析,发现其磁铁矿和铁酸钙含量较少,而强度极差的硅酸盐玻璃质和还原性较好的赤铁矿含量较高。为改善低硅烧结矿低温还原粉化性能,研究了烧结工艺(燃料配比、碱度)和烧结矿成分(Al2O3/SiO2、MgO含量)等因素对烧结矿矿相和低温还原粉化性能的影响,在该厂的原料条件下,得出最佳的燃料配比和碱度分别为5.0%和2.3;Al2O3/SiO2为0.31,MgO的质量分数为2.02%。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混合料 Al2 O3/Si O2 对低温烧结时烧结矿成矿规律的影响 ,揭示了低温烧结时铁酸盐的矿物含量、化学成分、结晶状态、成矿特性等的内在变化规律 ,指出调整混合料 Al2 O3/Si O2 是钒钛磁铁精矿实现低温烧结的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混合料Al2O3/SiO2对低温烧结时烧结矿成矿规律的影响,揭示了低湿烧结时铁酸盐的矿物含量、化学成分、结晶状态、成矿特性等的内在变化规律,指出调速混合料Al2O3/SiO2是钒钛磁铁精矿实现低温烧结的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5.
承钢烧结生产目前主要以钒钛磁铁精矿为含铁物料,但其成品烧结矿强度低、低温还原粉化严重。针对这一问题,通过烧结杯试验研究了烧结矿碱度、混合料燃料配比、烧结矿MgO含量和混合料水分等工艺参数对烧结矿机械强度和低温还原粉化的影响,得出了承钢在当前原燃料条件下合理的烧结工艺参数为碱度2.6,燃料配比4.5%,烧结矿中MgO质量分数4.0%,混合料水分7.5%。为实际生产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为了改善钒钛烧结矿的低温还原粉化性能,以承德地区的钒钛粉为主料,采用烧结杯实验方法,研究了配碳量、碱度、w(MgO)和澳大利亚FMG矿粉配比对钒钛烧结矿低温还原粉化性能的影响,建立了配碳量、碱度、w(MgO)以及FMG矿粉配比与低温还原粉化性能指标间的回归模型。结果表明:w(MgO)、配碳量、澳大利亚FMG矿粉配比每增加0.1%,低温还原粉化指数分别提高3.41%、1.76%、0.078%;碱度每增加0.1,低温还原粉化指数提高1.63%,模型误差为3%。随着配碳量、碱度、w(MgO)以及FMG矿粉配比的增加,低温还原粉化性能改善,模型结果为钒钛矿烧结工艺参数优化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7.
甘勤  何群  文永才 《钢铁》2008,43(8):7-0
 针对攀钢烧结生产的情况,在实验室进行了MgO对钒钛烧结矿矿物组成及冶金性能影响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MgO对钒钛烧结矿矿物组成和结构有较大的影响;在MgO的质量分数为2.5%~3.7%时,随着MgO含量的增加,烧结矿中温还原度略有下降,低温还原粉化率降低,软熔滴落性能改善。  相似文献   

8.
根据石钢烧结矿冷态性能较好,但低温还原粉化性较差的情况,进行了降低烧结矿低温还原粉化率的实验室试验。结果发现,烧结矿中次生Fe2O3含量高、微裂纹多是导致其低温还原粉化性恶化的主要原因,要降低还原粉化率,应着重改善其微观结构。在石钢烧结原料条件下,烧结矿中MgO控制在2.3%时,烧结矿微观结构改善。  相似文献   

9.
承钢钒钛磁铁矿烧结面临的两大问题是机械强度差、低温还原粉化严重。从烧结过程、矿物组成、矿物结构、烧结矿强度和低温还原粉化几个方面对承钢高碱度烧结进行研究,得出碱度在2.0~2.3时转鼓强度与低温还原粉化率出现了低洼区现象,生产要避免此区间。  相似文献   

10.
结合烧结配料结构、烧结矿成分、工艺生产操作参数与低温还原粉化指数数据的对比分析,研究影响烧结低温还原粉化指数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烧结矿SiO2、CaO、FeO、MgO的升高有益于低温还原粉化指数的升高,另外生产过程工艺参数(点火温度、主管温度、主管负压、煤气质量)对烧结低温还原粉化指数也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1.
改善烧结矿质量降低高炉炼铁燃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于原浩  冯根生  苏东学 《钢铁》2008,43(12):99-0
 通过试验研究了唐山国丰钢铁有限公司(简称国丰)使用的各种进口矿的性能;通过分别配加澳矿、巴西矿和印度矿进行配矿试验,确定了合理的配矿方案。借助试验进一步确定了合理的烧结工艺参数。通过合理控制烧结矿的碱度、MgO含量、Al2O3含量和FeO含量以及采用低温烧结,保持较强的氧化性气氛,烧结矿质量获得明显改善,低温还原粉化率降低,有效降低了高炉炼铁的燃耗。  相似文献   

12.
为应对过高的炼铁成本,济南钢铁集团公司第一炼铁厂大量使用了低价高铝褐铁矿,为此采取了提高烧结矿w(SiO2)和w(FeO),实施厚料层烧结和将炉渣w(MgO)/w(Al2O3)比提高到0.6等一系列技术措施,在烧结矿w(Al2O3)达到3.0%-3.1%、高炉炉渣w(Al2O3)达到19%-20%情况下,使烧结生产和高炉生产基本保持了平稳。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鞍钢股份有限公司鲅鱼圈钢铁分公司烧结生产工艺、原料特点及生产实践。对不同比例粉矿烧结技术指标进行分析,确定了大比例粉矿烧结强化措施。通过对烧结过程主要技术参数及烧结矿FeO指标的合理控制,以及对烧结矿实施喷洒卤化物,解决了大比例粉矿烧结强度差的问题,为高炉生产提供了优质烧结矿。  相似文献   

14.
孙俊波  于淑娟  刘昕 《鞍钢技术》2011,(5):33-36,44
鞍钢股份有限公司鲅鱼圈钢铁分公司烧结生产由于含铁原料中褐铁矿和巴西铁精矿比例逐渐增加,及大量使用高Al2O3含量的进口粉矿,导致烧结矿准粉末含量升高,转鼓强度下降,平均粒径减小。通过采取增加燃料配比,合理控制烧结矿FeO含量及强化混合料制粒等措施,使得烧结矿物理指标下降趋势得到了有效遏制。  相似文献   

15.
为了研究金布巴粉矿在烧结矿中的最佳配比,陕钢集团汉中钢铁有限责任公司(简称陕钢集团汉钢公司)与必和必拓公司长期合作,将必和必拓公司生产的金布巴粉矿在其2×265m~2烧结机上进行实践性生产。结果表明,通过采取低碳厚料烧结技术、调整水分控制标准、适当压料等措施,金布巴粉配比已达到30%,烧结矿成分、质量均能满足该公司烧结矿冶金性能和生产技术要求,为合理系统配矿、有效组织烧结工序生产提供了更好的条件。  相似文献   

16.
To further decrease the fuel consumption of blast furnace in Tangshan Guofeng Iron and Steel Co Ltd, measures of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sinter and pellet and the performances of raw materials were put forward through phase analysis and physical and chemical performance testing. The measures of increasing the grade of sinter, decreasing the sinter reduction degradation index at low temperature, and increasing the sinter soft melt performance at elevated temperature, as well as the reasonable process parameters of sintering were described in detail.  相似文献   

17.
针对四川德胜集团钢铁有限公司烧结厂使用较高比例的钒钛磁铁精矿的烧结生产情况,通过实验室烧结杯试验,研究了钒钛磁铁精矿配比和碱度对烧结矿烧结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目前德胜钢铁有限公司的原、燃料和配矿结构条件下,要保证烧结矿产质量、节能和降低原料成本,合适的钒钛磁铁精矿配比为45%,合适的碱度为2.3。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宝钢股份烧结锅炉热废气综合利用情况。将一烧结锅炉热废气作为二烧结保温炉热风来源,并对保温炉进行改造。改造后,二烧结料层表面的烧结矿强度得到提高,能耗指标和成品率指标均有改善。  相似文献   

19.
吴玉治 《鞍钢技术》2012,(3):37-39,42
针对鞍钢股份有限公司鲅鱼圈钢铁分公司405m2烧结机投产后出现的混合机和布料槽挂料严重等问题,采取改进一次混合机加水分布形式,强化混合机制粒效果,改进锤式破碎机等一系列措施。实施后烧结矿质量得到明显提高,烧结矿一级品率提高到89%以上、碱度稳定率提高到93%以上、全铁稳定率提高到96%以上。  相似文献   

20.
介绍安钢混匀工艺和设备的改进 ,以及它们在提高烧结生产的产量和质量、降低能耗方面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