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点可靠度计算方法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详细阐述了结构点可靠度计算方法,对改进的一次二阶矩法,JC法,几何法,高次高阶矩法,响应面法,蒙特卡洛法,随机有限元法等方法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对于极限状态方程线性或非线性程度不高的简单结构。用一次二阶矩法计算可靠度足以满足要求,且简单易行,对于大型复杂结构。其功能函数一般不能显示表达,大多是非线性的高次方程,应用响应面法,蒙特卡洛法,随机有限元法则具有一定的优势。  相似文献   

2.
混凝土裂缝超声无损检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在简要介绍混凝土裂缝检测中常用的超声波跨孔法和平测法后,着重介绍了属无损检测技术的超声波平测法的基本原理和具代表性的检测方法。其中包括检测垂直裂缝的Tc-To法,BS法,T法,相位对比法,SH波法和检测倾斜裂缝的三角形定位法与双椭圆定位法。  相似文献   

3.
现浇混凝土护坡养护方法有自然养护法、养护剂养护法、太阳能养护法和蒸汽养护法4种,养护剂养护法施工简洁,便于操作,养护效果好,应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4.
水环境质量评价的模糊数学法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本文着重介绍模糊数学法,并运用模糊数学法和分级评价法中的地图重叠法分别对通化市哈泥河水质进行评价对比,发现模糊数学法不仅直观易懂,而且弥补了地图重叠法的不完善之处,因此,用模糊数学法评价水质,结论更符合客观实际。  相似文献   

5.
混凝土面板堆石坝的抗震稳定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计算表明:用动力法和拟静力法分析堆石坝坡的抗震稳定性,动力法与拟静力法的安全系数比较接近。按线性抗剪强度计,动力法安全系数比拟静力法低8%,按非线性抗剪强度计,动力法安全系数比拟静力法高5%。  相似文献   

6.
黄河大柳树坝址区物探方法及其效果浅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刘康和  庞学懋 《人民黄河》1994,17(1):30-32,47
在大柳树坝址区,采用高密度电法,对称四极电测深法和电阻率剖面法,查明地表下一定深度的F3断层在勘探深度内倾向SE,且对坝基稳定性影响甚微。采用地震法,面波法,声波法及洞间穿透法确定岩石(体)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并对岩体结构进行分类。  相似文献   

7.
综合利用水利枢纽投资分摊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综合利用水利枢纽进行投资划分的基础上,对常用的5 种投资分摊方法,即枢纽指标系数分摊法、效益比例分摊法、替代措施费用比例分摊法、可分离费用 剩余效益分摊法和主次分摊法,进行了系统的评述;建议对效益比例分摊法和替代措施费用比例分摊法加以改进,统一并入可分离费用 剩余效益法,统称为综合的可分离费用 剩余效益法;推荐使用综合的可分离费用 剩余效益法和枢纽指标系数法,并指出投资分摊时应注意的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8.
在对综合利用水利枢纽进行投资划分的基础上,对常用的5种投资分摊方法,即枢纽指标系数分摊法、效益比例分摊法、替代措施费用比例分摊法、可分离费用剩余效益分摊法和主次分摊法,进行了系统的评述;建议对效益比例分摊法和替代措施费用比例分摊法加以改进,统一并入可分离费用剩余效益法,统称为综合的可分离费用剩余效益法;推荐使用综合的可分离费用剩余效益法和枢纽指标系数法,并指出投资分摊时应注意的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9.
混凝土冬季施工常用的有蓄热法,蒸气加热法、电气加热法、远红外养护法和掺防冻外加剂法等,但经济合理,质量容易控制的属工频涡流综合养护法。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日本采用碾压混凝土筑坝(RCD)施工技术修筑的混凝土坝越来越多,在建设过程中,RCD施工法的施工技术和施工设备均有新的进展.l碾压混凝土大坝上部采用ELCM法施工采用RCD施工法的大坝,在靠近坝顶的匕部,由于坝宽逐渐窄狭,工作面越来越小,因此,RCD施工法的优势在这里不能得以充分发挥,针对这种情况开发了ELCM(ExtendedLayerConstructionMethod)施工法.ELCM施工法是一种介于常规混。是土施工法和RCD施工法之间的一种方法.ELCM施工法使用有坍落度的混凝土,每个浇筑层的厚度为1.sin,施工时分上半层75cm和…  相似文献   

11.
在对综合利用水利枢纽进行投资划分的基础上,对常用的5种投资分摊方法,即枢纽指标系数分摊法、效益比例分摊法、替代措施费用比例分摊法、可分离费用-剩余效益分摊法和主次分摊法,进行了系统的评述;建议对效益比例分摊法和替代措施费用比例分摊法加以改进,统一并入河分离费用-剩余效益法,统称为综合的可分离费用--剩余效益法;推荐使用综合的可分离费作-剩余效益法和枢纽指标系数法,并指出投资分摊时应注意的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12.
以某小净距山岭隧道建设为例,采用有限元数值模拟手段分别建立了三台阶七步法、单侧壁导坑法、双侧壁导坑法三种施工方法的数值模型,并从位移、应力和塑性区方面进行了分析介绍,得到以下结论:采用三台阶七步法时拱底隆起量和拱顶沉降量最大,其次是单侧壁导坑法,最小的是双侧壁导坑法;采用双侧壁导坑法时拱顶位置处主应力最大,其次是单侧壁导坑法,最小的是三台阶七步法;采用三台阶七步法时隧道开挖以后围岩应力释放较大,围岩变得较为松散,且拱底围岩易出现应力集中,容易发生岩爆等危险;采用双侧壁导坑法施工时围岩塑性区最小,其次是单侧壁导坑法,最大的是采用三台阶七步法。最后,通过对比可知该工况下采用双侧壁导坑法时隧道的稳定性效果最好,采用三台阶七步法时效果最差。  相似文献   

13.
暴雨资料的选样与统计方法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暴雨资料的选样有年最大值法和非年最大值法。在理论上,非年最大值法更适合城市排水。但目前所用的年多个样法需要很多资料,统计也很麻烦,以改用年超大值法为宜。年最大值法也可在城市排水中应用,但必须作重现期转换。提出了一种修正的年最大值法,在统计中先转换经验重现期,再推求暴雨公式。这样获得的暴雨公式与现行方法的结果基本一致,统计中频率分布也无需更改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水环境系统作为典型的灰色系统来处理,并在灰色聚类法的基础上,提出了水质评价的灰色中心聚类法(简称EWQGMC法),据此规定了各级水的功效函数,还给出了用EWQGMC法进行流域水质评价的一个实例,例中对流域水质评价的有关问题进行了探讨,模糊模式识别法验证了EWQGMC法对于水质评价的实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配电网单相接地故障定位技术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配电网中单相接地故障发生概率最大,传统的故障定位方法不能有效解决配电网多分支、长线路、高电阻等故障定位难题。研究发现,直流定位法不受分支数量、过渡电阻和线路长度的影响,能够较好地解决配电网定位难题。通过仿真和现场实验证实了直流定位法的可行性;在直流法的基础上,为简化定位操作,提出60 Hz交流定位法,该方法可以地面检测,大大缩短定位时间。实验证明,直流法和交流法结合的综合定位法是配电网故障定位的可行方法。  相似文献   

16.
采用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法、单位面积指标法和产品产量法3种方法对一园多区工业园需水量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法所计算园区需水量较大,单位面积指标法和产品产量法计算园区需水量较为接近;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法所计算园区需水量仅能作为参考;产品产量法计算园区需水量更符合实际;单位面积指标法为通用计算方法,若无法确定园区产业,该方法可作为园区需水量计算依据。  相似文献   

17.
估算水利工程造价的方法包括定额法和实物法,定额法在我国已得到广泛应用,实物法是引进的概念,重点进行两种方法优缺点的比较。结合水利工程投资体制和造价管理制度,指出两种方法与之相适应和需要改进的内容,总结提出了适应当前需要的编制方法。还指出了实物法的应用时机、条件和内容的问题,以及广泛应用实物法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泄洪风险计算中JC法与MC法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P Ⅲ型分布概率密度函数特点的分析,对泄洪风险计算的JC法和MC法进行对比,两方法的计算结果接近,但JC法的计算效率远高于MC法。用JC法计算泄洪的风险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9.
首先对各传统的基坑地连墙质量缺陷检测、渗漏水探测方法进行概述,分析各方法的优缺点,其次重点梳理总结了基坑地连墙渗漏水探测的主要地球物理方法,包括自然电场法、充电法、高密度电法、电流场渗流场联合测试分析技术、瞬变电磁法、探地雷达法、温度示踪法、同位素示踪法、超声波法等的基本原理,并追踪最新国内研究及应用情况,总结各方法的应用范围、优劣势等,最后指出未来技术的发展趋势和方向。  相似文献   

20.
保障小水电的最小生态流量,可有效解决小水电站运行中的减脱水问题。研究以石窟河梯级小水电站为例,采用Tennant法、Q90法、NGPRP法、频率曲线法和Texas法共5种水文学法和以湿周法为代表的水力学法分别对梯级小水电应下泄的最小生态流量进行计算,分析对比发现,Texas法和Tennant法相较其他水文学法更为适合该地区的最小生态流量计算。在满足95%保证率的情况下,选取Texas法和Tennant法两种方法的内包线得到长潭水库应下泄的最小生态流量过程。在河道比降较大且梯级小水电开发中最小生态流量计算,水文学法相较于湿周法更为合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