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西餐市场的现状与发展(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近年来,我国餐饮业年营业额连续高速增长.其中相当数量来自干日益兴起的西餐业。随着改革开放日益深入,西餐正在成为全国城市餐饮消费的重要文化追求。近年大量国外餐饮品牌引入,极大地丰富了国内餐饮市场.也为西餐业发展开拓广阔前景。西餐业近几年出现了快速发展趋势,并迅速成为一个新兴餐饮产业,在餐饮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陈海 《中国食品》2003,(19):7-27
近年来川菜在全国各地迅猛发展.作为川菜发源地与大本营的成都早就成为川菜、火锅等品种经营的天下。自2002年起.成都餐饮市场这种川菜、火锅经营一统天下的局面.却被一位年仅三十岁的海归派厨师打破。由他率领的~支西餐经营团队不仅成功登陆号称成都心脏商圈的黄金口岸,而且更将昔日高不可及的西餐消费演变成为成都餐饮消费的一种新时尚,  相似文献   

3.
前不久,天津市商委、市烹协、天津电视台在天津起士林西餐大饭店召开天津市西餐业发展研讨会。天津市商委、市烹协、天津电视台有关负责同志,天津市部分西餐企业的经理、西餐大师、高级烹调技师,天津定位、经营方式上充分满足中国人饮食习惯的需求。它集中了洋快餐、自助餐、中式快餐等多种形式现代餐饮的优点,经营品种包括热菜、冷菜、甜点、汤类、饮品五大系列,多达200多个品种,涉及德、英、法、意、俄式西餐风味菜品。在保持西餐大菜特点和风味的同时,也体现出中国特色西式快餐的优势和特色,一是菜品价格由高变低,起士林西式快…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我国西餐业的现状及发展趋势,西餐食品调味的变化与需求,中餐西化对调味品的需求,为调味品今后的发展方向提出了建议,提供了参考。从而告诉我们调味品产业不仅是风味特色的一种补充,它正成为中国庞大的餐饮经济的一个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5.
西餐.是我国人民和部分其他东方国家和地区的人民对西方各国菜点的统称.广义上讲.也可以说是对西方餐饮文化的统称。  相似文献   

6.
为了使行业内外及上级有关主管部门更好地了解西餐业在中国的发展状况及其发展前景.更好地指导西餐业在中国的健康有序发展.中国烹饪协会西餐专业委员会以商务部、中国烹饪协会、中华全国商业信息中心共同做出的以“2004年全国餐饮百强企业经营情况分析”为基础.并结合西餐企业的发展实际,对西餐业的发展特征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7.
现代国内餐饮圈,早已不再是传统的八大菜系独霸天下的格局了,且不说杭帮菜、新疆菜等餐饮新军的突然崛起,西餐、日本料理、韩国料理以及东南亚菜的大量引入,这也形成了当前国内餐饮界内群雄崛起、百花齐放的乱战格局。其中,西餐作为最早引入中国的外来餐饮文化,早已赢得了众多国内食客的胃,在很多城市遍地开花,成为我国餐饮圈内不容忽视的一支力量。  相似文献   

8.
边疆 《中国食品》2005,(3):0-31
中国西餐业是颇具活力的行业.它具有与其它餐饮形式完全不同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小江 《中国食品》2007,(9):36-37
随着我国西餐市场的快速发展,许多国际知名品牌的西餐调味料因品质优良、口味正宗而受到西餐厨师和消费者的喜爱。日前,中国烹协西餐委员会和卡夫食品(中国)有限公司共同举办了“更低脂肪、卡夫奇妙沙拉酱新闻介绍会”,召集北京各大酒店、餐馆西餐主厨到会,北京华侨大厦西餐行政总厨现场表演了用更低脂肪卡夫奇妙沙拉酱创意的七款菜式,大家一致肯定了产品的味道。卡夫奇妙沙拉酱是较早进入中国市场的沙拉酱产品,在中西餐饮市场和家庭消费成为前列选择产品。新款卡夫奇妙沙拉酱是一种健康新概念产品,它的脂肪含量更低,仅为24%左右;同时保留了其独特的酸酸甜甜的口味,经典原味不变。  相似文献   

10.
随着与国外交流日益增多.我国西餐业发展很快,西餐厨师本土化问题也越来越受业界重视。过去各酒店多是外国厨师坐头把交椅.而现在,很多中国西餐厨师也开始抗起酒店西餐厅的大梁.学西餐也渐成时尚。为满足广大西餐厨师学习提高的要求,北京东方烹坛文化发展中心近期受中国烹协委托.开办了一期西餐烹饪培训l班。参加学习的学员多是在西餐烹饪岗位上工作了近10年时间,通过一段时间学习将参加高级西餐烹调师的考级。  相似文献   

11.
2005年12月21日,北京西餐业协会举行新闻发布会.向社会各界宣布由北京市商务局批准.北京西餐业协会主办的“第四届北京国际西餐文化节”将于2006年6月至7月举行,届时将吹响号召全行业备战奥运餐饮需求的号角。为此,记者采访了北京西餐业协会秘书长杜雷先生。  相似文献   

12.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统计,今年一季度.我国餐饮市场继续保持强劲的增长势头。虽然我国部分地区出现了“禽流感”疫情.使餐饮消费中禽类食品需求明显减少.但由于我国经济的高增长和消费需求升级,老百姓在饭店用餐增加,品牌餐饮企业加大莱品创新力度,推出适应消费需求的菌类等创新菜品来弥补损失.加强市场营销.使一季度全国餐饮业零售额有较大幅度增长.达到了1742.3  相似文献   

13.
陈兰 《中国食品》2022,(6):64-65
作为舶来品,西餐(本文讨论的西餐特指西式正餐)在中国市场深耕多年,一直以高昂的客单价维持着市场壁垒,把"高端消费""小资情怀"等标签镌刻在中国消费者心里.然而近年来,随着中国本土餐饮的迅猛发展以及消费者消费观念的改变,西餐的发展开始遭遇一系列挑战,疫情的出现更是直接激化了各种矛盾.玩家接连退场,市场热度下滑,西餐还是门...  相似文献   

14.
餐饮在某种程度上是一个民族的文化缩影.尤其体现在其装修风格中。民族文化愈是浓郁的餐饮企业.越是深深地吸引顾客身入其境。在那个时候.吃饭倒是退居其次.品位文化、感受异域风情的新鲜之处便成了人们共同的猎奇追求。文化越是博大精深的民族带给人的感召力越强烈.其餐饮文化就越显得丰富多彩。时下我们所说的西餐实际包括除中国以外的日餐、韩餐、东南亚餐、南美餐、  相似文献   

15.
中国烹协西餐专业委员会换届工作交流会于2006年12月5日在浙江省杭州市召开,中国烹协苏秋成会长出席了交流会迎宾酒会,来自全国25省,市,自治区的60余位中国烹协西餐委员会12月5日汇聚初冬的西子湖畔,出席中国庶协西餐委员会换届工作交流会,交流会召开正值2006中国浙江餐饮博览会开幕,参加交流会的各地委员作为嘉宾出席了浙江餐饮博览会开幕仪式。  相似文献   

16.
西餐历来就以贵著称.譬如面条.武汉的热干面、兰州的牛肉拉面、河南的羊肉烩面等中式快餐.多则10元左右.少则两三元.而只要沾了洋字.没有是二十元绝难吃到嘴里的。因此.西餐自从进入中国大地的那一天起.就稳稳地占领了高端市场。十九世纪中叶广州、上海开埠后.西餐业即进入中国.起初只为外国侨民服务.到二十世纪初才面向中国社会。1910年上海德大西餐社开张.这是较早为洋人也为华人服务的德式餐馆。时隔两年.到1912年8月9日《晨报副刊》报道.  相似文献   

17.
林华 《中国食品》2006,(16):5-35
由北京西餐业协会主办的第四届北京国际西餐文化节”西餐行业迎奥运工程启动誓师大会”于2006年7月31在北京友谊宾馆友谊宫拉开帷幕.尽显异国风情的餐饮美食和文艺演出为夏日的北京增添一抹更加热烈的色彩。从京城数千家西餐及外国风味餐饮企业中遴选出具有独特演出风格,代表不同国家风情的企业员工登上舞台.向观众献上全部由餐厅自行编排的节目,巴西热情奔放的桑巴舞、意大利的古典歌曲、俄罗斯的怀旧歌舞、德国的浪漫乐曲、蒙古族的妙曼舞姿、西餐厅迎奥运时装秀、双语表演等节目,都代表本国餐饮文化在全国观众面前一展行业风采。北京500家西餐、日韩餐、东南亚餐厅、咖啡、糕点、酒吧经理人和数百家西餐原材料供应商汇聚于此,在杜雷副会长的带领下共同宣誓服务于奥运!贡献于奥运!将中国西餐业迎奥运的声势传布全国。  相似文献   

18.
从中国西餐市场发展看调味品需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的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近年来进入稳定和高速发展的阶段极大地促进了中国餐饮市场的全面快速发展和进步其主要标志之一是.餐饮消费正在从初级的社会化、大众化向成熟的个性化、多样化发展进步.这一变化所带来的包括欧美、日本、东南亚韩餐等异域餐饮文化的西式餐饮在全国各地的大量涌现。  相似文献   

19.
由北京西餐业协会承办的“第三届中国西餐文化节暨第三届北京国际西餐文化节”经过前期的展示、交流及相关活动、赛事的评选后.于10月28日举行了隆重的颁奖暨闭幕仪式。在颁奖暨闭幕式现场.西餐文化节组委会为参加文艺调演的餐饮企业颁发了奖牌法国国际厨皇美食会也向参演企业颁授奖牌。北京百万庄园西式餐饮有限公司等西餐企业荣获”西餐文化名店“称号。经过认真的评选.”2005’中国西餐厨艺大赛“的专家评委从全国各地百余名参赛选手中共评出特金奖19名,  相似文献   

20.
盛红凤  张文涛 《中国食品》2023,(20):104-106
<正>随着全球化的快速发展,餐饮文化也不断融合。其中,西餐文化作为一种全球化的餐饮文化,已经深入到各国的饮食文化中,成为一种时尚和生活方式。在中国,越来越多的人喜欢品尝西餐,比如法式烤鸭、意大利面条、美式汉堡、西班牙海鲜饭、墨西哥卷饼等,这些美味的西餐不仅让人们的味蕾得到了满足,也让人们更好地了解了西方文化,加深了中西方之间的文化交流和理解。除了品尝西餐,越来越多的人也开始学习西餐烹饪,比如法式烹饪、意大利面条制作、西班牙海鲜煮法等,这不仅是一种学习技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