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辽河坳陷西部凹陷西斜坡上台阶是辽河油田稠油主要富集区域,稠油成因主要为后期次生稠化。稠油油藏受构造部位控制,集中分布在断裂发育、构造破碎、埋藏较浅的西斜坡上台阶。稠油油藏形成主要受地层分布、构造位置、有利沉积相带及盖层等条件控制,在本区形成多种类型油藏复合、叠加联片分布的复式稠油油藏聚集带。  相似文献   

2.
随着大庆油田勘探开发不断深入,西部斜坡稠油油藏的勘探工作也逐渐展开,它是油田持续稳产和可持续发展资源基础之一。蒸汽吞吐是稠油热力试油的主要手段,近几年在西部斜坡蒸汽吞吐试油了11口井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本文通过对勘探稠油井蒸汽吞吐储层分类及试油工艺的总结,优化蒸汽吞吐选层及试油工艺,指导稠油蒸汽吞吐试油施工。  相似文献   

3.
乐安西区草13块沙三段油藏属构造岩性普通稠油层状油藏,位于东营凹陷南斜坡,草桥--纯化镇断鼻带东部,为南界被石村断层切割与遮挡的继承性反向屋脊构造,地层倾角3—4°,于1986年进行试油试采,2002年全面投入开发,到目前进入综合治理阶段,断块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油稠、天然能量较差,冷采开发能量持续下降影响产能;井况问题和部分井间无井控制,储量失控严重。本方案在精细地质研究基础上,充分论证了水平井开发、热采开发的可行性,获得较好的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4.
我国沉积盆地火山岩油气地质与勘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沉积盆地内发育石炭—二叠系、侏罗—白垩系和古近—新近系3套火山岩,火山岩与有效烃源岩近源组合匹配最有利,远源组合需断层或不整合面沟通,生烃中心控制油气分布;以火山熔岩、火山角砾岩和风化壳岩溶型储层为主;中国东部断陷盆地火山岩油气藏以近源组合为主,沿断陷高部位爆发相火山岩储层发育,斜坡部位喷溢相火山岩大面积分布,主要形成岩性、构造—岩性油气藏;中西部发育两种成藏组合,沿不整合面分布的风化淋滤型大型地层油气藏最有利。  相似文献   

5.
[摘要】利用地质建模技术建立杜48块杜家台油藏断层模型、层面构造模型、沉积相模型和属性模型,得到油藏三维精细数据体,对三维油藏的微构造及油水分布情况进行精细描述,优化水平井设计,挖掘油藏剩余油潜力。该项技术应用于稠油薄层油藏二次开发中,其研究成果在现场应用中取得了较理想的开发效果,从而指导了稠油老区二次开发的高效进行。  相似文献   

6.
1草27馆陶油藏开发目前现状该块位于东营凹陷南斜坡、草桥-纯化镇断鼻带东部,广饶潜山北坡。草27地区馆陶组总体构造为披覆于广饶凸起北斜坡的地层斜坡披覆构造,地层北倾,地层倾角2.5—4.0度,为北低南高的大型斜坡构造。馆陶组地层顶面埋深720—820m。  相似文献   

7.
王152区块为受构造和岩性双重控制的常压、中高渗、岩性-构造普通稠油油藏。分别在六个砂体部署热采开发水平井13口,随着多轮次吞吐转周,油井综合含水持续上升,部分井层水淹严重。通过实施泡沫驱油工艺技术有效抑制油井含水上升,提高了周期产油量。  相似文献   

8.
针对河125大断层下降盘低渗透稠油油藏,本文通过研究稠油与大断裂的关系,稠油与断层距离、水平滑距、垂直滑距、倾角、古落差、生长指数、断面形态、地层水矿化度、小断层、地层压力的关系。研究该区稠油的成因、分布规律,确定稠油的分布区域,对不同类型的原油实施不同的开发对策。  相似文献   

9.
陈家庄凸起东段北部斜坡四周被生油洼陷围绕,生、储、盖条件的合理组合。具有了良好的成藏条件。对比分析油气地球化学特征与邻区烃源岩后发现,其原油主要来自于渤南洼陷的沙三段烃源。建立了它源垂向运移浅层成藏模式。认为网毯式成藏模式是油气成藏主要模式,古地貌控制了地层的分布和储层的发育程度,斜坡带地层超覆线和基底岩性控制油气的分布,为整体评价油气资源及明确勘探方向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吴曦 《中国科技博览》2012,(17):161-161
南区稠油单元位于孤岛油田披覆背斜构造南翼,自2002年开始调整,为孤岛油田开发调整最晚的稠油区块,具有品味低,开发难度大,采出程度低等特点,但随着调整规模的不断扩大,南区稠油比重越来越大,成为孤岛油田产能接替的主阵地。在开发中,我们对南区稠油各区块的地质特征加强研究,并针对性的提出了“控水、治稠、补能量,降敏、助举、转汽驱”的开发思路,实现了南区稠油的高效开发,为孤岛油田持续稳定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该区域背景出发,结合井、矿物资料等研究岐北斜坡发育三级坡折及坡折所控制的油气藏的类型。岐北斜坡体系具有多源输砂,多元控砂,多源供油,复式疏导的规律。而物源方向控制着砂体的展布形态,砂体的展布形态在一定程度上又控制着油藏类型及其分布。因此研究物源、砂体和疏导体系对该区的隐形油气藏具有重要的意义,对研究国内隐形油气藏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本文针对孤岛油田稠油油藏特点,主要分析井下作业防砂技术工艺措施,合理控制稠油油井出砂,降低稠油井出砂的危害,增强稠油井注汽采油效果和生产周期。在防砂工艺上,我们通过认真论证,采取最有效的防砂工艺,在本文中将进一步的详细阐述。  相似文献   

13.
蒸汽驱油是稠油油藏经过蒸汽吞吐开采以后,进一步提高原油采收率的主要开采方法。本次在楼112井区实施的1个井组蒸汽驱试验取得一定效果,对构造简单、油层分布零散的小油藏将来转驱提高开发效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欢西油田稠油藏类型多为边底水油藏,油水关系非常复杂。在吞吐降压开采中后期,油层水淹严重,制约了油藏的持续稳定生产。我们从含水和压力变化趋势,油井见水类型判别人手,采用数理统计、类比和测井曲线,“找水”而非“找油”动态监测等方法,分析研究了油层水淹规律,用“四性”关系进一步识别水淹层,通过上述研究,认清油水分布规律和剩余油潜力,进而实施配套的挖潜采油工艺技术,使稠油藏保持I.2%的采油速度稳产,含水控制在78%左右。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松辽盆地西部斜坡区江75井区块三维为例,运用地震属性分析技术,结合地震地质、沉积、测井等资料,在层位精细构造解释的基础上,运用井点砂砉统计值与属性分析技术优选出能够反映出本区储层物性和含油性较敏感的最大峰值振幅、均方根振幅属性,并依据这两种属性的分布和低幅度构造特征对储层的平面分布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16.
王140区块为受构造和岩性双重控制的常压、中高渗、岩性一构造普通稠油油藏。分别在六个砂体部署热采开发水平井13口,随着多轮次吞吐转周,油井综合含水持续上升,部分井层水淹严重。通过实施泡沫驱油工艺技术有效抑制油井含水上升,提高了周期产油量。  相似文献   

17.
全球发育的含油气盆地有上千个,根据盆地结构特征可将含油气盆地分为3大类型:克拉通盆地、断陷盆地和前陆盆地。笔者按这3大类型盆地论述其油气分布规律。克拉通盆地:油汽主要分布在盆地内的古隆起、古斜坡,区域性的不整合及断裂带内;断陷盆地:油气主要分布在深凹带内的构造带、陡坡带和缓坡带;前陆盆地:油气主要分布在前陆断摺带、斜坡带、逆埯带及坳陷帶。这些规律性的认识,对全球油气勘探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刘辉 《中国科技博览》2009,(30):257-257
分支水平井根据油藏条件设计井眼并进行井眼空间分布,可以有效地开发单一油气藏或相同压力层系的油气藏,其特点是增加油层的渗流面积,提高油藏动用程度,增大稠油油藏注蒸汽波及体积,最终达到提高稠油油藏采收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针对喇嘛甸油田北西二断北聚驱调整进行了加密后剩余油分布特征的研究。在该区块构造及储层沉积特征研究基础上,利用新钻井储层的水淹解释成果及动态生产资料综合研究了喇北西二断北剩余油的分布规律。在平面上,北西二断北剩余油主要分布在断层附近,河道砂边部、远离河道的薄层砂体部位及两种相带相交过渡部位;在垂向上,北西二断北剩余油主要分布在河道砂体的上部、单砂体内每个韵律段的上部。  相似文献   

20.
刘显成 《中国科技博览》2012,(29):125-125,53
连山关地区自从发现了铀矿化至今已近半个世纪,其间做了大量基础地质、矿产及科研工作,对矿化的成因类型及控矿因素等认识不断加深。本人近两年里参加连山关地区铀矿普查工作,在收集整理以往资料中发现,该区铀矿化赋存部位不应只局限于接触带部位;“白色混合花岗岩”总体上应是与铀矿化关系密切的构造岩;铀矿化受分布于接触带的韧性剪切带内断层构造岩控制,在应力释放区形成铀矿体。铀源为深(幔)源物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