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江牡蛎16S rRNA基因片段序列变异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扩增了近江牡蛎Crassostrea rivularis(Gould)线粒体DNA16S rRNA基因,获得了大约为500bp的片段。PCR产物纯化后进行序列测定,经Clustal X同源排序,去除引物及部分端部序列,得到了415bp的核苷酸片段。比较并分析了该片段的钦洲湾、长沙湾、镇海湾和珠江口共105个近江牡蛎个体的核苷酸序列多态性,共检测到23个多态性核苷酸突变位点,包括16个转换位点和7个颠换位点,发现了1个核苷酸插入突变位点。4个群体可分为12种单倍型。结果表明:4个群体中广西钦洲湾群体遗传多样性最高,其次为长沙湾、珠江口群体,镇海湾群体最低。  相似文献   

2.
以来自3个地区55尾斜带石斑鱼(Epinephelus coioides)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和分析长度为492bp的线粒体细胞色素b的部分基因序列,确定了10种单倍型和8个多态位点.结果表明各地理群体多态性均较低,并且单倍型在群体间分布不均,台湾群体多态性最高,海南群体次之,广东群体最低.各群体内Tajima's D测验结果不显著(P>0.10),符合中性突变,即群体大小维持稳定并未出现扩张和持续增长.各群体间均呈现显著的遗传分化和较低基因流水平.单倍型网络关系图也表明地区间的地理分化和单起源多分支的格局,分析形成原因可能是偶然事件中个体的长距离迁移和群体的瓶颈效应.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以山东曲阜、沂南和临胸三个地区的黑线仓鼠(Cricetulusbarabensis)为材料,使用已有特异性引物,经PCR法扩增得到了该基因的外显子2全序列,并在上述群体间进行了多态性统计分析。  相似文献   

4.
首次从辽宁新宾县野生大豆原位保护区10个自然居群采集了150株野生大豆叶片样本,利用居群个体DNA等量混合建池,用53对微卫星(SSR)引物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目的是建立野生大豆原位保护群体多样性快速评价方法,为野生大豆原位保护点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在参试材料中共检测到123个等位变异,平均每个位点2.3个.经相似系数矩阵分析,发现用20~25对引物进行分析与用53对引物的分析结果可达极显著相关.因此,选择了25对SSR引物对150个个体进行深入分析,结果表明,居群期望杂合度(He)为0.317,群体间分化系数(Fst)为0.667,说明居群内分化较小,大部分遗传变异存在于居群间.居群间基因流强度很小(Nm=0.119),遗传多样性分布不均匀,异位保护取样时,应从不同居群中采集样本.随机抽样分析表明,40个左右样本可保留95%的遗传变异.  相似文献   

5.
采用AFIP分子标记技术对我国海湾扇贝的4个不同地理群体共80个个体利用7对引物组合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4群体的多态位点比例分别为:加拿大养殖群体48.8235%,墨西哥湾养殖群体49.2914%,秦皇岛养殖群体38.2353%,浙江养殖群体41.1765%。平均杂和度分别为0.1878,0.1886,0.1265和0.1618。遗传距离介于0.1188~0.0941之间。4个群体的Fst为0.1883。根据遗传距离绘制了UPGMA聚类图。4个群体间的遗传关系如下:加拿大群体和浙江群体聚为一支,墨西哥湾群体和秦皇岛群体聚成一支,最后这两支聚在一起。试验结果表明,经过长时间累代养殖的浙江、加拿大、墨西哥湾群体仍保持较高的杂合度,与引种时间最短的(2年)、最为接近美国自然群体的秦皇岛群体比较,以上3个群体没有出现多态位点比例和杂合度显著下降的现象。  相似文献   

6.
首次从辽宁新宾县野生大豆原位保护区10个自然居群采集了150株野生大豆叶片样本,利用居群个体DNA等量混合建池,用53对徽卫星(SSR)引物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目的是建立野生大豆原位保护群体多样性快速评价方法,为野生大豆原位保护点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在参试材料中共检测到123个等位变异,平均每个位点2.3个。经相似系数矩阵分析,发现用20~25对引物进行分析与用53对引物的分析结果可达极显著相关。因此,选择了25对SSR引物对150个个体进行深入分析,结果表明,居群期望杂合度(He)为0.317,群体间分化系数(Fst)为0.667,说明居群内分化较小,大部分遗传变异存在于居群间。居群间基因流强度很小(Nm=0.119),遗传多样性分布不均匀,异位保护取样时,应从不同居群中采集样本。随机抽样分析表明,40个左右样本可保留95%的遗传变异。  相似文献   

7.
黄渤海中国对虾6个地理群的遗传结构及其遗传分化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采用随机扩增多态DNA(RAPD)技术对黄渤海水域6个地理群(包括辽东湾、渤海湾、海州湾、乳山湾、海洋岛渔场及朝鲜半岛西海岸群)的中国对虾共114个个体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筛选的13个随机引物共检测到96个位点(200~2500bp),利用Popgene Version 1.31、TFPGA以及ARLEQUIN软件中的AMOVA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对虾多态位点为25.00%~34.38%,Shannon信息指数(H0)为0.1476~0.1852,并按朝鲜半岛西海岸-乳山湾-海州湾-渤海湾-辽东湾-海洋岛渔场群顺序呈递减趋势;有超过3/4的遗传变异来自群体内;无论是遗传分化指数Gst、UPGMA聚类分析还是AMOVA群体间遗传分化ФST分析等,均证实中国对虾群体间存在着一定程度的遗传分化,即除RSB和HZB两群间的遗传分化很弱外(Gst=0.032、ФST=0.0255),其余任意两群间的遗传分化达中等(Gst、ФST值均为0.05~0.15)或大的水平(Gst、ФST值均为O.15~O.25)。  相似文献   

8.
马氏珠母贝选育系遗传变异的AFLP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利用AFLP技术对马氏珠母贝两个选育系DDS-G1和JCS-G1及大亚湾养殖群体(DDC)进行了遗传变异分析.5对选择性扩增引物共扩增谱带265条,DDC的多态位点比率为79.25%,DDS-G1为73.58%,JCS-G1为75.85%.两个选育系的单态位点明显增加,而Shannon's遗传多样性指数和Nei's基因多样性有所下降.三个组间的遗传距离为0.1615~0.2744,两个选育系间的遗传距离较大.研究结果表明,经过一代的选择,马氏珠母贝选育系的遗传结构和遗传多样性已发生改变,AFLP标记能够有效地监测选育系的遗传变异.  相似文献   

9.
红鳍东方鲀与假睛东方鲀的微卫星DNA多态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对中国近海分布的红鳍东方鲀(Takifugu rubripes)资源进行深入调查,以确定红鳍东方鲀与假睛东方鲀(Takifugu pseudommus)的种间关系,利用根据红鳍东方鲀基因组序列设计的9对微卫星引物,对野生红鳍(WR)、野生假睛东方鲀(WP)两个地理种群和一个养殖红鳍东方鲀(CR)群体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9对引物在三个群体中均表现为多态;共获得106个等位基因,每个位点的等位基因数目在5~25之间,9个位点在三群体观测杂合度的范围从0.8167到1.0000,三群体平均杂合度观测值E,排列顺序为wR(0.8661)〉WP(0.8272)〉CR(0.7832);3个群体之间的遗传距离较小,其中WR和WP群体间的遗传距离最小(0.0586),WR和CR群体的遗传距离最大(0.0923);3群体的遗传分化系数Gsr很小,其中,WR和WP两群体间遗传分化系数最小(0.0177),WR和CR群体间的遗传分化系数最大(0.0290),与遗传距离的分析结果相一致。群体遗传结构的分析结果表明:红鳍东方鲀养殖群体遗传多样性显著下降,应及早加强对其种质的保护;从分子遗传学的角度来看,红鳍东方鲀与假睛东方鲀应为同一个种。  相似文献   

10.
栉孔扇贝×虾夷扇贝子一代杂种优势的RAPD分析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应用RAPD技术对栉孔扇贝×虾夷扇贝子一代的杂种优势进行了研究,对栉孔扇贝(C)、虾夷扇贝(P)及其正交F1(C♀×P♂)、反交F1(P♀×C♂)共4个群体的RAPD扩增带谱进行了分析。从40个随机引物中筛选出16个扩增带丰富的引物进行扩增,共得到l15条清晰稳定的扩增带,扩增片段大小在200~2000bp之间,其中有82个扩增位点具有多态性,多态性位点比率为71.3%。栉孔扇贝与正反交子代的相对遗传距离分别为0.0852和0.2886;虾夷扇贝与正反交子代的相对遗传距离分别为0.2327和0.0559,杂种子代与两亲本的遗传差异不是对等的,而是偏向各自的母本,系统树、Shannon多样性指数同样证明了这一点。两亲本群体内相似性指数分别为0.8392和0.8451,均大于正交子代的群体内相似性指数,而小于反交子代的群体内相似性指数,表明正交子代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水平升高,产生杂种优势;反交降低,未产生明显的杂种优势,与4个群体Shannon遗传多样性指数计算分析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11.
首次对42个柱花草种质的ITS1序列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42个炭疽病敏感与抗病柱花草种质的ITS1序列长度变化范围为302~314 bp,G C含量的变化范围为44%~45%;在它们的 ITS1序列中,有8个插入位点,13个缺失位点,68个变异位点;并在15个限制性酶切位点上也存在差异;种质间的遗传分化距离变异范围为0.006~0.053,平均值为0.021.采用非加权成对平均数法(UPGMA)构建了聚类树系图,42个柱花草种质可分为两大类、15个小类.该结果较好地反映了这些种质的差异.  相似文献   

12.
利用AFLP技术对新发现的中国明对虾的一个地理种群——韩国南海种群(SP)和中国明对虾的养殖群体(CP)进行了遗传分析。每个群体随机取样30个,5对AFLP引物获得326个位点。其中SP多态位点比例(P0.99)46.93%,Shannon多样性指数(Ⅰ)0.1884,Nei(1978)基因多样性指数(h)0.1197,群体差异性位点9个,占检测位点总数的2.7%。CP多态位点比例(R9q)51.84%,Shannon多样性指数(Ⅰ)0.1954,Nei(1978)基因多样性指数(h)0.1229,群体差异性位点19个,占检测位点总数的5.8%。SP种群各项遗传参数都低干CP种群。两个群体的非偏差遗传相似度和遗传距离分别为0.9899和0.0102。利用中国明对虾的韩国南海种群和养殖群体杂交可以获得新的种质资源,这将为获得最大变异数量性状表型和基因多样性的产生提供可能。  相似文献   

13.
应用AFLP技术对条斑星鲽、星斑川鲽及漠斑牙鲆的养殖群体进行遗传分析。8对EcoRI/MseI 引物在条斑星鲽、星斑川鲽、漠斑牙鲆养殖群体中分别得到196、207、187条扩增带。其群体的多态位点比例分别为26.02%、25.12%、39.57%,Nei遗传多样性指数和Shannon遗传多样性指数分别为0.1101和0.1587,0.1008和0.1465,0.1566和0.2238。结果表明,条斑星鲽和星斑川鲽养殖群体的遗传变异水平相对较低,而漠斑牙鲆的遗传变异水平相对较高。同时还筛选获得了这3种鲆鲽鱼的共享标记19个,种的特有标记依次为44、45、34个。并根据两两间的遗传距离构建了UMPGA聚类关系图,从分子生物学角度衡量了其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14.
泥蚶遗传多样性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垂直聚丙烯酰胺同工酶电泳技术对我国及周边海域的7个泥蚶群体的11种同工酶、近28个位点的表型变异及遗传分化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绝大多数同工酶在7个群体之间谱型上都存在较大差异。遗传变异统计结果表明:7个泥蚶群体多态位点比例(P.99)和(P.95)分别在39.3%~53.6%和28.6%~44.4%之间;平均杂合度观测值在0.035~0.083之间,平均杂合度预期值在0.086~0.186之间;而平均位点等位基因数在1.786~2.381之间。比较了7个群体之问的遗传相似度和遗传距离表明,7个泥蚶群体明显地分为两大类群,第一个类群包括釜山、荣成、奉化、乐清、福鼎5个群体,它们的平均遗传距离是0.0072;第二个类群包括汕头和湛江两个群体,它们的遗传距离是0.0320;而这两个类群问的不同群体问的平均遗传距离为0.4279。因此这两个类群的分类学地位值得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5.
中国对虾人工选育快速生长群体不同世代间的AFLP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利用7对AFLP引物组合检测了中国对虾连续五代选育群体基因组DNA的遗传结构,根据AFLP分析结果计算了选育世代群体间的遗传相似系数和遗传距离.结果表明,AFLP标记表现出较高的多态检测效率,7对引物共产生500余条带,平均每对引物组合检测到33.7个多态性标记,平均杂合度为0.0854~0.1025,非常适合于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随着选育世代的增加,选育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呈现下降趋势,但随着选育时间的延长,群体之间的分化逐渐降低,群体的遗传结构开始趋于稳定,成为一个品系.  相似文献   

16.
赤潮生物原甲藻Prorocentrum分子识别和系统发育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东海原甲藻Prorocentrum donghaiense、海洋原甲藻P.micans、微小原甲藻P.minimum、立玛原甲藻P.lima(CCMP1966)四种赤潮生物的18S rDNA进行了PCR扩增和全序列测定及分析,比较了它们的遗传距离和相似系数,获得其18S rDNA序列中的三处高变异区,为设计快速识别原甲藻种间分子探针提供分子依据.同时结合12种具有代表性的重要赤潮甲藻的18S rDNA序列,采用邻接法(Neighbour-Joining,NJ)和最大似然法(Maximum Likelihood,ML)构建系统发育树,研究原甲藻的种间关系和进化地位,结果表明,营底栖生活的P.lima与营浮游生活的P.micans、P.minimum、P.donghaiense为多系起源,浮游型原甲藻与凯伦藻Karenia有更近的起源关系.  相似文献   

17.
用来自大麦7个连锁群不同位置的35个SSR标记研究了西藏不同地区的50份野生二棱大麦(H.spontaneum)的遗传多样性及地理分化。结果表明:SSR的多态性高,其多态性DNA片段比例达97.44%;每个SSR位点检测到l~14个等位变异(4.04个/位点);西藏山南地区的遗传多样性和等位变异数最高,分别为0.4933和3.35。变异的1.08%~37.54%(平均为13.09%)是由于地区的差异引起,表现出一定程度的地理分化。最后,讨论了SSR引物的选择及SSR标记的可靠性和西藏野生大麦的起源问题。推测西藏山南地区可能是西藏野生二棱大麦的起源中心,也是西藏野生大麦和中国栽培大麦的起源中心。  相似文献   

18.
甘孜藏猪与合作猪SLA-DQA基因的群体遗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甘孜藏猪和合作猪SLA-DQA基因的第1和第2内含子部分序列以及完整的第2外显子进行了PCR-RFLP分析,结果表明:经EcoRⅠ酶切后,BB基因型频率(0.5537)分别高于AB型(0.3719)和AA型(0.0744); B为优势等位基因(0.7397).经AluⅠ酶切后,MM基因型频率(0.4380)分别高于MN型(0.3637)和NN型(0.1983);M为优势等位基因(0.6198).2品种中Alu I酶切基因型在合作猪中未达到Hardy-Weinberg平衡,且群体间M、N的基因频率和NN基因型频率差异分别达极显著(P<0.01)和显著水平(P<0.05).共鉴别了9种组合基因型,甘孜藏猪和合作猪分别为6和8种组合基因型, BBMM、BBNN组合基因型频率在两群体间差异显著(P<0.05).两酶切位点均表现为中度多态,AluⅠ位点多态信息含量均高于EcoRⅠ位点,合作猪杂合性高于甘孜藏猪,两群体间的遗传距离为0.0389.  相似文献   

19.
天鹅洲保护区长江江豚AFLP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应用AFLP技术对天鹅洲白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长江江豚 (Neophocaenaphocaenoidesasiaeorientalis)群体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每个AFLP引物组合在群体中检测到 0到 6个不等的多态性片段 ,平均为 2 .4 8个。 2 1个引物组合共揭示了 1139个座位 ,其中 5 2个座位具有多态性。多态性座位所占比例为 4 .6 %。分析显示群体的遗传期望杂合度 (He)为 0 .4 430± (SE0 .0 12 2 2 )。研究结果表明保护区长江江豚群体具有适度的核DNA遗传多样性水平。为了该群体的长期生存与发展 ,更多的具有不同遗传变异的个体应该被迁入保护区 ,以形成更大的群体 ,获得更好的群体遗传结构  相似文献   

20.
以三乙二醇、异丁基三甲氧基硅烷为原料,首先合成关键中间体二联咪唑与单碘代笼型聚倍半硅氧烷(单碘代POSS)。二者通过季铵化反应,生成新型哑铃型POSS。利用核磁共振氢谱、硅谱及元素分析对其结构进行鉴定,并利用DSC及TGA对其热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合成的哑铃型POSS熔点为199℃,热稳定性良好(Td5=29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