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广谱型屏蔽暂堵保护油层技术在大港油田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广谱型屏蔽暂堵保护油气层技术是对传统屏蔽暂堵保护油气层技术理论的继承与发展,该技术是依据储层的d流动50和最大流动孔喉直径来确定不同渗透率层段需要的暂堵剂粒子直径,使得屏蔽暂堵理论更具科学性.大港油田钻井泥浆技术服务公司依据该理论,在室内完成了系统的油层保护效果评价实验和油层保护添加剂与井浆的配伍性实验.室内实验表明:广谱型屏蔽暂堵剂能在较短时间内有效地封堵地层孔隙喉道,形成高强度保护带,对油气层具有良好的保护效果;暂堵深度较浅,满足射孔解堵要求;暂堵剂与井浆配伍性强,现场易于维护处理.在港东、段六拨和枣81×1三个区块的现场试验证明:适用于渗透性好而不均质的砂岩油藏,暂堵剂对钻井液性能基本无不良影响,提高钻井液抑制性,且对钻井液润滑性能有一定程度的改善,减少了复杂事故,缩短了油层浸泡时间.广谱型屏蔽暂堵保护油气层技术的成功实施,会大大减少完井后期作业量,提高油井的产量.  相似文献   

2.
广谱型屏蔽暂堵保护油气层技术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7,他引:3  
采用广谱型屏蔽暂堵保护油气层钻井液技术。可以解决中高渗透率油气层和不均质储层的油气层保护技术难题,复配使用多种粒径的架桥粒子和多种粒径的充填粒子,有效封堵不均质油气层流动孔喉,在近井壁带形成渗透率接近零的屏蔽暂堵层,可以阻止钻井液固相和滤液侵入油气层,减少钻井液对油气层的损害。该技术要点为依据油气层流动孔喉直径变化规律。d流动50,dmax确定多种暂堵粒子的直径,按1/2-2/3储层的d流动50选择架桥粒子的d50。而且架桥粒子的d90应力1/2-2/3储层的dmax,其加量大于4%;按1/4储层的d流动50选择充填粒子的d50。其加量大于1.5%。可变形粒子加量为2%,其软化点高于油气层井下温度10-50℃。  相似文献   

3.
钻井液用新型广谱暂堵剂GPJ在大港油田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型广谱暂堵剂GPJ具有可油溶、可变形、带正电的特点,可通过其软化、变形及静电吸附作用快速地在近井壁处形成一层韧性强、渗透性低的“油膜”暂堵屏障.最大限度地阻止钻井液中的固相和液相侵入油气层,且应用时不需要GPJ与地层孔喉进行粒径匹配,所造成的深部堵塞可随油井投产自动解除。GPJ在大港油田已现场应用了8口井,其中3口应用井的测试结果表明,表皮系数均为负值;试验井的产量超过了地质配产,且每米采液指数超过了采用常规屏蔽暂堵技术的邻井,说明采用新型广谱暂堵技术能够进一步提高对油气层的保护效果。  相似文献   

4.
在使用屏蔽暂堵技术保护油气层时,只有当所用的暂堵剂粒径与油气层的孔喉直径严格匹配时,才能形成高质量的屏蔽暂堵环,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很难做到“严格匹配”。开发出了一种钻井液用新型广谱暂堵剂GPJ系列产品。该暂堵剂不用与地层孔径进行匹配,只需根据地层温度选择产品型号。新型GPJ系列广谱暂堵剂可通过其软化、变形及静电吸附作用快速地在近井壁处形成一层韧性强、渗透性低的“油膜”暂堵屏障,最大限度地阻止钻井液中的固相和液相侵入油气层。其暂堵效果对地层孔径的依赖性小,对孔径范围为3~33μn、的岩心的封堵率高于92%,暂堵深度约为3.5mm,而且暂堵层抗压强度高,返排解堵效果好。  相似文献   

5.
保护油层钻井液技术在宝浪油田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宝浪油田宝北区块储层特征、敏感性及已钻井油层损害现状及原因,研究了在复杂储层条件下保护油气层钻井完井液的屏蔽暂堵技术.宝北区块储层物性较差,属低孔低渗、特低渗油藏;储层敏感性矿物主要是粘土矿物,次为碳酸岩类、黄铁矿和碎屑云母;存在强水敏、强盐敏、中等程度的碱敏和应力敏感、弱的酸敏和速敏等敏感性.根据宝北区块储层对渗透率有贡献的孔喉半径区间、孔喉中值半径,以及宝浪油田普遍使用的聚合物不分散钻井液中固相颗粒粒径范围及中值直径,按2/3架桥原理,对架桥粒子和填充粒子的粒度分布及加量进行了优选,得出完井液配方为:井浆 0.5?CO3(粒径小于5 μm) 1.0?CO3(粒径小于8 μm) 1.5%加重用CaCO3 1.5%EP-1(或2%~3%FT-1) 0.3%XY27(调粘度).屏蔽暂堵技术现场推广应用222口井,从测试井的数据可以看出,未保护井的平均表皮系数为4.22,平均堵塞比为1.56,平均采液指数为0.143 t/(d·m·MPa);保护井的平均表皮系数为-0.458,平均堵塞比为0.971,平均采液指数为0.191 8 t/(d·m·MPa),注水井日注水量及注水强度分别提高了1.825倍和2.08倍.  相似文献   

6.
雷公油田打调整井过程中油层保护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雷公油田打调整井过程中地层损害的问题,分析了该区常用钻井液造成地层损害的原因,提出用屏蔽暂堵技术改造钻井液,即在原钻井液中加入QS-2和FT-1分别做架桥粒子和填充软粒子。经室内试验和现场10口井应用表明,改造后的钻井液体系与钻井工艺相容性好,易在近井壁形成致密的屏蔽带,起到保护油气层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在钻井过程中为了达到保护储层的目的,通常根据储层的平均孔喉半径,在上部钻井液中加入合适粒径的单一暂堵剂,再配合胶体填充粒子等,将上部钻井液改造为完井液;但在实际井中,储层孔喉半径分布范围较宽,导致经改造后的钻井完井液仅对某井段具有较好的商务提堵效果 对另外的井段则不能起到较好的保护储层作用。针对大宛齐计层孔径分布范围较大的特点,根据室内岩样污染评价结果,提出了新型屏蔽暂堵技术,并在3口 中得到了成  相似文献   

8.
大庆油田开发对象逐渐转向二、三次加密井的薄差油层,由于该类油层泥质含量高、油层物性差,因此注重钻完井全过程的油层保护工作就显得格外重要.以薄差油层天然岩心为实验载体,开展了储层敏感性评价、高聚物钻井液与A级固井水泥储层伤害程度评价及伤害原因分析、钻井液屏蔽暂堵剂的优化与评价、射孔完井液清洗剂防膨剂的优选评价以及油层复合保护技术开发等室内实验;在室内实验的基础上,以杏八~十二区过渡带二次加密井为试验区,开展了钻井液屏蔽暂堵剂、洗井液临界密度固井、射孔完井液、热泡沫气举、油层复合保护剂等钻完井全过程油层保护技术现场试验,生产和测试结果均见到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钻井液屏蔽暂堵层强度的确定模拟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钻井液屏蔽暂堵层强度的确定是钻井工程设计中的关键内容之一,它为设计井身结构、钻井液密度、钻井液类型与屏蔽暂堵材料选择等提供科学依据。选取具代表性的岩心,利用高温高压动态损害评价仪和RTR—100三轴岩石力学测试系统,模拟不同钻井液在实际钻井过程中形成暂堵层,定量测定了钻井液屏蔽暂堵层的强度。这种测试系统具有快速、精确、工作压力高的特点,为今后暂堵层强度测定提供了一种新思路。实验结果表明,油基钻井液体系形成的暂堵层强度小于水基钻井液;对于同一种钻井液,高渗透岩心的暂堵层强度小于低渗透岩心。最后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认为钻井液中的暂堵颗粒粒径分布必需与储层主流喉道半径相匹配,才能获得更致密的暂堵层;为了更好地保护储层,建议钻井正压差应尽量小于室内测定的钻井液暂堵层强度。  相似文献   

10.
以河南下二门油田为研究对象,研究了泥浆处理剂及完井液对储层的损害程度,选择苛化泥(生产烧碱的副产物,粒径峰值13~35μm)、超细碳酸钙为架桥粒子和充填粒子,磺化沥青为可变形填充粒子,采用PAC或复合离子泥浆体系进行试验。结果发现,该技术暂堵效果好,渗透率恢复值高,施工简单,成本低,易于推广。在现场试验了10口井,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1.
针对川西低渗气藏储层特性及损害机理,在重质碳酸钙类刚性颗粒表面接枝部分交联的聚合物制得储层保护剂SMRP-1,将其与井壁修补强化剂等复配制得低损害钻井液.室内评价了SMRP-1的阻渗性、酸溶性、与常见水基钻井液体系的配伍性,考察了低损害钻井液的各项性能,并在川西陆相低渗气藏储层江沙209HF井进行了现场应用.结果表明,...  相似文献   

12.
目前国内外许多油田都在开展储层伤害研究工作,这项研究对于低渗透油田尤为重要。在分析生产动态和岩心分析基础上,对阿南低渗透砂岩油藏开发过程中的储层伤害做了较为深入的研究。认为目前主要的储层伤害因素有:原油中石蜡析出造成油井井底附近地层渗透性下降;注入水水质差引起注水井近井地带的储层伤害;颗粒运移主要造成地层深部伤害及细菌堵塞、地层敏感性伤害等。  相似文献   

13.
针对胜利油田义北油区大43区块储层特征,在低渗透油气藏"协同增效"钻井液体系的基础上,开发了一种低伤害钻井液技术。研制的油层保护剂AMP-2封堵性强,稳定性好,放置30 d不分层;防水锁剂FCS抗低温能力强,在-20℃不分层;形成的低伤害钻井液体系FA砂床侵入深度仅为4.0 cm,高温高压砂床侵入深度为5.2 cm,封堵性能强,滤液表面张力为22.1 mN/m,可有效减少水锁损害,渗透率恢复值不小于90%,油气层保护效果好。通过在4口井进行现场试验表明,该低伤害钻井液体系的性能稳定,易于维护,平均钻井周期缩短11.73 d,油层保护效果明显,投产后均不需酸化压裂,投产自喷,平均日自喷量为7.88 t/d。该低伤害钻井液在义北油区大43区块的应用,为今后胜利油田老油区开发提供了较好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准噶尔南缘安集海河组地层压力系数高,伊/蒙黏土含量高。钻井过程中普遍存在钻头泥包、井壁垮塌、钻井液的膨润土含量值增长快、性能稳定周期短等技术难题,常规井用的高性能钻井液不能满足该地层安全钻井的需要。开展了南缘山前构造井的强抑制高性能水基钻井液研究,评价了胺基抑制剂SIAT、胺基硅醇HAS和键合剂HBA三者的协同抑制性能和两种微纳米封堵剂的封堵性能。通过正交实验,形成了一套强抑制高性能水基钻井液体系,对体系的抑制性、抗污染能力和抗温性能进行了评价。现场应用表明,强抑制高性能水基钻井液性能稳定,钻井过程中无钻头泥包现象,钻屑代表性好,井壁稳定,电测和下套管作业安全。   相似文献   

15.
南海西部D气田目前在生产的浅层气藏,属上第三系莺歌海组地层,是中孔中渗的泥岩储层,该地层较复杂,钻进时易发生掉块、井塌、卡钻等井下复杂。在研究储层岩石性质及现有钻井液性能存在问题基础上,提出应提高体系的封堵性能以及抑制性能,措施为:在φ311.1 mm井段原PRG钻井液配方中增加VIS,降低滤液侵入速度,降低钻井液对于井壁的冲刷作用;降低PLUS的含量和增加PF-FLOTROL,降低黏度并增强降滤失性能;在φ215.9 mm井段原PRF钻井液配方中增加Greenseal,形成致密隔离层带,封堵微裂缝和孔喉,降低滤液渗透,延长井壁稳定时间;增加EZCARB的含量并且使用KCl加重,增加抑制性能。评价结果表明,PRG和PRF钻井液具有滤失量低(API滤失量为2.1 mL,高温高压滤失量约为4.3 mL)、流变性好、抑制性强(滚动回收率约为90%)和抗污染能力强(抗盐达10%,抗钙达2%)等特点。在D气田P3H井和D4H井的现场应用表明,使用PRG和PRF钻井液,有效抑制了泥包卡钻、井漏等井下复杂的发生,使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6.
老堡南1井是冀东油田在近海部署的第一口预探井。该区块油气层埋藏深,地质构造复杂,馆陶组地层底部存在砾岩和玄武岩,易发生坍塌、渗漏,下部奥陶糸地层以灰岩为主,裂缝发育,地层压力乐数低,易发生井漏、井喷等复杂事故。现场正电聚醇钻井痕体系的应用,有效地解决了玄武岩地层的坍塌,该体系配合堵漏材料的使用,顺利完钻,并且电测一次成功。同时该体系具有较强的抑制防塌、润滑防卡能力,体系本身无毒、无荧光,有利于发现和保护油气层,满足了海上环保要求。目前,老堡南1卉已获高产工业油流。正电聚醇钻井液体系的成功应用,开辟了海上预探井的钻井液应用新领域,为冀东油田海上全面开发创造了良好的开端。  相似文献   

17.
东海西湖凹陷区块存在一批大型低孔渗油气田,这些油气田大多埋藏较深,地层岩性均质性差,砂泥岩互层胶结疏松且夹发育煤层,这些地质特征易导致钻井过程中泥岩水化膨胀、剥落掉块以及煤层垮塌等井下复杂情况.PEM钻井液体系是东海西湖凹陷区块广泛应用的成熟体系,使用效果和经济性良好.为满足东海井深日益增加的高温深井的作业需求,减少钻...  相似文献   

18.
低孔低渗油气藏在我国东部老区分布十分普遍 ,它具有孔隙度低、渗透率低、难识别、难开发等特点。在勘探开发初期 ,常被遗失。随着老区勘探开发的不断深入 ,加强对低孔低渗油气藏的研究、开发和利用具有更加重要的现实意义。老井复查就是对过去认为的“死井”、“低效无价值井”进行重新评价认识 ,实现重新利用的目的。它具有投资少、成本低、风险小、见效快等特点 ,是搞好老区挖潜增效、井位部署的重要途径之一。近年来 ,河南油田应用老井复查评价技术 ,相继在安棚、张店等低孔低渗地区均取得了重大突破 ,使昔日的“死井”、“低效井”均变成了“高产自喷井” ,取得了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该评价方法对低孔低渗油气藏的研究、开发 ,起到了很好的借鉴和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9.
沙116井是在塔里木盆地沙雅隆起部署的一口盐下重点超深勘探井,完钻井深为6350m,钻井周期为241.375d。该井使用聚合物钻井液、聚磺防塌及欠饱和盐水钻井液。在深井段采取的防塌防卡措施有:保证钻井液中有足够的防塌处理剂,使体系有较强的封堵性和造壁性;保持高分子量聚合物的含量;控制高温高压滤失量在15mL以内;钻井液密度应能平衡地层坍塌应力;盐层段钻进要求钻井液含有足够的抗高温、抗盐、抗钙处理剂以及护肢剂。该井最高钻井液密度为1.68g/cm^3,取心12次,长70.74m,共发生井漏4次,进行了反复的地层承压堵漏。应用结果表明,以LHB-105、KPAM为主的聚合物及聚磺钻井液体系,具有极强的抑制包被作用,流动性好,粘度和切力低,悬浮携岩能力强,并具有较强的热稳定性能,易维护处理,有效避免井下复杂情况的发生;该井使用的钻井液体辱满足了钻井施工,地质录井的需要,全井钻井液性能优质稳定,井下安全,钻进、起下钻、测井、固井作业均顺利,满足了钻井工程的需要,达到了地质勘探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