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手艺、匠人,这两个词近两年很火,特别是匠人这个词。我觉得火得挺好,至少可以帮助曾经对自己的工作产生厌恶,没有自我尊严的真正手艺人,给他们尊严,让他们生活得好一点。如果他们不能靠手艺生活得有尊严,穷得要死,那谁又会对穷得要死的生活特别开心呢?所以,有些人不喜欢手艺人的状态是很正常的。如果整个社会或者文化,可以对他们和他们的手艺更加推崇,让他们生活得好一点,他们自然会油然而生自豪感,也会更喜欢自己的身份。  相似文献   

2.
<正>43岁的张景,有着很多中年人没有的干练。光头,白衬衫,说话的时候常常会停顿换一下气,仿佛说的每一句话,都经过深思熟虑。但是谁也没有想到,看起来严谨的他,却在3年前,做了件让人觉得疯狂而又冲动的事情。他卖掉了北漂近20年才买的房子,带着两个门外汉朋友,跑遍了中国23个省,结识了199位手艺人,记录了144项传统手工艺,拍摄了一部名为《寻找手艺》的纪录片。  相似文献   

3.
手艺与思想,从来就没有距离。当下,振兴中国传统工艺已成为一股势不可挡的潮流,不仅影响着我们的生活,也吸引众多志同道合的手工艺爱好者进入这个领域。时代在发展,传统工艺应该如何振兴?请听一听来自各行各业的手工艺从业者,他们是如何看待这个行业的发展与变化?在他们的亲身经历中,如何做到"守、破、立、合"?  相似文献   

4.
读书     
正《手艺的思想》杭间|山东画报出版社|48元一件绣品、一只土陶、一把木创……在社会变迁的背景下,有许多说不清道不明的东西,有它的历史轨迹和传统惯性。作为手艺人的后代,作者杭间对手艺的执着,似乎有些宿命感。上大学,研究生毕业,成为"读书人",但是学的专业却是工艺美术史,始终没有离开祖辈曾用作谋生手段的手艺。杭间对手艺怀有难以言状的感情,但是他也知道感情无法代替理智。那些产自乡土  相似文献   

5.
正一群钟情于乡村文化与手艺的人,他们走进村庄,扎进土里,希望用自己的行动,找回乡村和手艺真实的样子。他们用双手感受民间手艺的复苏,用行动诠释"手艺兴乡",为乡村振兴探索更多可能。或许,他们的探索还不够成熟,但重要的是他们已经跨出了这一步。在乡村振兴这场大潮中,虽然每一个人的力量都略显单薄,但每一点经验都弥足珍贵。  相似文献   

6.
正英国"工艺美术运动"兴起以来,传统工艺重新回到现代人的视野,并成为一种风潮。如今,年轻一代的新生设计力量不仅在研究这些位处"过去维度"的工艺方式,也通过个性化现代设计语言,让这些或许已不符合当代社会功能和审美的手艺重获新生。手艺再设计之潮,在新一代设计师群体中呈现出新的生长特性。  相似文献   

7.
寻艺闽东     
<正>"2007年,初入媒体行业的我,第一次背起自己的相机,置办一两件极简行装,带着笔和采访本,独自来到山乡古村拍摄老手艺人。那时候对我而言,这只是工作。"年轻的记者行走于闽东地区深山巷陌,将镜头对准了孤独的手艺人。官埔油扇、周宁蓑衣、畲乡花斗笠……一张张照片,留住手艺人与老物件摩擦后的余温,定格了每一双手的创造力量;一段段采访日记,记录手艺的历史、流程,当然还有不能忘却的手艺人生。"2008年,今天我发现,用镜头讲述手艺人的故事,拍摄他们视为生命的工具,不再是完成一篇稿件那么简单。"老艺人摊开的手掌上,道道沟壑是"年轮"碾过的痕迹。在这样一双手中诞生的物  相似文献   

8.
正在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传统手工艺仿佛一度没落了,越来越多的人追逐着潮流而去,许多手艺都面临失传。依文品牌创始人夏华却有着一个传承之梦。为了圆梦,她成立中国手工坊,团队成员一次次穿梭在大山与城市之间,寻找传统手工艺,将这些手艺带出深山。经过长期的探索和研究,中国手工坊积累了丰富的手艺人资源,建立了三千余位中国手工艺者数据库  相似文献   

9.
向未来问好     
<正>当您听到"手艺未来"时,脑海里浮现出怎样的场景?手艺,是被未来抛弃还是缔造未来的方式?未来,是科幻还是真实的世界?不知您是否认为,手艺与未来,就是传统与现代,是人文与科技。当我们向各行各业的人士抛出"想象手艺的未来"这个问题时,反应最"内敛"的,是手艺人,"这对我们来说有点难。"  相似文献   

10.
为了留住传统手工艺,我曾经去南昆山附近,找寻当地的留守妇女,教她们钩针的基本技法,请她们帮忙做手工,并且付给相应的酬劳。我身边的朋友,也做着类似的事,称为"点对点"。但我们发现即便是这样的形式,也很难将此延续。手艺人有不同的想法,对自己手艺的要求也有高有低,但参差不齐的成品却没办法面对市场。所以,要让手工艺延续,手艺人和设计师双方都要努力。一方面要设计出符合现代生活的产品。另一方面,手艺人也要改变以往的心态和工作方式。因为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有些手艺人对自己的身份不认可,对自己的要求也不高。  相似文献   

11.
这是一个不断为传统工艺造血的设计品牌。他们的主张是,用设计师的一点力量,借取传统工艺的一点力量,让那些被市场淘汰和抛弃的手艺再次进入现代生活。  相似文献   

12.
“手艺网”     
<正>让手工艺实在一点,让技尜控嗨一点,让生活文艺一点。这就是"手艺网"的初衷。这里有专业实用的手工视频教程,有前沿的设计鉴赏,有传统手艺人的生活写照,以及学手工团队小伙伴们的故事。加入进来,我们一起搭建学习手工的专业平台。  相似文献   

13.
这是一个不断为传统工艺造血的设计品牌。他们的主张是,用设计师的一点力量,借取传统工艺的一点力量,让那些被市场淘汰和抛弃的手艺再次进入现代生活。  相似文献   

14.
正紫砂壶艺一直以包容博采著称,所以我们今天看到了数之不尽的紫砂壶造型,在当代紫砂艺术创作以及整体市场环境的刺激下,每一天都有新的紫砂壶诞生,这些全新的作品无不是当代紫砂艺人的创作结晶。在过去很长一段历史时间内,制作紫砂壶仅仅是手艺人们讨生活的一种方式,偶有能工巧匠能得文人士子青睐,制作出一些具有不同韵味的紫砂壶造型来,随着这种紫砂茶壶做的多了,其受众也从高高在上的"读书人"衍变成了整个社会大众,这种需求对象的转变并非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在时代的大潮中潜移默化形成的,当代紫砂壶艺向着文化和手艺的方向迈进,但制作一把紫砂壶仍然需要秉承着一颗手艺人的初  相似文献   

15.
手艺相亲路     
<正>7年时间里,沃波尔英国奢侈品协会一直扮演着手艺人与现代商业机制的‘红娘',希望通过它的牵线,让手艺永存并新生。"所有的年轻人都想成为设计师,只有极少数的人愿意成为手工艺人。"在英国皇家艺术学院的舞台上,当沃波尔英国奢侈品协会(Walpole British Luxury)副主席盖伊.索尔特意味深长地说完这句话后,立即与前来参加"杰出手艺"(Crafted:Makers of the Exceptional)颁奖礼的人士产生了共鸣。  相似文献   

16.
杨登甲 《中华手工》2013,(11):60-61
爱音乐更爱制箫,年轻的杜志阳将全部精力放在了南洞箫的制作上。面对当今喧嚣浮躁的世态,吹一曲箫,静一下心,生活就是这般美好。泉州后城"御音斋"的主人杜志阳,是一位来自马甲镇的手艺人,专门从事南洞箫制作。平日大多数时间都在店中做乐器,晚上会去参加社团组织的演出。遇到不做工也不卖箫的时候,杜志阳便闲坐店中,吹着自制的南洞箫自娱自乐。手艺人靠手艺吃饭,最难能可贵的是长年累月做同一件事乐此不疲……  相似文献   

17.
植成一物     
<正>有一群台湾手艺人和各种植物朝夕相处,他们用自己的双手和热情将那些美丽的植物打造成日用器物,而这,就是他们与自然相处的方式。"植物PLANT AN OBJECT"展由台湾设计师范承宗策划,汇集了11位手艺人的作品,将使用天然材料制作的器物一一展示。展厅内,半透明的黑布垂挂在展柜四周,隔绝了中庭周遭的干扰,展柜高高低低,让看展的人不由自主地随之移动。一把木椅、几把木勺、几方天然染的梭织  相似文献   

18.
正在农村,匠人是对手艺人的一种统称。我小时候住过的山村,就有很多这样的匠人,铁匠、篾匠、漆匠、锡匠、木匠、泥水匠……几乎应有尽有。因为乡下人都遵循着一句古训:"纵有家财万贯,不如学门薄技。"学会了一门手艺,哪怕天旱地涝也饿不死。童年的小山村,小桥流水,田园风光。一个个村庄被群山紧紧环抱,就像抱着一颗颗跳动的心脏。而那些匠人,一年四季都奔走在这些村庄里,他们是村庄流动的血脉。铁匠铺子的叮当声是一曲动听的乐曲,铁匠师傅抡起锤  相似文献   

19.
正"在文化上,中国和日本情同手足。"这是日本传统工艺从事者说的话。传统工艺的好物与故事遍布日本各地。如果我们想要重拾传统,就必须感谢那些在继承和保留传统文化第一线的手艺人们,是他们将那些带有泥土气息的茶碗、蕴含木纹肌理的盘子、让人感受到涓涓流水的纸张,以及仿佛听得见敲打金属之音的器皿带入我们的生活。在日本,我们一起探寻饱含心意的朴素之味。京都老铺的新生代——朝日烧朝日烧在京都宇治开窑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1596年至1615年的庆长年间。这一带自古以来就与陶器和茶道有着很深的渊源,大约在400年  相似文献   

20.
<正>过去,好手艺生长在深巷里。孕育、播种、耕地、浇水、开花、结果,静待有心人来寻芳踪。现在,好手艺生长在社群时代。《中华手工》携手手艺网,为工艺品牌与手艺人,定制专属的传播微刊,集合专题策划、精美图文、微视频与产品销售于一体,记录匠心手艺的独立品格,传播手工文化的地域特色,推广手工艺的价值与形象,让平凡成诗,让手艺变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