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石油勘探》2021,(5)
琼东南盆地深水区油气资源丰富,前期已在深水西区乐东—陵水凹陷发现超千亿立方米大气田,但深水东区宝岛—长昌凹陷由于储层埋藏深、物性差,成藏地质条件认识不深入,导致深水东区勘探一直未获突破。近期部署在宝岛凹陷北部断阶带的风险探井BD21井在陵水组三段试获日产凝析油200.2m~3、日产气73.12×10~4m~3的高产油气流,实现了30多年来在深水东区勘探的首次重大突破。基于BD21井钻探成果,系统分析了宝岛凹陷北部断阶带油气成藏地质条件和富集规律。研究表明,宝岛凹陷发育崖城组规模烃源岩,成熟度高、生烃能力强;受神狐隆起控制,陵水组沉积期北部断阶带发育优质辫状河三角洲前缘储集体,储层厚度大、物性好;两期油气充注时期断裂活动性弱,构造演化与供烃时机匹配,储层和沟源断裂形成垂向+短侧向高效油气输导体系;区域性盖层覆盖了成藏系统内油气生成—运移—聚集全空间范围,油气运移输导封闭条件好。宝岛凹陷北部断阶带是有利的勘探方向,展现了深水斜坡区构造—岩性油气藏规模勘探潜力。 相似文献
2.
琼东南盆地深水区中央峡谷天然气来源及运聚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琼东南盆地深水区中央峡谷发育巨厚的第三系沉积,尤其是SS22-1、SS17-2气田的重要发现使之成为近年来油气勘探关注的热点地区。综合利用钻获天然气及烃源岩地化资料,并结合深水区地质条件,分析了中央峡谷天然气的组成特征与成因类型、来源及运聚机理。结果表明,中央峡谷上中新统黄流组的天然气以烃类气为主且干燥系数高,甲烷、乙烷碳同位素较重,属高成熟煤型气;天然气轻烃参数、甲烷氢同位素组成及烷烃气碳同位素指纹均与YC13-1气田天然气相似,伴生的凝析油检测出在崖城组烃源岩中普遍发现的奥利烷和树脂化合物等特征标志物,指示这些天然气可能主要来自陵水凹陷南斜坡前三角洲背景下的渐新统崖城组煤系及浅海泥岩富含的陆源有机质;进而建立了底辟(裂隙)沟源、浮力及深部高压驱动、晚期成藏的天然气运聚模式,由此预示在深水区除了中央峡谷之外,中央坳陷的北部断坡带、紧靠崖城组烃源灶的南部低凸起也是天然气聚集的有利场所。 相似文献
3.
琼东南盆地深水区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与天然气潜力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琼东南盆地深水区探井地球化学资料和地震信息显示,中央坳陷发育始新统湖相、渐新统海相—海岸平原相2套主力烃源岩,其中渐新统崖城组海岸平原相含煤烃源岩富含陆源有机质,是深水区优质气源岩;崖城组半封闭浅海相烃源岩TOC含量大多介于0.5%~1.5%之间,有机质类型以腐殖型干酪根为主,且该套烃源岩分布广、规模大。针对琼东南盆地深水区钻井资料少的现状,综合应用沉积相—地震相—有机相研究手段对崖城组主力气源岩的分布进行了初步预测,结果显示崖城组烃源岩在中央坳陷分布较广,尤其以宝岛、陵水、乐东、长昌和北礁凹陷更为发育。高温高压环境生气机理模拟实验表明,研究区内高地温场加速了天然气生成,中央坳陷渐新统普遍发育的超压对早期生气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而晚期又促进了天然气生成,从而拓宽了琼东南盆地深水区生气窗的范围和天然气勘探领域;始新统湖相烃源岩因埋深大,可能早期生油,晚期利于裂解气生成。因此,琼东南盆地深水区主要凹陷生气强度较高且生气潜力大,具有良好的勘探前景。 相似文献
4.
5.
通过综合解释琼东南盆地深水区的最新钻井、测井和地震资料,结合盆地数值模拟分析,对研究区天然气水合物成藏的主控因素开展了研究,建立了琼东南盆地深水区天然气水合物的成藏模式。结果表明,气源岩、输导体系、稳定域、块体搬运沉积体系(MTDs)以及储集层的岩性差异是控制天然气水合物形成和富集的重要因素。琼东南盆地古近系烃源岩和浅层有机质可提供充足的气源,由底辟构造、气烟囱以及断层共同组合形成的网络输导体系控制了烃类气体的运移、聚集和天然气水合物的形成,粗粒沉积物和稳定域内的MTDs可为天然气水合物的富集和成藏创造有利储层条件和盖层条件。综合分析认为,气源通道和MTDs是控制高含气饱和度天然气水合物矿藏形成的最为关键的因素;深部构造和MTDs较为发育且靠近生烃凹陷的区域是高含气饱和度天然气水合物聚集的有利地区。 相似文献
6.
《中国石油勘探》2019,(6)
琼东南盆地深水区是南海北部重要的天然气勘探区带之一,也是大中型气田储量持续增长的主战场。在上中新统中央峡谷L17大气田等发现后,类似中央峡谷气田的浅层目标日益减少,深水勘探面临转型,新的大中型气田领域研究、勘探迫在眉睫。近5年来,通过思路创新、理论创新和技术创新,加强盆地区域构造、石油地质条件研究,深化凹陷生烃和油气优势运聚区带规律认识,引领深水勘探转型。研究表明,处于琼东南盆地东部超深水区的松南低凸起中生界潜山及古近系圈闭群具备"多凹环抱、大型输导脊侧向运移及厚层深海泥岩封盖"的优势运聚成藏条件,资源潜力大,是勘探转型、新领域突破的首选方向。近期该区带的天然气勘探突破证实了中生界潜山天然气新领域,拉开了深水区潜山千亿立方米气田发现的序幕,也极大拓展了南海西部海域特提斯构造域中生界潜山勘探领域。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南海北部琼东南盆地深水西区天然气勘探取得了重大突破,证实深水区具备良好的烃源和油气成藏条件。但由于地质条件的复杂性,琼东南盆地深水区烃源岩规模及生烃潜力、油气成藏机制及分布规律、下一步勘探突破领域依然不是很清楚。针对上述关键问题,本研究综合运用地球化学与地质分析方法,开展琼东南盆地深水区烃源条件与油气成藏机制研究,进而指出琼东南盆地深水区下一步有利的油气勘探突破领域。研究认为:琼东南盆地中央坳陷深水区发育始新统湖相、渐新统崖城组海陆过渡相及半封闭浅海相2套3种类型的烃源岩,其规模大、热演化程度高,生烃潜力巨大,为琼东南盆地深水区天然气勘探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琼东南盆地深水区油气成藏条件优越,但深水西区与深水东区油气成藏机制存在一定差异。深水西区乐东_陵水凹陷中央峡谷周缘上中新统轴向水道、海底扇岩性圈闭带和陵水凹陷南部斜坡古近系/潜山圈闭带以及深水东区的宝岛凹陷宝南断阶带、长昌凹陷西部环A洼圈闭带为下一步油气勘探的重要突破领域。上述成果对于解决琼东南盆地深水区天然气勘探瓶颈问题、指明下一步勘探突破方向具有重要的科学和勘探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8.
9.
琼东南盆地深水区经历了断陷、断拗和拗陷3大构造演化和沉积充填阶段,主要发育4种沉积体系,相应地形成了4类主要储层:1)陵三段扇三角洲或滨海相砂岩储层;2)三亚、梅山组滨浅海相砂岩储层;3)三亚—莺黄组低位体储层;4)梅山组台地边缘礁滩灰岩储层。平面上,储层发育具有明显的分带性,可划分为:北部浅水陆架滨岸砂岩、三角洲砂岩储层发育带;中央坳陷低位体储层发育带;南部永乐隆起区碳酸盐岩储层发育带。深水区主要位于后2个带,每个带储层发育的控制因素不同,可以进一步划分为多个储层发育区。每个储层发育区存在多套储盖组合,每套储盖组合在多个储层区中发育。其中台地灰岩储层可能成为南部隆起区具有重要意义的勘探层系。 相似文献
10.
琼东南盆地晚期构造活动较弱,为了阐明该盆地深水区深层古近系烃源岩生成的天然气如何运移至浅层新近系中央峡谷储集体聚集成藏这一问题,利用地震分频处理技术提高3D地震资料分辨率,开展断裂输导体系识别,结合区域断裂发育特征建立天然气输导模式。琼东南盆地深水区发育4期断裂活动,且断裂活动具有明显的周期性,基于此,提出了断裂旋回的概念——一个断裂旋回包括了较短时间的断层活动期和较长时间的断层静止期。通过对比断裂旋回不同阶段断层输导天然气的差异特征,提出断层活动期高效涌流输导模式和断层静止期有效渗流输导模式,并指出超压断陷盆地涌流和渗流交替输导可以增强天然气输导效率。中央峡谷陵水段下方深层发育一系列沟通烃源岩的阶梯状断层,浅层发育许多高角度小断层,其是深部天然气运移至浅层的重要通道。建立了中央峡谷天然气"多期断裂-多断层"接力输导模式。 相似文献
11.
琼东南盆地深水区断裂对沉积充填的控制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特种油气藏》2017,(2)
以沉积学、构造地质学为指导,利用宝南断阶带新采集的三维地震资料,结合断层活动速率及断层古落差法,对陵水组同沉积断裂和沉积充填进行了精细研究。研究表明:宝南断阶带陵水组沉积时期主要发育大型海底扇沉积体系,控制陵水组地层沉积的主要同沉积断裂为(8)号边界断裂及F1、F2、F3断裂。该组断裂在空间上显示出明显的分段性,其中(8)号断裂活动强、弱交替出现,为多点供源型断裂;F1、F2、F3断裂形成多个横向凸起调节带和走向斜坡调节带,这些调节带为沉积物的优势运移路径。根据断裂控砂特征提出了宝南断阶带汇聚型多级断阶控砂模式;预测了宝南断阶带陵三段F1断裂坡折带中部,F2、F3断裂交汇处,F1、F2断裂东部3个有利区。该研究对指导琼东南盆地深水区新区钻井部署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琼东南盆地深水区结构构造特征及油气勘探潜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对新采集和处理的高精度地震资料进行详细的构造-地层解释的基础上,将琼东南盆地划分为北部隆起区、中央坳陷区和南部隆起区3个一级构造单元,并识别了重要的北西向“堑垒”构造带,表明盆地整体呈现“南北分带,东西分块”的基本构造格架特征。对北部隆起区和中央坳陷区重要分界地质标志——2号断裂系统开展了详细的地质构造解释和断裂活动性定量分析,证实2号断层具有区段式活动特征。研究了各构造单元凹陷的结构特征,识别出半地堑、地堑和复式地堑3种基本类型和与之对应的10种次级类型。以盆地构造单元划分为基础,结合已有地质资料和勘探成果,综合分析认为盆地各区带具有良好的油气勘探潜力。图8参22 相似文献
13.
14.
《中国海上油气》2020,(3)
基于大量的地震、钻井资料与相关分析成果,开展了东沙运动在琼东南盆地的表现形式、发育时限、动力学机制及石油地质意义的研究,明确了东沙运动对琼东南盆地的影响主要表现为褶皱变形、沉积间断、地层侵蚀、断裂活动及岩浆活动等,其中褶皱变形在深水区较陆架区更为显著;沉积间断在盆地西部陆架区规模最大;地层侵蚀在盆地东部陆架区最为明显,在其它区域主要表现为水道下切;断裂活动在盆地东部陆架区及宝岛、长昌凹陷最为发育;岩浆活动主要集中于长昌凹陷及各深大断裂带附近。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了东沙运动开始于中中新世中期(约14.5 Ma);结束于晚中新世中期(约7.2 Ma);其动力来源主要与盆地东部菲律宾板块向欧亚板块的汇聚及南海板片沿马尼拉海沟的俯冲有关。同时,指出了该构造运动导致的沉积间断及地层侵蚀为盆地内中央峡谷浊积水道及海底扇等重力流储集体的发育提供了地形及物质基础,所引起的岩浆活动、断裂活动、褶皱变形对本区烃源演化、油气输导及圈闭形成产生了积极影响,但伴生的岩浆活动增大了盆地东部油气勘探的CO_2风险。 相似文献
15.
琼东南盆地中央峡谷深水区存在着天然气勘探、开发成本高,部分天然气探明、控制地质储量难以动用等问题。为了破解上述难题、推动该区深水气田的有效勘探开发,基于气藏地质、地球物理等资料,对该区深水天然气勘探开发一体化目标搜索、目标评价和目标钻探等关键技术开展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①目标搜索技术不仅包括区域规律指导的“区带潜力目标搜索技术”,而且还在目标评价、随钻跟踪过程中形成了“目标评价过程搜索技术”和“随钻跟踪过程搜索技术”,共搜索优选出潜力目标17个,落实潜在天然气资源量近1 600×108 m3;②目标评价技术借助于多种技术手段,对选出的潜力目标开展了圈闭、沉积储层、成藏条件、资源量预测、开发方案和井位部署等研究,优选出L17气田块4、L18气田L18-4构造、L25气田L25W构造等进行实施;③目标钻探技术能够通过开发评价井勘探模式、开发模式等灵活的钻探模式升级控制储量、实现增储上产,所实施的4口井均获得了成功,钻遇厚度为130 m的气层,加快了气田开发的进程。结论认为,勘探开发一体化技术既可以明确该区主要含气层系的天然气成藏规律,又可以缩短天然气勘探开发周期、提高储量动用程度和效率。 相似文献
16.
琼东南盆地中央峡谷深水区存在着天然气勘探、开发成本高,部分天然气探明、控制地质储量难以动用等问题。为了破解上述难题、推动该区深水气田的有效勘探开发,基于气藏地质、地球物理等资料,对该区深水天然气勘探开发一体化目标搜索、目标评价和目标钻探等关键技术开展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①目标搜索技术不仅包括区域规律指导的"区带潜力目标搜索技术",而且还在目标评价、随钻跟踪过程中形成了"目标评价过程搜索技术"和"随钻跟踪过程搜索技术",共搜索优选出潜力目标17个,落实潜在天然气资源量近1 600×108 m3;②目标评价技术借助于多种技术手段,对选出的潜力目标开展了圈闭、沉积储层、成藏条件、资源量预测、开发方案和井位部署等研究,优选出L17气田块4、L18气田L18-4构造、L25气田L25W构造等进行实施;③目标钻探技术能够通过开发评价井勘探模式、开发模式等灵活的钻探模式升级控制储量、实现增储上产,所实施的4口井均获得了成功,钻遇厚度为130 m的气层,加快了气田开发的进程。结论认为,勘探开发一体化技术既可以明确该区主要含气层系的天然气成藏规律,又可以缩短... 相似文献
17.
琼东南盆地深水区多边形断层的发现及其油气意义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12
在高精度的三维地震资料基础上,利用层拉平和相干切片技术,在南海北部琼东南盆地首次发现多边形断层。多边形断层是一种非构造成因的断距微小的张性断层。琼东南盆地深水区的多边形断层长度为150~1500m,间距为150~3000m,断距为10~40m,倾角为50°~90°,发育在3个层位。琼东南盆地可以分为裂谷断陷期和裂后热沉降期两个演化阶段;裂后热沉降期构造断裂不发育,缺乏连接烃源岩和储层的通道,不利的油气疏导系统成为制约该期成藏最主要的因素之一。多边形断层的存在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个问题,它可作为油气运移的疏导体系,使下部生油层中的油气向上运移成藏,对南海北部裂后热沉降期油气运聚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19.
琼东南盆地北部构造变换带构造特征复杂,与油气的关系不明确。在地震解释及地质研究分析构造变换带类型及发育特征的基础上,结合储集岩、烃源岩、圈闭及运移条件,总结了构造变换带的油气地质意义。研究结果表明,琼东南盆地北部发育相向倾斜接力式构造变换带,主要是通过主干断裂分支次级断裂、扭转断层走向和改变断裂活动速率来实现位移和应变平衡。在断陷早期形成了构造变换带与物源剥蚀区、沉积中心相间分布的古地理格局,这一古地理格局控制着构造变换带优质储集岩、烃源岩、构造或构造-岩性圈闭发育和油气运移过程,使得构造变换带具有良好的油气成藏条件。位于构造变换带内的构造圈闭或构造-岩性圈闭是油气富集的有利部位。 相似文献
20.
琼东南盆地深水东区近年来有较大的天然气勘探突破,但天然气运移表征方面的研究还比较欠缺,制约了进一步勘探成效。通过深水东区气源对比、天然气运移路径及成藏定量表征等分析,明确了深水东区前古近系古潜山天然气运移成藏机理。研究表明,深水东区古近系古潜山天然气主要来源于松南—宝岛凹陷近凹—斜坡带高效生烃灶,在超压和浮力作用下通过大型入洼构造脊连片滨海相砂岩、潜山砂质风化壳和风化裂缝带复合输导体系优势聚集,并基于流体势和输导体系差异定量计算指出往南部松南低凸起是主运移方向,认为深水东区天然气勘探最有利区块为靠近斜坡带的Y1区古潜山。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