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品读     
正读书《美物抵心》【日】赤木明登著蕾克译湖南美术出版社56元手艺人眼中的美物究竟是什么样的?他们又为何数十年如一日地执着于此?十年间,日本国宝级漆器大师赤木明登,走访了十多位手艺人好友,便有了这本美得令人怦然心动的书。陶艺家安藤雅信的作品无所拘泥,带着从融通无碍中诞生的至上之美:锻金师长谷川竹次郎用南镣银打造的全套茶席用具,全都能妥妥地放进烧水用的水壶里;面料设计师真木千秋擅于利用素材,织出一匹匹充满个性的布……"真正的美物可能是无心之作,是手艺人本性的自然流露。物件是否美,可能取决于手艺  相似文献   

2.
<正>出版社:湖南美术出版社出版时间:2015年7月定价:56元匠人造物有何独特之美?日本轮岛著名漆艺家赤木明登走访20位手艺人后,写下了15个"叩问美"的故事。木工手艺人史蒂芬从制作的器物里看见自己,明白了不用语言也能表达自我;染色师望月通阳的作品里,一切对立事物的境界模糊了,带着难以捉摸的美感;造纸人吉冈夫妇生活在山中峡谷里,耕田、造纸……走访这些人后,赤木也渐渐意识到,能领悟美之真谛的只有人,而造物本身,就是造美。  相似文献   

3.
读书     
正《手艺的思想》杭间|山东画报出版社|48元一件绣品、一只土陶、一把木创……在社会变迁的背景下,有许多说不清道不明的东西,有它的历史轨迹和传统惯性。作为手艺人的后代,作者杭间对手艺的执着,似乎有些宿命感。上大学,研究生毕业,成为"读书人",但是学的专业却是工艺美术史,始终没有离开祖辈曾用作谋生手段的手艺。杭间对手艺怀有难以言状的感情,但是他也知道感情无法代替理智。那些产自乡土  相似文献   

4.
文人气自华     
<正>究竟何为文人?在传统观念中,意指"会写文章的读书人"。若以此为标准,你我皆文人。而德国哲学家马克思·韦伯认为是"掌握、传承、创制文化的人"。从这个角度讲,手艺人也是文人。而且这样的文人还不少,如痴迷于琉璃创作的牧之,执着于紫砂与金缮的项坚,"打"朱丝栏的赵磊……也许,在他们身上,大家看到的并非文人的生活方式,而是当下文人内心的那份难得的倔强与孤傲。  相似文献   

5.
紫砂壶之美,是历久弥坚的执着美,是天然材料的本质美,是历史文化累积的厚重美,是人们生活品味提升趋向所使然的优雅美。笔者创作的《溢香壶》整体流露出清新、简洁、高雅的质感,赏心悦目,把玩之余更是记忆犹新。  相似文献   

6.
蒋超 《陶瓷工程》2014,(11):93-93
紫砂壶之美,是历久弥坚的执着美,是天然材料的本质美,是历史文化累积的厚重美,是人们生活品味提升趋向所使然的优雅美。笔者创作的《溢香壶》整体流露出清新、简洁、高雅的质感,赏心悦目,把玩之余更是记忆犹新。  相似文献   

7.
陶瓷器物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恒久的艺术价值。邓友梅的《烟壶》、徐风的《国壶》、康爱娟的《西冶大天井》,以陶瓷器物的制作与传承为主要内容,通过书写陶瓷器物精密复杂的制作工艺,展现了中国传统手艺人精益求精、执着热爱的匠人精神。作家以精美的陶瓷艺术品为情感传达的中介,书写了中国人对含蓄美好爱情、真挚师徒情谊以及和谐自然的热爱与追求,展现了中华民族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8.
正吉祥纹饰是指以含蓄、谐音等手法组成的、具有一定吉祥寓意的装饰纹样。它的起始可上溯至商周时期,至宋代逐渐成熟,明、清时期为鼎盛期,达到了图必有意、意必吉祥的地步。吉祥纹饰源于劳动人民的创造,人们在生活中把自己最朴素、最真实的生活愿望寄托在他们创作的艺术作品里,他们对美的感悟是多方面的,因此他们创造出来的吉祥纹饰也丰富多采、妙趣横生、赏心悦目、亲切感人。春秋时的《礼记·礼运》:"麟凤龟龙,谓之四灵。"其中的龙  相似文献   

9.
世人常说,"艺术来源于生活",确实,紫砂壶的创作也来源于生活.紫砂艺人从生活中吸取灵感,将生活中常常为人们忽视的美聚焦在紫砂壶上,江南得天独厚的条件为紫砂创作者提供了丰富的灵感.诗一般的江南,袅娜着沁人的芳香,绣满了淡淡的惬意,吸引了无数文人墨客为它驻足.在紫砂艺术的创作中,"江南"也是一个常见的元素,《江南》这把紫砂...  相似文献   

10.
正比起手艺人,王栋更应该被定义为生活梦想家。他身上的行头,除了一个挎包,几乎全是他自己做出来的东西。文化是无形的,作品是有形的,他带着12米长的《清明上河图》在城市与城市之间穿梭,乐此不疲。分享才能产生价值,他也一直是这么做的。半路出家定制生活在杭州"From余杭融设计图书馆",王栋与设计界"大腕"张雷有过一次萍水相逢。看了王栋的掐丝镶嵌《清明上河图》后,张雷评价:  相似文献   

11.
正每一位手艺人都身怀绝技,他们或许没有高学历,没有丰富的理论知识,但是他们每一位所积累的经验都值得学习和传承。人走"技"灭,这是传统工艺发展的悲剧。虽然这种悲剧时有发生,亦在所难免,但是我们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让他们坚守一辈子的良苦用心没有白费,让他们得到丝丝慰藉,更让大众了解这些手艺和这些手艺人背后的故事。因此,2018年春节前夕,《中华手工》、手艺网与中航里城共同发起一场向传统工艺与手艺人致敬的公益展览:溯源——致即将消逝的手  相似文献   

12.
编读往来     
<正>《中华手工》的文字内容和版式设计都很喜欢,但是想提出两点建议:一是文章涉及到某个手艺人或某个厂家时,是否可以在文章后面附上他们的微信二维码,以便感兴趣的读者能够直接和手艺人互动,搭建一个读者与作者,以及第三方之间进一步交流的桥梁;第二,是否能够在线上线下组织征集各类手工题材的创作比赛,以此扩大《中华手工》的影响力呢?——大口袋朱丽娟  相似文献   

13.
读书     
正《舌尖上的节气》刘学刚著|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45元饮食的节奏,先贤讲究"不时不食",孔子更直接道明:"应时而食,为至美。"时,时节、节气也。在恰当的时节吃新鲜、当季的食物,不仅是逐鲜寻味的至高标准,更是一种生活的情致与雅趣。立春,荐春盘;雨水,春芽知时节;惊蛰,春韭正当时;春分,最喜一畦菠菜;清明,冷食的味道;谷雨,椿芽嫩如丝……翻开书,从立春读到大寒,从美食走向文化,可以充分体会节气中包含的古  相似文献   

14.
造未来     
<正>手艺人以手造物,亦以物造就未来。当下,新概念、新技术、新模式正在影响手工艺行业,有的追逐技艺之精、有的奉行日用之美。当它们集结成为一场"新艺展"之后,所展示的是手工艺的当代面貌,所创造的是未来生活的无限可能。  相似文献   

15.
《高瞻远瞩》也是以成语"高瞻远瞩"为创作题材,以象生手法创作了苍鹰和树桩的实物形象,传达了立意高远的文化寓意,同时引申出生活中的哲理,进而解读艺术内涵,实现人与艺术的共鸣。  相似文献   

16.
正《我在故宫修文物》走红后,以"匠人"为主题的纪录片和综艺节目层出不穷:讲述景德镇瓷器制作人的《手造中国》、以中医药传承人为主角的《本草中国》、从北到南寻找199名手艺人的《寻找手艺》、探寻亚洲各地手工艺人的《了不起的匠人》、明星向手艺大师拜师学艺的《百心百匠》、巧思演绎国宝秘密的《国家宝藏》……这类纪录片不约而同地变得更有趣。《我在故宫修文物》的故宫钟表修复师王津、《寻找手艺》  相似文献   

17.
《中华手工》2013,(3):96
2013年《中华手工》接受订阅啦!每月以"正刊+副刊"的形式出版,正刊关注手工生活与生意,记录手艺人的生态和梦想,大16开本96页,环保轻质纸雅致表达;副刊全力打造一本创意生活DIY教程,让你随时随地跟着这人做手工,大16开本28页,全铜版纸精彩  相似文献   

18.
《中华手工》2012,(8):96
2012年《中华手工》接受订阅啦!每月以"正刊+副刊"的形式出版,正刊关注手工生活与生意,记录手艺人的生态和梦想,大16开本96页,环保轻质纸雅致表达;副刊全力打造一本创意生活DIY教程,让你随时随地跟着达人做手工,大16开本32页,全铜版纸精彩呈  相似文献   

19.
<正>在古代,工艺美术品与日用品并没有明确的区分,因此在设计与制作过程中,其使用功能与审美功能是一个完整的统一体。中国第一部手工艺专书《考工记》提出"天时、地气、材美、工巧"的良品标准,在此后的2 000多年里,这一标准被手艺人奉为圭臬。在当代,生产力不断提高,社会分工越发细致,日用品生产被列入了轻工业范围,工艺美术品则保持了手工的生产方式朝着陈饰品方向寻找出路。好手艺的标准是否也需要应时而变呢?  相似文献   

20.
《中华手工》2012,(4):96
2012年《中华手工》接受订阅啦!每月以"正刊+副刊"的形式出版,正刊关注手工生活与生意,记录手艺人的生态和梦想,大16开本96页,环保轻质纸雅致表达;副刊全力打造一本创意生活DIY教程,让你随时随地跟着达人做手工,大16开本32页,全铜版纸精彩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