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柯坪和巴楚地区出露了较完整的中-下奥陶统碳酸盐岩沉积地层,牙形石古生物地层对比表明柯坪水泥厂露头鹰山组与下伏蓬莱坝组呈不整合接触,缺失5.9 Ma地层,与上覆一间房组呈整合接触,两者共沉积约14.4 Ma地层。综合露头、前人地化指标及盆内塔中隆起区井震资料对比分析,将鹰山组至一间房组碳酸盐岩划分出2套以主要不整合面为边界的复合(二级)层序(CS1和CS2),内部包含5套以次一级暴露面、岩相突变面为边界的三级层序(Sq1-Sq5),可进行区域对比。通过对手标本和镜下薄片分析,归纳出11种和6种灰岩、白云岩沉积微相类型,它们以特定的相序组合成台缘礁滩复合体、潮坪内碎屑滩、台内浅滩-滩后、生屑滩、滩间海、云坪等7种微相组合,指示了研究区由CS1时期干旱-半干旱局限台地潟湖、云坪沉积向CS2时期开阔台地内碎屑滩、生屑滩和台地边缘礁滩复合体转变及中奥陶世末期台地被淹没的过程。利用Fischer图解重建了露头剖面相对海平面变化趋势,其与岩相旋回和地化指标所反应的古水深演化具有高度一致性,并与Haq海平面变化曲线整体上可进行对比。海平面变化对层序结构和沉积演化起主导作用,局部受构造和海平面变化双重因素制约,其中,四级海平面变化对相序组合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2.
鹰山组作为塔河油田重要的接替产层受到广泛关注,但对塔河地区鹰山组高精度层序划分及沉积模式研究较薄弱。利用大量薄片、测井和地震资料,开展高精度层序划分和沉积微相分析,将塔河地区鹰山组划分为2个三级层序(SQ1和SQ2),通过不整合面和地层叠加样式,将鹰山组进一步划分为4个四级层序。识别出塔河地区鹰山组Mf1—Mf 7共7种沉积微相类型,概括出台内中—高能滩型(MA1)、台内低能滩—滩间海型(MA2)和台内潮坪型(MA3)等3种沉积微相组合序列。在高精度层序及沉积微相对比与分析的基础上,归纳出了鹰山组的沉积模式:SQ1沉积时期,研究区整体为局限台地环境,主要发育台内中—高能滩型微相组合序列和台内潮坪型微相序组合序列;SQ2沉积时期,研究区由局限台地过渡为开阔台地环境,主要发育台内低能滩—滩间海型微相组合序列。平面上,越靠近台缘亚相,台内中—高能滩微相沉积越发育。  相似文献   

3.
鹰山组作为塔河油田重要的接替产层受到广泛关注,但对塔河地区鹰山组高精度层序划分及沉积模式研究较薄弱。利用大量薄片、测井和地震资料,开展高精度层序划分和沉积微相分析,将塔河地区鹰山组划分为2 个三级层序(SQ1 和SQ2),通过不整合面和地层叠加样式,将鹰山组进一步划分为4 个四级层序。识别出塔河地区鹰山组Mf1—Mf 7 共7 种沉积微相类型,概括出台内中—高能滩型(MA1)、台内低能滩—滩间海型(MA2)和台内潮坪型(MA3)等3 种沉积微相组合序列。在高精度层序及沉积微相对比与分析的基础上,归纳出了鹰山组的沉积模式:SQ1 沉积时期,研究区整体为局限台地环境,主要发育台内中—高能滩型微相组合序列和台内潮坪型微相序组合序列;SQ2 沉积时期,研究区由局限台地过渡为开阔台地环境,主要发育台内低能滩—滩间海型微相组合序列。平面上,越靠近台缘亚相,台内中—高能滩微相沉积越发育。  相似文献   

4.
塔里木盆地奥陶系台地边缘生物礁、滩发育特征   总被引:44,自引:6,他引:38  
塔里木盆地中晚奥陶世碳酸盐台地边缘可划分为低能、相对低能、相对高能、高能4种类型。不同的台地边缘发育不同的生物礁、滩组合:1)低能台地边缘型,以塔中Ⅰ号断裂带上奥陶统良里塔格组沉积早期台缘灰泥丘、含泥滩相组合为代表;2)相对低能台地边缘型,以巴楚露头区中奥陶统一间房组(大湾沟组)沉积期障积礁、含灰泥滩组合为代表;3)相对高能台地边缘型,以轮南中奥陶统一间房组沉积期障积礁、滩相组合为代表;4)高能台地边缘型,以塔中Ⅰ号断裂带上奥陶统良里塔格组沉积晚期骨架礁、滩相组合为代表。高能台地边缘骨架礁、滩组合是最有利的勘探目标。海平面上升、构造升降和碳酸盐产率是控制台地边缘迁侈和台地边缘类型的主要因素,并进一步控制了台地边缘生物礁、滩的发育。  相似文献   

5.
塔里木盆地中东部顺托果勒地区及邻区已取得重大油气突破,为了对该区早中奥陶世颗粒滩的发育及分布展开进一步研究,应用钻测井、岩心、薄片、地震等资料,对颗粒滩的特征、演化、分布规律等进行综合分析。研究区发育局限台地中低能颗粒滩、开阔台地中低能颗粒滩、开阔台地中高能颗粒滩、台地边缘颗粒滩、台地边缘生物丘-生物礁等沉积亚相,且不同滩体间常交互沉积。鹰山组沉积时期,顺托果勒地区为台内缓斜坡—低凹带,广泛发育开阔台地颗粒滩,导致局部地层厚度增大;一间房组沉积时期,随着海平面快速上升,台内颗粒滩向古城地区和顺托果勒北部地区迁移,从而使得这2个地区地层厚度增大。研究认为,古地貌是颗粒滩发育与否及其发育模式的决定性因素,而海平面的变化控制了颗粒滩的发育过程和沉积样式。  相似文献   

6.
塔中北斜坡鹰山组碳酸盐岩沉积微相特征与演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碳酸盐岩沉积微相不仅揭示了水动力特征及其沉积环境,也是后期储层发育的物质基础,在油气勘探中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大量薄片及岩心资料划分出塔中北斜坡鹰山组Mf1—Mf10 10种沉积微相类型,及MA1—MA4 4种沉积微相序列,其在平面上沿塔中一号断裂带呈条带状展布,靠近台地边缘附近多发育高能—中高能滩型微相序列(MA1—MA2),而台地内部能量相对下降,主要发育中低能潮坪型微相序列(MA3)低能白云质潮坪型微相序列(MA4);从鹰二段至鹰一段沉积时期,由相对低能沉积微相序列(MA3—MA4)向高能沉积微相序列(MA1—MA2)发生转化,鹰一段沉积晚期是滩体形成的主要时期,沉积环境水体能量向上逐渐增强。鹰山组顶部高能沉积微相发育多种孔隙类型,且易于发育构造裂缝并接受岩溶作用改造,是有利储层发育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7.
塔里木盆地巴什托区石炭系沉积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塔里木盆地巴什托区石炭系自下而上分别为巴楚组、卡拉沙依组和小海子组。岩石类型有碎屑岩和碳酸盐岩,并夹薄层膏岩。沉积相主要为碳酸盐台地,包括蒸发台地、局限台地、开阔台地3 种亚相和6 种微相;巴楚期晚期,物源向北或北东方向退却,陆源碎屑物质注入急剧减少,形成了一套富含生物碎屑的碳酸盐岩地层,发育了局限台地亚相沉积;卡拉沙依期早中期为蒸发台地夹局限台地亚相沉积,晚期为局限台地环境;小海子期海侵范围扩大,大部分地区为开阔台地亚相沉积。  相似文献   

8.
为了深入研究塔北地区奥陶系碳酸盐岩颗粒滩沉积特征与分布规律。利用地震、测井、岩心和薄片等资料,分析了塔北地区奥陶系一间房组和良里塔格组的岩石学特征,颗粒滩体的沉积特征、垂向组合和分布规律等,并探讨了颗粒滩发育的主控因素与良里塔格组颗粒滩发育储层的可能性。结果表明:塔北地区一间房组为浅水宽缓台地,垂向上发育厚层颗粒滩和生物礁,颗粒滩体呈连片状分布,点礁分散于缓坡高能带,沉积微相主要为内碎屑滩、藻粒滩、生屑滩和鲕粒滩等;良里塔格组为弱镶边型台地,垂向上发育中厚层颗粒滩和生物礁丘,颗粒滩体呈片状分布于台缘洼地中,环绕古隆起呈环带状展布,沉积微相主要为内碎屑滩、藻粒滩、生屑滩、鲕粒滩和核形石滩等。颗粒滩体的发育主要受海平面相对变化、水体能量和古地貌影响,良里塔格组颗粒滩的发育规模虽不如一间房组,但其台缘带的颗粒滩仍可发育良好储层,为塔北地区潜在的油气储层段。  相似文献   

9.
塔里木盆地中央隆起区共有10口探井钻遇了上奥陶统恰尔巴克组及中奥陶统一间房组,分属上奥陶统良里塔格组/恰尔巴克组/一间房组/鹰山组与却尔却克组/恰尔巴克组/一间房组/鹰山组2种不同的地层层序。恰尔巴克组为紫红、褐、灰色泥晶灰岩、泥灰岩及灰质泥岩,厚度17~25 m,属于斜坡相沉积,底部产Pygodus anserinus化石带。一间房组为灰色泥晶砂屑灰岩、颗粒灰岩及生屑灰岩,厚度80~120 m,属开阔台地—台地边缘相沉积,顶部产Pygodus serrus化石带。恰尔巴克组与一间房组分布在隆起边缘的低洼部位及隆起往坳陷的过渡区,在隆起的主体上分别为沉积缺失与剥蚀缺失。中央隆起区奥陶系分为隆起区、过渡区(A、B)与坳陷区,过渡区的西边界至少西推了100 km,中晚奥陶世区内为开阔台地—台缘—斜坡相沉积,不发育"萨尔干组"型的烃源岩,过渡区具备2套良好的储盖组合,为有利的油气勘探区。  相似文献   

10.
随着勘探程度的提高,塔东地区寒武—奥陶系碳酸盐岩地层展现出良好油气勘探前景。根据碳酸盐岩沉积模式,通过岩石学特征、地震相、沉积古地貌解剖等研究,在塔东地区识别出盆地、广海陆棚、台缘斜坡、台缘礁滩、台缘浅滩、开阔台地、局限台地相等7种碳酸盐岩沉积相类型,指出塔东地区寒武—奥陶系碳酸盐岩沉积相具有三分结构特征:中部发育盆地相区,东部和西部发育台地相区及台缘相区。确定了下寒武统深水盆地—开阔台地,中—上寒武统(较)深水、浅水盆地—局限台地,中—下奥陶统浅水、深水盆地—开阔/局限台地沉积相组合序列及沉积体系展布特征,并结合相对海平面升降分析建立了塔东地区碳酸盐岩缓坡台盆体系—镶边台盆体系—远端变陡型台盆体系的沉积演化模式。指出台地边缘相发育礁滩储层、台缘斜坡相发育重力流沉积储层及局限台地内发育膏溶储层,是油气聚集的有利相带。  相似文献   

11.
东濮地区奥陶系沉积相展布规律认识不清,严重制约了油气的勘探和开发。以露头、岩心、薄片和测录井等资料为基础,通过地层岩石、古生物、沉积结构和沉积构造等特征的分析,对东濮地区奥陶系沉积相进行了精细研究,将奥陶系划分为开阔台地、局限台地、蒸发台地 3 种沉积亚相及 11 种沉积微相,利用“单因素分析多因素综合作图法”编制了奥陶系各沉积期沉积微相平面图,为储层发育有利沉积相带的研究提供了基础,进而结合海平面变化和沉积微相特征,分析了沉积演化规律。研究区开阔台地主要发育颗粒滩、滩间海和云灰坪 3 种沉积微相;局限台地发育多种类型潮坪和泻湖沉积,共计 10 种沉积微相;蒸发台地发育云坪、灰云坪、膏云坪 3 种沉积微相。东濮地区奥陶系在 1 个海退半旋回和 3 个完整的海侵—海退旋回的控制下,蒸发台地、局限台地和开阔台地交互沉积。其中,海退期沉积的冶里组、亮甲山组、上马家沟组下段、峰峰组下段和峰峰组上段上部,主要由局限台地和蒸发台地环境下的各类型潮坪和泻湖沉积构成;海侵期沉积的下马家沟组、上马家沟组上段和峰峰组上段,主要由开阔台地环境下的滩间海和小规模颗粒滩沉积构成,局部发育局限台地沉积。  相似文献   

12.
张本健  徐唱  徐亮  周刚  丁熊 《岩性油气藏》2022,34(3):154-163
近年来,四川盆地东北部三叠系飞三段天然气勘探持续获得新发现.通过钻井岩心观察、测井解释、相标志鉴定和颗粒岩优势相分析,系统研究了四川盆地东北部三叠系飞三段沉积特征及油气地质意义.研究结果表明:①研究区飞三段主要发育开阔台地和局限—蒸发台地,可进一步识别出台内滩、滩间海、潮坪和瀉湖等4种沉积亚相.②台内滩以颗粒岩沉积为主...  相似文献   

13.
磨溪气田嘉二段陆表海型台地内沉积微相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结合四川盆地下三叠统嘉陵江组区域地质背景资料,对磨溪嘉二段的岩石类型组合、沉积构造、沉积韵律、古气候及成岩演化等沉积相标志的详细分析表明,嘉二段并非普遍发育潮坪环境,而是属于陆表海型碳酸盐岩局限—蒸发海台地相沉积,并可进一步划分为台坪、粒屑滩、滩间海、局限泻湖、蒸发泻湖5种亚相及20余种微相,类潮坪相仅出现在嘉二~2B层沉积期。对重点层段沉积微相平面展布特征的研究表明,嘉二沉积期沉积微相演化受沉积古地貌特征、古气候及相对海平面变化共同控制,纵向上沉积微相展布具有一定的继承性。建立了适合本区嘉二段颗粒岩和粉晶云岩沉积时期的陆表海碳酸盐岩台地相的沉积演化模式。  相似文献   

14.
川东-渝北地区长兴组礁、滩相储层预测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川东-渝北地区长兴组发育有台内海槽(深水盆地)、台地前缘缓斜坡、台地边缘生物礁滩和开阔台地4个相带,其中环绕开江-梁平台内海槽东段发育的台地边缘礁、滩相地层为最重要的油气勘探层段,储层岩性主要为礁、滩相的结晶白云岩,具有分布面积广、厚度较大和物性较好等特点。以沉积相分析为依据,以测井相和地震相分析为技术方法,通过已知礁、滩体的岩-电转换测井相响应特征与地震反射和地震属性分析,建立了礁、滩相白云岩储层的测井相和地震相模型.确定地震剖面中的烟囱效应是寻找礁、滩相白云岩储层和气藏的有效标志。在此基础上,以建立的礁、滩体地质模型作为预测有利相带的地震反演约束条件,结合区域地质资料预测有利生物礁、滩相白云岩储层发育区及白云岩厚度分布图。圈定出有利储层发育区的优选勘探目标。  相似文献   

15.
中2井为塔中南坡上奥陶统良里塔格组第一口探井,基于岩心、岩石薄片和三维地震资料的礁滩组合序列建立及塔中南坡台缘地质结构的解析,对于探明该区地质特征、指导下一步勘探具有重要意义。中2井良里塔格组垂向上整体表现为7个中—高能粒屑滩与礁丘、灰泥丘,夹薄层滩间的沉积旋回,整体沉积能量较高;发育粒屑滩→灰泥丘→礁丘→粒屑滩(组合A),滩间→粒屑滩→灰泥丘→粒屑滩(组合B),滩间→粒屑滩→礁丘→粒屑滩(组合C),滩间→粒屑滩(组合D)4种典型的礁滩微相组合序列模式,以组合B和组合D为主。塔中南坡台缘地质结构与北坡东段相似,为一典型的沉积陡坡型台地边缘,但其台缘带更宽,为4~6 km,台缘内带礁滩相展布范围大;中2井位于台缘与前缘斜坡的相变部位,礁前或台缘上紧邻台缘斜坡的位置,单个礁/丘发育规模较小,造礁生物破碎较严重,礁(丘)滩相主体位于中2井靠台缘内带一侧,建议后期勘探应转向这一区域。  相似文献   

16.
利用野外露头、钻井岩心、测井、岩石薄片以及碳氧同位素等资料,对川西地区中三叠统雷口坡组四段上亚段沉积特征与沉积模式进行系统分析,明确储层发育有利沉积相带。川西地区中三叠统雷口坡组四段上亚段沉积时期主要为局限—蒸发台地潮坪沉积环境,发育膏云坪、(藻)云坪、(藻)云灰坪、(藻)灰云坪、(藻)砂屑滩、(藻)灰坪、砂屑滩等沉积微相。通过沉积模式的建立,认为川西地区雷四段上亚段沉积时受滩/岛的阻隔及干旱气候条件等因素影响,海水补给受限,在强蒸发作用下海水逐渐咸化,形成高盐度的沉积环境,有利于大规模白云岩化;川西地区地势平坦、水体浅、能量低,多期频繁的暴露引起了大气水淋滤溶蚀作用;藻类广泛发育,藻类活动所形成的碳酸盐岩类型多样,主要有藻叠层白云岩、藻凝块白云岩、藻纹层白云岩和藻砂屑白云岩等。综合分析认为,川西大部分地区在该时期为潮间带(藻)云坪微相沉积,有利于准同生期暴露并接受大气水淋滤溶蚀,是孔隙型储层发育的有利区带。   相似文献   

17.
四川盆地东缘龙王庙组碳酸盐岩储层特征及主控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安岳气田龙王庙组气藏的发现,四川盆地下寒武统龙王庙组已成为油气勘探的重点层位。基于四川盆地东缘龙王庙组野外露头和岩心观察,通过岩石普通薄片、铸体薄片、X射线衍射、白云石有序度、碳氧稳定同位素和物性测试等,对四川盆地东缘龙王庙组碳酸盐岩储层特征、成岩作用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四川盆地东缘龙王庙组沉积期以局限台地和开阔台地沉积为主,主要发育有云坪、颗粒滩、灰坪等,垂向上发育多个滩坪组合序列。储层岩性主要为颗粒白云岩、晶粒白云岩,其次为发生部分白云石化作用的颗粒灰岩,其中颗粒白云岩物性最好,粉晶和细晶白云岩次之,颗粒灰岩发生白云石化部分具有一定的储集性能,未发生白云石化部分通常较致密。储集空间类型为粒间溶孔、晶间溶孔及微裂缝等。储层主要分布在白云石化程度较高的颗粒滩相,颗粒滩是储层形成的物质基础;同生期及早期成岩阶段的白云石化作用和准同生期溶蚀作用是储层发育的2种主要建设性成岩作用,是控制储层发育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8.
中国晚元古代至三迭纪海域沉积环境模式探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中国晚元古代1)至三迭纪海域(以下简称中国古海域)辽阔,发育了厚度巨大、类型多样的沉积岩石,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它们是怎样分布的,有无一定规律?这是广大地质工作者普遍关心的问题。通过中国古海域沉积环境模式的探讨,也许对这些问题的解决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9.
自1964年四川盆地在威远构造上震旦统灯影组地层中钻获威远气田以来,后经近半个世纪的勘探,至今尚无明显突破。本文以川东南地区上震旦统灯影组实测剖面和钻井岩芯观察为基础,结合岩石学、沉积学和构造地质等方法,对该地区沉积相、沉积微相和其碳酸盐台地沉积体系特征进行了综合分析,并进一步分析了沉积相平面展布及演化过程。研究区灯影组的亚相以局限台地相潮坪一泻湖相为主,夹台内滩相,微相则发育潮上带、潮间带、潮下带、泻湖、鲕粒滩和砂屑滩的沉积类型。通过单井相划分和联井剖面查明沉积微相在纵向上的变化,利用沉积微相平面分布图分析了研究区各沉积微相的平面分布特征。微相是控制储层发育的主要因素之一,各微相物性分析结果表明台内滩相储集物性最好,潮坪相次之,为今后寻找油气藏的优选部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