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车排子地区构造-古地貌特征及其控砂机制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利用地震、测井及测试资料,采用回剥技术及剥蚀量的趋势分析方法,恢复了准噶尔盆地车排子地区下白垩统吐谷鲁群层序低位体系域、古近系层序低位体系域及新近系中新统沙湾组层序湖扩体系域的底界面同沉积期古地貌.并分析了3个时期古地貌特征及其对下切谷砂砾岩体、扇三角洲砂砾岩体及滩坝砂体的控制作用.在此基础上,总结了3个时期地貌控砂模式,认为吐谷鲁层序低位期具隆起区供砂,低隆起区和"梁"分砂,沟谷输砂,凹陷聚砂的特点;古近系层序低位期古地貌控砂机制与吐谷鲁层序低位期的相似,但沟谷输砂特点不明显;沙湾组层序湖扩期具坡折带控砂和低隆起区控砂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苏北盆地海安凹陷下白垩统层序地层和沉积相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地震、测井和分析化验等资料,对苏北盆地海安凹陷下白垩统泰州组进行了层序地层和沉积相研究,将泰州组划分为2个三级层序(泰一段构成层序I1 和泰二段构成层序I2)和5个体系域,其中,层序I1沉积于盆地断陷期, 由于受仪征运动的影响该层序多与下伏浦口组为角度不整合接触,彼此间为典型的层序界面,发育辫状河冲积平原相、辫状河三角洲前缘相、滨—浅湖相和半深湖相沉积;层序I2形成于盆地拗陷期,主要发育辫状河三角洲前缘相、半深湖—深湖相沉积, 湖泊沉积范围广,湖相暗色泥岩沉积是盆地主要烃源岩。指出海安凹陷生油层主要发育于沉积层序I2中部湖侵体系域的泥灰岩段,该生油层本身又是良好盖层;而储集层则主要发育在沉积层序Ⅰ1和I2顶部的高水位晚期;海安凹陷中心发育的辫状河三角洲前缘及前三角洲砂体是油气的有利勘探区。  相似文献   

3.
川西前陆盆地上三叠统层序地层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应用层序地层学方法,通过不整合面、地震反射特征等标志将川西前隆盆地上三叠统划分为4个三级层序;以地层叠置样式、岩性、岩相的变化细分出低位、湖侵和高位体系域。其中低位体系域以扇三角洲、深切谷(辫状河)沉积为特征;湖侵体系域以广泛分布的湖相沉积为特征;高位体系域发育进积式三角洲。在建立前陆盆地层序地层模式的基础上,研究了不同区带岩性圈闭的特征及发育模式。结果表明:冲断带-前渊带为陡坡冲积扇-扇三角洲沉积模式,有利的岩性圈闭为LST时期的辫状河下切谷和TST-HST时期的浊积扇岩性圈闭;斜坡带-隆起带为缓坡三角洲沉积模式,是寻找不整合遮挡、透镜状砂岩圈闭和砂岩上倾尖灭岩性油气藏的理想目标区。  相似文献   

4.
珠江口盆地深水区白云凹陷始新统-下渐新统沉积特征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以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钻井和地震资料为基础,根据地震相、地震速度岩性指数、沉积古地形特征和区域地质背景等资料综合分析了白云凹陷古近系主要层序各体系域的沉积相发育特征.研究结果表明,白云凹陷古近系文昌层序与恩平层序是属于两个不同演化阶段的层序.文昌层序是断陷期沉积,低位体系域发育滨浅湖相沉积,湖扩体系域发育中深湖相沉积,高位体系域沉积期有北部、西南部和东南部3个物源体系,发育(扇)三角洲-滨浅湖-中深湖沉积体系.恩平层序属于断陷向坳陷转换期的沉积,低位体系域在构造高部位发育河道充填沉积,在凹陷内发育滨浅湖相沉积;湖扩体系域发育中深湖相沉积;高位体系域沉积期有北部和南部2个物源体系,发育(扇)三角洲-滨浅湖-中深湖沉积体系.  相似文献   

5.
吐-哈盆地台北凹陷侏罗系层序地层学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吐哈盆地台北凹陷侏罗纪沉积地层可分成4个层序10个体系域,在古构造、古地形、古气候和古物源供给等因素控制下,层序内部发育低水位体系域、湖侵体系域和高水位体系域。根据地质、地震、测井及地球化学资料对吐哈盆地台北凹陷侏罗系的层序地层学特征进行了研究,认为台北凹陷侏罗纪沉积格局曾发生过显着变化,早中侏罗世由南而北依次发育河流、沼泽和湖泊相沉积,中侏罗世由南而北发育辫状河三角洲和湖泊相沉积,中晚侏罗世由南而北则发育辫状河三角洲、湖泊和扇三角洲相沉积。其中沼泽相煤岩和较深湖相泥岩是良好的烃源岩,辫状河三角洲、扇三角洲和河道砂体是物性较好的储层,湖相泥岩是有利的盖层,它们在垂向上构成了有利的生储盖组合。  相似文献   

6.
焉耆盆地北部凹陷宝浪苏木构造带—四十里城斜坡带侏罗系八道湾组源岩层系油气勘探前景广阔,但对构造背景和在大面积斜坡背景下的圈闭发育模式认识不清。通过恢复焉耆盆地北部凹陷八道湾组沉积前古地貌,利用井震结合建立了古地貌控制下层序地层格架,并在格架约束下开展了沉积体系展布和刻画,明确了圈闭发育模式及有利勘探区带。结果表明:八道湾组沉积前发育了多级构造坡折带,控制了八道湾组地层展布及沉积样式,坡折带之下发育低位体系域厚层三角洲前缘砂体,之上发育湖侵和高位体系域富泥沉积体系;古地貌坡折控制下八道湾组共发育2种类型的隐蔽圈闭,古隆起与湖平面耦合控制下,低位砂体配置上覆湖侵泥岩可形成地层-岩性圈闭。坡折带控制下发育的浊积砂岩可形成透镜体圈闭,四十里城斜坡区发育厚层优质烃源岩,生烃潜力巨大;坡折带控制的2类圈闭群具有源储紧邻、高效充注、保存条件优越的特征,是下一步有利勘探目标。研究成果为焉耆盆地及周边盆地八道湾组的勘探部署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7.
吐-哈盆地台北凹陷侏罗系层序地层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吐哈盆地台北凹陷侏罗纪沉积地层可分成4个层序10个体系域,在古构造、古地形、古气候和古物源供给等因素控制下,层序内部发育低水位体系域、湖侵体系域和高水位体系域。根据地质、地震、测井及地球化学资料对吐哈盆地台北凹陷侏罗系的层序地层学特征进行了研究,认为台北凹陷侏罗纪沉积格局曾发生过显著变化,早中侏罗世由南而北依次发育河流、沼泽和湖泊相沉积,中侏罗世由南而北发育辫状河三角洲和湖泊相沉积,中晚侏罗世由南而北则发育辫状河三角洲、湖泊和扇三角洲相沉积。其中沼泽相煤岩和较深湖相泥岩是良好的烃源岩,辫状河三角洲、扇三角洲和河道砂体是物性较好的储层,湖相泥岩是有利的盖层,它们在垂向上构成了有利的生储盖组合。  相似文献   

8.
准噶尔盆地东北缘侏罗系含煤岩系层序地层和隐蔽圈闭   总被引:21,自引:7,他引:14  
准噶尔盆地东北缘侏罗系沉积时期,存在地形坡折带。根据不整合面、稳定分布的厚煤层等标志将侏罗系中下统划分成 4个沉积层序。以地层叠置样式、局部分布的煤层以及地形坡折带在沉积层序中的位置,细分出低位、湖侵和高位体系域。低位体系域以深切谷(辫状河)沉积为特征;湖侵体系域以广泛分布的湖相沉积为特征;高位体系域发育进积式三角洲。在建立具地形坡折带的陆相湖盆含煤岩系层序地层模式和分析成藏条件的基础上,预测低位体系域深切谷和高位体系域三角洲前缘远端透镜状砂体是隐蔽圈闭发育的地区。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北部湾盆地福山凹陷古近系流沙港组层序地层和沉积体系的研究,探讨岩性圈闭发育的控制因素,结合已发现岩性油气藏的研究,分析福山凹陷岩性油气藏形成的有利区域,旨在为下一步岩性油气藏的勘探提供指导。研究结果表明,福山凹陷古近系可划分为3个三级层序;主要沉积体系类型为辫状河三角洲、扇三角洲、湖底扇和湖泊;岩性油气藏主要受构造古地貌、沉积体系发育背景、储层物性以及生储盖等条件匹配关系的控制;各三级层序中湖侵体系域最易形成岩性油气藏;平面上在三角洲前缘相带易形成与河口坝、滑塌体、湖底扇等有关的岩性油气藏。  相似文献   

10.
富烃凹陷坡折带是地层-岩性油气藏勘探的一个重要领域。准噶尔盆地车排子地区清水河组富烃凹陷共发育4级坡折带和6期坡折带控制下的地层超覆带,为了研究清水河组坡折带砂体的成因与分布,利用钻井、岩心、地震属性等资料刻画出目的层沉积相,并结合层序地层学、古地貌恢复等技术,探讨车排子地区清水河组规模砂体发育成因与主控因素,落实砂体富集区带及勘探有利区。结果表明,清水河组主要发育曲流河三角洲和滨浅湖2种沉积相,总体表现出"贫砂富泥"的沉积特征;有利储集砂体分布局限,主要受4个因素控制,即幕式挤压形成的"二元"(冲断挤压—应力释放)体系域、沉积相带、沟谷地貌、坡折带。坡折带之下沟谷地貌中低位体系域发育的三角洲前缘亚相是有利砂体富集带,也是规模油气发现的主要领域。  相似文献   

11.
成藏动力学系统研究是石油地质学从静态、定性描述向动态、定量表征研究过程转移的必然产物.根据烃源岩与气藏的空间位置、盖层分布特征、油藏流体性质和压力分布特征以及天然气运聚机理,将松辽盆地北部深层天然气藏划分为远源常压气藏系统和自(近)源超压气藏系统以及无机成藏系统.远源常压气藏系统主要包括以泉一、二段为盖层的K1d2-K1q1-2成藏组合和以登二段为盖层的K1yc-K1d2成藏组合;超压气藏系统为自生自储的Jhs1-K1yc成藏组合,自(近)源超压气藏系统是松辽盆地北部深层寻找大中型天然气藏的勘探方向.   相似文献   

12.
准噶尔盆地腹部三工河组二段层序界面厘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准噶尔盆地腹部岩性油气藏油水关系复杂,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是层序划分对比。通过岩心、录井、测井、地震的综合研究发现,在下侏罗统三工河组二段内部可以识别出一个三级层序界面。该界面在岩性上以冲刷面及其之上砾岩或者含砾粗砂岩的出现为标志,在测井曲线上表现为突变接触,该界面在伽马反演剖面上能够识别并且能够追踪对比。界面之下的高水位体系域砂体连通性好、侧向封堵不好、不含油,层序界面之上的低水位体系域及水进体系域三角洲分流河道砂体储集层非均质性强、侧向封堵条件好、含油。厘定追踪该界面并寻找该界面之上的低水位体系域和水进体系域的三角洲分流河道砂体是勘探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鄂尔多斯盆地环江地区前侏罗纪古地貌恢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前侏罗纪古地貌控制着中下侏罗统沉积发育及油气的富集规律,精确恢复刻画古地貌形态对于侏罗系油气勘探至关重要。以鄂尔多斯盆地环江地区为例,通过大量的古地质、岩相古地理、古水流方向等方面的调查研究,明确了研究区在侏罗纪沉积前的沉积背景、构造格局及物源方向,并结合大量的测井资料及岩心资料,对研究区延10+富县组地层沉积厚度进行研究,采用沉积厚度印模法对前侏罗纪的古地貌进行了恢复。环江地区前侏罗纪古地貌呈现西高东低的形态,分为高地剥蚀区、坡地与残丘、古河谷和河间丘。研究区前侏罗纪古地貌是控制富县期、延安早期沉积相分布及油藏分布的主要因素。古地貌斜坡地带最有利于油藏的形成。  相似文献   

14.
根据岩心观察,并结合测井、钻井及粒度分析等资料,对塔里木盆地北部雅克拉地区下白垩统亚格列木组沉积特征及其主要控制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雅克拉地区目的层段为水进背景下的水下冲积扇和退积型辫状河三角洲沉积,其中水下冲积扇划分为扇根、扇中、扇端3个亚相,退积型辫状河三角洲包括辫状河三角洲平原、辫状河三角洲前缘及多种微相。沉积特征主要受古地貌、构造运动和物源区母岩性质等因素影响。古地貌对沉积相的发育起着重要的控制作用,断裂活动东强西弱是沉积相分异的主要原因,不同的物源区母岩性质控制着沉积相的物质组成,并最终影响其储集性能。  相似文献   

15.
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侏罗系油藏分布规律及成藏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查清陇东地区侏罗系油藏的分布规律及中下侏罗统不同层位成藏的主控因素,对富县组—延安组延8段沉积相、层顶构造及成藏模式进行了研究,恢复了陇东地区“三斜坡、三高地、四古河谷、十个河间丘”的古地貌形态;查明了富县组、延10段油藏主要分布于古地貌的斜坡和河间丘部位,延9段和延8段油藏位于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微相与鼻状隆起配合部位;总结出侏罗系4种成藏模式:斜坡式、河间丘式、古河谷式和高地式。研究认为,富县组、延10段油藏主要受古地貌控制,延9段和延8段油藏受沉积相和鼻隆构造控制,从富县组→延10段→延9段→延8段油藏,古地貌对成藏的控制作用减弱。  相似文献   

16.
为了搞清渤海湾盆地莱州湾凹陷古近系沙三上段沉积特征及展布规律,应用岩心、粒度、薄片统计、录井、地震等资料,总结层序格架下的沉积相类型和展布特征。结果表明:垦利A油田发育近源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体系,识别出辫状河三角洲平原、辫状河三角洲前缘和前辫状河三角洲3种亚相,并进一步划分出辫状河道、冲积平原、水下分流河道、水下分流河道间、河口坝及席状砂等6种沉积微相;应用层序地层学,将沙三上段划分为1套三级层序,低水位体系域(LST)以水下分流河道厚层砂岩为主,水进体系域(TST)和高水位体系域(HST)以薄层砂岩为主。不同体系域砂岩厚度及展布规模,受控于湖平面升降及沉积物供给速率。该认识可为断陷湖盆斜坡带的砂岩储层评价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塔南凹陷是海拉尔-塔木察格盆地最重要的油气勘探地区之一。利用岩心、测井和三维地震等资料,对塔南凹陷南屯组一段层序地层格架和沉积体系特征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表明,南屯组一段顶、底及内部可以识别出3个不整合面和2个湖泛面,最终将其划分为3个三级层序。进而在等时地层格架的基础上,对沉积相类型和沉积体系展布特征进行了分析,确定南屯组一段主要发育扇三角洲、湖底扇和湖泊3种沉积体系。南屯组一段中、下部沉积时期,受盆地被动裂谷期“泛盆”沉积特征震荡式沉降影响,研究区主要发育西部缓坡物源控制下的扇三角洲沉积体系;南屯组一段上部沉积时期,受盆地主动裂谷期快速沉降影响,研究区主要发育湖泊沉积体系,此时盆内部次级控陷断层受北西-南东向拉张发生翘倾形成大规模反向正断层。源-储互层组合高效排烃特征、扇三角洲前缘高孔-高渗分流河道砂体和断层翘倾形成上升盘构造高部位共同决定西部次凹中洼槽反向断层下盘为油气富集主要部位。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吐哈盆地常规和非常规天然气勘探不断获得新突破,地质认识和资源潜力等不断更新,急需对其资源潜力开展综合评价,进一步摸清天然气资源潜力及规模,为加快吐哈盆地天然气勘探开发提供依据。吐哈盆地天然气主要分布于J1b—J2x1+2、J2x3+4、J2s—J2q、J3k,K1s、Esh 6个层系。通过大量实验分析数据,采用数理统计的方法对生烃条件、储层物性、储盖组合配置及成藏模式等成藏地质条件进行系统研究,认为其烃源岩主要为侏罗系西山窑组、八道湾组煤系烃源岩,其生烃强度较大的地区位于台北凹陷主体沉降区,具备形成大气田的物质基础。储集层主要为辫状河三角洲分流河道的粗砂岩,总体上以低孔低渗为主,这些砂体横向变化大,连通性差。常规天然气成藏主要受构造和岩性控制,根据控制因素差异划分为4种成藏模式,分别为正向分异、逆向分异、垂向分异及混合型油气成藏模式。非常规致密砂岩气成藏主要受沉积及成岩作用控制,在大面积低孔低渗储层广泛分布的背景下,局部发育渗透性较好的甜点。采用类比法、统计法及特尔菲加权法综合得到常规天然气地质资源量为2 434.57×108m3,剩余资源量为1 412.56×108m3,水西沟群致密气采用丰度类比法、小面元容积法、快速评价法计算出地质资源量为5 087.66×108m3,可采资源量为1 940.6×108m3。通过剩余资源量、剩余资源丰度分布指出了5个天然气有利勘探方向。  相似文献   

19.
利用天然气组成、轻烃、碳同位素和生物标志化合物等地球化学特征,结合地质条件,确定了松辽盆地长岭断陷伏龙泉地区油气成因及来源,建立了研究区不同构造带的油气成藏模式。研究表明,伏龙泉地区泉头组-登娄库组天然气以煤型气和凝析油伴生气为主,油气源主要为下部断陷层下白垩统沙河子组烃源岩,营城组和火石岭组烃源岩有部分贡献;不同构造带油气成藏存在差异,陡坡带主要为深大断裂控制下的次生油气藏成藏模式,具有“近源、深大断裂输导、后期强烈反转调整”的成藏特征,缓坡带主要为侧向运移的原生油气成藏模式。研究区下白垩统发育多套烃源岩、“Y”型断裂以及多个区域不整合面构成的三维网络输导体系,油气源条件与输导条件良好,同时嫩江组沉积末期强烈的构造反转运动形成的反转构造,提供了较有利的圈闭条件,具有一定的油气勘探潜力。   相似文献   

20.
绥靖油田延长组顶部侵蚀古地貌与侏罗系油藏关系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运用沉积厚度印模法对延长组沉积末期的古地貌进行了恢复,认为延长组顶部侵蚀古地貌格局为“两下切河谷、两斜坡、中间一残丘”。在此基础上,研究了这种格局对侏罗系油藏的控制作用,主要表现在侵蚀斜坡和残丘对上覆地层沉积环境、沉积相、砂体展布的控制;下切河谷不但为油气运移提供通道而且控制着油气运移方向;古地貌高地控制着差异压实小幅度背斜或者鼻状构造的相对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