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粉彩与新彩两种技法结合使花鸟画面层次更加突出立体色系更为丰富多彩,笔触也为之更加细腻能较好营造出画面的整体氛围,不论是在色系上还是画面立体层次之上,都能有一个提升。并且结合在一起也是一种创新。使粉彩与新彩技法结合的,花鸟绘画延续着传统又极具个人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2.
罗汉杯     
<正>罗汉杯,创作灵感来源于传统罗汉缸,以佛教十八罗汉为主题,采用纯手工拉坯制作,并独创性地将粉彩工艺手法与釉下五彩工艺相结合,使之既具有粉彩细膩,粉润、柔和的画面效果,又具有釉下五彩晶莹光亮、润泽饱满的水份感以及安全无毒、永不褪色的特性。因而是集观赏、收藏与实用为一体的艺术珍品。  相似文献   

3.
邹阳 《景德镇陶瓷》2013,(5):I0124-I0125
粉彩构图法则源于传统国画。讲求疏密有致、开合自如,基于一种空间布局的形式美感。由于粉彩花鸟绘画之精髓在于“肇自然之性”,因此,其画面效果无论是在笔法、线条、色彩,还是在构图布局上,都应极力使画面呈现出一种自然之韵致。本文通过对粉彩花鸟的空间布局进行举例分析,总结出其形式美感之后的构图与意境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景德镇陶瓷绘画艺术历史悠久,在随着时间不断变迁和时代的发展,陶瓷绘画艺术有了多元化的发展。例如古彩、新彩、粉彩、绛彩、五彩等。本文中我们主要分析的是粉彩与新彩。粉彩是传统陶瓷绘画工艺之一,粉彩又名"软彩"以画面质感粉嫩与保存时间久不褪色等特点著称。新彩又名"洋彩",新彩用料较薄且颜色烧制不易变色等特点。  相似文献   

5.
粉彩最早出现在江西省景德镇,景德镇的粉彩艺术瓷开创于清代康熙年间,发展壮大于雍正年间。清代康熙晚期景德镇陶瓷艺人在珐琅彩的基础之上,经过对珐琅彩的总结研发,吸其精华,进而景德镇陶瓷艺人创作出来属于我们景德镇本土的粉彩瓷,粉彩瓷还是景德镇四大名瓷之一,可想粉彩在景德镇乃至中国陶瓷艺术的重要性。四大名瓷"青花、青花玲珑、粉彩、高温颜色釉"中属粉彩瓷制作工艺最为复杂,最难掌握。所以早期粉彩瓷制作较粗,早期粉彩瓷也仅在红花的花朵中运用粉彩工艺的点染,其他工艺以及线条,水料装饰部分还是沿用古彩工艺。主要发现有两个品种:一是白地粉彩器;一是绿、黄、紫三彩瓷上加有胭脂红(金红)彩。粉彩绘制工艺到了雍正年间,不管是在器形、线条,水料装工艺手法,以及画面取材等等,雍正时期的粉彩艺术瓷都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并且走向完善,期间的工艺还一直沿用至今。粉彩瓷作为景德镇四大名瓷之一,意义极其重要,需要我们去传承与发展,将粉彩工艺延续下去。  相似文献   

6.
以柔润秀美,色彩绚丽为特色的粉彩山水瓷画,具有较强的质感效果.现代粉彩山水,突破了传统装饰工艺,粉彩与新彩结合,吸收油画的表现形式.粉彩与综合装饰相结合,产生出别开生面的观赏效果.  相似文献   

7.
许书瀚作品     
《景德镇陶瓷》2013,(5):I0132-I0132
许书瀚 江西省高级技师,高级工艺美术师,师从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冯杰和江西省工艺美术大师张中闻先生。201j年瓷都十大杰出青年。作品以传统的粉彩工艺结合青花斗彩或借用高温色釉为装饰底色,画面构思独特,擅于表现孩童欢乐可爱的神态。  相似文献   

8.
<正>粉彩人物瓷画源自清雍正年间,历经清三代的发展,已成为中国工艺美术中的璀璨明珠。其浓厚经典的民族特色,被中外艺术家奉为工艺美术高雅的代表。它把中国人物绘画和粉彩瓷画完美地结合起来,以严谨构图、精致工艺、粉润画面被人们视为艺术瑰宝。一、粉彩人物画的主题和意境粉彩人物瓷画的主要题材是高士、仕女、婴戏和现代人物四大类。其意境就是人物的思想情感和精神世界,这是作品的文化内涵。在创作中,要讲究"形神兼备",形象的形似,使  相似文献   

9.
粉彩是康熙晚期受珐琅彩工艺影响创烧的一种低温釉上彩工艺,以粉彩技艺创作为主的果蔬纹作为中国传统纹饰之一,以色彩鲜艳、清新明朗的格调被广泛运用到瓷器装饰艺术之中。以粉彩技艺创作的果蔬纹为研究对象,从仿生造型、纹饰艺术、色彩之美、构图布势等方面进行梳理和分析,阐述粉彩技艺与果蔬纹的艺术特点,剖析粉彩技艺在果蔬瓷器装饰中体现的美学精神,可为果蔬纹装饰的创作提供新思路,进一步推进粉彩技艺的传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0.
许书瀚江西省高级技师,高级工艺美术师,师从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冯杰和江西省工艺美术大师张中闻先生。2013年瓷都十大杰出青年。作品以传统的粉彩工艺结合青花斗彩或借用高温色釉为装饰底色,画面构思独特,擅于表现孩童欢乐可爱的神态。  相似文献   

11.
这件"山谷奇松图"是邱含历经半年时间创作的一幅山水瓷画作品,采用釉上粉彩绘制,整器设色雅致,虚实相间、动静结合、气韵生动。创作伊始,他就希望这件作品能在构思、陶瓷创作工艺性上有所突破,于是他在传统粉彩瓷装饰的基础上,运用粉彩胶水料与油料结合的手法,弱化了传统粉彩的粉润、柔和与厚重的特点,尽量从色彩的渐变与线条虚实上突出表现景物的质感,形成格调高雅,别具情趣的韵味。整幅作品以传统中国山水底蕴为基础,用墨、色、水三者巧妙结合,点翠皴青,将传统山水画法注入现代审美意识,气韵并举之间缔造出生动之美,在空间意识、丘壑图式与笔墨肌理上独辟蹊径。在构图上,他把巨石怪峰与奇松的线条相穿插,尽量使整个画面突显磅礴气势,再加上色彩多次烧成的柔和光感,画面整体效果不失清润之气。纵观整幅作品,广阔天地的"虚"与山涧景物的"实"相衬托,深谷的"静"与溪水的"动"相呼应,融诗意于画中,用画来表达置身世外、放游仙境的洒脱心境。  相似文献   

12.
<正>陶瓷彩绘技法离不开国画技法,可以说任何一种陶瓷彩绘技法都根植于国画技法。国画与陶瓷粉彩、新彩山水的创作结合,极具欣赏和收藏价值,这是陶瓷与国画艺术文化的完美结合,其意境和艺术效果无疑是全新的。就目前陶瓷艺术创作而言,其形式、主流仍然是唯美的国画风格,是国画艺术在陶瓷载体和工艺上的生动再现。笔者就自己多年的创作感受谈些体会,以抛砖引玉。一、粉彩与国画的创作结合粉彩被誉为"国之瑰宝",历经300多年而不衰,是景德镇四大传统名瓷之一。粉彩装饰表现力强,它色彩晶莹,  相似文献   

13.
粉彩山水画的创新需要更好的画面意境,务必以材质的可塑性和装饰手法的多样性有机结合,以其独特的艺术效果让人身临其境。  相似文献   

14.
正粉彩是我国陶瓷的一种传统装饰方法,粉彩在陶瓷的装饰题材和表现手法非常的丰富。粉彩的人物装饰只是其中的一种,其线条纤秀、画面工整、色彩淡雅古朴,这种工艺美术装饰形式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粉彩童子瓷在装饰特色上继承人物装饰的特色,同时也有着自身的发展,因为这样,这种工艺才能一直流传至今,为我们所知。一、淡雅古朴的粉彩在介绍粉彩童子之前,让我们来先了解一下粉彩。粉彩瓷又叫软彩瓷,景德镇窑四大传统名  相似文献   

15.
正粉彩陶瓷彩绘工艺始于康熙晚期,成熟于雍正,鼎盛于乾隆。用粉彩在瓷上作画,先要用"玻璃白"(一种白色彩料,主要成份是砷,具有浮浊效果)打底,然后再在"玻璃白"上用粉彩彩绘,入窑炉锻炼处理后,画面会产生浓淡凹凸的变化,粉润柔和,具有国画韵味。重工粉彩在所有制瓷工艺中最为复杂,仅彩绘这一道工序就有很繁杂的工序。彩绘过程的画图、填色、边角配图都要求精工细作。重工粉彩瓷的装饰形式有很多种,传统的使用最多的是:(1)开光——以几何图形在瓷  相似文献   

16.
韩志辉 《佛山陶瓷》2014,24(10):48-49
粉彩瓷是景德镇四大名瓷之一,以粉润柔和,色彩绚丽,画工精细,富丽典雅的独特风貌而享誉海内外,受到陶瓷艺术收藏家的喜爱。粉彩瓷画形成于明末清初,有"始于康熙,精于雍正,盛于乾隆"之定论,至今已有三百多年历史。粉彩人物装饰是丰富和完善造型的一种艺术形式,不管陈设瓷或日用瓷制品,如果造型和装饰结合的完美,人们在得到物质上的满足外,同时也能得到精神上的享受。本文通过分析近代陶瓷粉彩人物装饰的工艺特点,结合创作实践阐述了笔者陶瓷粉彩艺术创作方面的心得。  相似文献   

17.
粉彩是陶瓷艺术中一项成熟的传统技法,而粉彩山水瓷画在结合粉彩本身的材料语言与材料美感的同时又继承中国传统文人绘画的审美意境。在与当代色釉材料相结合之后,产生了新颖的画面语言和强烈的视觉效果。在探讨两者之间契合点的同时阐述个人的创作经验,力图通过对两者性质的论述,寻求其可行性。  相似文献   

18.
粉彩装饰始创于清康熙晚期,其装饰,线条纤细秀丽,形象生动逼真,色彩粉润柔和,画面富有立体感,在国内外享有盛誉。而粉彩山水画的装饰,与"粉彩"青绿山水源出一流,青绿山水可画成春、夏、秋、冬四季景色。粉彩山水作为陶瓷装饰艺术中的一种主要门类,在我国传统陶瓷装饰艺术中也占有重要地位。由于粉彩山水画具有粉润清秀,俊雅秀美的特点,故而历来深受国内外陶瓷艺术鉴赏家和收藏家们的推崇和关注。同时,粉彩山水画操作工艺复杂,材料性能难以控制和掌握,因而  相似文献   

19.
粉彩装饰是景德镇传统陶瓷装饰的重要类型之一,它促进了陶瓷工艺与绘画性装饰的结合与发展。而高温颜色釉介入陶瓷粉彩装饰,为粉彩装饰工艺化开辟了新思维和新境界:高温颜色釉与粉彩装饰的紧密结合,既促进了釉料装饰的发展,又为粉彩装饰增添了新的审美刺激。  相似文献   

20.
粉彩是景德镇传统的陶瓷釉上装饰手法之一,它色泽温润,艳而不俗,不论是花鸟还是人物,粉彩均能恰如其分地将作品内容与观众建立联系,因此,从古到今粉彩瓷受到广泛青睐。笔者更是对粉彩人物画钟爱有加,粉彩人物画其细致,明快,绚烂的画面,契合了粉彩本身的装饰特点,达到了雅俗共赏的境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