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本文从综合利用低品位资源和固体废弃物的角度出发,介绍了利用当地盘车沟段混有大量泥质灰岩的低品位页岩和铁矿选矿后的尾矿粉废料作为原料,生产美标ASTM C150Ⅰ/Ⅱ型优质低碱硅酸盐水泥熟料的实践过程。生产过程中对砂岩和低品位页岩、铁矿石和铁矿选矿尾矿粉的化学成分组成进行了对比分析;对采用低品位页岩和铁矿选矿尾矿粉配料生产水泥熟料的配方设计、工艺过程控制、熟料的矿物组成、岩相分析和熟料煅烧也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2.
1 前言 新疆和静天山水泥公司原有一条年产20万吨水泥的湿法窑生产线,公司根据全疆水泥增长趋势,经过充分市场调研及论证,决定在原有生产线旁扩建一条1000t/d预分解窑水泥熟料生产线。该项目拟采用原湿法线所用原料进行配料,即和静热乎矿区大理岩、艾勒矿区页岩和和静钢铁厂铁矿石。大理岩质量好,钙含量高,有害成分低;但页岩中钾、钠含量高,一般  相似文献   

3.
用页岩替代粘土配料可生产出早强型的硅酸盐水泥熟料。用其配制矿渣水泥,凝结时间快,早、后期强度均高。用页岩-砂岩配料,可改变页岩单独配料熟料28d抗压强度低的问题。对燃烧工艺方面的改进,可使页岩配料引起的窑尾系统结堵问题得到缓解。  相似文献   

4.
页岩配料在立筒预热器窑上的应用及其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贵信  李洪世 《水泥》1999,(3):12-14
用页岩替代粘土配料可生产出早强型的硅酸盐水泥熟料,用其配制矿渣水泥,凝结时间快,早、后期强度均高。用页岩-砂岩配料,可改变页岩单独配料熟料28d抗压强度低的问题,对煅烧工艺方面的改进,梧使页岩配料引起的窑尾系统结堵问题得到缓解。  相似文献   

5.
用于水泥生产的原料有石灰岩、泥灰岩、黏土、铁矿石、砂岩、火山灰、湿矿渣、磷石膏、湿粉煤灰等等.  相似文献   

6.
湖南韶峰水泥集团有限公司(原湘乡水泥厂)#1窑技改工程为新建1条2000t/d熟料的干法生产线。其结构工程主要包括碎石(矿石)园库、砂页岩联合储库、原料预均化堆场、窑墩、水泥库、生产调度中心大楼、水塔等29个主要建筑物。建设场地为石灰岩地区,本文就该技改工程土建地基基础的处理作一介绍。1工程地质特点本工程所在场地除局部地段为砂岩、砂页岩夹透镜状灰岩外,其余基岩全部为棋梓桥组灰岩,覆  相似文献   

7.
0 前言 在江西虎山鸡山水泥有限公司和江西虎山岩鹰水泥有限公司新建的2 500t/d水泥熟料生产线(以下分别简称为"鸡山线"和"岩鹰线")的砂岩、页岩破碎系统,经过多次的资料搜集、相关厂家的经验总结及实地考察后,我们大胆推翻了传统的板喂机+单段锤式破碎机的组合选型,而采用了筛分喂料机+单段锤式破碎机的组合选型,其中筛分喂料机是与江山市某机械厂共同合作开发而成.实践证明,该筛分喂料机在砂岩、页岩整个破碎系统中对于台时产量、电耗、吨产量的金属消耗等诸多方面都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经前后两年多的生产运行,现将有关情况介绍如下,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正>1问题的提出浙江富阳尖峰登城水泥有限公司5000t/d生产线(配有9MW的余热发电机组),于2004年5月投产,经过不断地摸索与改进目前产量达到了6000t/d左右。该生产线采取石灰石、砂岩、页岩、铜水渣四组份  相似文献   

9.
<正>0引言我公司2条2 500 t/d熟料生产线分别于2000年和2001年投产,投产后都进入了正常生产运行,且一直安全稳定运行。为进一步实现转型升级,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经过详细调查,2016年我公司提出了在熟料生产中利用工业废渣砂岩粉末和铁选矿污泥,替代天然砂岩和铁矿石进行配料生产水泥。1原煤材料情况原材料化学成分见表1,进厂煤工业分析见表  相似文献   

10.
安丘山水水泥有限公司几年来综合利用当地石灰岩废石——高镁高硅石灰石、低品位资源——泥质灰岩混合页岩、工业废渣——铁矿选矿尾矿、湿排粉煤灰等作为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的原料,总计消耗约370余万吨,生产优质低碱硅酸盐水泥熟料、美标ASTM C150系列水泥熟料等产品。  相似文献   

11.
我公司在2001年和2002年相继建成投产了2条2500t/d生产线,为了保证生产所需石灰石的正常供应,公司对矿山石灰石输送系统进行了改造,改造后其自动化程度和台时产量均有了大幅提高,基本能够满足干法和特种作业区的生产需要。  相似文献   

12.
Conclusions Classification of limestone before burning can be done by the screening method on 20 and 8 mm screens. Segregation of material into the fractions 3–8 and 0.5–3mm should be done with plant incorporating a fluidized bed which permits more complete use to be made of the raw materials, increases the specific loading compared with screens, improves the quality of the classification products, and contributes to an increase in the quality of the fired products, and enables us to use the heat of the waste gases from the calcination units.Translated from Ogneupory, No.6, pp. 18–21, June, 1967.  相似文献   

13.
14.
孙祥作 《水泥》2004,(7):25-26
我厂有3台机立窑,日产熟料1000t,设计有石灰石预均化库,石灰石进厂时质量比较稳定,但经预均化库后反而有较大的波动(石灰石预均化库严格按照其工作原理———平铺直取进行操作)。经过分析发现,造成此现象的原因是石灰石预均化库的操作方式不合理。现将我厂及山东某水泥厂预均化  相似文献   

15.
李星  向久华 《水泥》2020,(12):72
我公司拥有一条Φ4.3 m× 66 m的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生产线,设计产能3?200 t/d,经过一系列的工艺改造提升,现在产能可达4?300 t/d以上。生料磨采用的是TRM38.4的立式辊磨,磨机设计台时产量250 t/h,实际台时产量可达到330 t/h,生料均化库库容10?516 t,石灰石取料采用圆形刮板取料机,设计取料能力450 t/h。由于窑系统的大幅提产,生料系统各设备的效能发挥面临巨大考验。  相似文献   

16.
李星  向久华 《水泥》2021,(12):72
我公司拥有一条Φ4.3 m× 66 m的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生产线,设计产能3?200 t/d,经过一系列的工艺改造提升,现在产能可达4?300 t/d以上。生料磨采用的是TRM38.4的立式辊磨,磨机设计台时产量250 t/h,实际台时产量可达到330 t/h,生料均化库库容10?516 t,石灰石取料采用圆形刮板取料机,设计取料能力450 t/h。由于窑系统的大幅提产,生料系统各设备的效能发挥面临巨大考验。  相似文献   

17.
为有效利用小颗粒(~10 mm)石灰石,采用静态煅烧的方法对粒径为0.5~10 mm的石灰石进行煅烧,分析了煅烧温度、煅烧时间、石灰石粒径对煅烧产物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煅烧温度和煅烧时间对石灰活性都有影响,煅烧温度低、时间短,石灰石煅烧不完全,石灰活性差;煅烧温度高、时间长,石灰石又容易过烧,石灰活性依然不高,且温度越高过烧出现的越快;石灰石在950 ℃煅烧60 min得到的产物活性最佳;石灰石粒径对煅烧产物活性有影响,石灰活性并未随着石灰石粒径的增大而呈现单一趋势,大致是先增大后减小,实验中石灰活性最佳的石灰石粒径是2~3 mm。  相似文献   

18.
我公司的^#3窑是1986年由天津院设计的第一条2000t/d水泥生产线,由于当时旋窑技术不成熟.我公司曾多次对。3窑进行过技改,累计花费几千万元,时间长达10年,但仍然达不到设计能力,且产品能耗高,没法参与市场竞争。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期,旋窑技术已日趋成熟,2002年我公司决定对^#3窑进行技改(仍由天津院设计,投资概算3000多万元),主要技改内容为分解炉、预热器、篦冷机及生料系统。技改后系统产量由2000t/d提到2350t/d。  相似文献   

19.
Impact attrition of limestone particles was investigated at temperatures from 25 to and 1 atm pressure. Impacts changed the particle size distribution and mean particle diameter significantly for conveying gas velocities of 20-100 m/s. With increasing temperature less attrition occurred due to a decrease in particle impact velocity and an increase in the threshold particle impact velocity. The activation energy for impact attrition was . The mean limestone particle diameter decreased with increasing number of impacts and increasing impact velocity. Two empirical equations give good agreement with the experiments. Based on the experimental observations and correlations, an impact mechanism is suggested, where the area of new surface generated is proportional to the total kinetic energy consumed, to the number of impact cycles and an exponential decrease with temperature. When particles break, each particle generally splits into 2-3 daughter particles. The threshold particle velocities for breaking limestone particles were found to be at , similar to the reported literature valu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