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 毫秒
1.
2.
3.
4.
新型电镀装饰铬添加剂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提出了一种新型的电镀装饰铬的添加剂。在CrO_3浓度为190g/L;CrO_3/SO_4~(2-)=200~300:1的电解液中,加入3~5g/L该添加剂后,可以大幅度地降低操作温度,显著地提高阴极电流效率,同时还改善了电解液的分散能力及复盖能力。极化曲线的测量表明,该添加剂对六价铬还原为金属铬有明显的催化作用。 相似文献
5.
6.
7.
1 前言 电镀硬铬广泛应用于液压、模具、轴承等需要耐磨损等零部件表面改性处理.根据零件要求,镀铬层厚度一般为10~200μm,特殊要求可达到数百微米.镀铬之前一般需进行阳极浸蚀,厚度太大时需要分阶段电镀,每次出槽后需砂磨去除边角处结瘤、粗糙的镀层,经阳极浸蚀后再继续电镀. 相似文献
8.
9.
10.
利用双氧水处理镀铬液中三价铬离子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利用双氧水处理镀铬溶液中Cr^3+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在不通电的情况下,在镀铬液中加入双氧水,溶液中Cr^3+含量增加,而在通电的条件下加入双氧水,镀液中Cr^3+含量下降。分析了产生此种现象的原因,并研究了工艺条件对Cr^3+处理效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12.
13.
以某型发动机的水泵轴为基体,在同一镀液和镀槽中电沉积制备乳白/光亮双层铬镀层。工艺流程为:前处理─装挂─入槽─镀乳白耐蚀铬─镀光亮耐磨铬─出槽─清洗─除氢─抛光─检验。镀液组成为:CrO3200~250g/L,H2SO42.2~2.6g/L,Cr3+离子2.0~3.5g/L。先在60~65℃、15~25A/dm2下施镀30min得到乳白铬镀层,随后在55~60℃、40~50A/dm2下施镀90min,即得乳白/光亮双层铬镀层。双层铬镀层的孔隙率比单层光亮铬镀层小,二者显微硬度相近,耐磨性优越。实际生产应用表明,双层铬镀层的耐蚀性优于单层光亮铬镀层。 相似文献
14.
15.
16.
简要概括了三价铬电镀在我国的发展情况,论述了三价铬电镀工艺的优缺点,介绍了硫酸盐体系三价铬电镀工艺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重点阐述了镀液组成的维护,工艺条件的控制,以及杂质的影响与处理. 相似文献
17.
镀硬铬出现麻点的原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镀硬铬时出现麻点主要与基体表面局部产生点蚀有关。镀铬本身没有整平能力,点蚀处的电沉积层比平面部位少得多,故形成凹凸不平的镀层。其根源主要有工序间防锈不艮、酸洗时间过长、阳极电流密度过大和阳极刻蚀时间过长,退铬方法不当等:针对上述情况给出了预防措施.包括加强待镀工件的质检和工序间的防锈,控制酸洗除锈时间、阳极刻蚀时间和电流密度,采用适当的退铬方法等。 相似文献
18.
分别讨论了工件内腔镀硬铬液的组分———铬酸酐、硫酸和三价铬的含量对镀层性能的影响:铬酸酐的含量过高,镀层硬度降低。硫酸根的含量过高,镀液的分散能力和电流效率降低,并且镀液中Cr3 的含量上升;含量过低,会使镀件凹处的镀层薄,甚至无镀层沉积。Cr3 含量偏高,槽电压升高,光亮区变窄;含量偏低,分散能力降低,镀层光泽性不好,镀后工件水洗性不好。其最佳含量分别为:铬酸酐220~250g/L,硫酸与铬酸酐的质量比1∶(110~120),Cr3 2~4g/L。分别对30℃、40℃和50℃下的铬酐的质量浓度与镀液密度的关系,电镀过程中镀液温度与阴极电流密度及其与工件形状、阳极的设计和电极间距的关系,以及工件的预热温度、冲击电流和反向蚀刻等操作规范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