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 毫秒
1.
Meace  EA 《电镀与环保》1990,10(3):11-15
本文介绍了美国M&T化学公司最新研制成功的无氟硬铬电镀新工艺,电镀效率高达25%,不含氟化物,对基体无侵蚀,它具有高效、节能等特点而且有优异的镀层性能,耐磨性能提高了20%,滑动摩擦提高了25%,有十分均匀的硬度和光亮度,良好的分散能力而且能把劳动生产率提高一倍。将传统的镀铬槽改为新工艺是十分容易的,这就为新工艺的推广带来了方便。  相似文献   

2.
3.
硬铬电镀技术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Newby.  K 《电镀与环保》1994,14(3):7-10
从硬铬电镀技术发展史,介绍了新一代HEEF-25硬铬新工艺。新工艺提供了高质量镀层,硬度高,耐磨性好,耐蚀性能高。为镀硬铬产品提供了最佳工艺。同时又研究了主要技术参数对工艺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新型电镀装饰铬添加剂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提出了一种新型的电镀装饰铬的添加剂。在CrO_3浓度为190g/L;CrO_3/SO_4~(2-)=200~300:1的电解液中,加入3~5g/L该添加剂后,可以大幅度地降低操作温度,显著地提高阴极电流效率,同时还改善了电解液的分散能力及复盖能力。极化曲线的测量表明,该添加剂对六价铬还原为金属铬有明显的催化作用。  相似文献   

5.
《电镀与涂饰》2005,24(8):62-62
工艺特点:①不含氟,不腐蚀阳极,不腐蚀低电位镀层。②阴极电流效率高,可达25%(是传统镀硬铬电流效率的两倍)。③均镀能力好,若使用良好的铬酐,可明显减少后续的精磨机加工量。  相似文献   

6.
7.
1 前言 电镀硬铬广泛应用于液压、模具、轴承等需要耐磨损等零部件表面改性处理.根据零件要求,镀铬层厚度一般为10~200μm,特殊要求可达到数百微米.镀铬之前一般需进行阳极浸蚀,厚度太大时需要分阶段电镀,每次出槽后需砂磨去除边角处结瘤、粗糙的镀层,经阳极浸蚀后再继续电镀.  相似文献   

8.
9.
三价铬甲酸盐镀铬液稳定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三价铬镀液中加入有机添加剂,提高了镀液的稳定性,阴极极化增大,扩大了阴极电流密度范围,析氢电位提高,镀层质量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10.
利用双氧水处理镀铬液中三价铬离子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利用双氧水处理镀铬溶液中Cr^3+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在不通电的情况下,在镀铬液中加入双氧水,溶液中Cr^3+含量增加,而在通电的条件下加入双氧水,镀液中Cr^3+含量下降。分析了产生此种现象的原因,并研究了工艺条件对Cr^3+处理效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在已有铬层上补镀硬铬的方法,强调了补镀前表面净洁、反电刻蚀(阳极处理)、低电压小电流起镀等工艺的重要性及应注意的问题.实践表明,掌握补镀硬铬的方法,可以提高生产率,降低成本.  相似文献   

12.
奚兵 《电镀与涂饰》2007,26(6):22-24
介绍了装饰性镀铬最常见的质量故障:均镀能力差、边角易烧焦、铬层暗灰色、花斑、蓝膜、雾状、麻面和粗糙等。分析讨论了故障产生的原因及其处理方法,并提出了加强现场管理,以控制和减少故障发生的措施。  相似文献   

13.
以某型发动机的水泵轴为基体,在同一镀液和镀槽中电沉积制备乳白/光亮双层铬镀层。工艺流程为:前处理─装挂─入槽─镀乳白耐蚀铬─镀光亮耐磨铬─出槽─清洗─除氢─抛光─检验。镀液组成为:CrO3200~250g/L,H2SO42.2~2.6g/L,Cr3+离子2.0~3.5g/L。先在60~65℃、15~25A/dm2下施镀30min得到乳白铬镀层,随后在55~60℃、40~50A/dm2下施镀90min,即得乳白/光亮双层铬镀层。双层铬镀层的孔隙率比单层光亮铬镀层小,二者显微硬度相近,耐磨性优越。实际生产应用表明,双层铬镀层的耐蚀性优于单层光亮铬镀层。  相似文献   

14.
叙述了常见电镀硬铬工艺的特点及操作要点,电镀电源类型及使用特点,以及硬铬用阳极及金属杂质去除设施。重点讨论了成本低、效果好,但目前使用尚不广泛的遮挡、窄缝等硬铬电镀辅助技术。  相似文献   

15.
鉴于国内尚无Ti55531钛合金镀铬工艺标准,参考TC18钛合金镀铬工艺设计了3种工艺.对比了它们所得镀层的结合力、显微硬度和孔隙率,最终选择对Ti55531钛合金先镀乳白铬再镀硬铬.采用该工艺电镀所得铬镀层的结合力、孔隙率和显微硬度均满足要求.  相似文献   

16.
简要概括了三价铬电镀在我国的发展情况,论述了三价铬电镀工艺的优缺点,介绍了硫酸盐体系三价铬电镀工艺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重点阐述了镀液组成的维护,工艺条件的控制,以及杂质的影响与处理.  相似文献   

17.
镀硬铬出现麻点的原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奚兵 《电镀与涂饰》2005,24(8):22-23
镀硬铬时出现麻点主要与基体表面局部产生点蚀有关。镀铬本身没有整平能力,点蚀处的电沉积层比平面部位少得多,故形成凹凸不平的镀层。其根源主要有工序间防锈不艮、酸洗时间过长、阳极电流密度过大和阳极刻蚀时间过长,退铬方法不当等:针对上述情况给出了预防措施.包括加强待镀工件的质检和工序间的防锈,控制酸洗除锈时间、阳极刻蚀时间和电流密度,采用适当的退铬方法等。  相似文献   

18.
杨占伟  高大伟 《电镀与涂饰》2006,25(4):21-22,26
分别讨论了工件内腔镀硬铬液的组分———铬酸酐、硫酸和三价铬的含量对镀层性能的影响:铬酸酐的含量过高,镀层硬度降低。硫酸根的含量过高,镀液的分散能力和电流效率降低,并且镀液中Cr3 的含量上升;含量过低,会使镀件凹处的镀层薄,甚至无镀层沉积。Cr3 含量偏高,槽电压升高,光亮区变窄;含量偏低,分散能力降低,镀层光泽性不好,镀后工件水洗性不好。其最佳含量分别为:铬酸酐220~250g/L,硫酸与铬酸酐的质量比1∶(110~120),Cr3 2~4g/L。分别对30℃、40℃和50℃下的铬酐的质量浓度与镀液密度的关系,电镀过程中镀液温度与阴极电流密度及其与工件形状、阳极的设计和电极间距的关系,以及工件的预热温度、冲击电流和反向蚀刻等操作规范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19.
以厦门大学研发的XTC-硫酸盐三价格镀铬工艺进行中试试验,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能谱仪(EDS)和CM-2600dLab值测试仪分别对镀层的表面形貌、组分和色度进行表征,考察了电流密度和导电盐浓度对镀层抗腐蚀能力和色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镀件外观均匀一致,色度白亮、略偏黄;镀层形貌平整、致密,为微裂纹结构;当电流...  相似文献   

20.
取代重污染六价铬电镀的技术及应用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介绍了六价铬电镀及取代六价铬电镀特别是三价铬电镀的研究现状和有关的技术及政策。分析了六价铬电镀的危害及三价铬电镀的优点,以及三价铬电镀取代六价铬电镀带来的效益三价铬电镀不仅可明显减少电镀对环境的污染,节省大量的污染治理费用,而且还可提高电镀产品的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