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1 毫秒
1.
《水处理技术》2021,47(10):90-93,98
采用化学除磷工艺处理城市污水,重点对比研究了单点与多点化学强化除磷工艺对TP与氮素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单点化学除磷工艺,PAC存在除磷极限,过量投加会造成药剂成本增加,对TP指标的控制无明显积极作用;采用多点化学强化除磷工艺,出水TP质量浓度能降至0.08 mg/L左右,去除率高达98.5%以上,相比单点化学除磷工艺而言,浓度下降了74.3%,下降趋势明显;基于本实验所采用的8种多点化学强化除磷工况,较为优化的A点PAC投加量为20 kg/km3,B点PFS投加量为17.5 kg/km3,该工况下,出水TP平均质量浓度为0.16 mg/L,TN平均质量浓度为9.17 mg/L,NH3-N平均质量浓度为0.20 mg/L,显著优于一级A排放标准,相比原工况,全年可节约107余万元的除磷剂费用,且出水TP与氮素指标能实现更加稳健的控制,有效促进了成本与水质的双赢。 相似文献
2.
交替运行传统A2/O工艺和倒置A2/O工艺进行脱氮除磷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监控污水处理系统出水总氮、氨氮和磷酸盐的变化,把污水处理系统的工艺在传统A2/O工艺和倒置A2/O工艺之间转换.笔者发现;传统A2/O工艺脱氮能力相对较弱、除磷能力相对较强,倒置A2/O工艺脱氮能力相对较强,除磷能力相对较弱;适度地交替运行传统A2/O工艺和倒置A2/O工艺,能优化污水处理系统的脱氮除磷效果。 相似文献
3.
4.
如何有效提高城市污水厂除磷效率一直是研究的热点,而反硝化除磷菌可以在碳源不足的条件下,通过“一碳两用”的方式同时实现反硝化脱氮和吸磷作用,是一种新型高效的技术.试验以啤酒废水为研究对象,验证了厌氧-缺氧-好氧(A2O)工艺中反硝化除磷现象的存在及其对系统脱氮除磷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A2O系统稳定运行时,反硝化聚磷菌在缺氧区可利用在厌氧段储存的PHB大量吸磷,同时氮也得到去除,计算表明缺氧除磷量可占厌氧总释磷量的71.3%,另外可节约曝气能耗25%.无论系统进水COD浓度从200 mg8226;L-1变化为400 mg8226;L-1,COD、总氮和总磷去除率总能保持较高水平,平均出水总氮和总磷浓度分别小于10 mg8226;L-1和0.30 mg8226;L-1.另外发现,过量曝气对系统除磷具有明显的影响,导致除磷效率降低,甚至会产生不吸磷现象,系统需要经过约一个污泥龄时间才能恢复其吸磷能力,所以应加强系统曝气的控制.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COD、TN、TP和NH3-N监测分析,确定了A/A/O最佳的工艺参数为污泥负荷为0.20kg COD/(kg MLSS·d),停留时间为8h,最佳污泥浓度为3000mg/L,泥龄为15d,其脱氮除磷效果良好,COD、TP、TN、NH3-N去除率分别为89.0%、93.0%、63.1%、84.5%,其出水达到了《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Ⅰ级标准。 相似文献
6.
针对传统A2/O工艺存在的泥龄矛盾,将脱氮和除磷分置于前后2套不同的A/O系统中,第一级A/O采用活性污泥法除磷;第二级A/O采用生物膜法脱氮。以生活污水为处理对象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泥龄为6 d、水温为22~28℃,进水NH3-N、TP、COD的质量浓度分别为40~70、2.0~6.0、150~320 mg/L条件下,出水NH3-N、TP、COD的平均质量浓度分别为5.9、1.0、40 mg/L,均达到了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中的一级排放标准,其去除率分别为82.5%、69.7%、83.1%。 相似文献
7.
针对传统A^2/O工艺存在的泥龄矛盾,将脱氮和除磷分置于前后2套不同的A/O系统中,第一级A/O采用活性污泥法除磷;第二级A/O采用生物膜法脱氮。以生活污水为处理对象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泥龄为6d、水温为22—28℃,进水NH3-N、TP、COD的质量浓度分别为40—70、2.0—6.0、150-320mg/L条件下,出水NH3-N、TP、COD的平均质量浓度分别为5.9、1.0、40mg/L, 相似文献
8.
目前我国城市污水碳氮比(C/N)普遍较低,传统A2/O工艺运用于低C/N废水处理时存在诸多问题。改良A2/O工艺能针对性地解决传统A2/O工艺在运行过程中的缺陷,改善脱氮除磷效果。基于生物脱氮除磷理论,总结了传统A2/O工艺运行中存在的问题,概述了几种改良工艺(倒置A2/O、UCT、MUCT、JHB、Bardenpho)的特点及优势,并分析了分段进水、补充碳源、增设填料的运行优化方式和原理。相比于传统A2/O工艺,改良A2/O工艺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优化了混合液回流和污泥回流位置,减少了硝酸盐限制及污泥龄矛盾问题;优化了构筑物布局,缓解了碳源竞争;通过调整进水配比,提高了系统碳源利用率,降低了外加碳源成本;通过增设填料,降低了排泥对硝化速率的影响,并提高了系统抗冲击能力。最后,提出未来改良型A2/O工艺的研究方向:组合不同工艺以实现优势互补;研究新型液体和固体碳源,兼顾经济成本和环境效益;强化微生物培养,进一步提升... 相似文献
9.
以城市污水为原水,考察了一种分点进水的改良型A2/O工艺的脱氮除磷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原水按照6∶4的体积比分别进入厌氧池和缺氧池后,增加了缺氧池的碳源浓度,提高了该系统的脱氮效果。当进水中碳氮质量比平均为6.84、硝化液回流比为200%,CODCr、TN、NH3-N和TP的平均质量浓度分别为237.02、36.39、22.99和4.98mg/L时,出水CODCr、TN、NH3-N和TP的平均质量浓度分别为34.29、10.70、0.18和0.46mg/L,去除率分别为85.53%、70.60%、99.22%和90.76%。 相似文献
10.
11.
12.
13.
采用实验室规模连续流厌氧-缺氧-好氧(A/A/O)工艺处理人工模拟生活污水,考察了不同碳氮比(C/N)和溶解氧(DO)工况下改变缺氧池容积对A^2/O工艺脱氮除磷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低C/N和好氧阶段DO含量较低时,增大缺氧池容积有利于提高TN的去除率和除磷效率,在COD/ρ(TN)(ρ(TN)≈40 mg/L)约为7,DO的质量浓度在0.9~1.2 mg/L的条件下,缺氧池容积增加1倍,TN去除率可达71.1%,PO4^3--P去除率可达94.0%;在高C/N和好氧阶段DO含量较高时,增大缺氧池容积在提高TN去除率和改善出水水质方面效果不显著。 相似文献
14.
15.
针对传统倒置A2/O工艺(R1)生物脱氮除磷效率不理想的现状,开发了倒置A2/O耦联生物滤池(BAF)(R2)的新工艺,并在中温条件下比较了两工艺对城镇生活废水的脱氮除磷效率。结果表明,稳定运行期R2内出水COD维持在10.7~17.6 mg/L,去除率为92.5%~94.2%,高于R1。延程分析表明,R2内COD主要在缺氧期与厌氧期被消耗。R2内总氮(TN)及总磷(TP)的去除率分别为81.3%~82.8%、85.6%~86.9%,均显著高于R1。机制探究表明,R2强化了硝化过程,使得回流液中硝态氮含量升高,强化了缺氧区的反硝化脱氮过程。在生物除磷方面,R2厌氧期释磷量高于R1,且合成胞内聚合物聚羟基脂肪酸酯(PHA)的最大含量为6.8 mg/g,从而在随后的好氧期产生更多能量用于吸磷。 相似文献
16.
采用人工配水,通过控制进水p H值为7.5~8.2、DO为0.4~0.7 mg/L、污泥龄9~13天等实验条件,经过两个阶段共46d的驯化培养,在厌氧/好氧/缺氧(A/O/A)SBR反应器内实现短程同步硝化反硝化与除磷过程的耦合。系统稳定运行后,对一个典型周期内水质的变化情况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系统对COD、NH+4-N、TN、TP的去除率分别为94.8%、97.6%、89.4%、93.1%。在此基础上,探讨了不同进水p H、不同曝气量对系统运行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p H的改变,系统对去除氮、磷的稳定性呈现不同的变化趋势;而过高的曝气量,会造成系统内的短程硝化向全程硝化转变。 相似文献
17.
通过SBR中试试验研究,掌握同步脱氮除磷过程中SBR反应器运行的关键参数,为工程设计运行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持。研究表明:温度、溶解氧、碳氮(C/N)比对脱氮除磷效率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