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杨琪 《高压电器》2011,47(8):72-74
笔者以岭澳核电站二期工程项目500 kV气体绝缘金属封闭输电线路(GIL)和500 kV气体绝缘金属封闭开关设备(GIS)母线为例,介绍并比较GIL设备与气体绝缘金属封闭开关设备(GIS)母线的结构特点与应用.岭澳核电站二期工程500 kV GIL在遂道的应用,在安装和调试上积累了经验,为后续的核电项目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
《电力技术》2010,(8):17-17
岭澳核电站二期工程1号机组已于近日首次达到临界状态.这标志着我国首座采用自主品牌CPR1000核电技术建设的核反应堆正式启动进入运行状态.为机组并网发电和满功率运行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3.
《中国电力》2006,39(10):51-51
作为世界知名的配电和自动化领域的专家之一,施耐德电气在岭澳核电站二期工程中签订了价值1180万欧元的合同,包括6.6kV、380V中低压开关柜和高/低压变压器。施耐德电气(中国)投资有限公司(SECI)作为此项目的总包商.所有的开关柜和变压器将用在岭澳核电站二期工程的1、2号机组。  相似文献   

4.
本文根据广蓄一期和二期工程实践,探讨大型水泵水轮机蜗壳和外包砼设计的几个问题,如蜗壳钢衬的允许应力、埋置方式、外包混凝土对机组振动的吸收和配筋。  相似文献   

5.
由两台机组组成,中国首个自主完成从工程设计、关键设备制造、建筑安装调试、机组性能试验与整体启动到投产运营全过程的百万千瓦级核电站--深圳岭澳核电站二期工程2014年9月2日正式通过竣工验收。
  岭澳核电站二期工程采用中国改进型百万千瓦级压水堆核电技术方案CPR1000。在当天举行的竣工验收会议上,专家组认为,岭澳核电站二期取得了国内同类型机组最短建造工期和最优造价的成绩,综合技术安全经济指标设计已达到目前国际同类核电站的先进水平。  相似文献   

6.
大型水电站垫层蜗壳结构仿真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本文应用有限元程序ANSYS,对某大型水电站垫层蜗壳钢衬-钢筋混凝土结构进行三维非线性有限元分析,钢蜗壳与外围混凝土之间按常规共结点和滑移接触两种方案分别进行计算,分析比较两种方案中钢蜗壳和钢筋的应力分布、裂缝开展范围与宽度等,验证接触非线性模型的合理性,为更精确地进行水电站垫层蜗壳的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如何选取水轮机蜗壳的埋设方式,是我国大型水电站厂房设计和研究的重点和难点之一。本文以三峡水电站厂房为背景,采用双结点接触非线性模型,计算三种不同蜗壳埋设方式下厂房结构的振动响应。计算结果表明:对于混凝土结构而言,保压方案的振动响应最小,垫层方案明显大于充水保压方案,直埋方案的振动响应最大;对于蜗壳等金属构件而言,保压方案的振动响应最大,而直埋方案最小,这说明直埋方案对金属构件的振动有利。为了检验计算模型与计算结果,开展了145m水位下三种不同埋设方式蜗壳的厂房振动现场测试。测试结果表明,对于混凝土结构而言,直埋方案的振动响应最大,保压方案最小,垫层方案略大于充水保压方案;而对于水轮机顶盖的振动而言,直埋方案振动最小,保压方案最大,垫层方案略小于充水保压方案。这说明测试结果与计算结果的振动响应规律基本一致。测试结果中垫层方案与保压方案基本一致的主要原因在于,在低水位下实际厂房的混凝土结构与垫层以及蜗壳之间存在缝隙,导致蜗壳的部分振动传递不到混凝土。  相似文献   

8.
马兆荣 《电力建设》2001,22(4):36-0
由于塑性混凝土等塑性材料的变形模量较为接近围土材料的变形模量,因而能大大改善塑性混凝土防渗墙的应力状态,从而提高了防渗墙的耐久性,而且塑性混凝土防渗墙施工方便、工效高、造价低,因此近年来,塑性混凝土防渗墙得到迅速推广。塑性混凝土防渗墙在我国首次成功应用在岭澳核电站防波堤上,取得了较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为今后类似的工程积累了经验。  相似文献   

9.
基于非均匀间隙的充水保压蜗壳施工仿真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采用基于保压缝隙不均匀差异性概念的仿真算法,考虑钢蜗壳和混凝土的接触,通过ABAQUS大型有限元程序计算实现了保压蜗壳浇筑混凝土的施工过程仿真;研究保压浇筑后蜗壳和混凝土之间的初始缝隙开度随机组运行过程的变化和接触界面的接触性态,并给出施工过程中钢蜗壳应力随浇筑过程的变化规律,对钢筋和混凝土的应力做了细致分析.通过和简化方案对比,得出仿真方案更符合工程实际的结论.研究成果对保压蜗壳的施工过程监测和长期运行安全评价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核电工程与技术》2009,22(4):13-13
日前,由中广核检测技术有限公司实施的岭澳核电站二期工程l号机组反应堆压力容器役前检查胜利结束。这标志着我国百万千瓦级压水堆核电站反应堆压力容器的役前检查工作实现了自主化.打破了少数国外机构的垄断,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  相似文献   

11.
刘海峰  阮建林 《电力建设》2011,32(9):101-106
蜗壳为核电站联合水泵房循环系统泵的主要组成部分,其形状像蜗牛壳,在联合水泵房中位于进水道上端,与循环水廊道相接。以宁德核电站工程为例,从蜗壳预制混凝土块的吊装和就位、蜗壳底部及接缝处灌浆、出水道模板的安装加固及安装循环水出水口测压管等方面对蜗壳模板安装技术进行了介绍,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姜鹤 《广东电力》2009,22(11):54-57
在分析强迫冷却式(简称风冷式)离相封闭母线技术特点的基础上,根据大型核电站大电流、常规岛厂房尺寸不大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岭澳核电站二期工程2台兆瓦级压水堆核电机组采用风冷式离相封闭母线的设计方案,介绍了冷却系统、控制系统、母线接地方式和相关设备优化布置的设计思想。该设计方案为国内大电流风冷式离相封闭母线的设计应用提供了方向和思路。  相似文献   

13.
陈梅 《电力建设》2002,23(8):19-0
为了解决“给水泵双重故障下如何使反应堆不跳闸”这一问题,提高机组运行的可靠性,岭澳核电站拟将汽动给水泵单泵容量的最大出力由65 %额定出力提高到75 %额定出力。为此, FRAMATOME 公司和ALSTOM 公司分别用计算机对给水泵配置方式及动态特性进行了模拟分析,通过迭代计算完成了给水泵暂态分析,验证了岭澳核电站给水调节系统的给水泵容量配置能达到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4.
岭澳核电站第1燃料循环WANO化学指标状况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借用世界核营运者协会(WANO)制定的压水堆核电机组的化学指标体系,对岭澳核电站2台980MW压水堆机组第1燃料循环的二回路水质状况进行分析、研究,并与大亚湾核电站2台机组的水质比较以及法国电力公司14台同类机组第1燃料循环的水质做比较,得出岭澳核电站2台机组第1燃料循环的水质相对较好的结论。最后,总结了压水堆核电新机组的水质控制经验及其改善措施。  相似文献   

15.
介绍东方电机股份有限公司岭澳核电发电机部件分包的实践和体验。该次实践提高了公司核电发电机制造能力和管理水平,并对全面提升公司的产品质量和管理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徐鹏 《江西电力》2012,36(1):54-56
针对丰城二期电厂循环水泵供水不足、低水位时泵体振动大等问题,对循环水泵进行了增流节能技术改造.循泵由原来的3片叶轮改造更换成了4片叶轮,电机也进行了相应的改动.这一系列的改进达到了增加循环泵流量的目标,为同类型机组实施循环水泵节能技术改造提供了科学依据和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17.
对岭澳核电站一期常规岛及辅助设备(BOP)部分泵及风机逻辑图设计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逻辑图标准化设计的解决方案,并应用于岭澳核电站二期DCS设计中,实现了泵及风机标准逻辑模块的设计。  相似文献   

18.
梁广兴 《广东电力》2010,23(2):57-59
为解决火电厂汽轮机循环水泵巴氏合金推力瓦易出现磨损、温度偏高甚至被烧损等故障的问题,在分析了弹性金属塑料瓦技术性能的基础上,提出以弹性金属塑料瓦代替巴氏合金瓦的技术改造方案。以沙角A电厂4号机组7号循环水泵推力瓦的技术改造为例,介绍了安装弹性金属塑料瓦时应注意的问题、报警与事故停机温度整定方法,并对改造前后推力瓦的技术性和经济性进行了比较。改造后的运行情况表明,采用弹性金属塑料瓦代替巴氏合金瓦能有效地降低推力瓦的温度,减少设备可能出现故障的风险,提高设备运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19.
王宏印  吴超群  张甬  刘栋 《发电设备》2010,24(5):373-375,392
介绍了配电盘内燃弧故障产生的原因、危害及预防措施,分析了岭澳核电站(二期)中已经采用的内燃弧保护配置。在研究中压配电盘二次接线图及中压配电系统逻辑图的基础上,提出了将中压内燃弧保护和中压厂用电系统切换逻辑相结合的保护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