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江苏下扬子区下古生界源岩二次生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安定 《南方油气》2006,19(1):8-14,41,F0003
苏121井和黄桥气田地球化学研究证实,江苏下扬子区存在下古生界源岩二次生烃和晚期成藏,热解分析和盆地模拟对二次生烃潜力进行了定量。根据构造演化史和生烃进程延缓因素分析,早古生代为台地、中生代为向斜、第三纪为盆地的地区最有利,晚期/二次生烃强势区叠合有利保存区为有利勘探区。  相似文献   

2.
下扬子沿江盆地群是下扬子中新生代含油气盆地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认识中国东部中新生代盆地结构与构造—沉积演化的重要窗口。在长江中下游地区,自西向东,分布着鄱阳盆地、潜山盆地、望江盆地、全椒盆地、无为盆地、句容—南陵盆地、常州—宣城盆地、溧阳盆地和平湖盆地9个相对独立的沉积盆地,在平面上组成了一个盆地体系或盆地群,可称之为下扬子沿江盆地群。盆地沉积充填过程主要为晚白垩世—古近纪断陷期与新近纪—第四纪拗陷期2个阶段。盆地断陷期主要以河湖相与三角洲相沉积为主,而拗陷期主要以河流相沉积为主。下扬子沿江地区在渐新世末期形成统一的断陷盆地体系,于新近纪形成统一的拗陷盆地体系。由于新近纪差异变形,各盆地地层差异剥蚀,最终形成现今的沉积盆地地质面貌。  相似文献   

3.
为了在松南地区扩大油气勘查成果,我们对勘探重点的H凹陷A剖面进行了二维盆地模拟。得到了H凹陷的地史,热史,生烃史,排烃运移史资料。在地史研究中,从已知盆地出发,采用了回剥技术,由今溯古重建了凹陷的沉积史和构造史。在此基础上进行热史分析,得到了H凹陷在早期发生断裂活动,并伴有高热流值,形成了有利于有机物向石油烃转化的环境,生烃史和排烃运移史的研究主要对沙河子组地层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沙河子组是凹陷中的  相似文献   

4.
渤海湾盆地中南部上古生界生烃史与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渤海湾盆地古生界含油气系统以上古生界煤系为主力烃源岩.该套烃源岩经历了复杂的埋藏史、热史和生烃史,具有多期次的生烃过程.该地区上古生界含油气系统具晚期成藏特征,只有与古近纪以来有效成藏期相匹配的晚期生烃才具有现实的资源意义.通过建立上古生界烃源岩的生烃史地质模型,划分了3种生烃史类型.以东濮凹陷为代表的"燕山期抬升、喜马拉雅期强追加"最有利于晚期二次生烃;以东营凹陷为代表的"燕山期弱追加、喜马拉雅期强追加"也具有较大的晚期生烃潜力;以莘县凹陷为代表的"燕山期较强追加、喜马拉雅期较弱追加"晚期生烃潜力有限.通过生烃史数值模拟,预测了不同阶段的生烃强度.济阳坳陷在新生代生烃量占其总生烃量的60%;临清坳陷在新生代生烃量占其总生烃量的14%;东濮凹陷在新生代生烃量占其总生烃量的90%.生烃史模拟预测了侏罗纪-白垩纪和新生代生烃强度的平面分布,在此基础上预测了渤海湾盆地中南部地区上古生界的天然气资源前景和有利勘探方向.  相似文献   

5.
JunMod盆地模拟软件是用C++ Builder4.0开发研制的微机版盆地模拟软件。应用JunMod软件能够进行埋藏史、热史、生排烃史、油气运聚史的模拟和油气资源量估算。埋藏史模拟现已开通压实回剥法,热史模拟已开通地温梯度法,生排烃史模拟已开通烃产率法和化学动力学法,油气运聚史模拟已开通运载层吸附油气散失模型法,资源量估算已开通排聚系数法。Jun-Mod盆模软件具有Windows图形用户界面,用户可以通过对话框进行软件操作,操作简单灵活,使用方便。  相似文献   

6.
渤海湾盆地古生界含油气系统以上古生界煤系为主力烃源岩。该套烃源岩经历了复杂的埋藏史、热史和生烃史,具有多期次的生烃过程。该地区上古生界含油气系统具晚期成藏特征,只有与古近纪以来有效成藏期相匹配的晚期生烃才具有现实的资源意义。通过建立上古生界烃源岩的生烃史地质模型,划分了3种生烃史类型。以东濮凹陷为代表的"燕山期抬升、喜马拉雅期强追加"最有利于晚期二次生烃;以东营凹陷为代表的"燕山期弱追加、喜马拉雅期强追加"也具有较大的晚期生烃潜力;以莘县凹陷为代表的"燕山期较强追加、喜马拉雅期较弱追加"晚期生烃潜力有限。通过生烃史数值模拟,预测了不同阶段的生烃强度。济阳坳陷在新生代生烃量占其总生烃量的60%;临清坳陷在新生代生烃量占其总生烃量的14%;东濮凹陷在新生代生烃量占其总生烃量的90%。生烃史模拟预测了侏罗纪-白垩纪和新生代生烃强度的平面分布,在此基础上预测了渤海湾盆地中南部地区上古生界的天然气资源前景和有利勘探方向。  相似文献   

7.
下扬子区古生界海相盆地晚中生代(T2末)以来经历了晚印支-早燕山期(T3-J2)对冲挤压、中晚燕山期(J3-K1)左行走滑错移及喜马拉雅期(K2-E)伸展拆离3期性质完全不同的构造运动的变形改造,使得海相实体的赋存状况和地质结构极其复杂。与之对应,下扬子海相成烃-成藏分为加里东期-早印支期初次生烃-早期成藏、晚印支-燕山期破坏调整、早喜马拉雅期二次生烃-晚期成藏3个阶段。对黄桥、句容含油构造及泰山古油藏等典型解剖表明,现实的油气聚集主要以晚期成藏为主,海相实体赋存状况及其地质结构、有效烃源、有效保存条件成为晚期成藏的关键要素。  相似文献   

8.
下扬子新生代构造变形是中国东部新生代构造研究的重要窗口。为研究其变形机制,基于构造物理模拟,对4个主控因素进行评价与研究。设计对比实验,分析了在不同主控因素的作用下,下扬子区新生代构造的变形过程。应力与模型边界的角度和施加应力的边界位置是下扬子新生代构造变形的最优主控因素。在东侧全段挤压和东侧北段挤压的对比实验中,郯庐断裂带与下扬子及其周缘块体的构造变形均呈现显著变化;在块体厚度的对比实验中,变形与变位状态近似相同,但隆升特征存在显著差别,东西两侧边界挤压效果具有显著差异;与此同时,施加应力与模型边界角度越小,郯庐断裂带呈现右行走滑特征越明显。在最优主控因素模型中,下扬子块体新生代区域伸展构造变形与郯庐断裂带右旋走滑共同构成了一个“右旋侧向扩展变形”构造系统。  相似文献   

9.
盆地模拟技术30年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自1978年世界上第一个一维盆地模拟系统建立以来,已30周年。本文首先概述盆地模拟技术的现状,指出盆地模拟的主要最新技术。然后,根据实际应用效果对盆地模拟的目标进行定位,认为盆地模拟基本上起到区带评价的作用,尚未起到圈闭评价的作用。最后,针对盆地模拟技术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改进方案,作为今后技术研发的方向。  相似文献   

10.
中下扬子区海相烃源岩分布与生烃潜力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构造、沉积演化为基础,分析了中下扬子区中-古生界海相烃源岩的发育与分布,认为下寒武统烃源岩在中扬子区主要分布在南缘碳酸盐岩缓坡,在下扬子区分布于中央台地相两侧的缓坡;下志留统烃源岩主要分布于扬子北缘海水闭塞环境。通过野外样品的地球化学分析结果,探讨了海相烃源岩的特征及生烃潜力。分析表明,下古生界有机质以腐泥型为主,热演化程度较高;上古生界烃源岩为混合型和腐殖型,热演化程度相对较低,综合评价表明,下古生界台地相区和上古生界烃源岩具有良好的生烃潜力。  相似文献   

11.
在野外地质勘查的基础上,运用层序地层学的理论和研究方法,对苏皖下扬子地区石炭系露头进行了精细的层序地层研究和层序划分、对比,详细阐述了层序建立和层序特征。研究结果表明,苏皖下扬子地区石炭系可以分为6个三级层序,其中层序SQ1、SQ5、SQ6属于Ⅰ型层序,层序SQ2、SQ3、SQ4属于Ⅱ型层序。在苏皖下扬子的东北部地区SQ1—SQ6六个层序发育完整,而在西南部地区SQ1—SQ4四个层序存在不同程度的缺失;SQ5、SQ6层序则全区广布。  相似文献   

12.
塔里木盆地北部轮南地区下奥陶统的裂缝和溶洞是该区油气储集的主要空间。研究区内裂缝属多成因类型,主要有构造裂缝、压溶缝合线、成岩网状收缩缝及古风化剥蚀裂缝。其中构造裂缝是主要的油气储集裂缝,它按裂缝充填程度及所充填的物质组分划分成几个亚类。研究区内溶洞也十分发育,洞径最大可达100m,地下广为分布的大型水平溶洞是古岩溶作用的产物,但绝大多数的溶洞均被充填。与溶洞相伴出现的洞顶破裂角砾岩是极好的储层。裂缝系统和溶洞系统在空间分布上既可组成裂缝一溶洞型储层,也可单独形成裂缝型储层或溶洞型储层。这几种类型的储层均表现出强烈的非均质性。图4表3参7  相似文献   

13.
南亚太地区是指东南亚及澳洲地区,地质构造上位于欧亚板块、印度—澳大利亚板块及太平洋板块交会地带,中、新生代该地区板块构造活跃,经历了非常复杂的构造演化,形成了多种类型的沉积盆地,按其发育的构造位置,可分为三大类沉积盆地:①主动陆缘型盆地,包括弧后盆地、弧前盆地和弧间盆地;②克拉通内部盆地,包括断陷盆地和坳陷盆地;③被动陆缘型盆地。根据对该地区各类盆地油气地质条件及油气发现的分析,认为弧后盆地、陆内断陷盆地和被动陆缘盆地是最有利的含油气盆地。  相似文献   

14.
分析了松辽盆地南部地区已完在的16口2000m以浅的小眼井的井身结构,套管程序,BKM钻井完井液使用和LDAM低密度防气窜水泥浆固井技术和施工等情况,对钻具组合,钻井参数,水力参数及PDC钻头进行了优选,取得了明显的效果,提出了提高小眼井钻井技术水平的途径和对策。  相似文献   

15.
为深入研究皖东南地区二叠系页岩储层微观特征及其储气能力,选取2口钻井岩心样品进行负离子抛光—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氮吸附/脱附实验、甲烷吸附能力测定以及相关地球化学分析。结果表明,二叠系富Ⅱ—Ⅲ型有机质泥页岩石英等脆性矿物含量较高,存在晶间孔、粒间孔以及粒内孔、次生溶孔、有机质孔及微裂缝、构造缝等多种储集空间类型。采用He气法所测孔隙度为2.15%~6.10%、渗透率平均值为0.002 57×10-3μm2。该套页岩以中孔为主,含少量大孔和微孔,大多数的孔径分布在2~50nm之间。BJH孔容为3.30~11.23mm3/g,其中,中孔和大孔孔容约占总孔容的80%;BET比表面积介于3.91~20.84m2/g之间。T-图法计算微孔比表面积介于1.015~4.053m2/g之间,中孔和微孔是页岩比表面积的主要贡献者。大量纳米级孔隙的发育及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为页岩储层提供了良好的吸附聚气能力,实验模拟地层温压测定页岩甲烷最大吸附量达2.3~3.2m3/t。说明研究区二叠系页岩具有良好的储集性能及甲烷吸附能力。  相似文献   

16.
在综合研究该地区的钻井 、测井、三维地震资料和古地理背景的基础上,特别提出工区在E沉积时,绿参1井区是铁木里克物源发育区,而南参2井区是铁木里克物源、昆仑山物源和东柴山物源汇聚区。这一新认识拓展了铁木里克物源所形成的辫状河三角洲向东的延伸范围。.  相似文献   

17.
中非地区B盆地下白垩统泥岩是该盆地目前唯一证实的烃源岩。对该套烃源岩的地球化学研究表明,盆地烃源岩有机质丰度高,为好烃源岩,有机质类型主要为Ⅱ1型;由于构造反转、剥蚀和高地温梯度,现今生烃门限深度普遍偏浅;平面上,由北西西向南东东方向生烃门限深度变深;有效烃源岩为下白垩统阿普第阶下部和巴列姆阶;盆地北部斜坡带浅层油气存在生物降解作用,与其深层油藏存在明显亲缘关系;推测盆地存在多个生烃灶。  相似文献   

18.
借助油气评价仪、色谱-质谱、稳定同位素质谱仪、显微镜等分析测试手段,从有机碳含量、热解参数、饱和烃的生物标志化合物特征、有机岩石学特征和碳同位素分布特征几方面资料,综合分析了鄂尔多斯盆地富县地区下古生界烃源岩的有机质丰度、类型和成熟度,对其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鄂尔多斯盆地富县地区下古生界海相烃源岩总体质量较差,但仍有中等质量的烃源岩存在;有机质类型主要为Ⅱ型和Ⅰ型,有机质演化程度高,基本上达到过成熟演化阶标。富县地区下古生界烃源岩母质来源主要为低等水生生物来源,沉积时较深水的还原缺氧的成水沉积环境有利于有机质的保存。  相似文献   

19.
圈闭评价技术及在蜀南楼东地区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正确的圈闭评价技术思路,选取合理的评价方法.使评价结果更加准确可靠,对评价内容进行了深入分析,对各种评价方法进行了对比研究,以油气系统理论为指导,按照不同圈闭的地质条件与勘探实际,优选出了圈闭评价模式的评价思路和技术方法,并在四川盆地蜀南楼东地区三叠系嘉陵江组构造圈闭进行了具体应用,为该区提供了2个有利的钻探目标,从而达到直接为勘探决策服务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通过多种地球化学分析方法,对塔中地区下奥陶统油气地球化学特征与成因进行详细研究,结果表明,下奥陶统原油是以低分子量轻质馏分为主、生物标志物含量极低的高-过成熟原油,以芳烃中含有高-超高丰度的含硫芳烃-二苯并噻吩(DTBs)而显著不同于中上奥陶统等上部层系。依据单体烃碳同位素特征,结合烃类组成与分布,认为下奥陶统原油为来自寒武系-下奥陶统和中上奥陶统的混源油,前者的贡献总体高于后者。下奥陶统原油中较高丰度的硫醇化合物、丰富的四氢噻烷、高含量H2S(近10%)伴生气以及超高丰度的含硫芳烃的存在,表明其经历了硫酸盐热化学还原作用、热化学作用等复杂的油气成藏后作用,这些作用改造了油气藏中的烃类并对油气藏的保存可能产生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