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 毫秒
1.
和田河流域耗水现状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和田河流域位于干旱内陆区,降雨稀少,蒸发剧烈,水量散耗是该地区水份运动的主要形式。本文采用和田绿洲散耗型水文模型,对流域耗水现状进行综合分析。分别从河流、水库、地下水、绿洲灌区的耗水水平,流域耗水的年内分配,社会经济与自然生态系统耗水比例等方面体现耗水现状,为和田河流域今后的水土资源合理配置与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3.
4.
应用干旱区平原绿洲四水转化模型,对新疆叶尔羌河平原绿洲的水土资源不同利用情景的水资源转化和消耗进行模拟,研究地下水的适宜开采量和灌溉规模问题。结果表明:现状条件下,社会经济耗水量占总耗水量的53%~60%;如果维持灌溉地年耗水650 mm左右、非灌溉地300 mm左右,那么最大灌溉面积约为850万亩,适宜的地下水利用量约为10亿m3,对应的渠系水利用系数为0.49。 相似文献
5.
将干旱区平原绿洲散耗型水文模型应用到和田绿洲墨玉灌区,对该灌区1996-2003年的水分运动与转化进行模拟演算,结果表明:引起区域生态环境质量降低的主要原因是水的不合理开发利用模式,因此,改革现行的水资源配置与管理方式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6.
7.
为直观反映工业生产中水资源消耗情况,基于工业用水和排水数据,探析 2001—2020 年北京市工业分行业
的耗水演变特征,选取影响工业耗水的相关指标构建工业耗水计算模型并率定模型参数。结果表明:随着产业结
构调整和高耗水行业的逐步退出,北京市工业总耗水量呈现下降趋势,由 2001 年的 7.10 亿 m
3/a 减少到 2020 年的
2.24 亿 m
3/a。基于所率定参数,工业分行业耗水多元回归结果 R
2均大于 0.75,利用 2020 年数据对模型进行验证,
可知模型对各行业耗水的计算误差均小于 10%,表明所建立的模型能较好地反映了北京市工业耗水情况。 相似文献
8.
为探索干旱荒漠区不同灌水定额对玉米农田土壤水分变化、玉米耗水规律及水分生产率的影响,以不同灌水量梯度为试验设计,测定灌水前后土壤含水量变化,计算玉米阶段及全生育期耗水量,结合籽粒产量提出水分生产率最优灌溉制度。结果表明,土壤表层含水量主要受灌水定额的影响,[JP]在第三次灌水前T1土壤含水量降低为13.2%,而T9仍然为19.4%;深层则受作物蒸腾、棵间蒸发及灌水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耗水量与灌水量成正比例关系,T1全生育期耗水量为182.39mm,T9为258.25mm,差异显著,T9产量最高,达到8611.2kg/hm2,但其水分生产率为1.64kg/m3,低于T7(1.78kg/m3)。因此合理的灌溉制度对于节水灌溉、提高水分生产率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石羊河流域下游的民勤绿洲面临严重的生态危机,如何抢救和保护民勤绿洲,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通过对民勤绿洲的历史演变和开发过程研究,分析了民勤绿洲水资源利用现状,并对未来水资源量进行了预测,得到初步结论:石羊河水资源开发利用过度,目前已经基本丧失其河流的生态功能,民勤绿洲的水资源已无法维持绿洲的生存和发展,必须采取综合治理措施,提高水的利用效率和效益,建立高效节水型社会。 相似文献
10.
近16年来新疆内陆河区生态耗水及其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新疆生态需(用)水研究相关进展、阐述新疆内陆河区水与生态环境特征的基础上,依据水量平衡原理,结合逐年出版的水资源公报信息与相关研究成果,逐年定量研究了新疆内陆河地区进入21世纪来的生态耗水量及被挤占量,分析了研究区生态耗水量变化的主要原因。研究结果表明,2001—2016年新疆内陆河区虽适逢丰水期,但生态耗水总量并未相应显著增加,年均仅307.1×10~8 m~3,生态用水被挤占趋势日趋严重;不断增长的农业灌溉规模是新疆内陆河地区生态用水难以保障、生态环境恶化甚至部分区域生态危机一触即发的首要原因。因此,适当控制农业规模、调整用水结构、强化政府监管、建立健全生态用水长效保障机制,是当前形势下新疆生态文明建设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11.
未开展干流绿洲生态水权被挤占量的计量,制约了塔里木河流域干流绿洲生态水权分配与其绿洲生态环境恢复。明确被挤占的绿洲生态水权及其计量是落实塔河流域挤占干流绿洲水权主体权责、客体分配及其经济补偿的基础。为此,首先明确了挤占干流绿洲生态水权的计量原理和类型;然后进一步确定了挤占干流绿洲生态水权的计量方法和模型;在此基础上计算了挤占干流绿洲生态水权。结果表明:在塔河流域,上游源流都挤占了塔河干流绿洲的生态水权,干流绿洲的生态水权基本都被挤占;而且,挤占干流适宜绿洲生态水权高于挤占干流最低绿洲生态水权,挤占干流绿洲维持恢复生态水权高于挤占干流绿洲维持生态水权;挤占期主要在3~5月和6~9月。分析成果可为确定塔河流域挤占干流绿洲生态水权归还和经济补偿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把生态用水价值作为环境水价的价格形成机制和计价依据,基于不同生态环境保护目标,确定塔河流域环境水价的计价内容和方法,构建环境水价的计价模型和纳入农业水价中的环境水价调整模型。利用塔河流域的相关数据资料,基于上述模型,确定在维护生态环境用水目标下塔河流域环境水价为0.083 0元/m3;在恢复重建生态环境用水目标下环境水价为2.828 0元/m3;纳入农业水价的环境水价为0.026 1元/m3。提出了农业水价调整的农户承受力与水价补偿的问题及相关水权制度建设问题。 相似文献
13.
塔里木河流域绿洲维持恢复生态水权需求计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塔里木河流域绿洲生态环境恢复的生态用水保障问题主要源于绿洲维持恢复生态水权界定模糊与缺少计量和分配。为此,从理论上对绿洲维持恢复生态水权进行了内涵界定,确定了其计量的依据与内容以及计量方法与模型,并计算了绿洲维持恢复生态水权需求。 相似文献
14.
15.
针对塔里木盆地进入本世纪以来水资源压力相对较大的问题,为提出有效缓解研究区水资源压力的方法,利用研究区5个行政区域2001—2015年的气候、农业及水文数据,基于水足迹理论对研究区作物生产用水量及水资源压力时空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作物种植结构呈多样化的趋势发展,种植规模逐年增长;不同作物的生产水足迹(WF_(pro))在时空序列上均表现出了一定的差异,各地区WF_(pro)总体呈下降趋势,其中克州的综合WF_(pro)多年均值最高,为2.43 m~3/kg,喀什综合WF_(pro)最低,为1.42 m~3/kg。研究区农业生产依赖蓝水资源,蓝水比例为88.3%左右,蓝水资源压力较大,2004年后均表现为"严重短缺",多年平均蓝水资源压力指数(β_(crop-blue))为0.59;阿克苏和喀什两个地区的多年平均水资源压力指数(β_(crop))分别为0.89和0.76,是塔里木盆地水资源压力最大的两个地区,用水矛盾最为突出。因此,未来应通过适当降低红枣、棉花等高耗水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等方式优化作物种植结构,均衡调整地区间蓝水资源分配,以减轻研究区的农业生产用水压力。 相似文献
16.
17.
18.
建立流域水资源统一高效管理的塔里木河流域水资源管理新体制,不仅能解决水资源管理与利用方面的现状问题,而且能解决在源流特别是在山区建设控制性水利枢纽工程后水资源如何实现统一管理的未来问题。建立水资源管理的生态补偿机制、水费补偿机制、水价调整机制、水票制和奖励制度,能够促进实现流域的水权保护和水资源利用总量的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