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羌塘盆地深部地壳的地球物理特征表明,中地壳存在低速高导层,已被重力勘探所证实。盆地广泛发育岩浆活动,有巨厚的膏盐层和白云岩,显示了羌塘盆地深部的地幔流体热液活动。地幔流体(H2、CO、CO2、CH4)在中地壳的低速高导层可进行费托合成烃的化学反应,盆地油气资源潜力巨大。未来油气勘探的目标应是侏罗系的生物礁,以白云岩为储集层,膏盐岩为盖层,同时注意深部古生界的油气藏。  相似文献   

2.
地球深部有机质演化与油气资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突破传统的油气成因理论,研究深层油气和非生物气形成的基础科学问题。地球深部有机质演化涉及两个基本过程:①初始复杂有机质经热解作用向简单有机质转化;②初始低分子量含碳物质(CO,CO2等)通过聚合反应形成较高分子量的有机质。研究结果表明,在地球深部油气仍有很高的热力学稳定性,压力抑制了有机质热成熟作用和破坏作用,使得深层烃源岩仍具良好的生烃潜力。有机质成烃过程与外源氢的加入密切相关,外源氢的加入提高了成烃转化率,抑制了有机质的石墨化进程。水是有机质成烃演化的重要氢源。微量过渡金属元素对有机质成烃有重要催化作用。上述两种成烃过程的差异,导致其碳、氢同位素动力学分馏效应各异,反映其特征的同位素组成变异亦大相径庭。深层油气和非生物气具有巨大的资源前景。参51  相似文献   

3.
向地球深部进军、拓展深层油气资源,对于筑牢中国能源安全的资源基础具有重要的现实与战略意义,也是加大中国油气勘探开发力度的现实领域。在系统总结全球深层油气勘探开发形势和中国深层油气勘探开发进展基础上,深入分析了中国深层油气发展潜力、重点研究领域与科技攻关方向。中国深层油气资源丰富、勘探开发程度低,中西部叠合盆地深层发育的多套油气成藏组合、东部断陷盆地深洼区岩性与前中—新生界古潜山油气藏、深层页岩气等资源潜力巨大,勘探开发前景广阔,是未来重点研究领域。科技攻关方面需加强深层油气形成机制、分布规律及深部流体流动机理研究,开展基于地球物理的深部目标识别与预测、复杂地层条件优快钻井和复杂储层改造等关键技术攻关。同时,大力推动管理创新,进一步加强理论与技术、企业与部门间的协同攻关,加强勘探开发一体化、地质工程一体化的管理和运行,为深层油气高效勘探与有效开发提供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4.
地球内部不同层圈相互作用过程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传递对浅层盆地内部多种类型资源的形成及富集具有显著影响。深部地质作用过程与浅部资源效应这一核心科学问题备受关注,其中在深部流体/熔体物质传输影响下的有机—无机相互作用及资源效应是关键所在。梳理了地球多层圈有机—无机相互作用对盆内多种资源的影响机理。在深部流体/熔体活动背景下,有机—无机相互作用主要通过形成利于富有机质烃源岩发育的沉积环境、提供促进生烃的物质能量、产生改造储层性质的流体环境和影响油气组分的聚集效果的方式控制油气资源的形成和聚集;深部流体携带地球深部的气体组分(CH4、H2、CO2等)和热能进入盆地促使了天然氢气和地热资源潜力的形成;深部物质为铀矿提供铀源,富铀流体在生物作用和含烃流体作用下形成砂岩型铀矿;深部流体活动对煤矿资源的形成和变质也产生了较大影响。未来针对地球多层圈有机—无机相互作用的研究应当突破盆地限制,在地球系统的背景下围绕层圈物质和能量传输、盆内与盆外一体化展开。重点对非生物烷烃气成因、工业聚集和天然富(含)氢气藏的成因、富集、潜在勘探区评价、地质...  相似文献   

5.
石油地质学中几个有争议的问题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油气有机成因说认为,岩石中的分散有机质是生成油气的原始物质,但大量的实际资料证实,岩石中的分散有机质并未参与油气生成过程,在自然界中也并不存在实验室中从岩样粉末中抽提出有机质所要求的条件。在地球深处有取之不尽的游离氢和挥发性碳化物,它们在幔源的高温高压条件下发生反应,形成烃类流体所有的烃类聚集,包括油田、气田,沥青矿和可燃性页岩都是在晚第三纪由深部流体非生物生成的。提出了煤与石油一样,都是由深部热液而形成的观点。在由地幔热液流生成油气和油气聚集的过程中,断至地幔的深大断裂(输导断裂)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火山活动与油气资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火山活动为地壳表层带来了地球的深部物质,沉积岩、火山岩兼有的二元结构盆地,不仅有地壳表层的、低温的、生物成因的有机物质,还有来自地球深部的、高温的、非生物成因的无机物质。其中有CO、CO2、CH4、C2H6、C3H8、H2、He、Ar等气态物质,有热液初生水以及以水为载体的备种元素等液态物质。因此,在有火山活动的沉积盆地中应有烃气及非烃气的多种天然气资源;有生物成因的油气资源;有以水、油为载体的多元素共生资源;以水为载体的地热资源。因此,二元结构盆地中的石油和地层水除自身的资源价值以外,还有更有价值的多种元素的共生资源,在二元结构盆地中的石油和地层水是矿中矿,它们将是未来世纪新型工业——石油冶金工业和地下水冶金工业的重要资源。  相似文献   

7.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的发展空间与自主创新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滕吉文 《石油物探》2007,46(3):213-225
当今中国地球物理学面对的重大危机问题是资源(金属矿产资源,油、气、煤能源和水资源)和灾害(地震、火山、山体滑坡等),而核心科学内涵是深化认识地球本体,即地球深部物质与能量的交换、深层物理-力学-化学过程及其动力学响应。针对我国石油和天然气的供需形势与任务,研究和探讨了石油地球物理的发展空间和深化研究的导向:即必须清晰地认识当今世界和中国对矿产资源的需求以及中国对国外石油资源的依存度,只有在这一认识基础上才能在共享世界油气资源的同时,建立安全、稳定、可靠和能持续供给的能源战略后备基地。中国石油地球物理勘探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向第二深度空间(5000~10000m)、向复杂与勘探困难的地质构造地区、岩相地层区,特别是海相地层地带发展乃是石油地球物理勘探与开发的战略目标,进行构造与油气、岩性地层与油气、火山岩体与油气、海相和陆相及交混相与油气、有机和无机与油气等油气生成和赋存形式的有机综合研究,并在当代相邻学科高新技术成果的有效应用和不断深化认识的基点上,强化高层次的综合研究与集成,以达究其机理、探明其展布、索取其成效,即有序地向纵深发展的目的。因此,走自主创新之路,是中国未来实现油气战略目标的根本所在。  相似文献   

8.
向地球深部进军是我国重要的资源战略,同时也是地质学科发展的重要方向。随着油气勘探认识和技术的不断进步,全球范围内深层—超深层已成为油气勘探开发的重点领域,更是中国常规油气勘探的主战场之一。我国许多含油气盆地中都发现了与深部地质作用相关的H2、He、CO2、地热等共伴生资源的规模聚集。因而,探究深部地质作用及其对深层资源的影响具有重要的意义。分析梳理了盆地深部地质作用对深层烃源岩生烃与演化、储层发育与保存、油气运移与聚集及油气共伴生资源富集的控制作用,总结了研究进展和面临的科学问题,提出了进一步科技攻关的方向。盆地深部地质作用与深层资源形成分布面临的主要科学问题有:深部地质作用下有机质成烃化学动力学与多元生烃潜力;深部高温高压超临界体系流体—岩石—烃类相互作用机理及超深层储层的有效性;深部油气系统中烃类相态转化、运聚成藏及保存机制;深部特殊地质环境下油气共伴生资源的形成与富集。深入开展深部地质作用与深层油气资源研究,需要从沉积盆地深部构造演化入手,围绕深部地质过程与资源效应这一核心科学问题,选择深部流体活跃的典型盆地为解剖对象,揭示深部层系物理化学作用机理,阐明不同深部地质过程对不同类型资源(油气、H2、CO2、He、地热及干热岩)形成与聚集的控制机制,探索深部资源新领域。未来的主要攻关方向包括:深部地质动力学背景与地质作用机制;深层生烃动力学与生烃量估算;深层储层发育与保持机理;深层油气运移与聚集机理;深层共伴生资源差异性富集机理。通过攻关,丰富完善盆地深部地质作用影响下油气富集理论与评价方法,也为深部其他战略性共伴生资源的评价与勘探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油气是可以再生的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分析世界一些地区油气勘探开发过程中实际探明的地质储量超过计算的油气资源量、累计产油量超过可采储量、在开发过程中油气有新组分增加等现象,认为一些油气田有新生油气源补给,石油和天然气是可以再生的。根据加利福尼亚Guaymas盆地南海槽热液石油的^14C同位素年龄以及占δ^13C值,认为该类热液石油是近代生成的,其可能的生成模式是高温热液流体对沉积有机质的作用加速了石油的生成,深部地幔流体上升到中地壳,通过费-托反应合成石油。煤矿瓦斯爆炸事件、森林大火事件以及温室气体CO2的排放可能无不与深部地壳无机气体物质源及不断供给有关。石油、天然气的再生表明它们可以通过无机反应生成。表1参39  相似文献   

10.
油气有机成因说认为。岩石中的分散有机质是生成油气的原始物质,但大量的实际资料证实,岩石中的分散有机质并未参与油气生成过程。在自然界中也并不存在实验室中从岩样粉末中抽提出有机质所要求的条件。在地球深处有取之不尽的游离氢和挥发性碳化物它们在幔源的高温高压条件下发生反应.形成烃类流体所有的烃类聚集。包括油田、气田沥青矿和可燃性页岩都是在晚第三纪由深部流体非生物生成的。提出了煤与石油一样.都是由深部热液而形成的观点。在 由地幔热液流生成油气和油气聚集的过程中。断至地幔的深大断裂(输导断裂)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关键词.油气成因:煤:有机成因:无机成因:地幔:热液作用  相似文献   

11.
《天然气地球科学》2005,16(6):757-757
非生物天然气资源特征与前景戴金星非生物天然气形成机制与相关地球科学问题王先彬深层及非生物成烃作用的催化机制吕功煊丑凌军张兵中国近海油气成因类型与资源前景董伟良关于石油成因理论的争鸣张景廉松辽非生物气的成藏特征与地壳结构郭占谦天然气、石油实为幔汁(HACONS)相变产物杜乐天深层油气和非生物成因气的耦合与差异妥进才沉积盆地中油气形成过程中有机—无机相互作用周世新油气形成的非“盆地”观点介绍史斗非生物成因油气研究与前景夏明生成烃机理与非生物气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判识标志李春园王先彬地幔流体体系与原始有机质…  相似文献   

12.
东营凹陷深部流体活动及其生烃效应初探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7  
东营凹陷深部汉体的活动大量存在已被证实,其主要表现地球化学异常、重金属元素异常、岩浆活动及深部结构异常和古地热梯度异常等。深部流体进入沉积盆地主要通过深大断裂和岩浆喷发,将打破原有的物质能量平衡,从多个方面对油气成藏造成影响,对生烃的影响是一个重要方面,它至少可以从3个方面影响烃类的生成。一是直接以物质形成参加生烃过程,加氢模拟实验结果表明,深部流体中的氢与有机质可能发生加氢反应而增加烃的产率;二是热效应,深部流体能够携带大量的热,这有助于提高有机持成熟度,加快有机质生烃;三是催化作用;深部流体携带的各种元素可能成为烃源岩生烃的催化剂,深入研究深部汉体对东营凹陷油气生成的影响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也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论述了油气形成的地球动力学模式,包括俯冲—仰冲地球动力成烃方式、裂谷成因地球动力成烃方式和负压地球动力成烃方式,认为依据岩石圈的演化进程,油气形成是一个强度不同和周期性重复的过程,地球内部的地球动力方式包括俯冲作用和裂谷作用首先是油气形成的决定性因素。阐述了油气形成的地球动力学模式的理论和实践意义,认为该模式在地球内部油气地质区划、找油找气目标选择和油气成因等方面是对传统油气地质学基本理论的重要修正,并认为运用该模式在勘查实践上可以找到新的油气目标。同时运用油气形成的地球动力学观点介绍了对全球碳循环的新解释。  相似文献   

14.
论述了油气形成的地球动力学模式,包括俯冲-仰冲地球动力成烃方式、裂谷成因地球动力成烃方式和负压地球动力成烃方式,认为依据岩石圈的演化进程,油气形成是一个强度不同和周期性重复的过程,地球内部的地球动力方式包括俯冲作用和裂谷作用首先是油气形成的决定性因素.阐述了油气形成的地球动力学模式的理论和实践意义,认为该模式在地球内部油气地质区划、找油找气目标选择和油气成因等方面是对传统油气地质学基本理论的重要修正,并认为运用该模式在勘查实践上可以找到新的油气目标.同时运用油气形成的地球动力学观点介绍了对全球碳循环的新解释.  相似文献   

15.
2005年除夕之夜,温家宝总理在中原油田和石油工人一起过年时,阐述了中国的石油资源战略:稳定东部、加快西部、准备南部、突破海上、立足国内、加强国外。海上油气要突破,海洋地质地球物理至关重要。为此,本刊记者专访了中国地球物理学会荣誉理事长、中科院院士刘光鼎先生。2001年8月,刘院士曾向国务院提出了“关于中国油气资源第二次创业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克拉2大气田成因讨论   总被引:22,自引:4,他引:18  
介绍了塔里木盆地克拉2大气田的宏观地质背景和天然气的地球化学特征。认为气田中的天然气和地层水来源于地幔。指出克拉2大气田恰好位于构造-地球化学巨边界上,而库车坳陷深部地壳的低速高导层有利于无机油气的费托合成,库车坳陷的3条深大断裂则为流体的向上运移提供了通道。在对克拉2大气田成因的不同认识中,明确强调了它的无机成因。  相似文献   

17.
深部流体活动对油气运移影响初探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近年来,深部流体已经成为地质学研究的一个热点,在很多沉积盆地都发现了深部流体活动的证据.当这种流体出现在沉积盆地中时,必定会对盆地的地质构造、岩石演化、流体活动和油气成藏产生重大影响,油气运移作为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也不例外.研究表明,深部流体在地幔和深部地壳以超临界态存在,这种相态的流体具有很强的溶解和扩散能力,它可以萃取和富集沉积物中的分散有机质并直接运移.其次,深部流体对生烃有显著的加氢作用,通过大量生烃而促进油气初次运移.再次,流体与围岩或储层发生物理和化学反应,可以显著改善储层的孔渗条件,促进油气二次运移.此外,深部流体熔融地壳岩石形成的火成岩可以形成盖层,遮挡油气使其聚集成藏.   相似文献   

18.
深部流体是地球内部物质和能量交换最活跃的组分,超临界状态存在的深部流体中含有大量的气体,通过地震、火山或以其他各种构造通道向地球的浅部运移。上升过程中由于物理化学条件变化(主要是温度和压力降低),其中的挥发分首先从岩浆中析出,在合适的构造部位直接聚集成藏;同时流体上升过程中带出的大量地球深部的物质或能量为天然气形成提供有利条件。中国东部郯庐大断裂带气藏天然气碳同位素及稀有气体地球化学特征表明,深部流体直接或间接对天然气形成以及运移有重要的影响。国外一些天然气形成的模拟实验结果也显示以二氧化碳和水为主的流体在深部油气的无机合成、运移和富集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深入研究深部流体与天然气形成之间的关系可以为天然气勘探提供重要的方向和目标,将对天然气成因及来源产生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9.
《录井工程》2006,17(4):53-53
2006年10月15日,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22届综合学术年会在成都理工大学隆重召开,此次会议由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主办、成都理工大学承办。  相似文献   

20.
深部热流体被越来越多证实参与油气成藏的全过程.通过岩心、岩石学、流体包裹体及有机地球化学等资料,系统探讨了研究区(秦皇岛29-2/2E油气田)深部热流体活动的详细证据及其对油气成藏的意义.研究表明:古近系储层流体包裹体测温见异常高温包裹体;天然气藏中发现CO2为火山幔源无机成因气;方解石脉体氧同位素测试值远高于围岩且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