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胡向阳 《人民长江》2013,44(10):10-14
简要回顾了新一轮长江流域综合规划编制的背景和过程。介绍了规划的关键技术线路和主要成果,包括:流域基本资料的收集整理;经济社会发展对长江治理开发与保护要求分析;长江治理开发与保护功能分区及控制性指标体系的提出;防洪减灾、水资源综合利用、水资源与水生态环境保护和流域综合管理等四大体系规划编制。总结了规划在治江理念、规划思路等方面的特点。规划的实施将有助于发挥长江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服务功能,改善长江生态功能,开创流域水利发展改革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2.
《松花江流域综合规划(2012~2030年)》(以下简称《规划》)是松花江流域治理开发与保护的总体部署,是今后一个时期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节约、保护和水害防治工作的重要依据。规划将流域防洪减灾、水资源开发利用、水资源及水生态保护和流域管理作为重点,在深入开展现状调查评价及专题研究的基础上,对全流域的水利发展进行了全面、系统的部署和安排,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黄河流域的概况和特点,从防洪保障、水资源管理、生态文明建设、流域综合管理等角度分析了流域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对黄河治理开发保护与管理的需求,总结了规划在黄河治理开发与管理、涉水事务管理、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重要意义。围绕水沙调控、防洪减淤、水土流失综合防治、水资源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水资源和水生态保护、流域综合管理等"六大体系",简要分析了黄河流域综合规划的主要措施,并分析了规划实施后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吴杰  陈娟  倪伟 《东北水利水电》2013,31(7):18-20,35
《辽河流域综合规划》是辽河流域治理开发与保护的总体部署,是今后一个时期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节约、保护和水害防治工作的重要依据。在深入开展现状调查评价、专题研究的基础上,对辽河流域治理开发与保护情况进行全方位分析,提出以完善流域防洪减灾、水资源综合利用、水资源与水生态环境保护、流域综合管理体系为目标,以水资源节约和水资源及水生态环境保护为重点,对辽河流域的水利发展进行了全面、系统的部署和安排,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奠定了基础,为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提供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5.
水利规划是政府在水资源开发利用与节约保护、防洪减灾和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等方面履行宏观协调、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重要手段,是组织和安排水利建设计划、指导水工程建设、制定管理制度与政策、规范各项水事活动的基本依据。建国60年来,我省水利规划经历了从无到有,逐渐完善的过程,基本形成了以综合规划为主导、防洪规划、水资源综合规划、水利五年发展规划和各专项规划为支撑的规划体系,在各项水利规划的指导下,我省水利事业得到长足发展,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水利保障。  相似文献   

6.
《人民黄河》2013,(10):5-7
介绍了黄河流域的概况和特点,从防洪保障、水资源管理、生态文明建设、流域综合管理等角度分析了流域经济社会发展对黄河治理开发保护与管理的需求,阐明了《黄河流域综合规划(2012—2030年)》对促进黄河治理开发与管理、涉水事务管理、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围绕水沙调控、防洪减淤、水土流失综合防治、水资源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水资源和水生态保护、流域综合管理等"六大体系",阐述了《规划》的主要措施,并分析了《规划》实施后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胡银生 《治淮》2006,(12):6-7
淮河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条全面治理的大河。上世纪50年代以来,淮河流域先后进行了5次流域综合治理规划,这些规划为新中国成立以来3次大规模治理淮河提供了依据。淮河流域水利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已初步形成由水库、河道堤防、行蓄洪区等组成的防洪减灾体系;水资源开发利用水平能力明显增强,初步建成了蓄、引、调的水资源配置体系;水土保持取得显著成效,改善了生态环境,为山区群众发展经济、脱贫致富提供了较好条件;水资源保护工作取得积极进展,确立了以水功能区管理为核心的水资源保护制度,水资源保护监督管理体系进一步完善;水利管理水平不断提高,执法能力得到了加强。淮河流域50多年的水利建设成就为流域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提供了基础保障。  相似文献   

8.
党连文 《中国水利》2012,(24):51-52
2012年是党的十八大召开之年,也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关键之年.松辽水利委员会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2011年中央1号文件和中央水利工作会议精神,坚定不移地践行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突出民生水利理念,以构建流域防洪减灾保障体系、水资源供给保障体系和水生态环境保护体系为目标,认真履行流域机构职责,不断探索与实践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节约保护以及水旱灾害防治的新途径、新措施,流域管理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有力推动了流域水利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9.
王贤平  樊洪霞 《人民珠江》2013,34(Z1):37-38
珠江流域综合规划是科学制订珠江流域治理开发与保护的总体部署,规划将建立和完善流域防洪减灾、水资源供给和保障、水资源保护与生态环境修复及流域综合管理四大体系。规划的实施,将有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对于充分发挥珠江的多种功能和综合利用效益,实现流域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李敏  张旭  郑冬燕 《人民珠江》2013,34(Z1):13-15
珠江是我国的七大江河之一,具有经济发展不平衡、水资源时空分布极为不均、河口水网密布水系复杂、管理体制各异等特点,同时流域的水利发展面,临着供水、防洪、生态和管理等多方面的新形势和新要求,按照新时期治水理念,从进一步完善防洪减灾体系、着力构建水资源供给与保障体系、加强流域水资源保护与生态修复、强化流域综合管理等四个方面提出珠江流域综合治理开发与保护的思路。  相似文献   

11.
方子云 《水资源保护》2005,21(6):1-3,33
主要阐明流域安全的必要性,认为它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对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及其管理目标进行释义。探讨维护健康长江与促进流域安全的相互关系,认为前者是必要条件,后者是目的。提出在水利建设上建立两个保障体系,完成5项主要任务,以维护健康长江,促进长江流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最后提出维护健康长江和流域安全的长江流域可持续发展战略框图。  相似文献   

12.
对水资源统一管理与综合管理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水资源作为基础性的自然资源、战略性的经济资源和公共性的社会资源,其管理既包括流域及水行政主管部门宏观层面的统一管理,又包括其他部门和社会公众参与等微观层面的综合管理。必须从城乡统一、优化配置、环境保护、战略储备、市场运作和法律保障等方面建立起可持续利用的支撑体系。  相似文献   

13.
松辽流域经济社会的发展对流域水资源的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可持续利用是流域管理的根本任务。防洪减灾保障体系、水资源供给保障体系和水环境及水生态保护体系建设是流域管理的中心工作。  相似文献   

14.
黄河流域水环境现状与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柴成果  姚党生 《人民黄河》2005,27(3):38-39,48
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当今的治水思路。水资源短缺、水污染严重是黄河水资源管理中面临的主要问题。针对黄河流域水环境状况,根据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基本点以及原则,从保护黄河水资源的角度提出了保证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具体措施:①完善黄河水资源管理法规体系;②进行流域水资源统一管理;③加强水量水质统一监测;④建立水量水质联防队伍;⑤实行水资源总量控制;⑥开展洪水资源化研究;⑦开展污染物在汇流面上的运行规律研究;⑧加强清洁生产和节水减污工作;⑨发挥水资源的经济杠杆作用;⑩加强珍惜水资源的宣传工作。  相似文献   

15.
袁弘任 《人民长江》2002,33(Z1):50-53
The major faced problems at present in Yangtze river basin are: ① uneffective control in river water pollution threatens seriously the safety of drinking water; ② shrinkage of lake area and serious eutrophication; ③ soil-water losses degraded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of the basin; ④ the impact of TGP and S-N water transfer project on water environment of the basin. In the light of above-mentioned problems, water resources utilization strategy must be adjusted and the sustainable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should be supported by sustainable water resources utilization, and it is necessary to take the following countermeasures: ① establishing overall flood control and disaster relief system; ② developing high water use efficiency agriculture; ③ taking "giving priority to water saving on the basis of pollution control" as urban water resources utilization strategy; ④ implementing comprehensive pollution control strategy with sources control as main point; ⑤ guaranteing water demand of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⑥implementing the strategy of maintaining water resources supply and demand balance on the basis of water demand management; ⑦ studying countermeasures for the ec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impacts of trans-basin water transfer and western China devolopment. The key of realization of sustainable water resources utilization is to reform management and investment mechanism of water resources and water price policy. It is the only way to solve the water resources problems in Yangtze river basin as well as the whole China.  相似文献   

16.
湿地保护与我国水资源安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吕宪国 《中国水利》2001,(11):26-27
一、我国湿地的基本概况 湿地是泛指陆地系统与水体系统相互作用形成的、具有陆地系统与水体系统间过渡性质的特殊系统。主要包括地表经常和季节性积水、生长和栖息喜湿生物、土壤严重潜育化的地段,主要包括沼泽地、河湖滩地、泥炭  相似文献   

17.
水资源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决定了以流域为单元实施水资源统一管理的客观必要性。黄河属于资源性缺水的流域,随着流域人口的增加、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尖锐,已经成为制约流域可持续发展的瓶颈性因素。因此,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从黄河流域的实际出发,建立健全水资源统一管理的体制、机制以及相关法规,强化流域管理机构水行政执行能力,注重公众参与,发挥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等,通过这些综合措施,切实加强黄河水资源统一管理,实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撑流域及相关地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太湖流域洪水识别与洪水资源利用约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随着人口增长和经济的迅速发展,太湖流域出现了洪涝灾害、水资源短缺与水环境恶化三者并存的局面,水资源问题已成为制约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依托防洪工程体系和河湖水系,完善洪水调控方式,促进洪水与水量、水质调度相结合,对于强化太湖流域水资源综合管理具有重要意义。在分析太湖流域洪水特性的基础上,结合降水和水位等要素,划分了太湖流域“洪水期”,从水量平衡角度识别和解析了太湖流域洪水过程,阐明了太湖流域洪水资源利用的实质,提出了流域洪水资源利用的防洪安全、供水安全及水环境安全约束条件,初步总结了太湖流域洪水资源利用识别体系,为开展太湖流域洪水资源利用评价和改善流域洪水调控模式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流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模式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技术和管理两个角度 ,围绕指标体系、分析模型和管理体制三个方面 ,综合分析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判别—优化—保障”模式 ,包括建立判断水资源利用状况的评价指标体系 ;提出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持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水资源合理配置模型和多目标分析模型 ;在分析国外流域水资源管理经验的基础上 ,提出保障流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管理对策 .  相似文献   

20.
在建立与可持续发展相适应的防洪减灾、水资源供给和水生态保护三大保障体系中,松辽流域水利应搞好洪减洪灾保障体系、人给保障体系、水生态和环境保护体系的规划和实施,同时要按照“依法管水,统一管理,规划先行,科技第一”的原则做好流域水利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