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依据沉淀池和排水池的排泥规律确定了日排泥水总量,采用物料平衡法、排泥现场测定法、排泥水处理系统参数监测法及公式法确定日总干污泥量.结果表明:排泥水处理系统监测法操作容易、设备简单且数据可靠.通过污泥量的确定,可调节排泥规律和排泥水处理系统的流量及浓度,并可降低排泥水对系统的冲击负荷,使水厂在高温高藻期达到稳定运行.  相似文献   

2.
为减少排泥水对自然水体的污染,福州市西区水厂对排泥水处理系统进行改造。在设计中将沉淀池排泥水、滤池反冲洗水收集后经高密度浓缩池处理后,上清液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后排放至闽江,浓缩污泥经厢式隔膜压滤机脱水至60%后外运填埋。本文详细介绍了该工程排泥水处理的设计方案、设计参数及系统特点,为类似工程的应用提供更有效的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3.
选择南方某城市3座具有典型自来水和排泥水处理工艺的水厂,从物理、化学、生物安全性三个方面对排泥水、砂滤和炭滤池反冲洗水、排水池和排泥池上清液的水质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并考察了原水水质、工艺选择和控制、排泥水收集和处理模式等因素对排泥水水质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本文将低温干化板框压滤脱水技术应用于某自来水厂排泥水处理系统中,对运行数据进行分析,日均供水量为35×104 m3/d,生产过程中产生排泥水约2 000 m3/d,原泥水含水率约99.4%,干化后污泥含水率为43%,出泥量约为10 t/d,排泥水处理系统运行成本为264元/tDS。研究表明低温干化板框压滤脱水技术在自来水厂排泥水处理系统中具备一定的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在不同的聚合氯化铝(PAC)投量下,考察了网格、折板和机械搅拌三种絮凝方式对沉淀池排泥周期和污泥静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PAC投量20 mg/L时,网格絮凝池中矾花的沉降性能最好,相应的沉淀池排泥周期也最长,为10 h;当PAC投量为25 mg/L时,三者的排泥周期均为8 h左右,排泥水初始含固率也基本相同,此时,与网格池和搅拌池相比,折板池的污泥静沉性能最好、上清液浊度最低、浓缩后的污泥体积最小,表明该池型更适于对排泥水进行再絮凝沉淀。  相似文献   

6.
水厂排泥水处理系统优化运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解决水厂排泥水处理系统中高密度沉淀池斜管沉淀区出现的絮体上浮问题,对PAM投加量和污泥回流工艺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阴离子型PAM的投加量与排泥水浓度存在线性关系,在生产中可以根据沉降比快速估算排泥水浓度.回流污泥的浓度和性质受高密度沉淀池泥位影响,适宜的污泥回流比为1%~2%.  相似文献   

7.
通过探讨排泥水前端工艺优化和排泥水处理方式的选择,阐述了对排泥水进行综合控制和处理的方法。采用优化砂滤池、炭滤吸附池、浓缩池、脱水机的系统设计和运行方式,可减少排泥水的排放量。结合多年的工程经验对排泥水处理方式进行归纳和总结,为类似项目选择合适的排泥水处理模式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张海涛 《供水技术》2011,5(5):35-36,43
针对斜管沉淀池排泥效果不佳、沉泥上浮等问题,对天津塘沽新河水厂斜管沉淀池排泥系统进行了改造,结合测试结果分析了改造后排泥系统存在的问题以及排泥不畅的原因,并提出了具体的建议和解决方法,为同类改造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9.
随着城市发展以及居民对供水水质的要求日益提高,沉淀池初建采用的设计规范和设计条件,已不能满足现时需求,需寻求更优的改善方案.佛山市沙口水厂的设计规模为50万m3/d,沉淀池为平流沉淀池,运行将近三十年后,出现沉淀效果差、矾耗高、排泥水含固率低、排泥设备故障率高等问题.特针对以上问题沉淀池进行改造研究分析,以期优化生产、改善沉淀效果,以供同类旧改工艺参考.  相似文献   

10.
本文主要通过对自来水厂排污泥处理系统工艺设备的配置选择及其问题,分别做出自来水厂的排污泥处理系统设计,从而对水厂的工艺流程、运行状况、各阶段排泥水的性状进行详细分析,从而实施最符合工艺流程的设备及配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