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某铁路隧道地表注浆加固工程为例,根据该工程的场区地质条件,制定了具体的注浆加固方案,介绍了岩土注浆施工中的技术要点,并提出了针对性的质量控制措施,从而为隧道施工提供安全保证。  相似文献   

2.
浅埋隧道下穿既有桥梁是隧道施工中的难点,易引起桥桩等部位沉降变形甚至倒塌破坏。为控制浅埋隧道下穿既有桥梁墩台的施工位移量,以玉磨铁路段勐养隧道下穿思小高速桥梁为例,采用MIDAS有限元软件对该段地表注浆加固、隧道内超前加强支护措施进行模拟分析,得出不同控制措施下地表及桥梁墩台的位移变形量,并与施工期间的变形监控量测数据进行对比。结果表明:针对浅埋矿山法施工的隧道,采取地表注浆加固且隧道内进行超前加强支护相结合的控制措施,地表及桥梁墩台位移最小,反之位移最大,且地表注浆加固对地表位移控制效果优于洞内加强措施;浅层地表注浆加固对隧道内位移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3.
以北京市某4线并行小净距地铁隧道为依托,采用有限元和现场检测相结合的方法,对在并行小净距隧道修建过程中所引起的地表沉降进行了深入的研究。通过对深孔注浆加固、深孔注浆+径向注浆加固、对拉锚杆加固、深孔注浆加对拉锚杆加固4种加固方式在不同净距条件下对地表沉降的影响进行了模拟,得出对地表沉降的控制效果由小到大为:无加固措施<对拉锚杆加固小于深孔注浆加固<深孔注浆+对拉锚杆加固<深孔注浆+径向注浆加固。Ⅵ级围岩下的4线并行小净距隧道,其地表沉降曲线呈现单峰值形式,且最大值位于2、3号洞室中心附近,2、3号洞室拱顶沉降值>1、3洞室。该研究数值模拟与现场实测规律基本吻合,表明有限元模拟计算方法预测小净距隧道施工过程中对地表沉降影响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低温建筑技术》2019,(8):111-114
针对南宁地铁4号线盾构隧道近下穿既有南环线铁路隧道工程,采用三维有限元数值计算方法,分析了新建盾构隧道近距离下穿施工对地表和既有隧道结构及轨道的影响。数值计算结果表明,通过对下穿段一定范围内的盾构周边土体进行注浆加固可以有效控制盾构隧道施工对地表和上方铁路隧道的影响,能够将地表沉降、既有隧道衬砌变形及结构安全、轨道变形控制在安全范围内,为工程施工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梁要武  边苏成 《山西建筑》2006,32(12):282-283
结合京承高速公路塔沟Ⅰ号隧道施工实例,详细阐述了地表注浆加固与洞内超前小导管注浆联合加固地层施工工艺解决了泥石流极度浅埋的不良地质段的隧道施工问题,可为类似工程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6.
针对铁路隧道穿越断层破碎带等不良地质体时可能产生的问题,文中以太谷隧道为研究对象,采用动态定向注浆工法对隧道不良地质段的地表进行加固.采用注浆量分析、浆液填充率分析、注浆P-q-t曲线分析、取芯检查孔法、地层含水率对比、开挖观察等多种方法对地表注浆效果进行了评价.分析结果表明,注浆使地层得到有效加固,满足开挖要求.  相似文献   

7.
地表注浆在隧道复杂地层加固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建亚 《山西建筑》2007,33(5):277-278
针对天汕高速公路广福隧道出口段易发生坍塌、冒顶的现象,从注浆材料、双液浆配比试验、注浆孔位的布设、注浆顺序、注浆工艺要点等方面阐述了地表注浆加固方案,并对施工中应注意的问题及安全措施进行了分析,从而保证了工程安全和工程质量。  相似文献   

8.
范昊堃 《江西建材》2022,(2):118-119,122
文中结合石屋山隧道工程,分析了地表注浆加固施工过程,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郝钊华 《山西建筑》2010,36(9):318-318,368
对榄板凳隧道进出口段V级围岩的预加固施工方案进行了分析,在该工程施工中通过地表注浆、大管棚超前支护等工程措施,实现了安全进洞,积累了隧道工程施工经验。  相似文献   

10.
东莞东江供水应急工程莲花山段隧道处于红粘土区浅埋隧道施工开挖中,隧道初期支护开裂并产生较大沉降。通过从地质条件、施工等方面综合分析,深入探讨了隧道开裂并沉陷的机理,提出采用路线调坡、地表注浆加固以及初期支护加强等施工处治措施。通过施工监控量测进一步对施工进行跟踪,并根据实际情况对地表注浆加固进行了调整。实践表明该处治方案对红粘土区隧道沉陷开裂较为合理,对类似地质区隧道沉陷开裂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以某高速公路隧道工程为例,从准备工作、技术要点两个方面,介绍了地表深层注浆技术的现场应用,并指出注浆注意事项。结果加固了隧道的围岩结构,提高了隧道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性,值得在类似工程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易俊 《云南建材》2012,(7):156-157
对浅埋偏压破碎带隧道在预注浆和不注浆两种情况进行了受力和变形两方面的性状数值模拟分析。结果分析表明,预注浆加固效果明显,采用地表预注浆技术对浅埋偏压破碎带隧道围岩进行加固来减小隧道开挖周边围岩的渗透系数并提高围岩的强度和完整度,达到安全快速通过破碎带的是可行的,对今后超前地表预注浆的实施有一定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张大千 《市政技术》2019,(3):149-152
复杂地质条件下矿山法隧道施工过程中,预加固技术是保证隧道施工安全的关键措施。笔者以珠海珠机城际轨道交通工程横琴隧道矿山法段为背景,研究填海区浅埋段富水砂层地质情况下的隧道预加固技术。经过研究分析,该工程最终确定采用咬合桩围闭降水+地表袖阀管注浆的预加固方案,该方案既能够有效阻隔地下水尤其是地下动水径流,方便降水施工,又能确保注浆浆液不外流,节约了注浆量,对周围围岩的加固效果明显,确保了隧道施工的顺利进行,值得同类工程借鉴。  相似文献   

14.
公路隧道常因地质地形原因要穿越浅埋破碎区,此区域隧道开挖时容易产生塌方,造成重大的安全和质量事故。文章依托鲁霍一级公路阿拉坦隧道,开展了地表注浆在破碎围岩加固中的应用研究;利用监控量测数据,对浅埋破碎带注浆和不注浆两种情况进行了详细对比,表明注浆方案合理,注浆加固效果明显;研究结果对现场超前地表预注浆的实施有指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轨道交通9号线下穿铁路工程风险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结合上海市轨道交通9号线一期工程R413标段九亭站-七宝站区间盾构隧道下穿沪杭铁路工程,对工程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分析,并作出相应对策.针对可能出现的轨道过大变形,提出对轨下盾构穿越区进行全断面分区注浆及旋喷加固.对重要管线采取了针对性的加固保护措施,通过加固形成隔离带以控制其变形,同时设置卸压孔以防止高压注浆引起土体过大位移.结果表明,轨道变形及管线移位都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地表隆沉在控制范围内,加固区轨下动应力得到有效的降低.  相似文献   

16.
在城市地铁建设过程中,隧道开挖对周围地层会产生扰动,从而引起地表沉降变形,进而导致地面既有建筑物沉降、倾斜甚至倒塌.以某地铁隧道下穿一高层建筑物为工程背景,建立了地质力学模型,利用计算沉降理论预测分析了隧道在下穿该建筑时的沉降变形特征和规律.并针对建筑物沉降特点,采用注浆加固技术对软弱地层进行预加固.最后运用ANSYS有限元软件对其加固效果进行模拟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注浆加固技术能够较好地控制建筑物沉降,确保在隧道施工过程中其结构的安全性,并为类似工程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7.
金宝 《市政技术》2011,(Z1):91-94
以广州地铁5号线西村站3号通道浅埋暗挖工程为例,论述了洞内TSS短管注浆,地表袖阀管长管注浆的联合注浆加固的施工工艺,介绍了钻孔注浆质量标准及加固安全措施,避免了开挖过程中发生涌水和涌砂现象。对在类似地层中的隧道开挖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孙泽顺 《门窗》2013,(4):386-388
本文介绍一种新型注浆施工工艺,处于特殊软弱地质务件下铁路隧道施工中的地表垂直深层注浆土体加固方法,并以京福铁路客运专线某一隧道工程的实例证实此工艺是实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9.
孟永香 《市政技术》2023,(12):111-116
以某软弱围岩隧道为背景,通过数值模拟分析不同超前支护加固形式对隧道结构和掌子面稳定性的影响,并对不同的加固形式进行对比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地表注浆加固距离隧道拱顶接近1.2 m时,对隧道拱顶沉降的控制效果显著提升;管棚支护加固区厚度越大,对隧道拱顶沉降的控制效果越好;采用地表注浆加固、管棚支护加固和联合支护时,掌子面的挤出变形趋势基本一致,中部的挤出变形值最大;采用联合支护时,掌子面中部的竖向挤出变形值最小,相比未支护、地表注浆加固和管棚支护加固竖向挤出变形值分别减小了约38.5%、27.3%和9.1%;在同一水平线上,掌子面的横向挤出变形值基本相同,隧道开挖断面距掌子面3 m处,掌子面中部的横向挤出稳定变形值长度较长,而隧道开挖断面距掌子面6 m处,掌子面中部的横向挤出稳定变形值长度较短。相关研究成果可对软弱围岩隧道支护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在重叠盾构隧道的掘进过程中,后掘进隧道施工会对先掘进隧道产生一定的影响,导致先掘进隧道结构发生变形,甚者影响结构安全,有必要对砂卵石地层重叠隧道掘进进行研究。以成都地铁6号线某区间重叠隧道为工程背景,首先对砂卵石地层重叠盾构隧道不同掘进模式进行分析,从地表沉降的角度分析选择先下后上为最优开挖方式,分析重叠隧道施工后导致地表沉降存在一定程度的叠加效应。为保证砂卵石地层重叠盾构隧道掘进过程的安全稳定,对隧道重叠区域注浆加固,增强隧道间土体的抗压、抗剪能力,最后通过实测数据与数值模拟结果相对比,误差均在5%以内;先掘进隧道地表沉降横向变化近似U形,后施工隧道掘进时地表沉降变化整体增加但趋于平缓,有着明显的“滞后性”,注浆加固后土体变形得到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