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泉州南安非物质文化遗产"佛妆服饰技艺"为研究对象,考察其脉络、历史、传承概况及抢救措施等,并对其制作工艺做了系统梳理和考究。挖掘本土闽南文化资源,传承闽南传统手工技艺。  相似文献   

2.
台州刺绣是中国民间刺绣的一种.2007年台州刺绣被评定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使台州刺绣这一地方文化获得了更好的发展机遇.从古至今,人们保留有价值的台绣传统针法技艺,同时也在不断推出新颖的针法.阐述台州刺绣技艺的传承与创新,探讨台绣创新技艺在服饰中的应用与发展,以期台州刺绣能在当地和广阔的客户群体中世代相传,在不断的...  相似文献   

3.
文章针对南丹白裤瑶服饰技艺的校园教育传承,采用实地考察法、比较研究法与数据分析法进行分析研究。通过研究认为,现代教育中实施非遗技艺的教学传承,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在“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引导下,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引入搭建教学平台环节,拓展服饰技艺艺术教学体系,并通过合作学习来强化学生的学习氛围,充分调动起学生对传统染织技艺的学习主动性,同时提高学生的创新应用能力,从而为南丹白裤瑶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带来更长远的发展契机。  相似文献   

4.
在高职院校“五育并举”中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手工文化教育,将具有现代手工艺品技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引进高职院校,使青少年认识、解读、继承、创新和推广我国现代手工艺品,树立当地现代手工艺品文化的创新传承和保护意识,增强民族文化自豪感,让青少年成为传承手工技艺的后备力量。这不仅对高校“五育并举”教育有促进作用,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新发展和传承有积极意义,更是地区高校肩负的重要职责。基于此,文章对中华传统服饰手工文化在高职院校“五育并举”中的融入实践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5.
针对传统扎染技艺在非遗活态传承中的表现,从白族扎染历史、生活环境和现代服装再设计等方面探寻如何更好地传承赋新非遗染缬技艺。分析认为:现代背景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时代生活相结合,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中传统手工艺的传承与赋新落实进行,使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在当下,活态传承,拥有活的灵魂。  相似文献   

6.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各族人民世代相传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以及与其相关的实物和场所,是通识教育的传统文化资源。为了达到通识教育的目的,在「夏布织造技艺与文化」课程的内容设置中加入其它非物质文化遗产如马尾绣技艺的内容,采用课堂教学、参观体验、分组讨论和融合创新实践等形式多样的教学方式,以"如何传承与融合发展夏布织造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为核心的研究型教学方法,培养学生重要的认知能力、思辨能力、沟通能力和融通能力,为其它非物质文化遗产进入课堂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文章论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的含义、基本状况,饮食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的意义与原则。以湖北"杨楼子榨坊榨油技艺""蔡林记热干面制作技艺"为例,探讨了饮食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的措施。认为生产性保护可激发饮食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力,是积极、有效的保护传承方式,应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命力,有利其代代相传为原则。应注重传承方式创新,以技术与知识的传承为重点,突出产品的个性与差异,着重体现人而非机器的价值,需防止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泛产业化"。  相似文献   

8.
鱼皮技艺作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是赫哲族人民宝贵的文化遗产,也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有着非常重要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文化研究价值,并且具有鲜明的东北地域特色。但遗憾的是它很少被大众所掌握,面临着较大的发展困境。现从挖掘鱼皮技艺的传承价值入手,浅谈鱼皮工艺品材料包制作的创新点,探究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新型发展思路,传承并弘扬鱼皮技艺,促进传统民族技艺的推广与繁荣。  相似文献   

9.
<正>将非遗技艺的传承创新与先进产业链生态构建相结合,全面推进纺织非遗助力乡村振兴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民族文化和文明的见证,是千百年来人们日常生活的结晶,蕴藏着对生命与世界的思考。中国纺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大会(以下简称“非遗大会”)将传统技艺重新激活,打开了对传统艺术新的想象空间。  相似文献   

10.
"五芳斋裹粽技艺"是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之一,也是我国粽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选择传统手工类的"五芳斋裹粽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例,对五芳斋裹粽技艺的保护方式和传承方法进行探讨,通过建立裹粽技艺文化展示区、依靠节日庆典活动、高校文化教育传承、数字化保护等方式来来推动手工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的进程。  相似文献   

11.
谢菲 《丝绸》2014,(12)
作为身体装饰系统,花瑶挑花服饰通过头饰、上衣、腰带、挑花裙、绑腿等服饰结构的制式、颜色及穿着方式,阐发与服饰穿着主体生产、生活的关联性,表达群体审美感性及其生活理性,从而形成了一套自我生产的话语知识体系。随着时间流逝,作为族群表征之物,花瑶挑花服饰在穿着制式、挑花裙材质及图案布局等技艺构成上发生了一定变化与调试。进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以来,花瑶挑花技艺逐渐从原有的亲缘、地缘传承向中小学素质课程、民族节日的旅游空间拓展,途径更趋多元、范围更为广阔,为当下民间手工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保护与传承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2.
行知 《中国酒》2008,(5):54-56
2007年6月,第二批北京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正式公布,北京红星股份有限公司申报的“北京二锅头酒酿制技艺”入选北京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红星二锅头被认定为北京二锅头传统酿制技艺的文化遗产。参与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评定的有关专家,如华觉明、周嘉华、李士靖等,在论证意见上这样写道:“红星二锅头酒酿制技艺传承脉络清晰,地域特色鲜明,体现并见证了我国博大精深的酿酒文化,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科学价值。同意‘北京二锅头传统酿制技艺’申报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并推荐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一意见无疑是对北京红星股份有限公司50多年来在二锅头传统技艺的传承和保护工作方面作出的肯定和赞许。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为研究对象,以传统糖画技艺的传承发展现状为例进行分析,研究工业时代背景下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糖画技艺的传承,以及对传统糖画技艺的制作技艺的考辨。文章共分为三部分:首先,阐述工业时代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变化,工业时代背景下人们的日常生活和思想观念的巨大的变化;其次,了解糖画的由来、特点及传统技艺制作和现状;最后,通过分析来探讨工业时代对糖画的影响、与糖画的联系,以及对于今后糖画技艺传承与发展的策略思考。  相似文献   

14.
榫卯作为一种传统技艺,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独有的文明与智慧。传承榫卯技艺是21世纪的人文愿景与精神需求,将家具中的榫卯结构与当前创新科技相结合是更好的传承我国传统技艺的契机,在探索中寻求一条更利于新型榫卯结构发展的道路,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与增加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现代职业教育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与创新的一些实践探索,主要以2008年被纳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项目——成都银花丝制作技艺的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传承与创新、宣传推广与社会服务等方面进行了分析。通过图书文献资料收集和走访调研,了解了成都银花丝工艺的发展,现状令人堪忧,主要表现在:师徒传承形式单一,设计与制作分离,传承人少,设计创意不能满足现代设计理念与审美需求。基于以上现状,四川文化产业职业学院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工作纳入教学当中,并且最终实现传统手工艺与现代化教学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16.
为了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充分展现我国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及其独特魅力,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的保护和传承.促进产业发展.扩大内需,并营造浓郁的传统节日气氛.文化部、国家发改委、教育部.科技部、商务部等12个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部委联席会议成员单位与北京市人民政府于今年元宵节期间联合举办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大展系列活动。  相似文献   

17.
时间:2015年4月20日地点:北京恭王府时尚事件:"锦绣江苏——传统织绣染技艺精品展"暨中华传统织绣桑技艺保护与传承学术研讨会4月20日,由文化部恭王府管理中心主办,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恭王府中华传统技艺研究与保护中心承办的"锦绣江苏——传统织绣染技艺展览"暨中华传统织绣染技艺保护与传承学术研讨会在恭王府成功举办。本次展览在江苏省文化厅、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的精心组织、筹备下,共展出织绣染作品180余幅。与此同  相似文献   

18.
归纳整理了泉州传统戏剧服饰的制作特点和衣料特色,着重从其精湛的制作技艺与材料选用进行研究。认为此项研究具有重要性和紧迫性,即拯救泉州传统戏剧服饰及制作技艺,保护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先从泉州传统戏剧服饰的探索着手,希望能够为之后更广泛和深入的研究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以中国传统服饰技艺中的刺绣为研究对象,围绕刺绣工艺在现代服饰中的传承与革新展开分析,旨在助力刺绣在现代服饰设计中传承与创新。以刺绣的传统技艺与特征为出发点,重点归纳梳理了刺绣的纹样革新、材料革新、工艺革新3方面内容,解析了刺绣在现代服饰设计中的材质应用、工艺应用等创新表现。研究表明,传统刺绣工艺为现代服饰设计拓展出新的发展方向,其特征与艺术价值对现代服饰设计中的刺绣技艺传承产生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漳缎是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文章针对漳缎在现代服饰设计中传承工作较为艰难及应用较少的现状,将其运用到现代服饰设计中,使漳缎的绚烂风貌得以传承和发展。首先介绍了漳缎的起源、工艺特点和图案特点,分析其传承方式。其次在传统漳缎的基础上进行图案选择、色彩运用、刺绣等创新设计,将创新后的漳缎以新的方式应用于现代服饰设计中,让人们更加深入了解漳缎艺术,给漳缎注入更为鲜活的生命力,达到传承和再发展的目的。研究结果为漳缎的传承应用提供了新的思路,为继承和发扬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做出一定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