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通过统计长三角江浙沪皖26城市彼此间互联网用户对其他城市搜索的"百度指数",模拟测度城市间以民众关注度为主的信息流强度.基于此构建"长三角"地区的城市网络模型,结合企业组织视角的城市网络对比分析其结构特征,并在分析结果的基础上,解析和探讨《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 (2016--2020)》中"一核五圈"的空间格局,得出以下规划启示:首先,相比企业组织的城市网络,信息流视角下的城市网络结构与城市行政等级结构的关联性更低;其次,城市群的外部范围、内部组织等虽有清晰的界限划定,其各城市的实际功能联系却是紧密交织并不断拓展的,将逐渐演化为动态、开放的网络体系;再次,"长三角城市群"规划范围内部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仍存在,需针对不同外围后发城市提供相应对策支持,加强其与核心城市的互动联系,从而进一步提升城市群的整体竞争力.研究提出,随着网络大数据的广泛应用,基于信息流的城市网络研究将更加全面和准确,可为宏观层面的城市区域规划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引导城市与城市群以更加开放的思维做规划、谋发展.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3,(2)
利用引力模型对合肥经济圈内各市与合肥市经济联系强度进行测算,并运用SPSS 17.0软件对中心城市合肥的经济辐射半径做出了估算,据此分析合肥经济圈中各市的联系强度,并界定出合肥经济圈这一中部地区重点发展城市群的辐射半径,结论表明合肥作为区域发展中心的辐射能力和范围还可以扩展到芜湖、蚌埠、滁州、马鞍山、铜陵、池州和安庆等市。为了提升和扩大合肥经济圈未来的发展速度与规模,安徽省和合肥市政府应进一步考虑扩大合肥经济圈的范围,使其与周边的南京城市圈、武汉城市圈和长株潭城市圈形成合作、竞争的格局。  相似文献   

3.
在“流动空间”理论指导下,采用 “百度指数”模拟城市间以民众关注度为主 的信息流数据,并以此构建成渝城市群城市 网络模型。在模型基础上,分析成渝城市群 空间组织特征,同时对指导空间组织的《成 渝城市群发展规划(2016—2020)》进行 探讨。研究表明成渝城市群空间组织呈现: 一、高度双核集聚化;二、发展不均衡,“马 太”分级化;三、初步网络化,腹地争夺化 三点特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规划中提 出的核心城市作用、双核城市关系、成渝主 轴建设、次级城市发展4个议题进行深入解 读,总结反思规划提出的“一轴两带、双核 三区”的空间格局,并为后续规划提供新的 依据与启示。  相似文献   

4.
城市群作为区域一体化发展的载体和参与全球竞争的空间单元,将在新世纪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特别是世界上顶级的城市群将主导经济社会的发展趋势。文章以世界级城市群面临的发展机遇和挑战为背景,从功能体系和组织体系两方面总结了世界级城市群的核心特征,在分析新技术革命及其影响的基础上,提出“巨型城市区域”将作为世界级城市群规划的新空间单元;探讨轨道交通引导下的世界级城市群空间组织模式;并从世界级城市群的规划层面,探索产业转型优化、基础设施建设、生态景观保护的“大型化”等三方面策略,以期为国内世界级城市群的发展与规划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王亚男  杨永春  齐君  王娟 《规划师》2013,29(4):92-98
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依托矿产资源,以资源型产业为支柱的资源型城市群的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问题越来越突出,需要探索一个适合资源型城市群的生态规划框架。通过研究城市群和资源型城市生态规划的内容和框架,可总结出资源型城市群的一般框架:宏观层面,力图构建资源型城市群生态安全格局规划;中观层面,进行资源型城市群生态功能区划;微观层面,推进重点地区的生态区规划和环境功能分区,为中国资源型城市群生态规划提供相关借鉴。  相似文献   

6.
中国城市群从二维区域节点向三维空间网络转变,发挥了重塑城市空间结构、引领城镇发展方向的作用。基于“产业—交通”耦合的视角,以兰州—西宁城市群为研究区域,计算选取兰州市区、西宁市区为城市群发育的辐射中心,结合空间网络分析方法识别兰西城市群空间结构及现状发育特征。在此基础上引入耦合协调模型,研究“产业—交通”协调发展规律和空间差异特征,同时通过莫兰指数分析区域发展在空间上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兰西城市群发展面临空间层级结构简单、系统耦合度不高以及区域协调发展不相关等问题,据此给出相应的改善措施。  相似文献   

7.
卢丹梅 《规划师》2013,29(8):75-80
针对社会经济转型期带来的产业和城市转型升级的要求,研究在借鉴国外发达城市经验的基础上,创新空间发展理念,提出了"城乡社区"—"特色城市"—"一体化城市群"的三级创新空间载体,由城市及综合服务社区、现代产业集聚社区和农村社区三种类型的功能复合社区组成城市,新形势下新的产业分类将产生新的特色城市,多个特色城市通过专业化分工组合形成多中心、一体化的城市群。期望通过规划理念创新来促进发展模式转型,通过发展模式创新带动城市发展转型,提高城市承载能力与城市化水平,从而为社会经济转型升级提供载体。  相似文献   

8.
引力模型是城市群互动关系定量研究的重要方法。以武汉"1+8"城市圈为研究对象,评价城市圈发展战略实施前后2007年与2013年的城市质量、城市引力与网络结构。设置社会经济、创新文化、资源环境三个维度的城市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利用SPSS因子分析测算各城市质量,通过城市引力模型分析城市圈的空间联系强度。结果表明:1城市圈发展战略实施后武汉市依然"一家独大",未出现新的发展极;2武汉的经济辐射能力在城市圈战略实施后得到明显提升,但仍然没有摆脱内向型的经济发展方式,对其它城市经济发展的推动依然不足;3城市引力网络结构由实施前单纯以武汉为核心的"核心-边缘城市"结构演变为"核心-边缘组团"结构,边缘城市互相影响形成了稳定的组团。  相似文献   

9.
城市群逐步成为我国人口、产业、土地等各种空间要素集聚以及城镇化发展的主要载体。文章以长江中游城市群为研讨对象,从人口、产业、土地城镇化视角描摹城镇化发展程度,构建复合评估指标体系,并经过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综合剖析长江中游城市群的城镇化水平。研究发现:长江中游城市群各城市之间发展水平不平衡,存在差异。核心城市的辐射和带动作用不显著,与周边中小城市的联动不够紧密,须对区域统筹一体化,进行"核——点——轴——网"高度融合的城镇化体系网络构建。  相似文献   

10.
基于城际出行的长三角城市群空间组织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垚  钮心毅  宋小冬 《城市规划》2021,45(11):43-53
使用手机信令数据计算得出居民城际出行联系,分别从场所空间和流动空间两个维度测算了长三角城市群的空间组织特征。研究发现,城市等级和腹地的分析表明长三角城市群依然是稳定中心地体系,但逐步瓦解;城市网络结构的分析表明区域形成了"一核多极"非均衡网络结构。研究认为,当前长三角空间组织同时具有"场所空间"与"流动空间"双重特征,流动空间一定程度上受到场所空间影响,与中心流理论基本相符。都市圈将成为场所空间和流动空间的物质载体,是长三角城市群空间组织的关键。针对当前规划中的不足,提出规划方法和规划内容的建议与启示。  相似文献   

11.
从工业遗址与创意产业的发展趋势出发,分析船舶工业遗址与其他工业遗址的共性形式和个性形式。通过总结其特征,结合开发案例,以船舶工业遗址保护与创意产业集聚区的创建为切入点,提出项目定位、建构筑物改造、文化景观、空间组织4方面创建策略,为船舶工业遗址的保护开发拓展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2.
分析辽宁省建筑业发展现状,通过全国及江苏、浙江、辽宁三省建筑业产业集中度指标测算与对比,剖析辽宁省建筑业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并探讨其形成原因,提出优化升级辽宁省建筑业产业结构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3.
为了揭示建筑业与国民经济发展程度之间的互动关系,为建筑业的健康协调发展提供量化依据,运用投入产出分析模型,对江苏、浙江、陕西及甘肃四省的建筑业与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之间的关联关系以及其在整个经济中的地位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显示四省建筑业的产业发展具有相似性,同时存在差异,且具有“软化”趋势等特点,最后针对建筑业的产业特点,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产业转移与重庆市产业发展路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国际产业开始出现产业链高端向我国延伸的趋势,东部地区在经过十几年的飞速发展以后,人地关系矛盾日益突出,用地十分紧张,部分产业已开始向中西部梯度转移。面对国内外产业转移,重庆作为我国内陆承东启西的枢纽地区,将获得巨大的发展机遇。本文通过分析产业转移的规律以及动力机制,提出在城乡统筹的大背景下,通过政策引导投资实现资本、技术、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的跨地区流动,使得生产要素重新组合形成新的生产能力和产业规模,提升重庆市整体经济竞争力,实现城乡经济社会的统筹、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5.
在全球化和知识经济的时代背景之下,中国经济的发展离不开现代服务业强有力的支撑,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是我国目前的当务之急,而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将极大地促进其发展。基于此,对现代服务业与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的概念、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促进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的主要原因进行了分析,并以我国的经济中心城市上海为例对此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6.
阐述了上海绿化行业加强行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分析了当前建设和谐文化所取得的成效及存在的不足,提出了要从提升行业职工文化素质、挖掘公园绿地文化底蕴、因地制宜推进老公园改造、创新公园绿地管理模式4个方面,推进和谐文化建设,构建和谐行业,促进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17.
从市场需求、产业关联、产业规模、吸纳就业状况等方面,以辽宁省房地产业为例,对其支柱产业地位进行系统分析。按照成为支柱产业的标准,辽宁房地产业已经成为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最后提出了辽宁房地产业更好发展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8.
在当前经济发展换档调速的背景下,传统建筑产业发展面临巨大的挑战。首先阐述建筑产业现代化的含义,总结国内外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历程;然后以江苏省为例,分析建筑产业现代化推进过程中存在问题及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推动建筑产业现代化的战略思考及建议,以期更好地促进其发展。  相似文献   

19.
许晔  许旼 《建筑经济》2016,(4):11-14
受理论支撑缺乏、制度不健全、酬金体系不合理等因素影响,监理行业发展面临困境,亟需转型。在分析监理行业发展转型外部和内部驱动力的基础上,从行业重新定位、发挥行业协会作用、加强企业内部管理增强盈利能力角度,提出我国监理行业转型的方向与对策。  相似文献   

20.
中国建筑业产业竞争力关键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产业竞争力因素判断基准以及产业竞争力因素管理分析的基础上,结合WEF和IMD产业竞争力的研究,得出了中国建筑业产业竞争力的影响因素体系.同时,运用系统工程中ISM和AHP方法确定了影响中国建筑业产业竞争力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