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5 毫秒
1.
褚冬竹 《建筑师》2018,(1):81-89
荷兰作为建筑设计及创意产业强国,已形成了长期的世界性影响。这一切与荷兰的自然地理与社会历史有着密切的关联。在21世纪之初荷兰建筑被誉为"超级荷兰"之后,荷兰建筑与建筑师在近20年时间里不断调整变化,以更为广泛的介入性延展至社会与自然中的多个领域。  相似文献   

2.
Daan Roosegaarde是荷兰的一位年轻的雕塑家和建筑师,他曾在荷兰的恩斯赫德(Enschede)大学的美术学院和贝拉罕建筑研究所(Berlage Institute)学习过.他的作品揭示了建筑、人与新媒体之间生动的关系;他通过不同的作品,接触和实验不同的新材料新科技,展现科技与人体碰撞后的效果,在两者互动的过程中,创造出一种参观者与公共空间的情景.  相似文献   

3.
荷兰声像研究所由Neutelings Riedijk建筑师事务所设计,是全荷兰最大的音像资料馆,承负着双重任务——既要管理和保护荷兰的珍贵音像数据,又要让这些资料为大众服务。建筑师通过理性分析,找出建筑的内在逻辑,将建筑的创新与理性需求结合起来,设计出极富创造力的空间与形式,并很好地满足了使用与环保需求。通过对建筑师的访谈,本文解读了该设计中的思考与观念。  相似文献   

4.
《广西城镇建设》2012,(7):115-115
荷兰建筑师维尔·阿雷兹提出,建筑是一种生活和看世界的方式。首先建筑本身有着自身的发展原则,其次才是如何评论它的问题。任何一个项目都有着自身的出发点和发展轨迹。建筑师是社会的一部分,而不是只对社会指手画脚的人。  相似文献   

5.
玛丽丝·罗默尔是当代荷兰知名女建筑师,其设计作品与理念有着鲜明的特色,善于从社会、环境出发探讨建筑之于城市的意义。同时她将女性建筑师的细腻敏锐以及富有艺术气质的特点注入作品之中。本文通过对玛丽丝·罗默尔的访谈及其代表作品和设计理念的简介诠释,并引发对荷兰建筑师群体特征的评价。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荷兰制造的建筑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以瑞姆·库哈斯(Rem Koolhaas)、维尔·阿雷兹(Wiel Arets)和MVRDV为代表的一批荷兰建筑师在国际建筑界大放异彩,"超级荷兰实用主义"逐渐成为21世纪荷兰新建筑的一种趋向。然而,我们却不能忘记二十世纪的荷兰建筑曾经在世界建筑史上产生的巨大影响,本文尝试从荷兰建筑师A·范·艾克(Aldo Van Eyck)的作品与思想出发,并进一步对荷兰结构主义建筑做一些探讨,以此来体会历史上最纯粹的荷兰建筑的精髓。  相似文献   

7.
《城市环境设计》2011,(9):I0011-I0011
建筑师要会做不同种类、不同风格的、多元的建筑。每一种建筑在不同的建筑时段对地域的情况怎么去演绎,对建筑师来说是最大的挑战。在不同的情况下做出适应不同情况的建筑,对于每一种手法都要运用得恰到好处,这样才能体现一个建筑师的水平。建筑师要做出精品来奉献给社会。  相似文献   

8.
试图结合荷兰建筑师雷姆·库哈斯的建筑思维模式与当下中国环境的背景角度来解读其作品——中国中央电视台CCTV总部新址大楼.通过研究库氏自受到1968年法国“五月风暴”的影响后,对其从剧本编辑到建筑师身份转换的思维过渡,再到形成他对当前中国的理解过程,以及库氏以往的作品和理论,乃至他设计本建筑所持有的社会思想来源进行分析,以做到真实的解读,抑或批判这座建筑.  相似文献   

9.
威尔·艾里兹是荷兰年轻一代现代主义建筑师,他以沉稳、内敛的建筑风格见长,作品简明扼要且清楚易掌握,在几十年的建筑实践中,亦有自己对现代主义独特的见解,大学任教生涯带给艾里兹新思想,让他始终保持着对建筑的敏感。该文试图从他的成长经历与教育背景入手,研究其思想以及成因,并且选取他不同时期的四个设计作品为例进行分析,旨在从整体的角度把握他的设计脉络,探讨他的建筑创作思想对当代建筑设计的意义,给中国建筑师带来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0.
在荷兰Weespertrekvaart的Venser桥附近,矗立着一栋专门为老年人提供居住的公寓建筑. 在选择建筑水平维度要素时,建筑师看准了三个方面:临水视野和水的关系以及与邻近Venser桥的关系.与水的关系在建筑的水平维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临水的视野对于室内气氛的塑造有着意味深长的作用.建筑师将交流空间置于与桥面相平的首层,建立了与Venser桥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深圳市要求全市提升城市市容环境的整体水平,南山花卉世界被定位具有荷兰风貌的小镇。通过优劣势的分析,本设计改变了原花卉市场的空间布局和围合方式,将原街道空间重组为步行街,设置街心广场、郁金香喷泉池、沿街小商业,增加突出花卉主题的各类店铺;采用荷兰当地建筑手法,对现有建筑进行合理改造,屋顶及外墙材料更新及替换,营造荷兰风情...  相似文献   

12.
台湾当代建筑文化主体性的建构历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台湾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17世纪以来就一直是不同文化与政权交会之地,从荷西殖民政府、明清政权、日本殖民政府、“国民政府”、“民进党政府”一再次轮替回“国民党执政”,建筑的发展也随之起起伏伏。1945年台湾在被日本殖民政府统治50年之后,重回中国的怀抱,重大的改变不仅见之于政治及文化层面,也明显的反应在建筑方面。虽然现代建筑;在日本殖民台湾期间就被引进台湾,台湾的建筑师真正掌握到文化主体性却始于战后中国大陆来台的建筑师。从那时候起,文化如何成为建筑外在表现或建筑内在意涵一直是台湾建筑师不可回避的任务。文章将分战后至1970年代、1980年代至1990年代初及1990年代中至今3个阶段来介绍。台湾建筑师如何尝试或努力的在建筑上建立他们认知的文化主体性。  相似文献   

13.
俄罗斯建筑形象的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什维.  DO 《世界建筑》1999,(1):62-65
本文叙述了从公元5世纪到20世纪初俄罗斯建筑形象演变过程及各时期建筑风格特色,从社会、历史、文化角度分析了东西方化对俄罗斯建筑形象演变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我国的科研技术也有了很大的进步,当前的建筑设计也广泛的采用着新技术和新材料,并且建筑设计的理念也逐渐向着保护生态环境的方向前进,因为在当前社会我们赖以生存空间中环境问题越来越突出,所以社会各界也渐渐的重视生态和人民的和谐相处。那么在建筑设计中广泛的采用新技术和新材料来减少有害物质的排放和提升人民的生活质量成为推动建筑工程顺利发展的基础。本文将以新技术和新材料在建筑设计中的运用为主题展开研究和分析,通过详细的了解新技术和新材料在建筑设计中的具体应用来实现建筑设计的环保理念。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荷兰建筑师阿尔多·凡·艾克所提出的建筑构型原则,分析了结构主义建筑理论产生的背景、基本主张以及实践方法。  相似文献   

16.
在信息社会 ,信息技术与文化已渗透到人类生活的各个层面 ,也影响着建筑空间的发展 ,使建筑空间从形态到结构以至观念层面均出相应改变 :建筑空间的界定变为虚化 ,空间的结构趋向动态 ,而价值观念也随之改变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城市化进程也逐渐加快。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城市建筑设计与建筑设计的和谐性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18.
王贵祥 《建筑师》2017,(4):6-15
本文是对2017年两次小型建筑史会议上出现的有关建筑史学思想的一些争论,以及大家共同意识到的当下建筑史学所面临的危机进行的辨析。论文讨论了建筑史学研究方法论上的通史与案例研究问题,分析了建筑史学思想的现代性与后现代性问题,关注了建筑史应当关注历史还是关注当下的问题,也讨论了建筑史学作为一门学问,究竟是有用还是无用的问题。论文希望对当前社会对建筑史学科存在的一些不同的看法,或建筑史界本身对于自己学科的一些不同观点,加以讨论与厘清。  相似文献   

19.
华兵兵 《城市建筑》2014,(32):121-121
社会在发展,人们的审美观念也在与时俱进。弧形玻璃幕墙在建筑外观中被大量采用,像上海东方明珠、广州电视塔等。本文结合福州三迪家居广场幕墙工程,对异径椭圆弧形点玻幕墙的施工质量控制进行了详细地阐述和总结。  相似文献   

20.
Throughout history, design values have always underlined a given architectural style. The manner architects and architectural critics distinguish between them varies from that of the public. In fact a style well perceived by civil society was read as pathological by architectural academia.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values and perceptions of contemporary architecture by architects and civil society. Through qualitative methodology, a project by each of the following leading contemporary architects-Renzo Piano, Norman Foster and Rem Koolhaas-was analyzed. The selected designs, all commissioned not more than a decade ago, vary in locations from Malta to Lebanon to India. The study concludes that design values and perceptions of architecture as read by members of the architectural profession do not tally with those of the public. The emphasis by architects is on the aesthetic whilst non-architects focus on the utilitarian dimension. Furthermore, the rhetorical language which architects use is not read as such by the public. The assessment of the public is based on the existential reality which they experience. The perception of civil society matters; it is at the core of architectural design valu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