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桂平 《化工之友》2008,27(14):126-126
目的探讨发生产后出血的相关因素及防治措施。方法调查在我院分娩发生产后出血的原因及对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产后出血的首要原因为宫缩乏力占66.10%,剖宫产产后出血发生率(6.82%)与阴道产产后出血发生率(2.96%)间差异极有显著性(χ2=11.05,P<0.01),有妊娠并发症产后出血发生率(20.10%)与无妊娠并发症产后出血发生率(1.68%)差异极有显著性(χ2=134.76,P<0.01)。结论防治产后出血的关键是避免和有效治疗宫缩乏力,降低剖宫产率,积极治疗妊娠并发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剖宫产产后出血的原因及临床特点。方法以我院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91例剖宫产产后出血患者为研究组,以我院同期行剖宫产未发生出血者2157例为对照组。比较分析2组患者产科情况,总结分析研究组产后出血量、出血原因和治疗方法。结果本组剖宫产产后出血91例,占同期剖宫产总数的4.05%,经积极治疗,无一例死亡;研究组平均年龄、多胎妊娠及伴有合并症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剖宫产产后出血原因主要有宫缩乏力、胎盘因素及手术因素3类,其构成比分别为60.33%、24.18%和5.49%;结论剖宫产产后出血主要原因复杂,临床上应早期预见并消除产后出血的危险因素,术中加强规范操作,科学合理的处置产后出血,以减少死亡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产后出血的相关因素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方法对2007年11月至2009年5月在本院产科分娩发生产后大出血33例产妇的临床资料回顾性总结分析,并对其产后出血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本组33例产后大出血患者出血主要原因为宫缩乏力(63.64%,21/33),其次为胎盘因素(15.15%,5/33)、软产道损伤(9.09%,3/33)、凝血机制障碍(6.06%,2/33)和宫腔感染(6.06%,2/33)。结论全面的产前检查,正确的产程处理,产后认真观察和精心护理是预防产后出血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胎儿娩出后25h内阴道流血量超过500mL者,称为产后出血。产后出血是分娩的严重并发症,居我国孕产妇死亡原因首位。而宫缩乏力是产后出血的最常见原因之一,占产后出血的70%~80%。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高海拔地区67例产后大出血原因及临床特点。方法我院对2002年4月至2008年4月收治的67例产后大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产后大出血的原因及临床特点,并采用积极的治疗措施。结果本组资料显示,宫缩乏力是产后大出血的最常见原因,其次为胎盘因素,软产道损伤及凝血功能障碍亦为产后出血不可忽略的原因;另外,分娩3次以上者与分娩1次者产后出血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所有患者经过积极治疗,64例患者被抢救成功,死亡3例。结论通过分析高海拔地区产后大出的原因对于预先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我院妇产科从2005年1月至2008年1月收治产后大出血82例,胎盘滞留42例,占50%,子宫收缩乏力30例,占35.38%,其它各类产后大出血12例,占14.62%,可见胎盘滞留大出血居首位。临床表现以胎盘粘连,胎盘部分残留为主,其次见于胎盘剥离不全或剥离后嵌顿及植入性胎盘。现将典型病例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及早识别头位难产,及时处理,以减少对母婴的危害。方法回顾性对198例因头位难产行剖宫产进行临床分析。结果宫口开大≥7cm时剖宫产较宫口开大<7cm时剖宫产的产后出血发生率高,差异有显著性;在持续性枕后(横)位、活跃期停滞、继发宫缩乏力这三种情况下巨大儿的发生率依次增高,但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及时发现头位难产,及早行剖宫产,减少产后出血的发生。出现继发性宫缩乏力时,往往合并巨大儿可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胎头前不均倾位的诊断及处理。方法对72例胎头前不均倾位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72例中有60例临产后胎头不入盆,占83.3%。原发性及继发性宫缩乏力46例,占63.9%。潜伏期停滞。胎膜早破25例(34.7%)。70例剖宫产(97.2%)2例因产力强,骨盆大,胎儿小的条件下勉强由阴道助产娩出胎儿。结论胎头前不均倾位是分娩难度极大,剖宫产率极高的严重胎位异常,应及早诊断,积极处理。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预防和处理产后出血的有效方法。方法选择160例有产后出血高危因素产妇,随机分为2组,试验组100例米索前列醇400ug直肠给药,对照组60例宫体注射缩宫素20u,用称重法统计产后2h出血量。结果试验组产后2h出血量(230±65)mL,对照组出血量(340±68)mL,2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结论缩宫素配伍米索前列醇促子宫收缩作用强于单用缩宫素,能较好的预防产后出血,用药方便、安全。另外,预防产后出血要识别出血高危因素早期预防,查找原因采取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0.
产后出血的发生是复杂的,常常是一项或多项因素混合致病,且互为因果,相互促进,因此针对高危因素,做好产前、产时及产后的宣教预防工作,是减少产后出血的最有效手段。本文对产后出血进行了临床分析与研究。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改良式B-Lynch缝扎术与宫腔纱布填塞术2种方法在剖宫产宫缩乏力性出血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本院2年间产科剖宫产术中发生的子宫收缩乏力性出血患者,随机分成2组,分别采用改良式B-Lynch缝扎术或宫腔填塞纱布术,对比2组的临床效果。结果改良式B-Lynch缝扎术组的止血有效率达100%,明显高于宫腔填塞纱布组的84%,2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改良式B-Lynch缝扎术组的总手术时间、产后出血量、手术后并发症均明显低于宫腔填塞纱布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总住院天数无明显差异。结论改良式B-Lynch缝扎术在剖宫产宫缩乏力性出血中应用具有止血快、效果好、并发症少的优点,明显优于宫腔填塞纱布术,值得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改良B-Lynch缝合术应用于子宫收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1例子宫收缩乏力性产后出血者采用改良B-Lynch缝合术式。结果11例子宫收缩乏力产后出血者经采用改良B-Lynch缝合术治疗,子宫出血全部成功制止,保留了子宫,子宫复旧良好,随访月经均恢复正常。结论改良B-Lynch缝合术安全有效、简单易行、止血迅速,是治疗子宫收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一种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3.
陈瑞红 《化工之友》2008,27(13):54-54
目的探讨剖宫产并发症的相关因素。方法对1250例剖宫产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01年12月至2005年12月住院分娩4717例,其中剖宫产1250例,平均剖宫产率为26.5%。术后近期并发症114例,发生率为11.5%。产后以出血为多发占5.99%,术后发生感染占4.64%,均明显多于同期阴道分娩组。结论剖宫产存在一定不安全因素,产科医生必须严格掌握手术指征,选择适当的手术时机,并不断提高技术水平,才能减少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地塞米松防治高危因素致产后出血的临床意义。方法对高危评分≥5分致产后出血产妇用常规方法治疗无效后给予地塞米松加欣母沛,对比单用欣母沛,在产后2h及2~24h出血量、血小板计数及纤维蛋白原含量的变化方面的影响。统计数据计量资料用t检验,记数资料用χ2检验。结果对高危评分≥5分孕产妇胎儿娩出后用地塞米松辅助欣母沛,能降低产后出血量和产后出血率,降低产后凝血因子的消耗。结论对高危评分≥5分孕产妇胎儿娩出后应用地塞米松辅助欣母沛防治产后出血具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晚期产后出血的发生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对晚期产后出血26例进行分析,出血原因依次为胎盘残留,蜕膜残留,子宫复旧不全,会阴切口感染裂开。结果根据不同病因采取不同的措施,如抗感染,使用宫缩剂及清宫等。结论提高接生技术,提高缝合会阴切口技术,坚持母乳喂养是预防晚期产后出血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头位难产患者行剖宫产的手术指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24例头位难产行剖宫产患者的类型、手术切口和术中出血量、并发症预后。结果胎头位置异常73例,占58.9%,脐带绕颈引起胎头不衔接及产程延长15例,占12.1%;宫缩乏力病例中共发生21例。占16.9%;软产道及骨产道异常3例,占2.4%;109例为子宫下段切口,15例为子宫体切口;术中出血>400mL 10例,术后24h内出血>400mL 4例;患者无术后感染及出血等并发症发生,无产妇死亡,胎儿死亡2例,其中1例重度窒息,36h死亡,1例死于肺不张。结论胎头位置异常是发生头位难产的主要原因,大多数胎头位置异常为持续性枕横位和枕后位,产程异常为另一重要手术指征。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产后出血的因素,并做出相应的护理,降低孕产妇的死亡率。方法认真做好产前筛查高危孕产妇,分娩前做好抢救准备,分娩后准确收集出血量。积极预防并发症的发生。结果降低产后出血的病死率。结论产后应密切观察阴道流血量,减少产后出血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产后出血的相关因素及护理措施。方法 对我院39例产后出血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产后2h是产后出血发生高峰期,一般80%发生在产后2h内,故应重点监护。结论 做好孕前及孕期的保健工作,加强产前、产程和产后的监测与护理,并对产妇进行健康指导,是降低产后出血发生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19.
本文着重分析人工流产及其次数对产后出血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对我2000年1月至2007年1月共2968例初产妇分为两组,人工流产组2167例,对照组801例,再将人工流产组分为两组,<3次人工流产史,≥3次人工流产史。结果人工流产组产后出血192例(8.86%),对照组出血36例(1.67%),两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结论人工流产可增加再次妊娠产后出血发生率,随人工流产次数的增加,产后出血发生率也明显上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中联合应用地塞米松与缩宫素减少产后出血的疗效。方法对162例孕足月剖宫产无妊娠合并症、并发症的产妇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进行研究,胎儿娩出后,观察组静注地塞米松,子宫体肌注缩宫素,对照组子宫体肌注缩宫素,观察产后出血的发生比例和出血量。结果观察组发生产后出血4例,占4.9%,对照组发生产后出血9例,占11.1%;研究组的平均失血量(327.63±185.72)ml,对照组为(502.27±263.26)ml,各项指标均具统计学意义。结论剖宫产术中联合应用地塞米松与缩宫素是一种减少产后出血的有效办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