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充分利用地震、地质及测井资料,应用单井相、沉积相,结合地震属性和层序分析以及测井约束反演等技术,对欢喜岭油田南部沙一、二段的储层特征进行了研究,论述了储层的平面分布及物性特征。研究结果表明锦129井区和锦310井区沙二上段有两个有利储层发育区。该研究结果可以为本区的滚动勘探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2.
通过综合运用地震、地质、测井资料,依次建立三维的数字化构造模型、岩相模型,结合油田地质情况,利用沉积相和储层反演成果及沉积微相研究成果作为地质建模的软约束。通过对三维属性模型的研究分析对青西油田储层的有利区块分布特点作出评价,为青西油田的进一步开发作出指导。  相似文献   

3.
在剩余油分布愈加零散、措施挖潜难度日益加大的情况下,寻求新的产量接替阵地是摆在石油工作者面前的课题。胜坨油田部分单元二、三类砂体分布零散,展布不规则,长期以来未形成合理完善的注采井网。一直认为二、三类砂体剩余油分布零散无潜力可挖,造成其储量动用程度较差,采出程度较低。在深入认识、分析剩余油分布的基础上,以胜坨油田二区沙二段4-6单元为例,进行了二、三类砂体的挖潜研究,以提高砂体的储量动用程度。  相似文献   

4.
新民油田民114区块河道储层砂体横向变化大,纵向相互叠加,使之空间分布不稳定,给油田的开发生产带来了很大的困难。为了更加清楚地认识储层的空间展布特征,亟需通过地震反演和储层预测技术来精细刻画储集砂体的发育和分布状况。通过分析研究区地震、地质、测井和钻井等资料,文章对泉四段扶余油层进行了储层预测。首先对参与反演的测井曲线进行标准化处理和储层敏感测井参数分析;其次进行层位标定和子波提取;然后根据地震解释成果构建地质框架模型,并利用测井曲线插值出低频阻抗体;最后优选反演参数完成反演计算,再通过道合并得到绝对波阻抗。利用反演结果分析了泉四段储层的发育和分布状况,最终获得了目的层砂体的平面展布图和时间厚度图,为油田的后续开发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薄互层由于井距较大且单井资料较少,对于储层的预测带来了很多困难。本文以大港油田埕海二区为研究目标,通过使用三维建模技术与地震属性、地震反演资料以及测井资料相结合,在横向上融合了地震资料的空间结构以及钻井描述、在纵向上对反演数据进行分析,在纵向上进一步描述了储层特征,这一种三维建模的方法作为砂泥岩薄互层的预测较为适宜。通过对该区块进行建模评价后认为,区块收到沉积相因素影响的薄互层较为发育,适宜使用井震结合的方式来进行储层的地质建模。通过对岩相模型进行横向上以及纵向上的进度分析,最终优选处了与地质认识想符合的岩相模型。  相似文献   

6.
针对苏丹GREATER UNITY复杂断块油田油藏岩性及沉积环境复杂多变的地质特点,综合岩心、露头、层序地层分析、沉积相分析、测井解释、地震资料解释、生产数据等多类资料及研究成果,引入新的建模方法,探索出一条河流相储层建模的新思路。克服传统地质建模方法过份依赖数学函数的缺点,准确描述复杂地质现象空间变化,引入多种资料提高地质模型的精确度,并对最终模型进行评价,各种类型的资料对模型的贡献值提出一套完整的定量描述方法。因此该研究无论在储层建模的理论探索上,还是在油田开发生产上都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三维储层建模是精细油藏描述的核心,随着我国大部分油田的开发进入中后期阶段,油藏的研究要求更高的定量化,储层的描述要求更加精细,建立精度较高的储层三维模型意义重大。通过综合运用地震、地质、测井资料,依据等时建模和相控建模原则分别建立了研究区的构造模型,沉积微相模型,储层物性参数模型,为下一步滚动勘探开发提供了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8.
胜坨油田三区坨七断块东一段开发到目前已经有33年的历史,由于本段层薄、出砂严重,原油物性差,产能低等原因,一直未投入开发,到1998年才开始陆续打井,目前处于无注水单采。本文以胜坨油田坨七断块东一段为例对此类地质条件差,采出程度低的构造不整合的砂岩油藏的地质、构造、储层特征等多方面进行分析,并探讨了利用水平井完善井网,提高砂岩油藏储量动用状况的开发思路,根据地面、地下特征提出实施方案,取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赵强 《内蒙古石油化工》2010,36(15):123-125
渤南油田五区沙三段具有比较丰富的油气资源,但由于埋藏较深,储层物性较差,油层的识别难度大。本文在对研究区储层"四性"特征(岩性、物性、含油性、电性)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孔渗饱参数测井解释模型,形成了一套适用的测井解释评价方法,对该油田的低渗透储层评价及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埕海油田存在砂层薄、岩性组合复杂、单砂层变化快、储层预测难度大等地质问题,给油田开发带来一定的难度。本文重点对埕海油田沙河街组和明化镇组主要目的层段岩性组合特征,以及砂,泥岩速度变化进行了分析,通过地震储层综合预测研究,明确了不同层位、不同区块内砂岩的地震反射特征,结合小层精细对比,深化单砂层储层分布特征研究,明确了埕海一区明化镇组发育庄海8Nm—H2等三个主要河道砂体,建立了埕海二区张27×1、张海10-24L等四个井组的注采关系。经钻探实施和注采实验,进一步说明了单砂层的对比关系和横向展布的可靠性,对下一步埕海一区注采井网的完善和二区开发方案的优化提供了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11.
以D油田MIII油组储层地震、测井资料为基础,通过提取地震属性来识别储层小层级别的砂体的展布为手段,结合测井资料,精细刻画储层展布特征,勾绘小层级别砂体的有效厚度等值线图,对储层砂体展布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12.
针对胜坨油田南部沙三中浊积岩油藏储层描述存在储层薄和地震分辨率低的两个难点,本文有针对性的开展技术攻关,运用地震资料特殊处理、属性分析、地震相分析等技术,建立了针对胜坨地区南部沙三中储层描述的关键配套技术流程,发现并描述了多个勘探目标,取得了较好的勘探效果。  相似文献   

13.
地震反演资料分辨率低,识别薄层精度差。本文根据地质、测井资料,以波阻抗反演资料为约束条件,应用序贯指示模拟方法建立了薄互层储层模型。结果表明,在薄互层储层建模中合理应用测井、地震资料能够发挥地质统计学优势,综合井资料的纵向高精度信息和地震资料的横向信息,提高了储层模型的纵向分辨能力,建立的模型能够解决开发阶段的薄互层储层精细描述问题。  相似文献   

14.
胜坨油田目前已进入高含水、高可采储量采出程度、高剩余可采储量采油速度开发阶段。油层水淹严重,调整难度逐年加大,利用水驱技术进一步提高采收率的同时,三次采油技术亟待突破。尤其胜坨油田适合化学驱Ⅲ类油藏资源丰富,因此,认清胜坨Ⅲ类油藏的地质特征、油藏水淹特征和剩余油分布,探索能够适应高温高盐条件的驱油体系,是老油田进一步提高采收率的基础和关键。选取胜坨油田坨七断块沙二段9砂层组作为改性二元试验区,采用计算机地质建模技术、计算机辅助油藏工程方法等进行油藏地质研究、油层水淹特征和剩余油分布特征研究,为调驱方案确定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5.
高二区莲花油层储层建模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辽河盆地东部凹陷高二区储层地质建模研究中,综合应用地质、地震和测井资料建立构造模型。以构造模型提供的地层格架,采用随机建模中序贯指示模拟的方法建立沉积微相模型。在此基础上,按相控建模的思路,选择地质统计学克里金方法中的球形变差函数模型对研究区储层参数进行模拟,建立了储层参数模型,为油藏数值模拟提供了精确的三维数据体。  相似文献   

16.
霸县凹陷鄚州油田鄚32断块处于高含水开发阶段,储层非均质性强。为了精确描述其储集层物性及其展布特征,使用Petrel地质建模技术,综合应用地震、测井、地质和开发动态研究成果,分步建立了构造模型,岩性模型以及储层属性模型,为油藏后期开发调整提供了可靠的地质模型基础。  相似文献   

17.
喇嘛甸油田厚油层主要发育在萨、葡油层,萨、葡油层以河流相沉积为主,储集砂体空间变化比较频繁,仅依靠单井测井资料难以有效预测沉积砂体的变化,无法准确预测河道边界及其它沉积微相的空间配置关系。为提高井间砂体的认识程度,把地震和测井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地震资料在横向上和测井资料在纵向上分辨率高的特点,针对不同地震属性开展储层预测适应性分析和对比,提高储层砂体描述和预测精度,为井间加密调整及制定挖潜措施提供可靠的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18.
蒙古国塔南凹陷是复杂的断陷型盆地,存在构造、地层、岩性等多种类型的圈闭,该地区岩性油藏主要发育在南屯组地层,结合该区地质特点和地震资料的实际情况,通过测井资料的分析,针对储层复杂、要求分辨率高特点,合理提取和表征能反映储层特征的地球物理信息,建立南屯组地震可操作模型,采用曲线构建等技术进行反演,纵向上落实储层相对较好的层段,平面上立足物性相对较好的区域,落实砂体分布范围。  相似文献   

19.
综合利用地震、地质和测井资料,开展三维地震精细解释与储层预测,搞清葡南一、二断块油藏的构造、沉积、储层分布特征,分沉积单元研究井震联合砂体预测方法,并结合生产动态资料开展高精度的沉积微相描述及刻画,描述砂体的展布特征,并在储层预测的基础上指导加密井位部署。  相似文献   

20.
近几年地震属性技术迅速发展,已成为油藏地球物理的核心部分,在勘探阶段利用地震属性进行大尺度的储层预测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是在开发阶段,面临较薄的储层,主要通过测井来进行解释,所以井间储层分布无法控制。随着勘探开发一体化、多学科协同工作成为趋势,地震虽然在纵向分辨率低,但是在横向上分辨率较高,如何把地震属性技术应用在开发阶段的砂体描述是本文的重点研究内容。本文通过对路家庄地区综合运用地震多属性分析技术、地震子体分析技术、基于地层切片体的层拉平古地貌恢复技术及多属性储层模型砂体雕刻技术,然后通过井震结合建立三维精细地质模型,把地震属性融入地质模型中,最后基于地震属性模型清晰的刻画了研究区内东营组各层段储层砂体的空间分布,与实际钻井结果基本吻合,通过该方法形成的砂体分布图更加合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