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4 毫秒
1.
火力发电厂中速磨煤机采用弹簧隔振基础以减小设备工作扰力对主厂房的影响。为了合理评估弹簧隔振基础中速磨煤机的振动性态,对5家电厂8台磨煤机进行了现场振动测试,其中包括一台非隔振基础磨煤机。为了考虑中速磨煤机与基础的动力相互作用,测试了基础上、下台板和设备本体的振动位移和加速度。根据实测值评估了磨煤机的振动安全性,并分析了振动超限的原因。研究表明,弹簧隔振中速磨煤机基础振动位移满足规范要求,但设备本体振动位移较大,设计中应该通过限制基础平台的振动位移来控制设备本体的振动位移。  相似文献   

2.
根据中速磨煤机现场振动测试数据,采用ANSYS程序建立中速磨煤机-基础耦合体系的有限元模型,分别进行了弹簧隔振基础和非隔振基础中速磨煤机的模态分析和谐响应分析。有限元计算结果和现场测试结果基本一致。分析了隔振器数量、基础台板与磨煤机质量比对磨煤机振动的影响,探讨了中速磨煤机减振的措施。研究表明,应该建立中速磨煤机-基础耦合体系模型进行振动计算。为了达到良好的隔振效果,建议将中速磨煤机弹簧隔振基础的最大水平振动位移控制为50μm,质量比控制为3.0±0.2。  相似文献   

3.
豆攀乔  马颖飞 《四川建材》2012,38(6):191-193
基于结构与设备动力相互作用,现场测试弹簧隔振基础中速磨煤机的振动反应。根据测试结果评估了中速磨煤机的振动安全性。采用ANSYS程序建立有限元模型,进行模态分析和谐响应分析。测试结果与数值计算结果基本一致。分析了隔振器数量、基础台板与磨煤机质量比对其振动的影响。研究结果对中速磨煤机的减振设计能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4.
超长型隔振台座被广泛应用于现代工业生产中,其隔振效率直接影响上部设备的工作质量。讨论隔振台座的隔振效率是本文的主要研究目标。将超长型隔振台座简化为弹性支撑梁模型,外部激励由弹性支座位移进行输入。基于经典梁理论,本文建立了弹性支撑梁系统的振动控制方程,求解系统固有频率,利用数值方法讨论物理参数对系统固有频率的影响。利用拉氏变换对弹性支撑梁系统的振动控制方程进行简化,得到系统绝对传递率与系统物理参数变化的关系。以上数值结果表明弹性支撑梁系统的物理参数对系统固有频率和绝对传递率具有不同的影响作用,此结论可为实际工程中的隔振台座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某发电B厂主厂房工程的弹簧隔振磨煤机基础属大型震动设备基础,其结构形式较为新颖,施工具有特殊性。通过在磨煤机基础底座、弹簧隔振器、上部基础施工中采用适宜的工艺技术,确保磨煤机按设计理念工作。  相似文献   

6.
范敦盛 《云南建材》2010,(8):366-368
本文主要阐述设备与基础的隔振、设备与管路系统的隔振及设备附加振动的防治等的介绍,说明把设备运转中的必然振动局限在设备本体范围内.使振动能量为弹性连接装置所吸收。这样就能达到减振隔振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文章主要阐述设备与基础的隔振、设备与管路系统的隔振及设备附加振动的防治等的介绍,说明把设备运转中的必然振动局限在设备本体范围内,使振动能量为弹性连接装置所吸收,这样就能达到减振隔振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胡志平 《浙江建筑》2008,25(1):65-68
通过对设备与基础的隔振、设备与管路系统的隔振及设备附加振动的防治等的介绍,说明把设备运转中的必然振动局限在设备本体范围内,使振动能量为弹性连接装置所吸收,这样就能达到减振隔振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为了正确测定发动本体的振动和噪声,就必须对外界的振动和噪声采取隔离措施。本设计选择了大质量、大刚度钢弹簧阻尼隔振体系,外加油阻尼装置和空气阻尼装置,其频率、阻尼和振动控制值均满足参数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基于实体桩现场测试试验的基础上,研究了饱和土地基中非连续屏障对振动的隔离,分析了饱和土体渗透性对非连续屏障隔振效果的影响,研究表明在一定条件下,实芯桩的桩径对隔振有一定影响,随着桩径的变大,隔振效果逐渐变好,通过动态分析测试系统对测点三个方向检测,可得振动对于场地在三个方向上的影响是不一样的,对于两排组合桩与单排桩的比较,本试验组合桩的隔振效果比单排桩效果大致相差不大。  相似文献   

11.
沿海滩涂地区超厚软土层上动力设备的基础设计,其突出问题是控制基础沉降。采用下设桩基的块式基础,可通过改变桩的长径比来控制地基沉降。经过两种方案多方面对比分析发现,在沿海地区工程实例中,单纯改变桩长对基础的振动位移影响不显著,宜采用控制沉降更为有利的长短桩组合型复合基础类型进行设计计算。  相似文献   

12.
 沿海滩涂地区超厚软土层上动力设备的基础设计,其突出问题是控制基础沉降。采用下设桩基的块式基础,可通过改变桩的长径比来控制地基沉降。经过两种方案多方面对比分析发现,在沿海地区工程实例中,单纯改变桩长对基础的振动位移影响不显著,宜采用控制沉降更为有利的长短桩组合型复合基础类型进行设计计算。  相似文献   

13.
核电站应急指挥中心隔震设计及地震响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松奇  李忠诚  张涛 《工业建筑》2014,(12):41-43,47
为探讨隔震技术在核电工程的应用,对某核电站应急指挥中心进行隔震设计及相应分析:对隔震层的方案进行详细的阐述,包括隔震支座的选型及布置;建立应急指挥中心的有限元模型并进行非线性动力反应分析,探讨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动力特性、加速度反应和位移反应。分析表明:通过隔震层的变形吸收地震的能量,可以显著降低上部结构的地震反应,结构的减震效果达到70%左右,隔震效果明显,提高了应急指挥中心的抗震裕量,可以有效保护应急指挥中心的人员、设备和系统的安全,从而提升核电站震后应急能力。分析研究成果对隔震技术在核电领域的推广应用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弹簧隔振能减轻火力发电厂中动力设备的振动、噪音等问题,是一种有发展潜力的绿色节能隔振技术。首先总结了弹簧隔振的主要力学性能及其特点,并以汽轮发电机、汽动给水泵组、碎煤机等动力设备为例,其次介绍了其在火力发电厂实际工程应用,最后指出了其在应用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及亟需解决的问题,以期为以后弹簧隔振技术在火力发电厂中的应用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工业建筑结构设计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伟 《广州建筑》2008,36(2):3-7
对于工业建筑结构设计的几个重要问题:直接支承大型设备的构件应计入设备产生的附加地震作用:磨煤机基础采用弹簧隔振技术;应用SAP2000程序对吊车荷栽的处理,本文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具体的分析,并结合工程实例给出了设计例题。以期引起工程技术人员的重视,其他类似工程能加以借鉴。  相似文献   

16.
GJ3×2大型双槽高强度搅拌磨机是由北京矿冶研充总院研制的新型超细磨设备。该设备采用了双叶轮搅拌器、方断面双槽体和带负荷启动等创新技术。设备生产能力大、超细磨效率高、产品粒度细、可连续生产,同时具有人性化的结构和外形尺寸,便于安装、操作和维修。该设备已成功应用于煤系煅烧高岭土剥片中,生产能力可达1.2~1.5t/h,单台产品粒度可达-2μm85%以上,两台串联产品粒度可达-2μm90%以上。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某火力发电厂300MW汽轮发电机组框架式基础进行缩尺比为1/8的模型振动试验,通过模型振动试验,根据相似关系换算得到原型结构的自振频率、振型和振动线位移。在模型试验测试中,分别进行了无机组设备质量工况、有机组设备质量工况和扰力点动刚度测试。对测试结果进行分析得知,机组设备质量的施加使得结构的各阶自振频率降低。使用TGFP、SAP2000和ANSYS软件建立模拟轴系影响的计算模型,进行结构的模态和稳态分析,得到了基础结构的自振频率、振型和振动线位移。计算的扰力点幅频曲线与试验结果有较好的吻合。  相似文献   

18.
为考察基于子结构隔震的巨型框架结构的实际振动控制效果,对一巨型框架结构和采用子结构隔震的巨型框架结构进行数值分析和振动台试验。介绍了巨型框架结构原型,采用有限元方法对巨型框架结构和采用子结构隔震的巨型框架结构进行分析,研究子结构隔震技术对外部主框架和内部子框架的地震反应控制效果。介绍了缩尺模型结构及其试验方案,对其进行了模拟地震的振动台试验,测量和分析了主框架和子框架的地震反应。有限元分析和振动台试验结果表明:子框架隔震后,巨型框架结构的基本周期得到延长,但隔震结构前6阶振型的振动都是以子框架振动为主,而非隔震结构前6阶振型的振动都是以主框架的振动为主。子框架隔震后,主框架和子框架的地震反应都显著减小,位置较低的子框架2的地震反应及其隔震效果一般要比上部子框架3的大。隔震子框架的变形主要集中在隔震层上,但隔震层变形小于主、子框架间的隔震缝宽度。  相似文献   

19.
Inertia blocks are commonly used by engineers to stabilize vibration-isolated building services equipment. However, no comprehensive guidelines for the selection of inertia blocks or indices for assessing the effect of inertia blocks on the stability of the vibratory system are available. In this paper, the level of “power transmissibility” is used to assess the performance of vibration isolators, and the level of the “vibration velocity transmissibility” of the supporting floor structure, the “mounted vibration velocity”, and the “mounted rotational velocity level” of the vibratory machine are proposed to assess the stability of the vibratory system with various inertia blocks. The results primarily indicate that the use of an inertia block does not affect the performance of vibration isolation. Instead, it decreases the vibration velocity and rotational velocity of the isolated vibratory machine; so it can increase the stability of the vibratory system regardless of whether the machine has slightly or highly uneven mass distribution. The results reveal that, for the machine with highly uneven mass distribution, the degree of an larger inertia block is required to enhance the stability of the isolated vibratory system. Therefore, in addition to proposing indices for assessing the stability of the vibratory system, this paper also provides an insight into the selection of the inertia block based on the mass distribution of an isolated vibratory machine.  相似文献   

20.
现行规范对柱基水平位移限值没有明确规定,为此对软土地区3个典型单层钢结构工业厂房的柱基水平位移情况进行了调查,提出了柱基水平位移的统计和控制指标,分析了柱基水平位移的宏观规律。结合相关工程事故经验,提出柱基水平位移的控制标准,为制定适合各种工程条件的柱基水平位移控制指标和控制标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