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确定砂梨品质形成及劣变关键点。方法:以早生新水、沪晶梨18、沪晶梨67为试材,将成熟度一致的3个品种的梨果实于(1.0±0.5)℃、相对湿度85%~90%的冷库中贮藏60 d,每10 d测定果实品质和10个电子鼻传感器的感应值。结果:沪晶梨18和早生新水为典型的果糖积累型,沪晶梨67为山梨醇积累型,3个品种梨均为苹果酸积累型。冷藏期间,沪晶梨67可保持较高的果实带皮硬度、果肉组织硬度、脆性和咀嚼性;含有较高的葡萄糖、山梨醇和总糖含量,可滴定酸、苹果酸含量较稳定;贮藏风味浓郁,受冷藏时间调控小,耐贮性佳。沪晶梨18的果皮特性、紧实度和脆性优于早生新水,拥有较高的果糖、苹果酸含量和果糖/总糖,可保持较高的甜酸度,贮藏风味浓郁。早生新水易软化,可滴定酸含量呈急剧下降趋势,综合风味受贮藏时间调控大,不耐贮。早生新水和沪晶梨67梨果实挥发性化合物发生了明显变化,特别是氮氧化合物、甲烷、硫化物、乙醇等挥发性化合物。结论:早生新水、沪晶梨18、沪晶梨67的安全冷藏期分别为30,40,60 d。  相似文献   

2.
为提高真空冷冻干燥即食水竹笋的品质,采用真空包装袋、高温蒸煮袋、复合铝箔袋对即食水竹笋进行包装,4℃贮藏30 d,研究其水分含量、水分活度、脂肪含量、过氧化值4个指标的变化,并结合电子鼻分析挥发性物质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贮藏期的延长,3种包装的即食水竹笋的水分含量、水分活度、过氧化值逐渐升高,脂肪含量逐渐下降;电子鼻检测结果显示,氮氧化合物、萜烯类、含硫化物和芳香族化合物是即食水竹笋主要的挥发性成分,其释放量随着贮藏期的延长逐渐提高。贮藏30 d,与真空包装袋、高温蒸煮袋相比,复合铝箔袋包装即食水竹笋的水分含量最低,为2.8 g/100 g,水分活度增加最小,为0.04,脂肪损失最少,为2.6%,过氧化值增加最少,为5.2 g/100 g,挥发性物质变化最小。经综合评定,在4℃条件下,复合铝箔袋包装能够更好地保持即食水竹笋产品的品质。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以罗布斯塔生咖啡豆为研究对象,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和电子鼻技术对生咖啡豆贮藏过程中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在生咖啡豆中共鉴定出56种挥发性物质,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酸类物质含量先增大后减少,酯类物质含量逐渐增大,醛类物质含量先减小后增大,贮藏前到60℃贮藏结束后醛类化合物由13.72%增加至25.46%;加速贮藏温度越高,挥发性物质含量增加速率越快,总挥发性物质含量由24.12μg/g DW增加至31.34μg/g DW。电子鼻数据分析能较好的区分不同贮藏期的样品,不同阶段样品各自聚为一类,且在60℃时样品聚集更为紧密;通过挥发性化合物含量变化、电子鼻传感器特征响应值和主成分分析,初步推测生咖啡豆加速贮藏期间风味品质劣变的特征性化合物为己醛、苯甲醛、苯乙醛、乙酸、己酸及苯甲酸。因此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电子鼻技术结合主成分分析可综合评价生咖啡豆贮藏期的风味特征。  相似文献   

4.
《食品与发酵工业》2014,(1):226-231
研究了茶树菇软罐头在37℃加速贮藏过程中的挥发性物质及品质变化规律。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技术,分析茶树菇贮藏期3个阶段(0,14,28 d)中的挥发性物质含量变化,并测定了定周期内的色泽和硬度。结果表明:茶树菇软罐头贮藏过程共鉴定出79种化合物,醛类化合物均为主要挥发性成分,其相对含量由第0天的51.63%降至第28天的45.65%;酮类作为第二大类挥发性物质由6.54%升至17.96%;腐败味物质二甲基硫、苯酚、3-甲基-2-丁烯醛在28 d时检出。菇肉的色泽随加速贮藏期变黄变褐,而硬度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5.
采用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metry,GC-IMS)对洋葱浆馕6 种不同贮藏条件下挥发性物质进行分析,包括低温贮藏、室温贮藏、真空贮藏、脱氧贮藏、保鲜剂贮藏和保鲜剂结合脱氧贮藏。研究表明:在洋葱浆馕中共鉴定出66 种挥发性风味物质,其中包括醇类9 种、酮类4 种、醛类18 种、酯类4 种、呋喃衍生物3 种,酸类1 种和未能识别的化合物27 种。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低温贮藏和真空贮藏洋葱浆馕在贮藏期内醛类挥发性有机物基本不变,其他处理组的醛类挥发性有机物在贮藏期内变化呈降低的趋势。结合主成分分析和欧氏距离可以发现低温贮藏和其他贮藏方式的第0天挥发性物质种类和浓度较为接近,主成分分析图中点的位置也相聚在一起,说明低温贮藏馕的挥发性物质变化不明显。该研究建立不同贮藏方式洋葱浆馕挥发性气味指纹图谱,可视化出洋葱浆馕挥发性成分轮廓,为洋葱浆馕贮藏期间风味变化规律提供信息。  相似文献   

6.
香红’梨经1-甲基环丙烯(1-Methylcyclopropene,1-MCP)(1.0 μL·L-1)处理后,测定贮藏期(10 d)内果实的呼吸强度、乙烯释放速率变化,同时利用电子鼻对贮藏期内的果实挥发性气体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1-MCP处理抑制果实的呼吸强度和乙烯释放速率。电子鼻能区分对照组不同贮藏时期的果实挥发性气体,其中6、10 d的果实挥发性气体分别有明显变化。1-MCP处理组0、2、6、8 d的果实挥发性气体的响应值分布存在部分交叉,而4、10 d的挥发性气体分布区域相对独立。线性判别分析(linear discriminant analysis,LDA)结果中果实挥发性气体的分布区域更加集中,更能说明不同贮藏时期果实挥发性气体的分布情况。载荷(Loading)分析表明W5S、W2W和W2S三个传感器对区别不同处理的果实挥发性气体发挥了关键作用,1-MCP处理明显减少氮氧化合物(W5S)、有机硫化物和芳香族化合物(W2W)、醇类和部分芳香族化合物(W2S)三类物质的生成。总之,结合电子鼻分析,证明1-MCP明显抑制香红梨果实乙烯和部分挥发性气体的生成,因而延缓果实后熟进程。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究自发气调包装对不同品种青椒贮藏品质的影响。方法 以贵州主栽的“改良螺丝椒王”和“黔椒8号”品种为实验材料,使用MP20气调包装袋对其进行包装处理,贮藏于(10±0.3)℃的环境内32d,每隔8 d进行一次相关指标的测定,研究贮藏期间不同品种间青椒品质变化。结果 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青椒果实的腐败率、失重率和转红指数均呈上升趋势,相比之下,“黔椒8号”的贮藏性能优于“改良螺丝椒王”。两个品种共检测出48种挥发性物质,主要以醛类、酯类为主;在贮藏末期,“黔椒8号”对醛类和酯类物质的保留率高于“改良螺丝椒王”,风味损失较少。根据化合物的香气活性值得出,两个辣椒品种共有的关键特征呈香物质为:(E,E)-2,4-癸二烯醛、水杨酸甲酯、肉豆蔻醛、正己醛、2-己烯醛和β-紫罗兰酮,其含量均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而下降。贮藏期间,“改良螺丝椒王”特有的挥发性物质为3-蒈烯和反式-2-壬醛,“黔椒8号”特有的挥发性物质为1-己醇和环己醇。结论 在低温下采用MP20气调包装袋进行包装的“黔椒8号”的贮藏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8.
以甘肃省陇南市经济林研究院种质资源库的狮子头、茂汶大红袍、实生大红袍3个品种花椒为试材,利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麻味物质、电子鼻及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分析挥发性物质,并对生长发育过程中风味物质的动态变化规律进行研究。同时,以麻味物质和挥发性物质作为评价指标,对3个品种花椒品质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生长发育过程中3个品种花椒果皮麻味物质的含量均随着果实的成熟而增加,并呈现不断累积的趋势,这与当地的采收时间相吻合,麻味物质含量从高到低依次为茂汶大红袍、狮子头、实生大红袍。电子鼻传感器W2W、W1W、W2S、W1S、W5S对3个品种花椒挥发性物质均有较好的响应,其共有挥发性物质7种,芳樟醇、柠檬烯和2-氨基苯甲酸-3,7-二甲基-1,6-辛二烯-3-酯被连续检出且相对含量较高,各挥发性物质含量动态变化差异明显。以成熟期麻味物质与挥发性物质为花椒品质评价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品质优劣顺序依次为茂汶大红袍、狮子头、实生大红袍。  相似文献   

9.
旨在为鲜核桃保鲜贮藏提供理论依据,以‘温185’为测试品种,经脱青皮后在-10℃下低温冷冻贮藏180 d,分析其在贮藏期间的品质变化。结果表明:在贮藏期内,‘温185’脱青皮鲜核桃坚果霉变率为0,种皮颜色由暗黄色变为接近暗褐色,种皮较易分离,种仁为白色,香气由浓郁清香变为淡青香;种仁和种皮色差值逐渐增大;含水率和含油率整体呈下降趋势;种仁风味物质的变化分为3个阶段,即0~60 d、90 d、120~180 d;核桃油脂肪酸组成无明显变化,但其相对含量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酸值和过氧化值逐渐增大,但均未超出国标要求。在冷冻贮藏期(0~180 d),‘温185’坚果品质变化较小,低温冷冻贮藏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0.
以"霞晖6号"水蜜桃为试验材料,置于20℃、相对湿度为70%~75%的条件下贮藏,分别在0、1、2、3、4、5、6 d采用质地多面分析(TPA)测试法、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HS﹣SPME/GC﹣MS)和电子鼻技术测定桃果实采后贮藏期质构特性及风味物质。结果表明,桃果实采后硬度、胶黏性随贮藏时间的延长呈下降趋势,咀嚼性和弹性先下降后上升。桃果实在采后贮藏期内,利用HS﹣SPME/GC﹣MS技术共检测出58种香气物质,主要是醛类、酮类、酯类、内酯类、醇类、酸类和烃类化合物。从主成分分析(PCA)和线性判别式分析(LDA)结果可知,电子鼻技术可以很好地区分开不同贮藏期的桃子。综合评价得出,桃果实的质构特性及挥发性风味物质的种类、含量会随着贮藏时间而发生变化。质构仪测得的力学指标结合GC﹣MS及电子鼻所测数据可以准确地反映果实的品质特性。  相似文献   

11.
鲁绯 《中国酿造》2006,(12):17-22
分析了27种腐乳的理化特性,并以此为依据,进行模式识别研究,结果将27种腐乳聚成了四川腐乳和其他腐乳2类,在6个理化指标的基础上建立了3个主成分模型,并得到了腐乳的判别方利D=-0.080x1+1.746x2+0.396x3+0.348x4+0.140x5-0.322x6-0.580,总判别止确率为96.3%,为控制腐乳品质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在分析获得甜瓜中18项营养品质指标数据基础上,通过主成分分析,对甜瓜品质代表性指标进行研究筛选,再借助聚类分析方法,探讨13种不同品种甜瓜的营养品质特点。结果显示:18项指标中灰分、脂肪、V_(B1)、烟酸、酒石酸、蔗糖、总糖、可溶性固形物、总酸在对应主成分中的载荷值相对较高,能较好地反映数据整体变异情况;受试13种甜瓜大致可聚为两类,第1类以86、杂交伽师瓜为代表;第2类以伽师瓜、西州蜜25号为代表。综上所述:灰分、脂肪、V_(B1)、烟酸、酒石酸、蔗糖、总糖、可溶性固形物、总酸可作为甜瓜品质特点的代表性表征指标;以86、杂交伽师瓜为代表的一类甜瓜具有灰分、V_(B1)、烟酸、酒石酸、蔗糖、总糖、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相对丰富的特点;以伽师瓜、西州蜜25号为代表的一类甜瓜具有脂肪和总酸含量相对丰富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Owing to their low weight-to-high strength ratio and recyclable features, the natural fibers are the most potential choice in place of synthetic fibers and been used as reinforcement materials in polymer matrix composites. Characterization of Ceiba pentandra bark fibers (CPFs) such chemical analysis, Fourier Transform-Infrared Analysis (FTIR), X-ray diffraction, thermogravimetric analysis, and Differential thermogravimetric analysis (DTG) analysis has analyzed. CPFs contain 60.9% (w/w) of cellulose, 17.5% (w/w) of hemicellulose, and 23.5% (w/w) of lignin. Besides, its density and crystallinity index are 682 kg m?3 and 57.94%, respectively. TG and DTG analysis discovered that CPFs are thermally stable up to 342.1°C. Further, all the resources of CPFs ensured that it can be an excellent alternative for synthetic fibers in polymer matrix composites.  相似文献   

14.
Flavor sensations in food are highly influenced by the aroma and taste compounds. Reviewing the extensive literature of recent years in this field has shown that the reconstitution of flavor based on aroma and taste compounds poses numerous problems. These are of different nature and include among others (a) chemical transformations among these compounds, (b) changes in the concentrations of the compounds responsible for the perceived flavor, (c) interactions among the chemical compounds that enhance or reduce a specific flavor sensation, and finally, (d) the complexity of the different food matrices and its influence in the flavor perception. Another difficulty that flavor scientists must face is how to properly model and visualize the complex relationships existing between the chemical composition of foods and the flavor perception. These problems have repercussions on the reconstitution of the flavor signature of food based on the natural concentrations of its key aroma and taste compounds. Therefore, the main aim of this review is to deal with all these issues to propose potential solutions for a robust transformation in a science-based quality approach.  相似文献   

15.
Lyocell纤维及其混纺产品的测试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潘葵 《印染》2001,27(3):43-44
Lyocell纤维是一种全新概念的新型纤维素纤维,被誉为“21世纪的绿色纤维”,本文通过燃烧实验、显微镜观察实验、溶解性实验,得出Lyocell纤维及其混纺产品揎义、定量测试方法。  相似文献   

16.
花色苷的资源分布以及定性定量分析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花色苷是一种广泛存在的水溶性天然色素,对人体具有多种生理保健功能。本文主要就近年来国内外对花色苷的资源分布、含量以及定性定量方法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7.
甘蔗品种的因子分析及聚类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对106份引进及自育甘蔗品种的10个农艺性状进行因子分析,选出了4个公因子,其方差累计贡献率达84.097%。以4个公因子为综合指标对106份甘蔗品种进行系统聚类,结果聚成17类。各类性状差异明显,可为,选配亲本组合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文章根据文献计量学原理,对2000年~2004年间《海湖盐与化工》载文、作者群及引文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从中析出热心于海湖盐的科研队伍,客观地揭示我国近几年海湖盐与化工领域的研究成果及该刊的学术价值,从引文这一侧面展示我国海湖盐与化工专业论文的学术水平。  相似文献   

19.
以24个品种的稻谷为实验材料,对不同品种间稻谷米糠营养成分含量的差异性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不同品种间米糠的水分含量、灰分含量、蛋白质含量、可溶性多糖含量、脂肪含量和粗纤维含量差异极显著。米糠中灰分与脂肪和蛋白质之间存在着极其显著的正相关(P<0.01),相关系数分别为0.695和0.568,可溶性多糖和粗纤维存在显著负相关(P<0.05),相关系数为-0.475。通过聚类分析将24个品种的稻谷按米糠和稻米各分成品质由高到低的3组,通过平行对比米糠和稻米的数据发现,同种稻谷中稻米的品质并不能直接决定米糠的品质。  相似文献   

20.
产耐热纤维素酶菌株的分子鉴定及产酶条件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温泉热源地区采集的水样中筛选出1株60℃生长的纤维素酶产生菌NR615。通过ITS序列及系统发育进化树的分析表明该菌株为烟曲霉(Aspergillus fumigatus)。该菌株在28~60℃生长较好。对菌体及产酶条件进行优化得出:初始pH6.5,碳、氮源分别为结晶纤维素、牛肉膏时有利于产酶。其产生的纤维素酶的最适反应温度65℃,最适pH5.0,且在50~70℃有一定稳定的活性。经过响应面分析优化培养基,发酵5 d时活力达到2.411 3 IU/mL。这些特征表明,该菌株是1株性能良好的耐热纤维素酶生产菌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