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5 毫秒
1.
对油茶果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根据其特点采用挤压、搓碾的脱壳方式研制了带有锥形辊筒结构的油茶果脱壳机。油茶果含水量和辊筒转速是影响脱壳效果的主要因素,适宜的脱壳工艺条件为油茶果含水量40%~60%、辊筒转速120~180 r/min,在此工艺条件下,脱壳率大于等于92%,产量大于等于2 t/h。  相似文献   

2.
试验机装置主要由驱动传动、碾搓单元、控制电机自动正反转的电器元件、机架等组成。采用往复式摩擦、挤压的原理使橡胶果在摩擦力和挤压力的双重作用下实现壳仁分离。试验结果表明:该机工作性能良好,操作简便,脱壳率可达到78.3%,可进行橡胶果脱壳效果试验和破壳机理的研究。该装置可为研制高效率低损伤的橡胶果脱壳机提供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橡胶果脱壳效率随相关参数的变化规律,确定最佳脱壳条件,根据碾搓原理研制了橡胶果脱壳试验机。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分析不同的挤压压力、摩擦速度和摩擦材料对脱壳率指标的影响规律及机器的最佳工作参数。结果表明:随着摩擦速度增大,脱壳率先增大后降低;随着挤压压力的增加,脱壳率线性增加;摩擦材料依次取钢板、塑料板、木板、橡胶板时,脱壳率逐渐降低。对橡胶果脱壳率的影响因素从大到小依次为挤压压力、摩擦材料、摩擦速度。当挤压压力为700N、摩擦速度为46 mm/s、摩擦材料为钢板时,橡胶果的脱壳率达到81.8%。研究结果可为橡胶果脱壳机的整体设计提供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4.
为了进一步提高腰果脱壳机的脱壳效果,分别研究了推果速度、切刀装置中弹簧压缩距离及进果时腰果的状态等因素对脱壳过程中整仁率、滑果率及躺果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推果速度对腰果脱壳机的脱壳效果(整仁率、滑果率及躺果率)影响极显著(P0.01);弹簧压缩距离对腰果脱壳过程中整仁率的影响极显著(P0.01),对滑果率及躺果率影响不显著(P0.05);进料时腰果的状态对脱壳过程中整仁率和滑果率影响极显著(P0.01),对躺果率影响不显著(P0.05);当刀口距离9.1 mm,推果速度19.8r/min,弹簧压缩距离16.70mm,采用方式a1进果时,整仁率为69.76%。  相似文献   

5.
为解决橡胶果破壳效率低,损伤大的问题,设计橡胶果剥壳机。该机由挤压剥壳装置、离心剥壳装置、电机、机架等部件组成,采用挤压和撞击原理实现脱壳,通过调节装置改变橡胶果挤压区域的间距,增强剥壳机通用性。该装置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对橡胶果综合利用产业发展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赵婳  王涛  何焯亮 《食品与机械》2016,32(3):119-121
为了实现橡胶果的高效低损伤壳仁分离的效果,采用先切割橡胶果壳,再通过辊子挤压、搅拌、风选分离实现橡胶果脱壳的工艺并根据该工艺设计橡胶果脱壳机。该装置的主要构造为切割装置、挤压装置、分离装置。切割装置由螺旋形刀具和刀槽组成,挤压装置由双辊筒组成,分离装置的主要组成部分为搅拌旋转辊子和风机。该装置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造价低,对于橡胶果的综合利用产业发展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解决现有的橡胶籽脱壳装置脱壳率、整仁率低,不足以满足不同条件下橡胶籽脱壳需求的问题。方法:设计了一种组合式橡胶籽脱壳机构,通过橡胶籽在凹槽板与旋转刀片的剪切以及对转叶片辊筒挤压、碰撞的组合作用下实现脱壳。运用EDEM离散元软件建立橡胶籽与脱壳机构的离散元模型,并对其脱壳过程进行模拟。采用响应面法分析剪切挤压间隙、叶片辊筒转速、叶片辊筒安装相位对橡胶籽脱壳率、整仁率的影响规律,优化获得最佳工作参数从而进行台架验证试验。结果:所设计的组合式橡胶籽脱壳机,最佳工作参数组合为剪切挤压间隙12.6 mm、叶片辊筒转速300 r/min、叶片辊筒安装相位40.5°。此时,橡胶籽脱壳率为94.09%,整仁率为96.47%。根据最佳参数组合进行台架验证试验,橡胶籽脱壳率为89.67%、整仁率为91.33%。结论:在橡胶籽脱壳装置设计过程中,离散元法可有效分析不同结构参数对性能指标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设计一款基于LabVIEW虚拟仪器技术的油茶果—果柄分离力测量装置,该装置可以实现信号的采集、实时显示、数据存储等功能。选取3个品种油茶果为试验对象,以果柄直径、油茶果几何平均直径和成熟度为试验因素,以果柄分离力为响应值设计正交试验,利用SPSS软件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处于适采期的不同油茶果品种的果柄分离力约为7~17N,各品种间有明显差异;成熟度对果柄分离力影响显著(P0.05),且成熟度越高果柄分离力越小。  相似文献   

9.
碾搓式银杏脱壳机的设计与试验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为找出银杏工业化脱壳方法,针对其物料特性和脱壳要求,分析对比主要的脱壳方法,设计一种碾搓式银杏脱壳机。通过不同预处理的脱壳对比试验发现,当碾搓砂轮外缘间隙10mm,斜度15°,对分别经水煮、微波、烘干处理的银杏进行脱壳,破壳率接近100%,整仁率分别为98%、94%和97%脱壳效果。而仅作预冷处理的银杏采用此种方式脱壳,破壳率超过90%,但整仁率不到85%。试验为银杏脱壳装置的优化设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0.
板栗脱壳设备的设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了一种新型板栗脱壳设备 ,脱壳率 90 %、栗仁质量好、破损率小、栗仁褐变程度低 ,设备操作简便、自动化程度高 ,适合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11.
徐皓 《中国油脂》2021,46(6):102-107
以陕西汉中普通油茶汉油3号、汉油4号、汉油5号、汉油18号和汉油30号作为研究对象,以陕南选育出的优良油茶品种汉油7号、汉油10号、长林4号和长林59号作为参照,对9个品种油茶2018、2019年7—10月果实发育时期的表型性状与种仁含油率进行观察和测定。结果表明:7—8月为果实大小增加的重要时期;7—9月为油茶果实质量增加最快的时间段;果实逐渐成熟的过程中油茶果皮厚度逐步变薄;果实形态分为橄榄形、卵形、球形和桔形4类,其中卵形果实和球形果实数量最多;单果籽重在样品间存在差异,单果籽重最大的为汉油18号样品,均值达到10.84 g,最小的为汉油3号样品,仅为3.18 g;7—10月鲜仁含水率随着种子成熟呈现下降的趋势,9—10月含水率下降最快,干仁率和出籽率随着油茶生长发育逐月上升。多重分析表明,7—8月是油茶果实各项指标变化最大的月份; 相关性分析表明种仁含油率与干仁率呈极显著正相关。通过对汉中多个普通油茶果实表型性状与种仁含油率的研究,初步选出了3个含油率高的小果实品种汉油3号、汉油4号和汉油5号及1个含油率较低的大果实品种汉油18号。研究可为北缘适生区油茶的良种选育与栽培提供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2.
为探索油茶蒲的有效利用途径,采用各具5个体积分数梯度的5种有机溶剂对油茶蒲进行超声辅助浸提而得到25种粗提液,研究比较了各粗提液的总黄酮提取率和清除DPPH·的能力。结果表明:总黄酮提取率最高的5种溶剂及其对应的总黄酮提取率依次是60%丙酮溶液(6. 28%)、60%乙醇溶液(5. 24%)、80%甲醇溶液(4. 82%)、60%1,3-丁二醇溶液(4. 40%)、60%乙酸乙酯-乙醇溶液(4. 13%);清除DPPH·能力最强的5种粗提液及其对应的清除率依次是100%乙醇溶液提取物(92. 78%)、60%乙酸乙酯-乙醇溶液提取物(92. 69%)、100%1,3-丁二醇溶液提取物(89. 68%)、100%甲醇溶液提取物(86. 54%)、100%丙酮溶液提取物(81. 99%)。黄酮提取率最高的油茶蒲提取物所对应的DPPH·清除能力并不是最强的,说明油茶蒲提取物中除了黄酮以外,可能还有多酚、皂素、多糖等其他抗氧化活性成分。适合油茶蒲黄酮利用的最佳提取剂是60%乙酸乙酯-乙醇溶液,总黄酮提取率达4. 13%,所对应提取物对DPPH·清除率达92. 69%,是一种适应工业化开发利用油茶蒲黄酮的理想溶剂。  相似文献   

13.
以油茶种仁为实验材料,用不同方法提取油茶种仁总蛋白,同时对双向电泳条件进行了探索与优化,建立了一套适合油茶种仁总蛋白双向电泳分析的优化体系。结果表明:改良后的TCA-丙酮法可以有效提取出油茶种仁总蛋白,得到了816个蛋白点,蛋白点主要集中在等电点p H 4.0~6.0之间;选用17 cm p H 4~7 IPG胶条,优化的等电聚焦程序为250 V 0.5 h、1 000 V 2 h、8 000 V5 h、8 000 V 60 000 Vh和500 V 24 h,可获得背景清晰、分辨率较高的双向电泳图谱。  相似文献   

14.
董熠辉 《中国油脂》2022,47(3):128-131
利用S-8大孔树脂对油茶蒲醇提物进行纯化,再采用HPLC对油茶蒲醇提纯化物(POSE)中的功能组分进行鉴定,然后研究油茶蒲醇提纯化物对3种不同类型植物油的抗氧化作用,并与TBHQ进行对照。结果表明:油茶蒲醇提物经过S-8大孔树脂纯化后,总黄酮含量由22.41%提高到66.86%,总黄酮回收率达89.14%,总黄酮得率达4.68%;油茶蒲醇提纯化物中初步鉴定出5种功能成分,其中没食子酸含量为18.83 mg/g,儿茶素含量为26.12 mg/g,表儿茶素含量为27.64 mg/g,芦丁含量为16.13 mg/g,槲皮素含量为0.52 mg/g;油茶蒲醇提纯化物能有效抑制油脂的氧化酸败,与对油茶籽油和菜籽油的抗氧化作用相比,油茶蒲醇提纯化物对富含高不饱和脂肪酸的核桃油抗氧化作用较好。因此,油茶蒲醇提纯化物具有作为高不饱和脂肪酸型油脂的抗氧化剂开发的潜力。  相似文献   

15.
为促进油茶蒲的高值化开发利用,推动油茶产业高质量发展,以油茶蒲为原料,采用超声辅助醇提法制备油茶蒲粗黄酮,并采用AB-8大孔树脂吸附法纯化。另外,对纯化的油茶蒲黄酮的结构进行了紫外光谱和红外光谱表征,利用UPLC-Q-TOF-MS对其组分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采用超声辅助醇提法制备的油茶蒲粗黄酮中黄酮含量为32.41%,采用AB-8大孔树脂纯化后的黄酮含量为70.14%,黄酮总回收率为60.12%;紫外光谱与红外光谱分析表明,纯化物具有明显的黄酮类紫外、红外特征光谱,证明该纯化物主要成分为黄酮类化合物;UPLC-Q-TOF-MS从该纯化物中共鉴定出44种多酚类和黄酮类化合物,其中14种黄酮类化合物、30种多酚类化合物,油茶蒲黄酮多以黄酮苷类化合物形式存在,且多为山奈酚的糖苷类化合物,油茶蒲黄酮中含有原花青素、儿茶素、表儿茶素及没食子酸等抗氧化活性成分。根据油茶蒲黄酮的组成成分,推测其具有开发成为抗糖尿病食品以及与抗癌药物联用治疗疾病的潜力。  相似文献   

16.
油茶籽毛油中多酚类物质对自由基的清除作用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油茶籽油具有重要的保健功能和药效功能.通过油茶籽毛油中多酚类物质对不同种自由基清除的活性作用研究,其结果表明,油茶籽毛油中多酚类物质对羟基自由基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有良好的清除作用,加入多酚样品的质量浓度在0.53~7.29 μg/mL范围内,对羟基自由基的清除率高达65.21%以上;不同极性的多酚类物质清除效果不同,极性大的多酚类物质其总抗氧化能力较弱,对自由基的清除能力较强,为开发功能性油脂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山茶油的功能特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山茶油中油酸、亚油酸、亚麻酸等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很高,还含有角鲨烯、山茶甙、山茶皂甙等生理活性成分。山茶油烟点高,不皂化物含量少,具有良好的储存稳定性和抗氧化能力,其品质可与橄榄油相媲美。而且山茶油具有其独特的功能特性,如抑制脂质过氧化、预防肥胖、降低血脂和血糖水平以及调节免疫功能等。综述了山茶油的功能特性,以便能更好的开发利用山茶油。  相似文献   

18.
为明确油茶果实的最佳采收期,以赣石83-4和赣石447油茶鲜果为原料,测定其不同成熟度下果实品质相关的表型性状、营养物质和种仁油中脂肪酸组成及含量的变化,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2个品种不同成熟度油茶果实品质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随着成熟度的增加,2个品种油茶果实的单果质量、含水率总体呈下降趋势,而鲜果出籽率、干籽出仁率则总体呈上升的趋势;赣石83-4种仁含油率在第四成熟度达到最大值(44.16%),而赣石447种仁含油率在第二成熟度达到最大值(48.56%);赣石447和赣石83-4种仁可溶性糖含量随成熟度变化趋势不一致,前者在第四成熟度达到最大值(11.35%),后者在第五成熟度达到最大值(13.05%);2个品种不同成熟度的油茶种仁蛋白质含量较低且总体上较稳定;2个品种油茶种仁油中脂肪酸组成及含量存在差异,随着成熟度的增加,油酸和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持续增加,而亚油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降低,饱和脂肪酸和不饱和脂肪酸含量的变化幅度较小,分别维持在11%和89%左右;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赣石83-4和赣石447的最佳采收期分别在第五成熟度和第四成熟度。综上,赣石83-4和赣石447油茶...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从油茶饼粕中蛋白质、多糖、多酚、茶皂素等主要成分的提取与应用两个方面进行综述,发现油茶粕具有较高加工利用价值,可作为新型食品原料,也可作为饲料、化工、轻工等相关领域的重要原料,综合来看,油茶副产物在特医食品、保健食品的研发与应用方向具有一定潜力。  相似文献   

20.
不同贮藏条件下油茶籽品质及生理活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周杨  徐俐  王凯燕  杨辉 《食品科学》2011,32(24):291-295
为了延长油茶籽的加工期限,将含水量为6%、13%的油茶籽分别贮藏在25℃、室温、4℃,相对湿度(RH)50%~65%条件下,观察贮藏期间品质及生理生化变化。结果表明:所有实验贮藏方法,油茶籽贮藏90d后均出现一定程度的劣变现象,贮藏品质下降。对不同处理贮藏效果的综合评价,最好的贮藏条件为温度4℃、油茶籽含水量6%,能明显抑制呼吸强度和脂肪酶活性,保持较高蛋白质、脂肪、糖等内含物质的含量,阻止油茶籽品质的劣变;其次为温度4℃、含水量13%,最差的为温度25℃、含水量13%。低温和低水分含量可有效提高油茶籽的贮藏品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