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辛集皮革业由制革和制衣两大主体构成。十几年来,两大产业互为依托,相辅相成,以产品创新为动力,推动了产业升级,加快了行业发展。制革业由当初的单一黑皮逐渐发展成为彩皮、磨砂皮、毛皮、毛革一体等系列产品,服装革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制衣业由当初的黑色光面皮衣逐步发展成为彩皮、毛皮、羊绒、裘皮、毛皮结合面料等多品种服装,款式也随着市场需求而演变,分别有时尚化、休闲化、个性化系列产品。可以说,辛集皮革业的发展进程,也就是其皮革产品不断调整,不断创新,不断升级的过程。近两年,随着人们消费观念的个性化趋势增强,市场需求呈现出多元化,并且推陈出新的节奏越来越快,辛集皮革业紧跟市场步伐,调整产品结构,加快产品创新,在市场激烈竞争中扩展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2.
辛集是我国皮革业的重要生产销售基地,2001年底被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和中国皮革工业协会联合授予“中国皮革皮衣之部”称号。辛集皮革业由制革业、皮衣业以及皮件、皮革机械构成,2002年全市皮革行业实现产值60亿元,出口创汇1.7亿美元。其中,制单业占全市皮革经济总量的42%。  相似文献   

3.
2006年11月,辛集市通过了中国皮革协会专家组考核复评,继续保持“中国皮革皮衣之都”称号。这一荣誉称号是“十五”初年由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中国皮革协会联合授予给辛集市的。“十五”期间,辛集市皮革业快速发展,产业规模进一步壮大,产品竞争力不断加强,出口创汇连年创新高。到“十五”末的2005年,全市皮革业实现销售收入82亿元,出口创汇5.4亿元,分别是2000年的2倍和38倍。主要产品产量皮革3,220万张,制衣685万件,分别比2000年增长73%和128%。2006年全行业销售收入再创佳绩。究竟是什么原因使辛集皮革业在短短的五年间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呢?  相似文献   

4.
江枫 《北京皮革》2005,(9):24-25
十多年前,辛集制革业以建设制革丁业区为契机,进行了产业结构大调整,完成了由分散经营到集中经营,由小制革到规模化企业,由作坊式运作到现代化管理的根本转变,实现了制革业的科学规划,统一管理,集中治污,不仅有效地解决了制革业最头疼的环保问题,而且大大推动了产业升级,走上了一条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道路。到本世纪初,辛集已拥有一百多家制革企业,年产皮革4,000万平方尺,成为中国最大的羊皮革生产基地。其中,销售额超亿元的大型企业有6家,有4家企业获得中国首批“真皮标志生态皮革”认证,羊皮服装革占到国内同类产品三分之一的市场份额,  相似文献   

5.
河北皮革业从产生之日起,就一直伴随着中国皮革业兴衰沉浮的历程,并在中国皮革界始终占据举足轻重的位置。特别是改革开发以来,河北皮革业更是迎来了突飞猛进的发展阶段,不仅形成了自己鲜明的特色,也占据了国内皮革市场的半壁江山,成为国际市场上小有名气的制革及皮革产品生产加工集散地,皮革、裘皮、制革、制衣、制鞋等应有尽有。从地域上分,这里已形成了众多各具特色的皮革产品生产基地:有以生产羊皮服装革、鞋面革和皮革服装、裘皮服装而久负盛名的“中国皮革皮衣之都”辛集;有以生产羊皮手套革和生皮交易火爆著名的留史;  相似文献   

6.
十多年来,随着世界皮革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中国制革业得到了迅速发展,并取得了不小成就,但制革污染、粗放经营等问题依然困扰着这一传统产业。如何找到一条适合制革业持续发展之路,各产业基地都结合实际进行了积极探索和实践。辛集以创建制革工业区为发展模式,对制革业实行“科学规划,统一管理,集中治污”的全新管理方式,有力地推动了皮革特色产业的健康发展,实现了由粗放型经营到集约化经营,由重经济效益到经济效益与环境保护并重的根本转变。笔者下面就辛集制革区发展模式所呈现的优势略作分析。  相似文献   

7.
辛集作为中国最大的羊皮革生产基地,其羊皮服装革占到国内市场同类产品的1/3强,这些产品除半数以上供应本地制衣企业外,还销往全国各地,国内多数知名皮衣生产企业大多数部采用辛集羊皮服装革作面料。自1999年以来,尽管国内皮衣市场低迷不振,但外销皮衣却相当红火,所以辛集制革业一直保持着稳步发展态势。去年上半年“非典”疫情使辛集制革业受到不小影响,但全年总体销售情况还是稳中有升,品种也在不断增加。时至岁末年终,各制革企业在积极备战的同时,更普遍关心今年制革业走势如何,下面我们不妨做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8.
在全国皮革业市场持续低迷的大形势下,占全国皮革业半壁江山的河北皮革业同样在经受着严峻的考验。日前,记者走访了河北省内的辛集、无极、留史三个比较集中的皮革生产加工集散地,感触最深的是:河北皮革业仍在负重前行,虽同处低谷,却喜忧参半,一些上规模的皮革企业正在成为河北皮革业重振雄风的急先锋,不少中小企业却陷入进退维谷的境地;虽困难重重,却充满希望和生机。从整体上说,河北制革业虽然已经走出了低谷,但不瘟不火的局面仍然没被完全打破。  相似文献   

9.
皮革业是辛集市的特色产业,用铬鞣制的皮革在辛集制革业中大量生产已有上百年历史,各类成品革以其卓越的性能和上乘的质量一直处于业界领先地位,但随着科技的发展及世界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制革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废弃物和浪费资源逐步被世人所瞩目,环保成为制革业亟待解决的难题。  相似文献   

10.
魏双桥 《北京皮革》2005,(10):40-41
辛集,国内外皮革界一个响亮的名字。之所以响亮,不仅仅是由于她有着五百多年毛皮业的悠久历史,更因为她创造了今日皮革业的辉煌:这里是全国最大的羊皮革生产基地,其产品在国内市场三分天下有其一;全国皮革服装生产出口基地,年出口服装550万件。这里建有国内大型皮革产品交易市场,年交易额400亿元;绿色环保制革工业区,开创了中国制革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新模式。这里还聚集着全国十大衣王企业、中国名牌企业、真皮标志生态皮革企业等大型皮革企业近百家,全市皮革业年产值达到76亿元,出口创汇4.5亿美元,2002年底被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中国皮革协会联合命名为“中国皮革皮衣之都”。  相似文献   

11.
河北是历史悠久的制革大省,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河北制革业获得了快速发展,形成了独具河北特色的皮革毛皮产业,在国内皮革业占据了一席之地。河北有以生产羊皮服装革、鞋面革和皮革服装、裘皮服装而久负盛名的“中国皮革皮衣之都”辛集;有以生产羊皮手套革和生皮交易火爆著称的留史;有以生产牛皮、马皮、沙发革迅速崛起的无极;有以盛产裘皮服装、服饰闻名的大营、尚村;有以加工宁夏滩羊皮和碎皮褥子见长的原阳、蔚县;有以羊剪绒制品而快速发展的南宫、故城。然而,河北制革业的污染问题也十分突出。多年来,制革污染问题一直受到国家环保总局的关注,环保重点单位多次受到国家环保总局的“挂牌督办”。  相似文献   

12.
李松 《北京皮革》2006,(11):27-27
制革业是江门市的支柱产业之一,经过二十多年的建设.江门市已发展成为广东最大的皮革业制作基地之一。随着今年以求各地对污染企业的治理,部分制革业搬迁到江门,皮革产业集群正在成为江门市经济快速发展中的一个突出现象.如何更进一步发展壮大皮革产业集群经济,发挥集群的“榕树效应”,提高整个皮革产业集群的影响力,是江门制革业必须面对的靳课题。  相似文献   

13.
河北制革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壮大,已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和行业优势.羊皮服装革、汽车坐垫革、箱包手套革以及毛皮硝染的雄厚产业基础蜚声海内外。河北制革业的规模优势和领先地位越来越明显,在国内外皮革界的位置也越来越重要,越来越不可或缺。但是.针对当前国际皮革业出现的新趋势和中国皮革行业面临的新形势,河北皮革业也在积极寻找适合自身发展的新空间。2006年乃至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里,将是河北制革业经过剧烈颤变之后向新的发展期迈进的一个新时期。世界皮革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的步伐越来越快,中国正在成为世界皮革业中心,这对在国内皮革界一向“三分天下有其一”的河北制革业来说无疑是一个利好信号。应该说,就目前状况看,河北制革业已经具备了再次大发展的基础条件,关键是如何在新的市场环境下求新求变,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  相似文献   

14.
张润华 《北京皮革》2005,(12):20-21
河北皮革业从产生之日起,就一直伴随着中国皮革业兴衰沉浮,并始终在中国皮革界占据一定的位置。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河北皮革业更是迎来了突飞猛进的发展阶段,不仅形成了自己鲜明的特色,也占据了国内皮革市场的半壁江山,成为国际上小有名气的制革及皮革产品生产加工集散地,皮革、裘皮、制革、制衣、制鞋等应有尽有。从地域上分,这里已形成了众多各具特色的皮革产品生产基地:有以生产羊皮服装革、鞋面革和皮革服装、裘皮服装而久负盛名的“中国皮革皮衣之都”辛集;有以生产羊皮手套革和生皮交易火爆著称的留史;有以生产牛马皮沙发革迅速崛起的无极;有以盛产裘皮服装、服饰闻名的大营、尚村;有以加工宁夏滩羊皮和碎皮褥子见长的原阳、蔚县;有以羊剪绒制品快速发展的南宫、  相似文献   

15.
在广东南海,提起制革业,我们不得不说“皮革之乡”罗村,罗村制革业久负盛名,皮革生产贸易历史已有一百多年,有皮革业前辈说:“全国乃至世界各国,凡是有皮革业的地方就有罗村人,甚至连今天大多数香港老板都是在罗村做皮革生意发家致富的”。罗村原来拥有皮革生产企业七十多家,每年产值超过四亿元,对当地的经济发展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在今天,罗村制革业的发展已举步维艰,曾经风靡全球的皮革业失去了昔日的辉煌。  相似文献   

16.
魏双桥 《北京皮革》2007,(10):20-22
已经连续举办了14届,并且在国内外都产生了一定影响的中国(辛集)皮革展销会,今年改变了举办地点移师上海,借助中国国际皮革展和中国皮革协会理事会两大平台,以“会中会”的形式成功举办。中国皮革协会名誉理事长徐永说,辛集皮展会“移师”上海,延长了辛集皮革产业链条,拓宽了融入“同一个世界,同一个皮革”国际大舞台通道,有利于整合辛集皮革业各方面的资源,有利于辛集皮革与高端买家、大型采购团的对接。同时,皮革产品作为时尚化产品,有利于接受国际大都市的检验.使之融入国际服装潮流,拓展辛集皮革产业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7.
刘振明 《北京皮革》2005,(11):32-33
河北制革业主要集中在辛集的锚营、炮营;留史的李佐、朱佐,南白楼、缪营、郑庄等制革工业区,历史悠久始于明盛于清,繁荣于改革开放的今天,目前拥有皮革企业三千多家,年生产各种皮革八千多万张,享誉海内外。  相似文献   

18.
河北皮革业从诞生之日起,就一直伴随着中国皮革业兴衰沉浮的历程,并在中国皮革界始终占据举足轻重的位置。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河北皮革业更是迎来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不仅形成了自己鲜明的特色,也占据了国内皮革市场的半壁江山,革皮、裘皮、制革、制衣、制鞋等应有尽有,成为国际上小有名气的制革及皮革产品的生产加工集散地。  相似文献   

19.
由于世界金融危机,中国的皮革企业近年也产生了许多变化。中国皮革企业大全编辑部刚刚完成对全国各地皮革业的调查,并经过权威部门核实,全国皮革业共计近28000家,其中,包含有制革业2170家,毛皮业3638家,皮衣手套业3020家,皮革箱包及制品8016家,皮鞋业10666家,皮革化工业157家,皮革机械业303家。本次统计比2005年版《中国皮革企业大全》少了近4000家。  相似文献   

20.
张华 《北京皮革》2003,(11):34-35
对于皮革行业的从业者来说,对辛集的了解至少有两点:一是以锚营制革区为龙头的制革业污水处理全国闻名;二是以外销俄罗斯为主的皮革服装在东欧影响日渐扩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