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探讨了3种硅烷偶联剂与复配硅烷偶联剂对所制备硅酮密封胶性能的影响,包括:表干时间及固化深度、粘接性能、力学性能、热贮稳定性。其中,复配硅烷偶联剂对提高硅酮密封胶的以上性能效果显著,尤其是粘接性能。  相似文献   

2.
通过实验和测试分析了填充矿物油对硅酮密封胶性能和老化性能的影响。通过配方设计分别制备了未添加矿物油的试样A和添加矿物油的试样B,分别测试了两个试样标准条件下、热老化后、水-紫外辐照后和5000h紫外老化后的性能。测试结果发现:添加矿物油的试样B热老化后的硬度增加非常明显,最大强度伸长率下降明显,热老化后的冷拉-热压后粘接性、定伸粘接性出现破坏,在5000h紫外老化过程中最大强度伸长率下降明显,并在3500h出现完全脱胶的情况;而未添加矿物油的试样A老化前后性能变化不大。实验结果表明:填充矿物油严重影响硅酮密封胶的老化性能,长期应用过程中会有很大的质量隐患。并通过案例分析介绍了使用填充矿物油的硅酮密封胶带来的危害。  相似文献   

3.
以α,ω-二羟基聚二甲基硅氧烷为基础聚合物、气相白炭黑为补强填料、酮肟基硅烷为交联剂,配合催化剂和偶联剂制备单组分酮肟型透明有机硅密封胶。考查了硅烷偶联剂种类、用量及协同效应对密封胶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硅烷偶联剂分子结构中活性官能团数量的增加,密封胶与基材的粘接性明显改善,不同种类硅烷偶联剂的复配可以达到更理想的粘接效果。  相似文献   

4.
采用碳化法制备了纳米碳酸钙粒子,并用其制备了一款填充纳米碳酸钙粒子的硅酮胶粘剂。对混凝土基材进行处理及密封胶性能受养护时间的影响状况进行分析,并测定了硅酮密封胶的硬度、拉伸粘接强度与断裂伸长率,最后对硅酮胶的耐久性和抗老化性进行了测试。研究结果表明:纳米碳酸钙粒子可以提高硅酮密封胶的粘接强度、断裂伸长率和硬度,完全固化需要20 d,并且纳米碳酸钙可以减缓硅酮密封胶的老化过程。  相似文献   

5.
该文综述了国内外硅酮密封胶老化的研究进展,介绍了硅酮密封胶的主要老化因素、自然老化研究、人工加速老化研究、寿命评估方法,并对其未来老化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通过在光伏密封胶中加入适量的硅烷偶联剂,研究了不同类型的偶联剂的加入对多种基材在常温、紫外辐照、高温高湿、湿-热环境下的粘接性的影响,同时考查了其对光伏密封胶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偶联剂加入表干时间增长、拉伸强度增大,伸长率降低并改善常温粘接性。偶联剂聚合物能显著的改善脱醇型光伏硅酮密封剂的耐紫外辐射、高温高湿、湿-热环境下的粘接。  相似文献   

7.
制备了一系列建筑用硅酮密封胶,研究了硅烷偶联剂的种类(如KH-550、KH-560、A-151和A-171等)、掺量和复配比对密封胶的表干时间、固化时间、硬度、粘接强度、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等影响。研究结果表明:KH-550可大幅增强密封胶的粘接强度和拉伸强度,A-171对断裂伸长率的提升效果相对最佳,KH-550与A-171复配可有效改善密封胶的拉伸性能;当m(KH-550)∶m(A-171)=20∶80~40∶60、w(复合硅烷偶联剂)=0.85%(相对于107胶质量而言)时,密封胶的综合性能相对最好。  相似文献   

8.
9.
以甲基硅油、含氢硅油、乙烯基硅油和白油为增塑剂,制备出系列建筑用硅酮密封胶,研究了增塑剂的用量、种类和复配对产品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增塑剂的较佳用量为40~60份;含氢硅油可显著增强密封胶的断裂伸长率,甲基硅油、乙烯基硅油提高拉伸强度效果较佳,而白油的综合性能较差;甲基硅油与含氢硅油复配可改善拉伸粘接强度,m(甲基硅油)∶m(含氢硅油)=3∶1复配使用时,硅酮密封胶综合性能较佳。  相似文献   

10.
优选羟基封端聚二甲基硅氧烷(107胶)为基胶,以气相法二氧化硅为补强填料、白油为增塑剂,搭配适量的醋酸交联剂、催化剂等有机硅助剂,研制一种低成本、性能优异的酸性硅酮密封胶。重点考察白油用量对酸性硅酮密封胶性能的影响,试验过程对比了密封胶渗油性、挤出性、硬度以及拉伸强度等性能变化。研究发现,当密封胶体系中白油分量越来越多时,此时酸性硅酮密封胶的综合性能逐渐下降;只有将白油用量合理控制在15%~25%时,不仅可以降低密封胶的生产成本,而且密封胶各项指标基本满足GB/T14683-2017的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11.
建筑用硅酮密封胶主要用于幕墙板块间接缝密封,服役中长期经受多种环境的老化作用,造成性能的严重衰退。本研究通过对同种玻璃幕墙用硅酮密封胶样品的拉伸粘接性能及相关性能的测试,研究了不同老化环境对其密封性能的影响。利用插针试验,间接测试硅酮密封胶的密封性。结果表明,去离子水、盐溶液对胶的硬度和拉伸粘结强度影响较小;紫外线虽使胶的硬度大幅度提高,但拉伸粘结强度不降反增;温度和湿度的协同作用是导致胶密封性能降低的主要因素;插针试验结果与拉伸粘结强度结果吻合度高,可应用于现场检测。  相似文献   

12.
利用环境模拟试验箱、万能拉伸试验机、红外光谱仪、接触角测量仪和光学显微镜等设备,研究了温湿耦合老化(70℃/100%RH)环境对改性硅烷密封胶与轨道车辆车窗&灯罩用聚碳酸酯(PC)粘接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温湿耦合老化后改性硅烷密封胶与灯罩用PC之间的粘接性下降明显,胶条剥离破坏形式从95%以上内聚破坏变为95%以上界面黏附破坏,拉剪强度降低93%以上,而车窗用试样老化后性能降低幅度较灯罩用试样小。温湿耦合老化后,灯罩用PC底涂与UV涂层之间存在起泡现象,这是灯罩用PC粘接性能降低的主要诱因。此外,高温加速了PC中酯类结构的水解,也可能是粘接性能降低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3.
用白矿油替代201硅油作为增塑剂制备了中性通用硅酮密封胶样品,研究了样品的施工性能、邵氏硬度、拉伸性能、热老化性、贮存稳定性。结果发现制成的试样在常温下质量损失较明显,导致体积有所收缩、邵氏硬度上升,拉伸性能下降,热老化性,施工性能和贮存稳定性变差,在90℃条件下的热失重严重;当白矿油添加量超过50质量份时硅酮胶试样大部分性能已经不能满足通用硅酮建筑密封胶标准的要求。  相似文献   

14.
对一步混成法和二步法2种生产工艺对中性硅酮密封胶性能的影响进行研究对比。结果表明,用二步法制备的硅酮密封胶的施工性、力学性能和贮存稳定性都要优于一步混成法。  相似文献   

15.
建筑幕墙密封胶在使用一定时间后,会出现干裂,粘接性能降低等问题。以α,ω-二羟基聚二甲基硅氧烷为主要原料,研究采用107胶、甲基硅油等多种材料制备胶体混合液,分别添加3种不同的纳米活性轻质碳酸钙,并在3种混合液中继续加入催化剂与交联剂,制成JT1、JT2与JT3这3种硅酮密封胶试件,测试不同密封胶试件性能。结果表明,JT1硅酮密封的拉伸模量、挤出性以及断裂伸长率均高于其他两种试件。当添加不同含量的交联剂时,JT1硅酮密封始终保持最快的固化时间与表干时间;当试件养护时间不断增加,JT1硅酮密封胶依然可以保持最高的粘接能力与硬度,且JT1硅酮密封胶受紫外光老化与热水老化的影响较小;当热温达到90℃时,JT1硅酮密封胶的粘接强度为0.674 MPa。  相似文献   

16.
通过实验设计,分别测试了两种硅酮密封胶试样A和试样B在标准条件(23℃)和低温条件(-50℃、-55℃)的拉伸粘结性。测试结果发现:硅酮密封胶随着温度的降低,拉伸粘结性测试中所得最大拉伸强度、模量增大,最大强度伸长率降低;一旦达到其最低极限使用温度,会失去其橡胶的弹性力学特性。结合DSC分析,推断硅酮密封胶在玻璃化温度之上存在部分结晶,结晶温度(Tc)远高于玻璃化温度(Tg),结晶行为对结晶温度以下的硅酮密封胶的弹性力学特性有明显影响。根据实验结果,笔者建议,硅酮密封胶在低温应用中应考虑到最低极限使用温度,不同的硅酮密封胶在低温下表现存在差异,在低温应用中应选择合适的产品。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装配式建筑用硅酮结构密封胶进行人工加速老化试验,包括耐水性、耐高温、耐紫外光等性能;分析各条件下老化机理,研究其老化后粘接强度变化趋势,采用变异系数的方法探讨硅酮密封胶对不同老化条件的敏感性顺序。研究结果表明:硅酮密封胶对三种老化条件的敏感性为标态浸水老化热老化紫外老化。  相似文献   

18.
李子东 《粘接》2010,(1):57-57
辽宁吕氏化工集团有限公司采用优质硅橡胶、复合型增粘和催化体系、活性纳米填料补强等先进配方和工艺技术,专业生产酸性和中性高性能硅酮密封胶系列产品,目前已有30几个牌号,用于建筑结构粘接密封可靠耐久。该公司已被国家认定为硅酮结构密封胶生产企业:典型品牌有LS-668七星酸性硅酮密封胶,单组分,室温快速固化,弹性好,耐气候老化,紫外线长期照射不变色,对多数建材具有良好的粘接性能,主要用于各类门窗和玻璃装配的粘接密封。  相似文献   

19.
在制备幕墙硅酮密封胶的过程中,探讨交联剂和稳定剂对硅酮密封胶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基料和其他助剂用量用量一定的条件下,适当增加交联剂和稳定剂的含量,硅酮密封胶的表干时间、挤出性和力学性能均有所提升,随着交联剂和稳定剂含量不断增大,会造成硅酮密封胶最终产品质量,影响产品性能指标.  相似文献   

20.
1前言 早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单组分硅酮密封胶(以下简称RTV^-1)就作为一种多功能和用途广泛的高性能密封剂而广泛应用于家用及工业上。RTV^-1作为一种可以在室温条件下利用湿气固化的单组分体系,它具有一系列的优异性能:良好的流变性和固化性能,极好的自粘性和透明性,优异的耐高低温性、耐候性、耐臭氧和耐化学物质等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