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根据国内外薄板坯连铸连轧技术的发展和特点,结合首钢机电公司制造三套薄板坯连铸机的经验,对中、薄板坯连铸连轧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3.
4.
5.
从模铸向连铸的转变是钢铁工业的一次重大转折。连铸技术对节约能源,减少工序,降低投资,提高成材率,降低成本等方面的贡献尤为突出。特别是对轧钢工艺、技术、设备的不断进步具有推动作用。图1示出热轧带钢生产工艺流程变化示意图。如今,世界上已约有90%的热轧带钢已采用连铸板坯。 相似文献
6.
7.
薄板坯连铸连轧的技术组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1发展历史薄板坯连铸连轧是80年代末出现的新技术,是钢铁工业近年来最重要的技术进步之一。从1989年第一套采用薄板坯连铸连轧的热轧板厂投产以来,至今已有约40条生产线投产或在建。薄板坯连铸连轧工艺与传统钢材生产技术相比,从原料至产品,吨钢投资下降19%~34%,吨材成本降低80~100美元,生产时间可缩短10倍以至数10倍,厂房面积、金属消耗、加热能耗、电耗分别为常规流程的24%、66.7%、40%和80%。薄板坯连铸连轧技术的发展分为3个时期:开发期、推广期和提高期。开发期始于1984年,德国西马克(SMS)公司首先投资进行开发… 相似文献
8.
我国薄板坯连铸连轧技术的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 概述薄板坯连铸连轧是80年代末开发成功的新技术。自1 989年美国纽柯公司克劳福兹维尔钢厂世界第一套CSP薄板坯连铸连轧生产线投产以来,发展很快,全世界至今已建成和在建的薄板坯连铸连轧生产线(含中厚板坯连铸连轧)已近3 8套(56流) ,生产能力达550 0多万吨,占热轧带钢产量的1 3 .7%。薄板坯连铸连轧技术除SMS开发的CSP外已有DEMAG的ISP、住友的QSP、DANIEL I 的FTSR 和VAI 的CONROL等五种类型。实践表明,这些工艺技术都具有三高(装备水平高、自动化水平高、劳动生产率高)、三少(流程短工序少、布置紧凑总图占地少、环保… 相似文献
9.
薄板坯连铸连轧生产线的技术现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分析了国内外薄板坯连铸连轧生产工艺和技术现状,重点介绍了CSP、ISP、FTSP、CONROLL工艺的技术特点及薄板坯连铸连轧的一些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0.
<正>薄板坯连铸连轧(thin slab casting and rolling,TSCR)技术是世界钢铁工业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发展的重大创新技术,是多项工艺集合创新的成果。作为钢铁制造领域的前沿技术,以其投资省、成本低、节能降耗、高效的优势,得到迅速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12.
13.
连铸连轧过程中SPA-H钢板表面的氧化锈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能谱和XRD衍射物相分析等手段,研究了SPA-H钢经连铸连轧后表面黄色锈斑的形成原因.结果表明,黄色锈斑的外层主要由Fe2O3、里层由FeO组成,在钢板表面呈条带状分布;而无黄色锈斑的钢板表面主要是由FeO组成.黄色锈斑是由于在轧制过程中,钢表面的高温氧化产物(FeO)破裂,在随后的冷却过程中破裂处特别是裂纹的尖端形成大量的Fe2O3所致,高温氧化产物FeO的应变速率和该氧化膜的横向生长比较高,高温氧化膜开裂后,裂纹不能自愈,较低温度时合金表面发生了线性氧化. 相似文献
14.
15.
16.
17.
18.
圆坯连铸温度场模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耦合温度场和流场 ,建立了圆坯连铸铸坯温度场的二维稳态柱坐标数学模型。用该模型模拟了国内某钢铁公司Φ178mm圆坯连铸铸坯内温度场分布 ,以渐变色形式模拟显示了圆坯连铸铸坯中心断面温度场分布 ;在温度场的基础上 ,模拟了铸坯凝固壳的厚度变化 ;模拟显示了结晶器内的钢液流动 ;采用铸坯传热数学模型在不同拉速及过热度下进行计算 ,系统分析了拉速及过热度对凝固末端位置、出结晶器坯壳厚度的影响。凝固末端位置的计算结果与现场实测结果一致 ,从而证明了模型的合理性。本研究模拟出的温度场分布和铸坯坯壳厚度 ,为优化工艺参数 ,提高铸坯质量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针对生产工艺流程:电弧炉熔炼→二次精炼(LF+VD)→连铸的作业条件,为满足连续铸造轴承钢小方坯连铸性能、力学性能和再加工性能的要求,在包括冶炼方法、脱氧工艺、碳化物控制等生产工艺的主要环节提出工艺设计和生产过程控制的主要内容和要点;据此,初步探讨连铸坯缺陷成因;为克服铸坯缺陷提出工艺设计和生产对策的要点。 相似文献
20.
连铸坯表面裂纹缺陷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连铸坯质量缺陷中约70%为连铸坯裂纹缺陷。为此,对连铸坯表面裂纹缺陷进行取样分析,明确了连铸坯表面裂纹缺陷的形成原因是一冷水强度大,冷却速度快,冷却不均匀。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