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本文提出了一种结构简单并且具有低温度敏感性的新型欠压保护电路。该电路避免了传统欠压保护电路的基准电压产生模块和比较器模块,利用带隙基准结构和高阶温度补偿的方法减小阈值电压和迟滞电压随温度的变化量,提高了UVLO电路的独立性和可靠性。基于 0.25um BCD 工艺设计实现的新型欠压保护电路芯片面积为0.04mm2,功耗为0.14mW。在温度为25时,新型欠压保护电路的上升阈值8.625V,下降阈值8.145V,迟滞量为0.48V,能够满足电源管理芯片的应用要求。在-40~125温度变化范围内,该电路的阈值电压和迟滞电压的最大变化量分别为53 mV和 50 mV,具有低温度漂移特性。  相似文献   

2.
传统带隙基准结构的欠压锁定(UVLO)电路存在结构复杂、温漂特性差、功耗高等缺陷。为精准实现低温漂,提出了一种欠压锁定电路结构,该结构基于差分放大器的非对称性产生滞回电压,进而降低了阈值电压的温度敏感性,提高了阈值电压的精度。该欠压保护电路通过反馈控制法产生了上、下门限阈值电压,克服了单个阈值抗干扰能力差的缺点。电路基于0.18μm BCD工艺设计,仿真结果表明:当电源电压高于上门限阈值电压(VIH)2.2 V时,芯片系统正常工作;当电源电压低于下门限阈值电压2.01 V时,芯片系统被关断;在-55~+125℃温度范围内,该电路的滞回电压为0.19 V,VIH温漂为0.01 V,滞回电压温漂为0.07 V,且该欠压锁定电路的功耗在3 V电源下为9.54μW。  相似文献   

3.
基于先进的0.35um BCD工艺,对传统欠压保护电路缺点进行分析,设计实现了一种可应用于电机驱动芯片的欠压保护电路。电路结构简单,不需要额外的带隙基准电路,同时也省去了电压比较器电路。特别地,电路考虑了器件的温度特性,减少温度变化对电路的翻转阈值和迟滞量的影响。通过使用Cadence Spectre工具进行电路仿真,结果表明电路工作正常,当电源电压降低到2.7V时,输出低电平,当电压重新上升到2.83V时,输出恢复到高电平,迟滞量为0.13V,具有迟滞功能。  相似文献   

4.
欠压锁存和短路保护电路是两种常用的保护电路。欠压锁存也称为低电压锁存,指的是稳压电源由于某种原因(如电源由电池供电,电池电压过低)使输出电压降到某极限值(如5V稳压电源降到4.5V极限值)时,欠压锁存电路能自动将电源切断并保持切断状态(锁存),等电源电压上升到极限值以上某一个值(如上例的4.72V以上)时,电路可恢复供电。这是保证不因工作电压过低而造成电路工作不正常或电路性能超差的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5.
许多系统需要多路电源供电,并要求高精度,以便适应高档微处理机和外部设备的需要。例如,PCI系统可能使用4种电源5V,3.3v和±12V。图1所示的电路能监控这些电压的欠压,以及这3种正电压的过压。LTC1536具有内部监控功能,监控3.3V和5V电压以及一个可调电平的欠压。  相似文献   

6.
故障现象:刚开机运行时工作正常,但十几分钟后自行停止运行,指示灯熄灭。分析检修:根据故障现象分析,CPU损坏的可能性不大,很可能是线路板上某些元件引脚虚焊或随温度升高性能变劣,特别是过压保护电路和欠压保护电路。根据上述分析,首先检查过(欠)压保护电路,相关电路如附图附示。该机过压保护电路的工作原理如下:当电源电压≤245V时,K点对地(指线路板上的公共地,下同)电压≤7.95V,此时V36基极电压为0.65V;发射极电压为0.16V,故V36截止,V35则饱和导通,V35集电极电压为0.47V。微处理器第(37)脚接收到该电压信号后判断电源电压正常,正常执行工作程序。当电源电压≥250V时,K点电压≥8.2V,V39反向导通,从而V36饱和导通,V35截止,V35集电极输出电  相似文献   

7.
王智鹏  杨虹 《电子世界》2012,(13):51-52
基于双极型晶体管的伏安特性,设计了一款可独立工作的欠压保护电路。该电路工作无需依赖外部模块提供的基准电压和偏置电流,有效的增强了模块保护能力和可靠性。使用华润上华CSMC 0.5um CMOS工艺完成了电路以及版图设计;对电源电压在3.9至4.3V之间仿真,结果表明电路保护功能正常,并具有90mV(可调)的迟滞功能,可有效防止电源电压不稳定引起的输出信号异常跳动。  相似文献   

8.
针对传统欠压锁定(UVLO)电路结构复杂和响应速度慢的问题,设计了一种高精度的快速响应欠压锁定电路.该电路整体均由CMOS管组成,结构简单且易于实现.采用电流模控制技术,随电源电压呈二次方曲线变化的自偏置电流控制阈值电压的产生,有效提高了电路的响应速度.该欠压锁定电路基于0.18μm BCD工艺设计,并利用HSPICE进行仿真验证,当电源电压在0~5V区间变化时,输出电压翻转的上阈值门限为3.91 V,相应下阈值门限为3.82V,迟滞量为90 mV,温度在-40~125℃范围变化时,阈值门限电压容差仅为0.9μV,可实现输出电压的高精度转换,电路面积仅为15 μm×48μm.  相似文献   

9.
一种BiCMOS欠压保护电路的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锐  唐婷婷 《电子科技》2006,(10):76-78
基于0.6μm BiCMOS工艺,设计实现了一种欠压保护电路.该电路结构简单,避免使用电压基准和比较器等辅助模块,工艺实现容易,可用于功率集成电路或单片集成电源.仿真结果表明,该电路能在欠压时输出逻辑信号,且有迟滞功能.  相似文献   

10.
为解决传统过压保护电路功耗大、易受干扰的问题,基于0.25μm CMOS工艺设计并实现了一种应用于控制器局域网络(CAN)总线芯片的过压保护电路。其作用是当芯片端口电压高于电源电压或低于地(GND)电平时为芯片提供保护信号,阻止电流倒灌入芯片。在3.3 V电源电压下,该电路具有迟滞功能,防止其受到噪声干扰反复打开和关闭芯片。仿真结果表明,端口电压高于3.55 V时电路提供保护信号,重新下降至3.35 V后系统恢复工作;同理,端口电压低于-0.25 V时电路提供保护信号,重新上升至-0.05 V后系统恢复工作。流片测试结果显示该电路可以为CAN总线芯片提供有迟滞的过压保护功能,与符合仿真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