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针对传统的准Z源DC-DC变换器存在的输出电压有限、稳定性较差、增益较低等问题,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准Z源DC-DC变换器的电路拓扑,并对该拓扑的构成及工作原理进行理论分析。运用MATLAB/Simulink软件对电路进行仿真,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与传统的准Z源DC-DC变换器的拓扑结构相比较,表明新型的拓扑具有升压比大、可靠性高等优点。最后,通过搭建实验电路,验证了新型电路拓扑的可行性及实用性。  相似文献   

2.
笔者根据准Z源逆变器的思想,提出了一种二级准Z源双向直流变换器.并详细的分析了双向直流变换器的两种工作模式:充电模式和放电模式,针对其特殊的控制方式-直通PWM控制和二级准Z源网络在理论上做了很详细的分析.最后通过MATLAB/Simulink进行仿真,其结果论证了理论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3.
本文针对Z源矩阵变换器的特点,选用双空间矢量控制方法。利用Matlab工具构建了三相Z源矩阵变换器的仿真模型,通过有规律的控制矩阵变换器的双向电子开关,得到所需要的交流输出电压。仿真结果表明该控制方法达到了设计目的,实现了对Z源矩阵变换器的交流调压功率变换的控制。  相似文献   

4.
5.
提出一种新型三相级联准Z源交流调压器的电路拓扑,对拓扑的基本形式和工作原理进行了分析,对输入和输出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推导。电路采用脉冲宽度调制法(PWM)进行控制,用Matlab/Simulink搭建仿真模型并对仿真结果进行分析,仿真结果验证了电路的可靠性和分析结果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6.
对于传统三相斩控式交流调压器的缺点和不足,提出了 3种新型三相准Z源AC/AC变换器电路拓扑,研究并分析了 其中一种电路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运用伏秒平衡原理计算出了占空比和输出电压的关系,利用MATLAB/Simulink仿真环境对新型电路拓扑进行仿真,并采用脉冲宽度调制方法(PWM)来控制占空比来调节输出电压。最后根据仿真来搭建实验电路,得出的实验结果验证了新型三相准Z源AC/AC变换器电路的可靠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7.
针对传统Z源变换器输出电压低、输入电流断续的缺点,提出了一种含耦合电感的高增益准Z源DC/DC变换器拓扑。该变换器是以传统准Z源网络为基本架构,引入耦合电感电容单元,可以对占空比和耦合电感匝数比进行双向调控,共同提高变换器的电压增益。合理利用准Z源网络的二极管和电容形成无源吸收回路,重新吸收了漏感能量,不仅提升了变换器的效率,而且还削减了开关器件的电压及其尖峰。详细给出了变换器在不同工作模态下的运行原理,分析了处于稳态时的工作特性。最后,搭建了一台140 W的实验样机,验证了该变换器在大升压比场合的良好特性。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一种新型的高增益DC-DC变换器拓扑———准Y源开关电感型DC-DC转换器(SLQY),可以改善准Y源变换 器自身的缺点,与传统准Y源变换器相比,既保留了传统准Y源变换器连续的输入电流?又提高了变换器的电压增益,由于具有连续的输入电流,其能够适用于可再生能源应用场合,进行了基本的工作原理的总结和分析,提供了MATLAB/Simulink仿真分析结果,并通过实验测试,验证了该DC/DC转换器的合理性以及高升压比。  相似文献   

9.
文章以芯片TPS5430为核心构成DC-DC变换器,由51单片机组成测控电路,通过单元电路上的按键改变占空比来调节输出电压,辅助电源由直流稳压电源经过稳压芯片L7805CV输出5 V电源。整个系统充分利用了TPS5430过流保护和热关断功能,性能测试较为完善,比较好地实现了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0.
11.
本文针对现有“电力电子技术”相关教材中存在的对双向变换器的分析不完善和各知识点之间缺乏联系等问题,探析了双向Buck/Boost变换器的拓扑生成原理,并且详细分析了变换器运行于电感电流过零模式下实现零电压开关的具体过程,并推导出了软开关的实现条件。本文有助于学生理解并加深双向变换器与基本Buck和Boost变换器之间的联系和差别,并了解软开关技术在基本变换器中的应用,具有一定的教学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田锦明  陈修强  王松林  来新泉   《电子器件》2006,29(4):1246-1249,1254
便携式电子应用设备常常要求它的系统电压,介于电池充分充电的电压和未充分放电的电压范围之间。比如,对于锂离子电池,当输入为2.8伏到4.2伏时,输出为3.3伏。达到这种要求最佳的解决方法就是高效率、同相的四开关拓扑结构的降压/升压DC-DC转换器,这种方法利用一种控制方案,它可以实现降压、降压/升压、升压三种模式自动并且平稳地转换。经HSPICE仿真,采用Hynix0.5um 5VCMOS工艺,在输入电压2.5~5.5V、输出电压3.3V、频率1MHz时,效率高达95%以上。是输出电压处于电池电压范围内的单节锂离子电池、多节碱性电池或NiMH电池应用的理想选择,解决了在便携式电子设备电源设计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一种低功耗PFM升压型DC-DC开关变换器设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基于EPISIL 1.5μm 25V双极工艺,完成了一种低功耗电流控制型PFM DC-DC升压开关变换器芯片的设计,采用Hpsice电路模拟软件对设计进行了验证,达到了相应的设计指标。  相似文献   

14.
电动汽车用双向DC-DC变换器最优效率控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电动汽车复合能源系统中隔离双向DC-DC变换器采用传统单移相控制峰值电流和功率损耗过大的缺陷,提出一种基于双重移相控制的最优效率控制策略。首先分析了双重移相控制工作原理,建立了隔离双向DC-DC变换器功率损耗模型,然后分析推导了隔离双向DC-DC变换器功率损耗最小的条件及最优效率控制的实现方案,使双向DC-DC变换器工作在功率损耗最小状态,从而使系统效率实现最大化。最后通过实验验证了最优效率控制的正确性和优越性。  相似文献   

15.
任娟  杜坚  王秀娟  张争锋 《通信技术》2012,(11):93-95,101
对光伏发电问题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二象限DC-DC变换器的设计,变换器主电路采用半桥式双向直流变换的结构拓扑,实现了能量的双向流动和升降压功能;控制电路采用TMS320LF2407DSP为中心控制芯片,由专门的电压、电流采样调理电路以及驱动电路完成脉冲宽度调制(PWM,Pulse WidthModulation)信号的产生和输出,并对PWM信号的产生、输出进行电力电子仿真(PSIM,Power Simulation),结果表明,该变换器能够实现蓄电池的充放电和升降压电路功能,提高光伏组件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16.
为了实现DC-DC降压变换器的高精度控制,设计了一种基于滑模控制的输出电压调节器。首先根据DC-DC降压变换器的工作原理建立了系统的动态模型;接着利用转换后的受扰动态模型设计了滑模控制器,同时基于李雅普诺夫函数证明了闭环系统的稳定性;最后使用Matlab/Simulink软件和DC-DC降压变换器硬件电路搭建了实验测试平台。测试结果表明与传统的PID控制方法相比,DC-DC降压变换器系统在所设计的滑模控制器的作用下可以获得更快的动态性能与更强的扰动抑制能力。该实验平台不仅有利于大学生理解和掌握滑模控制理论,还可以提高大学生的工程应用能力。  相似文献   

17.
同步整流降压型DC-DC过零检测电路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同步整流降压型DC-DC工作在不连续电感电流模式(DCM)下会出现的电感电流倒灌现象,这种情况会使得整个系统处于一种超过放状态,从而使系统的效率大幅度地下降。针对这一问题,设计实现了一款电感电流过零检测电路。该电路利用失调电阻抵消同步管关断延迟,达到了快速关断同步管的目的,有效地降低了电流倒灌。且该电路正常工作时的静态电流为5μA,其面积仅有0.005 mm2。采用此电路的一款同步BUCK型DC-DC已在韩国Hynix公司的0.5μm CMOS工艺线投片,测试结果证明过零检测电路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8.
对连续工作模式下的PWM型Buck变换器进行了研究。通过仿真和实验,证实了DC-DC变换器是一个强非线性系统,随着输入电压Vi的变化,会出现倍周期分岔和混沌现象。  相似文献   

19.
基于SMIC 0.18 μm CMOS工艺,设计了一种应用于能量收集的自启动DC-DC升压转换器。系统包括两级升压结构,第一级自启动模块实现亚阈值电压输入,将电压升至可供第二级主升压结构使用的电压。两级升压结构中,均采用了基于栅交叉耦合的电荷泵,对其中的电荷传输开关进行改进,克服了传统Dickson电荷泵的体效应问题,提高了电压增益和转换效率。仿真结果表明,DC-DC升压转换器能在300 mV输入下实现自启动,输出电压为1.8 V,纹波电压约为4 mV,效率达到69%。  相似文献   

20.
董艺  卜刚  董伟华 《微电子学》2023,53(5):869-876
设计了一种单电感三输出升压型DC-DC变换器。采用平均电流模,将各个输出支路电压进行线性相加,构成共模反馈信号,以进行环路补偿。提出一种开关电容采样网络,对输出电压进行采样,得到的采样电压与参考电压进行比较,从而校正输出电压与参考电压之间的直流偏移。为了抑制输出支路间的交调,提出一种新型能量控制逻辑电路,可实现单个电感充放电周期内各个输出支路的循环充电。该升压型变换器基于0.18μm CMOS工艺设计实现。仿真结果表明,在100 mA负载跳变下,前两路输出电压未受到交调影响,第三路受到的影响能够有效减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