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6 毫秒
1.
针对社交网络推荐系统中存在的数据稀疏、冷启动等问题,提出了一种结合特征传递和概率矩阵分解(TPMF)的社交网络混合型推荐算法。以概率矩阵因式分解(PMF)方法作为推荐框架,不仅考虑了用户信任网络,还结合推荐项目之间的关联关系、用户项目评分矩阵和自适应权重来权衡个人潜在特征和社交潜在特征对用户的影响程度。将社交网络中用户间的信任特征传递引入推荐系统中作为推荐的有效依据。实验结果表明,与基于用户的协同过滤(UBCF)、TidalTrust、PMF和SoRec算法相比,TPMF的平均绝对误差(MAE)直接相减后降低了4.1%到20.8%,均方根误差(RMSE)降低了3.3%到18.5%。在冷启动问题中,与上述四种算法相比,TPMF的平均绝对误差相减后降低了1.6%到14.7%,均方根误差降低了约1.2%到9.7%,能有效缓解冷启动问题,提高算法的鲁棒性。  相似文献   

2.
随着社交网络服务的日益流行,社交网络平台为推荐算法提供了丰富的额外信息.假设朋友之间共享更多的共同偏好并且用户往往易于接受来自朋友的推荐,越来越多的推荐系统利用社交网络中用户之间的信任关系来改进传统推荐算法的性能.然而,现有基于社交网络推荐算法忽略了2个问题:1)在不同的领域中,用户信任不同的朋友;2)由于用户在不同的领域内具有不同的社会地位,因此,用户在不同的领域内受朋友的影响程度是不同的.首先利用整体的社交网络结构信息和用户的评分信息推导特定领域社交网络结构,然后利用PageRank算法计算用户在特定领域的社会地位,最后提出了一种融合用户社会地位信息的矩阵分解推荐算法.在真实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表明:融合用户地位信息的矩阵分解推荐算法的性能优于传统的基于社交网络推荐算法.  相似文献   

3.
为解决传统协同过滤推荐算法中存在的数据稀疏、冷启动以及推荐结果缺乏多样性等问题,提出一种融合社交网络与关键用户的协同过滤推荐算法。该算法在用户—项目评分矩阵基础上,融合用户社交网络信息得出社交信任矩阵,融合关键用户信息得出关键用户评分矩阵。利用三大评分矩阵,分配不同的权重比例,共同来预测用户对于目标项目评分。针对海量数据问题,采用Spark分布式集群实现该算法的计算并行化。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能够有效缓解数据稀疏问题,提高处理速度和推荐准确度。  相似文献   

4.
传统神经网络协同过滤算法存在建模复杂、训练效率不高、数据稀疏的问题,导致推荐精度较低。通过度量用户间的信任关系的强弱来丰富现有的稀疏数据集,添加社交信任这一特征属性提高推荐算法的相关性能,针对项目上下文信息的神经网络协同过滤算法(IFE-NCF)提出一种融合信任度与注意力机制的神经网络推荐算法T-NAMF。该算法将用户-用户之间的信任度值加入到特征向量中并且在神经网络模型中加入注意力机制,增大关键隐式反馈信息的权重,用来缓解社交网络中大量数据信息缺失的问题。在MovieLens-1m和Pinterest-20两个数据集上的实验测试表明,T-NAMF算法与部分基于NCF的经典算法相比,在推荐效果上有明显提升。  相似文献   

5.
为了提升基于事件的社交网络(EBSN)中社交事件的推荐效果,提出了融合用户历史行为和社交关系的个性化社交事件推荐方法.首先采用深度学习技术从用户的历史行为以及用户之间的潜在社交关系两个方面建立用户模型;然后在对用户偏好建模时,引入用户偏好的负向量表示,并使用注意力权重层根据不同的候选推荐事件为用户历史行为中不同的事件和...  相似文献   

6.
针对现有概率矩阵分解(PMF)技术的个性化推荐系统在采用社交网络中信任信息时常常忽视项目相关描述文档信息的问题,提出一种融合用户信任和通过卷积网络以获取项目描述等信息的PMF模型.首先,利用用户偏好信息和行为轨迹信息构建一种新的信任网络;然后,通过卷积神经网络从项目描述文档中提取项目潜在的特征向量;最后,在概率矩阵分解过程中同时利用评分数据、信任网络中用户的信任信息和项目的描述信息,计算用户和项目的潜在特征向量以预测评分并进行个性化推荐.为验证算法的有效性,选择3种算法在4个数据集上进行对比,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算法在推荐精确度和鲁棒性方面优于其他3种算法.  相似文献   

7.
陈婷  朱青  周梦溪  王珊 《软件学报》2017,28(3):721-731
现有的基于信任的推荐算法通常假设用户是单一和同质的,没有充分挖掘信任关系信息,且相似关系和信任关系的融合缺乏高效的模型,极大地影响了推荐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本文提出一种基于信任的推荐算法。首先结合全局信任和局部信任,并利用信任的传播性质对信任关系进行建模,然后设置推荐权重,综合考虑相似度和信任度来构建用户间的偏好关系,筛选出邻居。接着将基于记忆的协同过滤思想和社交网络的信任关系融入概率矩阵分解模型,同时使用自适应权重动态决定各部分的影响程度,形成高效统一的可信推荐模型Trust-PMF。本文的算法在FilmTrust、Epinions这两个数据集上与相关算法做了对比验证,结果证实了此算法的高效性。  相似文献   

8.
现有的隐式反馈协同算法直接利用稀疏的二值社交信任信息辅助推荐,存在严重的数据稀疏问题,且没有深层次地融合社交信任信息的影响。针对以上问题,提出利用降噪自编码器深度融合用户隐式反馈数据与社交信息的算法。首先从不同的角度区分用户信任,提出一种信任相似度的新度量方法来改善社交数据的稀疏性,利用降噪自编码器将信任数据与用户隐式交互信息深度融合,通过综合二者的影响,有效提高了推荐质量。实验表明,该算法优于现有主流的的隐式反馈推荐算法。  相似文献   

9.
个性化推荐系统中使用最广泛的算法是协同过滤算法,针对该算法存在的数据稀疏和扩展性差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用户兴趣和社交信任的聚类推荐算法。该算法首先基于聚类技术根据用户评分信息将具有相同兴趣的用户聚为一类,并建立基于用户兴趣相近的邻居集合。为了提高兴趣相似度计算的准确性,采用了修正余弦计算公式来消除评分标准的差异问题。然后,引入信任机制,通过定义直接信任、间接信任、传递路径和计算方法来度量社交网络用户之间隐含的信任值,将社交网络转换为信任网络,依据信任程度来创建基于社交信任的邻居集合。通过加权的方式将基于两种邻居集合的预测值融合起来为用户产生项目的推荐。在Douban数据集上进行仿真实验,确定了最优的协调因子值和分类数值,并与基于用户的协同过滤算法和基于信任的推荐算法进行对比,实验结果表明,所提算法的平均绝对误差(MAE)减少了6.7%,准确率(precision)、覆盖(recall)和F1值分别增加了25%、40%和37%,有效提高了推荐系统的推荐质量。  相似文献   

10.
用户的行为偏好往往会受到社交关系、时间变化等多种因素影响,只考虑单一因素会导致构建的用户兴趣模型比较片面,难以准确地产生推荐。为此,融合用户社交关系和时间因素,提出一种主题模型推荐算法。利用主题模型对用户标注行为进行主题建模,得到用户-物品概率矩阵。根据用户标注物品的时间计算用户标注行为的时间权重,将其与用户的标注行为权重相结合,计算基于时间的用户相似度。对用户的社交关系与基于时间的用户相似度进行加权处理得到用户的权重,在此基础上,考虑其他用户的影响,计算用户对物品最终的偏好权重,并根据排名产生推荐结果。在Last.fm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能更全面地考虑用户特征,有效提高推荐的质量。  相似文献   

11.
托攻击是当前推荐系统面临的严峻挑战之一。由于推荐系统的开放性,恶意用户可轻易对其注入精心设计的评分从而影响推荐结果,降低用户体验。基于属性优化结构化噪声矩阵补全技术,提出一种鲁棒的抗托攻击个性化推荐(SATPR)算法,将攻击评分视为评分矩阵中的结构化行噪声并采用L2,1范数进行噪声建模,同时引入用户与物品的属性特征以提高托攻击检测精度。实验表明,SATPR算法在托攻击下可取得比传统推荐算法更精确的个性化评分预测效果。  相似文献   

12.
随着互联网和信息计算的飞速发展,衍生了海量数据,我们已经进入信息爆炸的时代。网络中各种信息量的指数型增长导致用户想要从大量信息中找到自己需要的信息变得越来越困难,信息过载问题日益突出。推荐系统在缓解信息过载问题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该方法通过研究用户的兴趣偏好进行个性化计算,由系统发现用户兴趣进而引导用户发现自己的信息需求。目前,推荐系统已经成为产业界和学术界关注、研究的热点问题,应用领域十分广泛。在电子商务、会话推荐、文章推荐、智慧医疗等多个领域都有所应用。传统的推荐算法主要包括基于内容的推荐、协同过滤推荐以及混合推荐。其中,协同过滤推荐是推荐系统中应用最广泛最成功的技术之一。该方法利用用户或物品间的相似度以及历史行为数据对目标用户进行推荐,因此存在用户冷启动和项目冷启动问题。此外,随着信息量的急剧增长,传统协同过滤推荐系统面对数据的快速增长会遇到严重的数据稀疏性问题以及可扩展性问题。为了缓解甚至解决这些问题,推荐系统研究人员进行了大量的工作。近年来,为了提高推荐效果、提升用户满意度,学者们开始关注推荐系统的多样性问题以及可解释性等问题。由于深度学习方法可以通过发现数据中用户和项目之间的非线性关系从而学习一个有效的特征表示,因此越来越受到推荐系统研究人员的关注。目前的工作主要是利用评分数据、社交网络信息以及其他领域信息等辅助信息,结合深度学习、数据挖掘等技术提高推荐效果、提升用户满意度。对此,本文首先对推荐系统以及传统推荐算法进行概述,然后重点介绍协同过滤推荐算法的相关工作。包括协同过滤推荐算法的任务、评价指标、常用数据集以及学者们在解决协同过滤算法存在的问题时所做的工作以及努力。最后提出未来的几个可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3.
The rapid growth of social network services has produced a considerable amount of data, called big social data. Big social data are helpful for improving personalized recommender systems because these enormous data have various characteristics. Therefore, many personalized recommender systems based on big social data have been proposed, in particular models that use people relationship information. However, most existing studies have provided recommendations on special purpose and single-domain SNS that have a set of users with similar tastes, such as MovieLens and Last.fm; nonetheless, they have considered closeness relation. In this paper, we introduce an appropriate measure to calculate the closeness between users in a social circle, namely, the friendship strength. Further, we propose a friendship strength-based personalized recommender system that recommends topics or interests users might have in order to analyze big social data, using Twitter in particular. The proposed measure provides precise recommendations in multi-domain environments that have various topics. We evaluated the proposed system using one month's Twitter data based on various evaluation metrics. Our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our personalized recommender system outperforms the baseline systems, and friendship strength is of great importance in personalized recommendation.  相似文献   

14.
个性化推荐系统在电子商务领域中的广泛应用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良好的用户体验。由于用户数据往往分布在多个不同的网站,单个网站的推荐系统受制于数据稀疏性的限制,难以获得准确的推荐效果。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传递相似性的交叉推荐系统算法,可以利用多个网站平台数据计算不同网站中的用户的相似度,从而很大程度上克服了推荐系统中的数据稀疏性以及冷启动问题。结果显示,该交叉推荐算法与传统的针对单个数据集的推荐算法相比,推荐的精确性有一至两倍的提高。  相似文献   

15.
于洪  李俊华 《软件学报》2015,26(6):1395-1408
推荐系统作为缓解信息过载问题的有效方法之一,在社交媒体中的作用日趋重要.但是,新项目冷启动和新用户冷启动问题是推荐技术面临的难题.为了解决新项目冷启动问题,提出了用户时间权重信息概念,该定义考虑到了用户评价时间与项目发布时间的时间间隔,根据用户时间权重值的大小,可以判断该用户是积极用户还是消极用户,以及用户对新项目的偏爱程度;利用三分图的形式来描述用户-项目-标签、用户-项目-属性之间的关系.在充分考虑用户、标签、项目属性、时间等信息基础上,获得个性化的预测评分值公式,提出了推荐算法.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方法能够实现满足不同用户、不同偏好的个性化推荐,在为用户推荐到合适项目的同时还能带来惊喜.比较实验说明,所提出的方法推荐准确度高,推荐新颖度高.交叉验证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在解决推荐算法中的新项目冷启动问题上,无论是在推荐的准确度还是推荐项目的新颖度上都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6.
为了帮助用户选择尽可能满足其个性化偏好的物流配送服务,结合配送服务的多属性评分特点,本文构建了基于多属性协同过滤的推荐算法,对传统协同过滤算法进行了延伸与改进,首先预测目标用户对候选服务各属性的评分值,通过引入服务的个性化特征因子减小热门服务对用户相似度计算的误差,考虑到用户的服务属性评分存在波动性,使用信息熵将用户历史评分均值与协同过滤得到的预测值相结合进行修正,然后基于同一用户对不同属性评分波动性的差异,计算得到用户对服务所有属性的评分预测权重,将各属性的评分预测值与对应权重加权求和进行服务推荐.对配送服务交易的评分数据样本进行实验验证,在准确率和平均绝对误差指标上有较好的表现,将算法应用于物流配送服务平台,构建推荐系统,能够提高平台个性化服务能力.  相似文献   

17.
基于检测响应的安全协同推荐系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协同推荐系统广泛地应用于电子商务和信息访问系统,为新用户提供个性化的产品建议。然而,协同推荐系统存在着严重的安全隐患,使得恶意用户能够注入伪造的描述文件,影响或破坏提供给其他用户的推荐建议。本文探讨了检测响应描述文件注入攻击的方法,改进了协同过滤推荐算法,设计了基于检测响应方法的安全协同推荐系统框架。  相似文献   

18.
推荐系统的目标是从物品数据库中,选择出与用户兴趣偏好相匹配的子集,缓解用户面临的“信息过载”问题。因而近年来推荐系统越来越多地应用到电商、社交等领域,展现出巨大的商业潜力。传统推荐系统中,系统对用户的认知往往来源于历史交互记录,例如点击率或者购买记录,这是一种隐式用户反馈。对话推荐系统能够通过自然语言与用户进行多轮对话,逐步深入挖掘其兴趣偏好,从而向对方提供高质量的推荐结果。相比于传统推荐系统,对话推荐系统主要有两方面的不同。其一,对话推荐系统能够利用自然语言与用户进行语义上连贯的多轮对话,提升了人机交互中的用户体验;其二,系统能够询问特定的问题直接获取用户的显式反馈,从而更深入地理解用户兴趣偏好,提供更可靠的推荐结果。目前已经有不少工作在不同的问题设定下对该领域进行了探索,然而尽管如此,这些工作仍仅局限于关注当前正在进行的对话,忽视了过去交互记录中蕴涵的丰富信息,导致对用户偏好建模的不充分。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本文提出了一个面向用户偏好建模的个性化对话推荐算法框架,通过双线性模型注意力机制与自注意力层次化编码结构进行用户偏好建模,从而完成对候选物品的排序与推荐。本文设计的模型结构能够在充分利用用户历史对话信息的同时,权衡历史对话与当前对话两类数据的重要性。丰富的用户相关信息来源使得推荐结果在契合用户个性化偏好的同时,更具备多样性,从而缓解“信息茧房”等现象带来的不良影响。基于公开数据集的实验表明了本文方法在个性化对话推荐任务上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9.
Recommender systems suggest items that users might like according to their explicit and implicit feedback information, such as ratings, reviews, and clicks. However, most recommender systems focus mainly on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items and the user’s final purchasing behavior while ignoring the user’s emotional changes, which play an essential role in consumption activity. To address the challenge of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recommender services, this paper proposes an emotion-aware recommender system based on hybrid information fusion in which three representative types of information are fused to comprehensively analyze the user’s features: user rating data as explicit information, user social network data as implicit information and sentiment from user reviews as emotional information.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verify that the proposed approach provides a higher prediction rating and significantly increases the recommendation accurac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